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走进科学课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蜡烛的变化》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蜡烛的变化实验方法

蜡烛的特点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点?2、如果让蜡烛在形态上发生改变,你会有哪些方法?当给蜡块加热时,我发现蜡块从()变成(),冷却后又从()变成()。只是()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固体液体液体固体我来填形态质。温馨提示1.烧杯罩在蜡烛上的时间不宜太长。2.烧杯要与蜡烛保持一段距离,不宜太近。4.实验时请转动烧杯,仔细观察,及时记录。3.做前两个实验时,烧杯一定要倾斜。(分组实验)快乐探究中限时6分钟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瓷碗底部变黑1、把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3、将白瓷碗盖在火焰上方。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或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学一学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气泡、发光发热形态产生新物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关于本课的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图示,小组成员先讨论实验方案,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给予提示,学生动手实验时将现象记录下来。然后教师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比较“融化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的不同蜡烛融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了,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的了,在这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蜡烛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而点燃蜡烛,大家观察到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的物质------烟。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关于本课的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图示,小组成员先讨论实验方案,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给予提示,学生动手实验时将现象记录下来。然后教师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比较“融化蜡烛”和“点燃蜡烛”两种变化的不同蜡烛融化了,变成了蜡油,成液体的了,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的了,在这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蜡烛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而点燃蜡烛,大家观察到发光、发热产生了新的物质------烟。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形态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发光发热)盐酸滴在石灰石上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生鸡蛋变熟鸡蛋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性质的改变)面粉做成馒头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性质的改变)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气泡)形态的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颜色改变)

木头做成家具铁块生锈形态的变化木头烧成木炭玻璃碎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煤的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