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楼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_第1页
飞云楼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_第2页
飞云楼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_第3页
飞云楼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_第4页
飞云楼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飞云楼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

古建筑飞云楼近代主体变形研究摘要:万荣古建筑飞云楼据史料记载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建筑木楼阁的典型代表,随着历史的变迁、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影响,飞云楼展现了楼体构架的整体倾斜现象。为确定飞云楼的整体变形现状,对飞云楼的柱础沉降、楼层层间位移及楼面扭转处境举行了测定。这些成果对今后飞云楼的维护和监测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古建筑;木布局建筑;沉降观测;变形测量引言万荣飞云楼是古木楼阁中的优良代表作,与山西知名古木布局建筑中的应县木塔并称为山西的“南楼北塔”。据史料记载,飞云楼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后损毁重建。现存飞云楼建于1506-1521年间,历史上曾体验过屡屡修缮,现存碑刻记录中较近一次的历史修缮实施于1858年,因常年未进行大的布局修复,现木楼阁已严重倾斜,濒临倒塌。鉴于飞云楼需举行紧急抢险修理,故开展了木楼阁主体布局的变形测量工作。

1飞云楼的布局沉降现状因地基沉降有可能导致柱础石沉降不均,并引起主体结构的整体倾斜,故利用水准仪以飞云楼柱础石顶标高为测试对象,对飞云楼的地基变形处境举行了观测。础石编号及位置见图1,础石沉降量观测值见表1。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柱脚的相对高差会受到地基沉降、根基损蚀及建立安装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以框架形式为主的中国古木楼阁、木塔建筑,承重木柱由于位置不同受荷差异大,内金柱、外金柱柱负荷大于檐柱,“通天柱”大于一般内、外金柱。在重荷下,柱底沉降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稳定。当古建筑因构件残损、变形或历次修缮变更布局传力途径后,沉降会有小幅变化。

对于古建筑木布局的沉降评定,在GB50165―92《古建筑木布局维护与加固技术模范》[1]中明确规定,应参照GB50007《建筑地基根基设计模范》[2]的相关规定,即相邻柱础的高差应<0.003L(L为相邻框架柱的柱间距)。飞云楼的承重柱础石柱间相对沉降差有40%不得志模范限值要求。首层承重木柱金柱与檐柱在受力上差距较大,在分析构架平面沉降趋势时应识别对待。对首层承重木柱柱网可分为六个平面构架,列出沉降趋势线如图2所示。两条南北向柱架沉降曲线从东、西面金柱相对沉降来看,仅3~4区间柱体沉降趋势一致,一致沉降趋势区间中东南通天柱和西南通天柱较低,应为通天柱竖向荷载较大所致。其他四条东西向柱架沉降曲线中,北侧檐柱由西向东有逐步增高的趋势,檐柱C13、C14的础石顶面明显低于其他础石顶面,首层西北角檐柱的地基可能压缩模量偏小或由于渗水等理由对地基产生了不良影响。沉降趋势线中并未展现沿某主轴方向逐步减小(或增大)的趋势线,因此可以推断出柱础石的沉降没有使建筑物产生整体倾斜。由于古建筑历史长久,未能取得主体布局整体沉降量历史检测数据,故整体沉降量无法定量评价。2飞云楼的主体倾斜现状飞云楼仅有四根通天柱贯穿于整个楼身高度,布局主体的整体倾斜状况应主要通过通天柱在各分层柱头倾斜的积累处境予以识别。由于通天柱通常是通过刻半墩接(阴阳巴掌榫或抄手榫)举行柱-柱连接的,加之古建筑木布局中柱体历史构造做法、长期重荷下柱体的弯曲变形、柱身残损、偶然荷载和水平震撼等影响[3],各分层通天柱柱头的偏移处境会有所变化(见表2)。依据表2数据分析永定柱残留变形现状,可得出以下结论:全体通天柱均有向北偏移的趋势。

各通天柱每层偏移量与柱高的比值不同,主要是由于每根永定柱在各层均为半榫(巴掌榫)拼接而成,接缝处箍约束不紧密导致弯矩引起开裂所致。东南通天柱在一层的倾斜明显小于二、三层的倾斜,考虑为此柱在二层的接头明显松动所致。

通天柱的侧移角为柱头水平位移总量与层间柱高的比值,利用通天柱侧移角反映楼体的最不利层间位移时,一至三层最不利层间位移角分别为3.47%、4.19%、4.62%,均为南侧永定柱。

3飞云楼的主体扭转现状飞云楼从外部看为三层四檐木布局,实为5层,包括3个明层和两个暗层。利用全站仪对永定柱柱顶举行分层坐标量测,在底层地面选定原点,并定义正北方向为基准轴,建立整体坐标系。而单个测点的坐标会受构件尺寸差异、安装误差、变形误差及测量误差等多因素的影响。利用整体坐标可换算出通天柱对角线偏移角α、β角[4]。得出各通天柱顶对角线扭转增量,用其平均值作为评定代表值来评价楼层平面扭转角(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飞云楼楼层扭转效应一、二层方向一致,一、二层楼层从俯视角度看均为逆时针方向扭转,二层楼面平面扭转角最大,为1.57°。

4结论4.1对万荣飞云楼的沉降观测可知,飞云楼主体布局未发生整体倾斜现象,但局部沉降不均的现象较为严重,有40%的柱间沉降差不得志模范对古建筑木布局的要求。在首层西北角檐柱的地基沉降差较大,在维护中应高度重视。4.2用通天柱侧移角最大值作为古建筑木布局主体最不利层间位移的代表值时,一至三层布局主体最不利层间位移角分别为3.47%、4.19%、4.62%,均为南侧通天柱。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