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七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_第1页
单元七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_第2页
单元七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_第3页
单元七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_第4页
单元七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二轮复习单元七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北洋军阀时期)思考: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甲“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乙“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丙“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丁“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丁说:“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试着从文明的差异文明的冲突文明的融合寻找给我们思维的启示用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文明的差异中国:西方: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文明的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人面前表现出既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格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西学东渐主线:器物制度思想。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引进、吸收、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林、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器物制度思想融合12文明必须继承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人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3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思维启迪一、阶段特征(1912-1928)1、中国的现代化取得初步成果(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提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2)经济方面:共和体制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热潮。一战期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化又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阶段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文化方面:民国的建立极大地扩大了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是以后历史的进程中复辟帝制活动迅速失败的重要原因。随着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2、中国开始探索新的现代化道路民国的建立并没有使中国彻底改变命运。新文化运动中形成新的思想解放,为中国探索新的现代化道路准备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后期,开始关注俄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中国的现代化开始有了新的理论指导。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现代化有了新的领导力量。这些情况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现代化道路。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也给帝国主义予沉重地打击,共产党还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3、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依然艰难

民国初年,军阀、帝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思想依然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依然艰难曲折。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反对军阀的斗争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也因自身的不成熟,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早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阶段特征

从传统的革命史观出发,

人们普遍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遇到逆流)。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

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成就显著(是中国近代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第一次质变)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短暂春天);政治上,民国建立,北洋军阀政府窃取革命果实,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建立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开创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思想上,新思想层出不穷,新文化运动动摇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思想萌芽;社会生活上,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发生深刻变化,体现了民主性、革命性和地区的不平衡性。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加强中外联系比如: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国际的指导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二、基本线索

(一)民主政治的发展

1.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①条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②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①前期:运动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②后期:运动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例1:从不同角度(革命、全球、现代化史观)评价五四运动(1)从革命史观来看: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从全球史观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其他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从现代化史观来看: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科学精神和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进步精神。2、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地主要内容意义一大1921.7上海后转嘉兴南湖制定党纲、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中国近代历史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一大、二大比较3.国民革命运动(1)国共合作的视线: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2)高潮(北伐战争):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出师北伐,歼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3)失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4)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强大,国民党背叛革命,陈独秀和共产国际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5)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表现(1)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2)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3)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三)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

1.新文化运动(1)背景:①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但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②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2)概况:①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③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前期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促进。(2)概况:①开始传播:19l8年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影响:192l年,中国共产党诞生。3.新三民主义(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3)内容:①民族主义: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②民权主义: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③民生主义: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意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4.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例2:概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在近代化方面的表现及特点

①经济(工业化):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②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悍卫民主共和斗争作了一系列斗争;中共成立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③思想(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④社会习俗(现代化):社交礼仪、服饰等方面有较大变化。(2)特证: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展开,近代化的内涵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例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提问人籍贯提问内容回答要点某君广州请问照相新法。详细介绍某君烟台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发表专文详细介绍友人金华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介绍具体方法友人上海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7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经济、思想文化原因。(4分)(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2分)参考答案:.(1)人们开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旧的生活陋俗逐步革除;(4分)(若学生全面回答材料中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及社会习俗变化的具体表现,可同样给分。)中国兴办铁路事业;(2分)崇洋风气浓厚。(1分)(2)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不断传播民主、自由、平等思想。(4分)(3)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是历史的进步(或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例4: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请回答:⑴依据15—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