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一多
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录一、生平简介
1、个人履历
2、爱国诗人闻一多
3、著名学者闻一多
4、民主战士闻一多二、创作概况
1、诗歌创作
2、诗歌主张三、作品解读
1、诗集《红烛》与《死水》2、诗歌《红烛》解读
3、诗歌《死水》解读
4、《七子之歌》四、诗人成就、贡献及评价
闻一多(1899—1946)
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湖北蕲水人。爱国民主战士,诗人和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闻一多画像
1、个人履历人物故事闻一多先生塑像闻一多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门前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诗人闻名于世。闻一多诗作的数量并不算多,但却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美好未来的憧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2、爱国诗人闻一多3、著名学者闻一多
1928年后,闻一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成为著名学者。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引起了学术思想界更为强烈而普遍的震动。应该说,闻一多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贡献。后来他走出书斋,投身民主运动,能够具有那样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样是和他在新诗创作及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分不开的。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学术著作著有《岑嘉州系年考证》《匡斋说诗》《天问释天》《诗新台鸿字说》《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离骚解诂》《敦煌旧钞本楚辞音残卷跋》《诗经新义·二南》及《释朱》等。《楚辞校补》(古典文学研究)1942年,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年,古籍出版社《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年,重庆出版社《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品:《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年,清华文学社《红烛》(诗集)1923年,上海泰东图书局;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死水》(诗集)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闻一多全集》(共4册8集)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1982年,三联出版社(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闻一多选集》1951年,上海开明书店《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4、革命斗士闻一多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由于不满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思想日益靠近共产党,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是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小结:
闻一多的一生,走的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道路。闻一多是中国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个典范。“他的诗歌、学识和人格,都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恩来赞)诗歌创作
作为诗人,闻一多的诗歌数量并不多,一生只出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1923)和《死水》(1928),共131首诗。但正是这两本诗集,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诗中那种深沉执着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是他在诗歌形式的革新与探索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开了一代诗风。创作历程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诗歌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①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荷之魂》等诗中,成功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和形象词汇歌唱他心中的理想与爱情。②留美时期写下的《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现了他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对祖国的思念。③回国初期的诗作《祈祷》《爱国心》《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用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④《死水》时期的诗较之往昔之作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沉,进一步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现实。《春光》《静夜》《荒村》等诗充满了对处于军阀混战中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天安门》《欺负着了》等诗则直接把笔锋指向了北洋军阀的暴行。在《发现》这首诗中,诗人面对着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感到困惑与不安,他“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但“总问不出消息”。闻一多的这些诗篇发展了屈原、杜甫创作中爱国主义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社会批判的性质。新诗理论:欲新中国之诗,必新诗歌之形式;欲新诗歌之形式,必从新诗格律入手。
诗体语言的特点: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
主要观点:新诗格律要有“三美”: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是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
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
—废旧诗平仄,主张用音节(音尺、音步、顿数)加强新诗音韵节奏感。
绘画美是指诗歌在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寓情思于意象之中。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
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
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
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废旧诗五言、七言诗句排列格式,根据诗意创造
各种有序的建筑形式(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歌主张作品解读
闻一多创作的诗集主要有《红烛》、《死水》两部。这两部诗集虽然是闻一多思想和艺术风格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但它们共同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红线。
《红烛》是闻一多第一本诗集,于1922年冬结集出版,美国新诗派对他的影响处处可见,气势恢宏,语言狂放。这个诗集中不少作品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在异国他乡的孤寂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其中,《太阳吟》写得很有特色。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寄情于太阳,向它倾诉了思乡恋国的衷肠。
《死水》所收辑的作品无论是思想的深刻,还是艺术的成熟,都要比《红烛》集中的作品有显著的提高。集中形成了著名的闻一多风格。《死水》集在1926至1928年所作,才是最典型的“闻体”:典丽繁富,外整内腴,凝炼苍劲,比《红烛》中诸诗远为“现代”。其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悲痛、或激愤、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基本主题:爱国主义思想《红烛》:在国外创作,表现对祖国的思念。“红烛”象征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燃烧自己,创造光明。《忆菊》“赞美祖国底花”。《太阳吟》幻想骑着太阳每天望祖国一次。《死水》:回国后创作,由对祖国热切期望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不满是爱国的另一种形态。
艺术风格变化《红烛》:思念理想化祖国,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在诗体上是热情奔放的自由诗。《死水》: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充满现实主义批判光芒。在诗体上实践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诗集《红烛》与《死水》《红烛》选诗《死水》选诗诗歌《红烛》《红烛》是中国现代著名诗集,闻一多的第一部诗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这首《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开卷“序诗”,而1923年9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又系诗人公开刊行的第一部诗集,由此可知该诗在闻一多诗歌艺术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解读《红烛》,也就为我们破析诗人的内心世界、心理结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须知,闻一多正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红烛》《红烛》艺术特点诗歌《死水》《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闻一多是新月派诗词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死水》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死水》作品分析创作于1925年的《死水》,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诗人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炽烈的情感被冷酷的社会现实凝固,而构起诗人脑海中的“死水”形象。“死水”是那个社会的真实写照:沤得发绿,没有活力,绝望呆滞。通过这一沟“死水”倾泻了诗人迸发出的愤怒与痛恨。 死水的特点:绝望、毫无生气、丑恶
死水象征着当时诗人回国后看到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的情感:憎恶,痛恨、推翻旧世界;憧憬、创造新世界诗歌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对旧社会的诅咒不仅仅是主观情感的宣泄,而是狠狠的揭露与批判。“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与“死水酵成一沟绿酒”等诗句正是诗人用以再现令人恶心的社会本质,所谓是入木三分!《死水》赏析艺术成就《死水》的笔触是辛辣而细腻的。首先,多用反语,即运用绮丽、鲜亮的词语表达诗人极度的憎恨,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蒸出些云霞”等等,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勾勒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与之绝裂的态度。《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水》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其次,作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诗人竭力身体力行。纵观全诗,共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隔行押韵,每节各押一韵,体式严整,朗读上口,富于韵味。以艳丽鲜明的语言、严密和谐的韵律来刻写丑恶,再以精心刻写的丑恶增强对现实批判与否定的力度,这正是诗人的匠心之处。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
《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
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三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有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当时,身在纽约的诗人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其中《澳门》《香港》两首诗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七
子
之
歌
.
历
史
之
歌闻一多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成就与贡献闻一多对现代诗歌的成就在于新诗创作与提倡新格律诗理论:闻一多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他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过于散漫自由,因此提倡一种新格律诗。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这使得他的诗大多有富于浪漫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感应线圈接线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凹印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螺纹浸漆普通卷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线路板周转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拉式飞轮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浴厕用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公务员考试隆昌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前冲刺试卷含解析
- 管理制度实施说明
- 烟草行业智能化烟草种植与加工方案
- 市场竞争态势应对策略
- 《国家课程建设》课件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年贵州贵阳市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物资设备部工作述职报告
- 单值移动极差图(空白表格)
-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龙门吊轨道基础施工方案
- 画廊与画家合作协议书范本
- 全口义齿-印模与模型-课件PPT
- 地方课程六年级上册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模板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