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精讲班第1讲讲义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驾驭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驾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定义,波形和产朝气制
4.肌细胞的收缩:驾驭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骨骼肌收缩的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它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和细胞的收缩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1)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须要不断选择性地通过细胞膜摄入和排出某些物质。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依据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很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途径有:①单纯扩散: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简单通过的物质有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②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须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指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Na+,C1-,Ca2+,K+等带电离子,离子通道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③主动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的膜蛋白为离子泵(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ATP酶)。继发性主动转运:它是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及其产朝气制: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稳定的负电位。机制:①钠泵主动转运造成的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匀称分布是形成生物电的基础。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是K+通道开放,K+受浓度差的驱动向膜外扩散,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质与K+隔膜相吸,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当达到平衡状态时,K+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及其产朝气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发生快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锋电位,去极化,复极化和后电位。产朝气制:①上升支的形成: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引起Na+内流,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常,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的再生性循环,造成膜的快速去极化,使膜内正电位快速上升,形成上升支。当Na+内流达到平衡时,此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即Na+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的肯定值与超射值之和。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是Na+的平衡电位。②下降支的形成:钠通道为快反应通道,激活后很快失活,随后膜上的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K+顺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快速复原到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4.骨骼肌细胞的收缩(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运动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特别分化的终板膜构成神经-肌接头。它主要是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终板膜主要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使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通过电惊慌活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暴发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2)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胞质内Ca2+浓度上升促使细肌丝上肌钙蛋白与Ca2+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发生构型变化,暴露出细肌丝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活化位点,肌动蛋白与粗肌丝肌球蛋白的横桥头部结合,造成横桥头部构象的改变,通过横桥的摇摆,拖动细肌丝向肌小节中间滑行,肌节缩短,肌肉收缩。横桥ATP酶分解ATP,为肌肉收缩做功供应能量;胞质内Ca2+浓度上升激活肌质网膜上的钙泵,钙泵将Ca2+回收入肌质网,使胞质中钙浓度降低,肌肉舒张。(3)兴奋-收缩耦联基本过程:将肌细胞膜上的电兴奋与胞内机械性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过程是肌细胞膜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激活横管膜上的L型Ca2+通道,激活连接肌浆网膜上的Ca2+释放通道,释放Ca2+入胞质;胞质内Ca2+浓度上升促使细肌丝上肌钙蛋白与Ca2+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发生构型变化,暴露出细肌丝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活化位点,肌动蛋白与粗肌丝肌球蛋白的横桥头部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兴奋-收缩耦联因子是Ca2+。例题(单选)逆电位差及化学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是:A.被动转运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易化扩散
E.吞噬作用答案:B
血液(二)血液
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血细胞的组成:娴熟驾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功能和生成的调整2.生理性止血:娴熟驾驭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和生理性抗凝物质1.血细胞的组成(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4.5×1012~5.5×1012/L,女性为3.5×1012~5.0×1012/L。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肯定的缓冲作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整物。(2)白细胞生理: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是4.0×109~10.0×109/L,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细菌,清除异物,苍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的作用,参加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具有抗凝作用,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畅,使吞噬细胞能够到达抗原入侵部位而将其破坏;淋巴细胞参加免疫应答反应,T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3)血小板生理:正常成年人血小板数量为100×109~300×109/L。血小板主要发挥生理止血作用。它的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①粘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2.生理性止血(1)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在损伤处释放5-羟色胺,TXA2等缩血管物质,引起血管收缩,以达到止血。(2)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它是由凝血因子按肯定依次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分为凝血酶原酶复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3.生理性抗凝物质:它可分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三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例题: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产生抗体
B.产生肝素
C.参加过敏反应
D.吞噬微生物等
E.产生慢反应物质答案:D基础知识精讲班第2讲讲义血液循环(三)血液循环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驾驭心肌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及其形成机制
2.心脏的泵血功能:娴熟驾驭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和心输出理3.心血管活动的调整:驾驭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基本过程和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来源和作用。
1.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明显不同,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成分。(1)去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的0期。(2)复极化过程:当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时,由于Na+通道的失活关闭,马上开始复极化。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历时200~300ms,包括动作电位的1期,2期和3期三个阶段。①复极1期。②复极2期:称为平台期。这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缘由,也是它区分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③复极3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膜内电位),历时100~150ms。3期复极是由于L型Ca2+钙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而外向K+流(Ik)进一步增加,直到复极化完成。(3)静息期:又称复极4期。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自律细胞是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特性的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1)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l期,2期,3期和4期。除4期外,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和离子基础与心室肌细胞相像。其不同点是4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0.02gV/s)。(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它的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约-40mV的肯定值均小于浦肯野细胞;②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约-70mV),时程较长(约7ms),去极化的速率较慢(约10V/s)。③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只有3期;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约0.1V/s)快于浦肯野细胞(约0.02V/s),主要机制是由于Ik通道的时间依从性的关闭所造成的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2.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如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钟,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2)心脏的泵血过程:以左心室为例说明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容积,压力及瓣膜的启闭和血流方向的变化。①心室收缩期: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②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和心室充盈期。(3)心排出量: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在临床实践和科学探讨中,常专心排出量作为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①每搏输出量:正常成年人宁静时搏出量为70ml。②每分心排出量:每分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成人男性宁静状态下约为4.5~6.0L/min,女性的心排出量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3.心血管活动的调整(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主要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支配。(2)血管的神经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都受自主神经支配,它们的活动受神经调整。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统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称交感缩血管神经,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有: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整机制,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为60~180mmHg,对l00mmHg动脉血压的快速变化最敏感,因此该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对动脉血压快速变化进行精细调整,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4)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的分泌,肾上腺素约占80%,去甲肾上腺素约占20%。①肾上腺素可与α和β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在皮肤,肾脏和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这类受体被激活时引起血管舒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作为强心剂。②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作为升压药。例题:心肌细胞自律性凹凸主要取决于:A.0期除极速度
B.阈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速度
D.动作电位幅度E.最大复极电位水平答案:C
呼吸(四)呼吸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肺通气:驾驭呼吸运动的形式和过程,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定义和数值
2.肺换气:驾驭肺换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呼吸过程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换气。1.肺通气: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1)呼吸运动的形式和过程:依据参加活动的呼吸肌的主次,多少和用力程度,可将呼吸运动分为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②安静呼吸和用力呼吸。(2)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肺容积,肺容量以及肺通气量是反映肺的气体量的一些指标,主要包括:①潮气量:每次安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为400~600ml。②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实力,在—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③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用力呼气量(FEV)过去称为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肯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人第1秒钟的FEVl约为FVC的80%,是临床反映肺通气功能最常用的指标。④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安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频率12~18次,潮气量平均500ml,每分通气量为6000~9000ml。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簇新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是真正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2.肺换气肺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扩散的方式进行。依据物理学原理气体分子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发生净移动的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两个区域之间的每种气体分子的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主要动力。例题:肺通气是指:A.外界O2进入肺内的过程
B.外界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D.组织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E.肺泡CO2排出体外的过程答案: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消化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胃内消化:娴熟驾驭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2.小肠内消化:驾驭胰液和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
1.胃内消化(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有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黏液细胞分泌的黏液和HCO3-;。①胃酸的主要作用:第一,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最适pH为2~3;第二,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第三,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第四,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第五,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②活化的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生成眎,胨和少量多肽。③胃黏膜细胞分泌两种类型的黏液。一是迷走神经兴奋和ACh可刺激颈黏液细胞分泌可溶性黏液,起润滑胃内食糜的作用;二是胃腺开口处的表面黏液细胞受食物刺激分泌大量黏液和HCO3-,爱护胃黏膜免受食物的磨擦损伤。④内因子能与食物中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易被回肠的主动汲取。(2)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①胃的容受性舒张是指吞咽食物时,食团刺激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头区平滑肌惊慌性降低和舒张,以容纳咽入的食物。②胃的蠕动始于胃的中部,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动。主要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2.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成分包括水,无机物(Na+,K+,HCO3-,C1-)和多种分解三大养分物质的消化酶。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基肽酶;胰脂肪酶主要是胰脂酶,辅酯酶和胆固醇酯水解酶等;还有胰淀粉酶。(2)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中除97%的水外,还含胆盐,胆固醇,磷脂和胆色素等有机物及Na+,C1-,K+,HCO3-等无机物,不含消化酶。①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②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汲取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三是利胆作用。(3)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①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主要作用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②蠕动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传播速度较慢。其作用是将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动,到达新的肠段再进行分节运动。例题: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蠕动
B.分节运动
C.容受性舒张
D.集团蠕动
E.惊慌性收缩答案:B基础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本讲主要内容一,本讲的主要内容
生理学部分:(六)体温及其调整1.体温:娴熟驾驭体温的定义,正常生理性变异,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2.体温的调整:了解温度感受器的类型,体温中枢和调定点学说(七)尿的生成和解除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娴熟驾驭肾球滤过的定义,滤过分数和有效滤过压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驾驭Na+,水和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汲取,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3.尿的排放:驾驭排尿反射
(八)神经1.经典的突触传递:驾驭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九)内分泌的调整1.概述:娴熟驾驭激素的概念,作用方式和分类2.甲状腺激素:驾驭甲状腺激素产热效应,对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整3.下丘脑和脑垂体:驾驭主要下丘脑调整肽和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病理生理学部分:(一)总论1.绪论:驾驭病理生理学概论2.疾病概论(1)了解健康与疾病(2)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理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娴熟驾驭水,钠代谢障碍(2)驾驭钾,镁代谢障碍(3)娴熟驾驭钙,磷代谢障碍4.酸,碱平衡紊乱(1)驾驭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2)驾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3)驾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5.缺氧
驾驭缺氧的基本概念6.发热(1)驾驭概述(2)娴熟驾驭病因和发病机制7.应激(1)驾驭概述(2)驾驭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体温及其调整生理学部分:(六)体温及其调整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体温:娴熟驾驭体温的定义,正常生理性变异,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2.体温的调整:了解温度感受器的类型,体温中枢和调定点学说
1.体温的定义及正常生理性变异(1)体温的定义:它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为36.0~37.7℃;直肠温度为36.9~37.9℃。(2)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①昼夜变动:一般早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②性别差异: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3℃;③年龄: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④肌肉活动,精神惊慌和进食等状况也影响体温。2.产热和散热的基本过程(1)产热过程:体内的热量是由三大养分物质在各组织器官中分解代谢产生的。宁静时,肝脏是产热量最大;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产热器官。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战栗和代谢产热(非战栗产热)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2)散热过程: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体表体温时,通过以下方式散热。①辐射散热;②传导散热;③对流散热;④蒸发散热。3.体温的调整(1)温度感受器的类型:分为外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2)体温调整中枢:调整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3)调定点学说:体温的调整类似于恒温器的调整。调定点的凹凸确定着体温水平。热敏神经元对温热感受的肯定阈值,正常人一般为37℃,称为体温稳定的调定点。例题(多选):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体表体温时,主要通过哪几种方式散热: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运动散热
E.蒸发散热答案:ABCE
尿的生成和解除(七)尿的生成和解除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娴熟驾驭肾球滤过的定义,滤过分数和有效滤过压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驾驭Na+,水和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汲取,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3.尿的排放:驾驭排尿反射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汲取和分泌三个基本过程。1.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用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重汲取和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汲取指由肾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上皮细胞选择性的将物质从肾小管转运到血液中去的过程。分泌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1)近球小管对Na+,水与葡萄糖的重汲取:正常状况下近端小管重汲取肾小球超滤液中65%~70%的Na+,水和全部葡萄糖。(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与水的重汲取: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汲取约12%滤过的Na+和C1-,重汲取不同量的水。该部位对Na+,Cl-和水的重汲取可依据机体水和盐的平衡状况进行调整。Na+的重汲取主要受醛固酮调整,水的重汲取主要受血管升压素的调整。(3)渗透性利尿:肾小管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汲取水分的力气。假如小管液溶质浓度高,则渗透压高,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结果尿量增多,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多尿,以及利用甘露醇达到利尿和消退水肿的目的,都属于渗透性利尿。(4)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体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室旁核神经元合成释放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削减或停止,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削减,尿量增多,尿液稀释,称水利尿。3.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在高级中枢限制下的脊髓反射。反射过程是膀胱内尿量达肯定充盈度(约400~500m1)时,膀胱壁感受器受牵拉而兴奋,冲动经盆神经传入到脊髓骶段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上传到脑干和大脑皮质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产生尿意,引起排尿反应。例题(单选):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值是:A.100ml/min
B.125m1/min
C.150m1/min
D.175ml/min
E.200ml/min答案:B
神经(八)神经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经典的突触传递:驾驭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1.经典的突触传递基本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动作电位)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使前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人突触前末梢内。进入前末梢的Ca2+促进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胞裂,引起突触小胞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使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结果在突触后膜上发生肯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达阈电位,触发突触后神经元轴突始段暴发动作电位,即完成了突触传递的过程。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的去极化电位。
内分泌的调整(九)内分泌的调整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概述:娴熟驾驭激素的概念,作用方式和分类2.甲状腺激素:驾驭甲状腺激素产热效应,对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整
3.下丘脑和脑垂体:驾驭主要下丘脑调整肽和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主要的内分泌腺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甲状旁腺,性腺和松果体等。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发挥对机体基本功能活动的调整作用。1.激素的概念,作用方式和分类(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与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包括循环激素,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组织激素,如前列腺素,激肽等;局部激素,如生长抑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等。(2)按化学性质分为四大类:①蛋白质和肽类激素。主要包括下丘脑调整肽,胰岛素,降钙素,胃肠激素,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②胺类激素。包括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激素;③类固醇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腺激素。胆固醇的衍生物—l,25—二羟维生素D3也归为固醇类激素;④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3)激素的作用方式包括①远距分泌;②旁分泌;③神经分泌;④自分泌。2.甲状腺激素(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显著的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增加组织器官耗O2量和产热量。1mgT4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约4200kJ,基础代谢率提高28%。②对物质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呈双向性。—是促进小肠黏膜对糖的汲取,增加糖原分解,使血糖上升;另外,增加胰岛素分泌,使血糖降低。③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成熟是必需的,对儿童期脑和骨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呆小症。
(2)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整: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腺泡细胞的增生和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TSH的合成释放又受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调整。3.下丘脑和脑垂体(1)主要下丘脑调整肽种类和主要作用在教材表中列得特别清晰。(2)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主要分泌7种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黑激素(MSH)。TSH,ACTH,FSH和LH均可直接作用于各自的靶腺(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发挥调整作用,故称为促激素。GH,PRL和MSH作用于靶组织或靶细胞,对物质代谢,个体生长,乳腺发育与泌乳及黑色素代谢等生理过程发挥调整作用。例题(单选):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不包括:A.生长素
B.促甲状腺索
C.黄体生成素
D.催产素
E.催乳素基础知识精讲班第4讲讲义总论病理生理学部分:(一)总论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绪论:驾驭病理生理学概论
2.疾病概论:(1)了解健康与疾病(2)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理
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娴熟驾驭水,钠代谢障碍(2)驾驭钾,镁代谢障碍(3)娴熟驾驭钙,磷代谢障碍4.酸,碱平衡紊乱:(1)驾驭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2)驾驭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3)驾驭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5.缺氧:驾驭缺氧的基本概念6.发热:(1)驾驭概述(2)娴熟驾驭病因和发病机制7.应激:(1)驾驭概述(2)驾驭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1.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患病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和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供应理论和试验依据。主要探讨方法是动物试验。2.疾病概论(1)健康与疾病: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疾病是指机体在肯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的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出现很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已从系统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深化到分子水平,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形成了分子病理学。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水,钠代谢障碍——低钠血症,高钠血症①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削减。经肾丢失钠水和经肾外丢失钠水。②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水中毒,特点是血钠浓度下降,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体液量明显增多。水摄入过多和水排出削减。③等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mmol/L,一般不伴有血容量改变。主要见于ADH分泌异样综合征。④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高渗性脱水,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削减。水摄入过少和水丢失过多造成的。⑤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⑥等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上升,血容量无明显变化。可能主要是下丘脑病变,渗透压调定点上移所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⑦血钠浓度正常的血容量不足:又称等渗性脱水,特点是钠,水等比例丢失,血容量削减,血钠浓度在正常范围。短时间内等渗性体液大量丢失。⑧水肿:是指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多积聚的病理过程。(2)钾代谢障碍①低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1/L。钾跨细胞分布异样,钾摄入不足和钾丢失过多。②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肾排钾障碍,钾跨细胞分布异样,摄钾过多和假性高钾血症。(3)镁代谢障碍①低镁血症:指血清镁浓度低于0.75mmol/L。摄入不足,汲取障碍,镁排出过多,细胞外液镁转入细胞过多和其他缘由。②高镁血症:指血清镁浓度高于1.25mmol/L。镁摄入过多,肾排镁过少和细胞内镁外移过多。(4)钙磷代谢障碍正常成人血清钙:2.25~2.75mmol/L,正常成人血浆镁:1.1~l.3mmol/L,婴儿为1.3~2.3mmol/L。①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2.2mmol/L,或血清游离钙低于1mmol/L。维生素D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慢性肾衰竭,低镁血症,骨盐钙-镁交换障碍,,急性胰腺炎,胰腺炎性坏死释放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影响肠汲取和低清蛋白血症,妊娠,大量输血等。②高钙血症:血清钙大于2.75mmol/L;或血清游离钙大于1.25mmol/L。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过多,促溶骨和肾重汲取钙;恶性肿瘤,维生素D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肾上腺功能不全,维生素A摄入过量等。③低磷血症:血清无机磷浓度低于0.8mmol/L。小肠汲取磷削减,尿磷排泄增多和磷向细胞内转移等。④高磷血症:成人血清磷大于1.61mmol/L,儿童大于1.90mmol/L。急,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中毒,磷移出细胞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促溶骨;肢端肥大症生长素过多抑制尿磷排泄等。例题: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
A.120mmol/L
B.125mmol/L
C.130mmol/L
D.135mmol/L
E.140mmol/L答案:C
酸碱平衡紊乱4.酸碱平衡紊乱(1)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能释放出H+的物质为酸,能接收H+的物质为碱。体内的酸性物质可以分为:挥发酸和固定酸(磷酸,硫酸,尿酸和有机酸);体内碱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所含的有机酸盐。(2)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①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削减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HCO3-直接丢失过多,固定酸产生过多,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肾脏泌氢功能障碍和血液稀释,使HCO3-浓度下降等。②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上升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肺通气障碍和CO2吸入过多引起的。③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增多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酸性物质丢失过多,HCO3-过量负荷和H+向细胞内转移。④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削减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凡能引起肺通气过度的缘由均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3)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①酸碱一样型: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②酸碱混合型: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①呼吸性酸中毒合并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②呼吸性碱中毒合并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5.缺氧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因氧供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又形态结构发生异样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健康成年人需氧量约为0.25L/min,而体内贮存的氧仅1.5L。因此,体内组织代谢所须要的氧,必需不断地由外界供应。6.发热(1)病理性体温上升:①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整性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就称之为发热。发热时体温调整功能仍正常,但由于调定点上移,体温调整在高水平上进行。②过热:是由于体温调整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样等,体温调整机构不能将体温限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上,此时,调定点未发生改变,是被动性体温上升,把这类体温上升称为过热。(2)生理性体温上升:在某些生理状况下也能出现体温上升,如猛烈运动,月经前期,心理性应激等,由于它们属于生理性反应,称为生理性体温上升。(3)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是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将体温上调;致热性细胞因子同时还作用于其他靶细胞,产生一系列内分泌,免疫和生理功能的改变以及头昏,乏力,厌食,恶心等症状。病因:①外致热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和症原虫。②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和类固醇。7.应激(1)概念: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这种对各种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称应激或应激反应,而刺激因素被称为应激原。应激原包括环境因素,机体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2)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①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激活。②细胞体液反应:主要是细胞在应激原作用下,表达具有爱护作用的蛋白质,如急性期反应蛋白,热休克蛋白,酶或细胞因子等。③机体功能代谢变化: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例题: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A.特异性反应
B.非特异性反应
C.生理性反应
D.损害性反应
E.代偿性反应答案:B基础知识精讲班第5讲讲义本讲主要内容一,本讲的主要内容(一)总论8.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驾驭概述
(2)了解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3)驾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休克(1)娴熟驾驭概述(2)驾驭休克的病因及分类(3)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理(4)娴熟驾驭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10.缺血-再灌注损伤(1)了解概述(2)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朝气理(3)驾驭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二)各论1.心脏病理生理学(1)驾驭心力衰竭的缘由及诱因(2)驾驭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2.肺病理生理学(1)了解肺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娴熟驾驭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3.肝脏病理生理学(1)娴熟驾驭概述(2)了解肝脑疾病(3)了解肝肾综合征4.肾脏病理生理学(1)娴熟驾驭急性肾功能衰竭(2)驾驭慢性肾功能衰竭(3)驾驭尿毒症5.脑病理生理学(1)驾驭概述(2)驾驭意识障碍
总论二,内容讲解(一)总论8.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驾驭概述(2)了解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3)驾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概述(1)机体的凝血功能:凝血系统主要由凝血因子组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加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其中组织因子来自组织,其他除Ca2+外,多数凝血因子是在肝脏合成,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血小板直接参加凝血过程。(2)机体的抗凝功能: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和体液抗凝系统。细胞抗凝系统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体液抗凝系统包括: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以蛋白质C为主体的蛋白酶类抑制物质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3)纤溶系统及其功能: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纤溶系统作用: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保证血流通畅;参加组织修复和血管再生。(4)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功能:①产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②调整凝血与抗凝功能;③调整纤溶系统功能;④调整血管惊慌度;⑤参加炎症反应的调解;⑥维持微循环的功能等。2.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1)凝血因子的异样。(2)血浆中抗凝因子的异样。(3)血浆中纤溶因子的异样。(4)血细胞的异样。(5)血管的异样。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特点: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引起DIC的缘由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次为恶性肿瘤。例题(单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A.疾病
B.综合征
C.症状
D.病理过程
E.体征答案:D
9.休克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娴熟驾驭概述(2)驾驭休克的病因及分类(3)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理(4)娴熟驾驭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1.概述休克是指多种缘由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灌流量严峻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峻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休克的病因及分类(1)病因: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过敏,猛烈的神经刺激和心脏和大血管病变。(2)分类:①按病因分类:分为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等。②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等。③按血流淌力学分类:低排高阻型休克,高排低阻型休克,低排低阻型休克。(3)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依据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休克分为三期:休克I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发生改变,其机制: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猛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改变,微循环改变的机制:酸中毒,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血液流变学改变和内毒素等的作用。休克Ⅲ期(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改变:微血管反应显著下降和发生DIC。机制:微血栓堵塞微循环通道,使回心血量锐减;凝血和纤溶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某些补体成分,增加血管通透性,微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器官栓塞梗死,其功能障碍。(4)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峻创伤,感染和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①MODS发病机制: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高代谢状态;缺血-再灌注损伤。②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肺,肾,心,脑,胃肠道,肝,凝血-纤溶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例题(单选题):休克Ⅰ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少灌少流,摄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答案:B
10.缺血-再灌注损伤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了解概述(2)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朝气理(3)驾驭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1.概述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视察中也发觉,复原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朝气制(1)自由基的作用;(2)钙超载;(3)白细胞的作用。3.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1)减轻缺血性损伤,限制再灌注条件(2)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3)清除自由基(4)减轻钙超负荷例题(单选):再灌注损伤是指:A.缺血后复原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
B.缺血后复原血流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C.无钙后再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钙超载
D.缺氧后再用富含氧溶液灌流引起的组织损伤E.以上都不是答案:B
心脏病理生理学(二)各论1.心脏病理生理学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驾驭心力衰竭的缘由及诱因(2)驾驭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心力衰竭的缘由及诱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排出量肯定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意机体代谢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病因:(1)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各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硒缺乏,锑,阿霉素中毒,严峻长久的缺血等均可直接造成心肌细胞死亡。临床上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2)心脏负荷过度。诱因:
临床上常见诱因有①全身感染;②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③心律失常;④妊娠与分娩。2.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引起心力衰竭的各种病因都是通过减弱心肌的舒缩功能引起心力衰竭发病,这是心力衰竭最基本的发病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①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②心肌能量代谢紊乱;③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2)心室舒张功能异样①钙离子复位延缓;②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③心室舒张势能削减;④心室顺应性降低。(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心脏各部的活动处于高度协调的工作状态,才能保持心功能的稳定。各种缘由引起的心律失常是破坏心脏舒缩活动协调性最常见的缘由。例题(单选):心力衰竭的诱因是:A.感染
B.心律失常
C.妊娠分娩
D.电解质代谢紊乱
E.以上都是答案:E基础知识精讲班第6讲讲义肺病理生理学2.肺病理生理学同学们应重点驾驭:(1)了解肺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娴熟驾驭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1.肺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于外呼吸功能严峻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正常范围,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称为呼吸衰竭。一般PaO2<8kPa(60mmHg),PaCO2>6.67kPa(50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推断指标。呼吸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2)肺换气功能障碍。2.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1)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外呼吸功能障碍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也可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常见的多为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2)呼吸系统变化:PaO2降低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反射性的增加呼吸运动。而缺氧对呼吸中枢则有直接的抑制作用。(3)循环系统变化:肯定程度的PaO2降低和PaCO2上升,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严峻时则对中枢起抑制作用,抑制心脏活动和扩张血管,导致血压下降,心收缩力下降及心律失常等后果。(4)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当PaO2降至60mmHg时,可出现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CO2潴留使PaCO2超过80mmHg时,可引起CO2麻醉。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5)肾功能变化:呼吸衰竭时肾可受损,轻者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加工合同样本
- 销售合同变更协议的法律责任
- 钢琴租用合同模板
- 电动伸缩门购买合同样本
- 建筑幕墙玻璃分包协议
- 诚信设备维保服务合同
- 房屋买卖中介权益协议
- 个性化办公用品采购合同
- 企业合同履行坚定保证书
- 物料采购合同文本
- 武术基本功五步拳 教案6篇
- 小学数学-数字编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粉尘清扫清洁记录表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课件 第4、5章 乡村数字治理、智慧绿色乡村建设
- 项目经理竞聘汇报课件
- 石化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 明天会更好(男女合唱歌词)
- 初中语文语法主谓宾定状补-课件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讲座课件
- EB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现.幻灯片
- 麻栗坡县润泽铜业有限公司麻栗坡县杨万铜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