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汪东风wangdf@0532-82031575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第一节概述一、碳水化合物的一般概念碳水化合物术语单糖的数量单糖、寡糖和多糖单糖的种类均多糖或杂多糖多糖的来源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体内的功能结构多糖、贮藏多糖和功能多糖多糖复合物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水果及蔬菜中游离糖含量(%鲜重计)D-葡萄糖D-果糖蔗糖水果葡萄6.867.842.25桃子0.911.186.92生梨0.956.771.61樱桃6.497.380.22樱桃2.092.401.03蔬菜甜菜1硬花甘蓝0.730.670.42胡萝卜0.850.854.24黄瓜0.860.860.06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常见部分谷物食品原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按每100g可食部分计)谷物名称碳水化合物(g)纤维素(g)谷物名称碳水化合物(g)纤维素(g)全粒小麦69.32.1全粒稻谷71.81.0强力粉70.20.3糙米73.90.6中力粉73.40.3精白米75.50.3薄力粉74.30.3全粒玉米68.62.0黑麦全粉68.51.9玉米碴75.90.5黑麦粉75.00.7玉米粗粉71.11.4全粒大麦69.41.4玉米细粉75.30.7大麦片73.50.7精小米72.40.5全粒燕麦54.710.6精黄米71.70.8燕麦片66.51.1高粱米69.51.7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普通食品中的糖含量食品糖的百分含量(%)食品糖的百分含量(%)可口可乐9蛋糕(干)36脆点心12番茄酱29冰淇淋18果冻(干)83上表说明,目前加工的食品中水溶性糖含量比其相应的原料来说,要多得多。这是为满足食品的风味和色泽需要而人为加入的。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碳水化合物与食品质量①碳水化合物是营养的基本物质之一。②形成一定色泽和风味。③游离糖本身有甜度,对食品口感有重要作用。④食品的粘弹性也是与碳水化合物有很大关系,如果胶、卡拉胶等。④食品中纤维素、果胶等不易被人体吸收,除对食品的质构有重要作用外,还是膳食纤维的构成成分。⑤某些多糖或寡糖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活性成分。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食品功能性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一)、单糖食品中的单糖多以D-构型。单糖中部分基团发生变化,即单糖衍生物。食品中主要的单糖衍生物有:单糖的磷酸酯、脱氧单糖、氨基糖、糖酸、糖醛酸、糖二酸、抗坏血酸、糖醇、肌醇、糖苷等。(二)、糖醇与糖苷1、糖醇糖醇指由糖经氢化还原后的多元醇(Polyols),按其结构可分为单糖醇和双糖醇。目前所知,除海藻中有丰富的甘露糖醇外,在自然界糖醇存在较少。糖醇的商品名称均以相应糖加上“醇”来称呼。糖醇大都是白色结晶,具有甜味,易溶于水,是低甜度、低热值物质。作为糖类重要的氢化产物,不具备糖类典型的鉴定性反应,具有对酸碱热稳定,具备醇类的通性,不发生美拉德色变反应。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肌醇肌醇是环已六醇,结构上可以排出九个立体异构体,其中七个是内消旋化合物,二个是旋光对映体。肌醇异构体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只有肌-肌醇,一般就称它为肌醇。肌醇通常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动物的肌肉、心脏、肝、肺等组织中,同时多与磷酸结合形成磷酸肌醇,在高等植物中,肌醇的六个羟基都成磷酸酯,即肌醇六磷酸;磷酸肌醇还易与体内的钙、镁结合,形成糖醇六磷酸的钙镁盐。肌-肌醇结构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糖苷糖苷是单糖的半缩醛上羟基与非糖物质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糖苷的非糖部分称为配基或非糖体,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称苷键。根据苷键的不同,糖苷可分为含氧糖苷、含氮糖苷和含硫糖苷等。糖苷通常包含一个呋喃糖环或一个吡喃糖环,新形成的手性中心有α或β型两种。因此,D-吡喃葡萄糖应看成是α-D-和β-D-异头体的混合物,形成的糖苷也是α-D-和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混合物。一般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糖苷多为β-糖苷。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低聚糖低聚糖又称为寡糖,它是由2~10个糖单位以糖苷键结合而构成的碳水化合物,可溶于水。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低聚糖的聚合度一般不超过6个糖单位,其中主要是二糖和三糖。如果组成低聚糖的糖基是相同种的为均低聚糖,不同为杂低聚糖。1、概述2、环状糊精环状糊精是由6~8个D-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D-吡喃葡萄糖基低聚物。由6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α-环状糊精,由7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β-环状糊精,由8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γ-环状糊精。1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α、β及γ-环状糊精除分子量不同外,水中溶解度、空穴内径等也有不同。环状糊精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是一个中间为空穴的圆柱体,内壁被C-H所覆盖,与外侧相比有较强的疏水性。因此,环状糊精能稳定的将一些非极性的化合物截留在环状空穴内,从而起到稳定食品香味的作用。1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四)、多糖1、多糖的结构多糖的分子量较大,DP(Degreeofpolymerization)值由11到几千,一般大于10(也有一些教材将DP值大于20时定义为多糖);多糖的形状有直链和支链两种。多糖可由一种或由几种单糖单位组成,前者称为均多糖(homoglycans),后者称杂多糖(heteroglycans)。单糖残基序列可以是周期性交替重复的,一个周期包含一个或几个交替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序列也可能包含非周期性链段分隔的较短或较长的周期性排列残基链段;也有一些多糖链的糖基序列全是非周期性的。多糖的聚合度实际上是不均一的,也就是说多糖的分子量没有固定值,多呈高斯分布。多糖分子的不均一性主要受体内代谢状态有较大关系。此外,某些多糖以糖复合物或混合物形式存在,例如糖蛋白、糖肽、糖脂、糖缀合物等糖复合物,它们的分子量大小受影响因素更多。1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溶解性单糖、糖醇、糖苷、低聚糖等一般是可溶于水的。糖醇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的热量要比蔗糖高得多,适宜制备具有清凉感的食品。
糖苷的溶解性能与配体有很大关系。多糖分子链中的每个糖基单位大多数平均含有3个羟基,有几个氢键结合位点可和一个或多个水分子形成氢键。此外,环上的氧原子以及糖苷键上的氧原子也可与水形成氢键,因此,多糖分子链中每个单糖单位能够完全被溶剂化,使之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和亲水性,易于水化和溶解。与多糖的羟基通过氢键结合的水被称为水合水或结合水,这部分水由于使多糖分子溶剂化而自身运动受到限制,通常这种水不会结冰,也称为塑化水,它使多糖分子溶剂化。在凝胶和新鲜组织食品的总含水分中,这种水合水所占的比例较小。1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由于多糖的属性而不会增加水的渗透性和显著降低水的冰点,因此,多糖是一种冷冻稳定剂,在冻藏温度(-18℃)以下,无论是高分子质量或低分子质量的多糖,均能有效阻止食品的质地和结构受到破坏,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贮藏稳定性。
在大分子碳水化合物中还有一部分高度有序的多糖,其分子链因相互紧密结合而形成结晶结构,与水接触的羟基极大地减少,因此不溶于水,只有使分子链间氢键断裂才能增溶。
大部分多糖不具有结晶结构,因此易在水中溶解或溶胀。在食品工业和其他工业中使用的水溶性多糖和改性多糖,通常被称为胶或亲水胶体。
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粘稠性,其溶液的粘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和溶液中的构象。多糖(胶或亲水胶体)的增稠性和胶凝性对食品有重要的影响。1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水解反应(1)、糖苷的水解在食品中糖苷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具有重要的生理效应和食品功能性(链接相关文献)。如,天然存在的皂角苷是强泡沫形成剂和稳定剂,黄酮糖苷使食品产生苦味和颜色。一旦糖苷发生水解不仅其苷元的溶解度相应降低,而且其苦涩味减轻,对食品的色泽及口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糖苷的某些功能消失,有害性的产生或消除。A、糖苷水解的意义氧糖苷连接的O-苷键在中性和弱碱性pH环境中是稳定的,而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食品中(除酸性较强的食品外)大多数糖苷都是稳定的。B、糖苷的水解1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糖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过程以甲基吡喃糖苷①为例加以说明,其酸水解过程是:其一通过佯盐(Oxoniunsalt)②和离子③;其二经过⑤和环离子⑥。最终都生成吡喃糖④。但以①→⑤→⑥→④途径为主(左图)。1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糖苷的酶水解时,糖基部分变为反应活性高的半椅式构象,使糖苷键变弱,糖苷从酶分子上得到质子给糖苷氧原子,当氧从这个碳原子上分离出来时,即产生一个正碳离子,此正碳离子与酶分上的阴离子基团-COO-作用而暂时稳定,直到与溶剂中的-OH-作用,完成水解作用。酶水解的对糖苷和配基均有一定的专一性。硫代葡萄糖苷在硫代葡萄糖苷酶作用下的水解示意图1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苦杏仁苷酸水解或酶水解示意图苯甲醛氢氰酸龙胆二糖苦杏仁苷的功能性消失产生有害成分1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食物中主要的硫代糖苷及其水解产生物糖苷食物原料水解后的分解物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苦扁桃和干艳山姜的芯葡萄糖+氢氰酸+苯甲醛亚麻苦苷亚麻籽种子及种子粕D-葡萄糖+氢氰酸
+丙酮巢菜糖苷豆类(乌豌豆和巢菜)巢菜糖+氢氰酸
+苯甲醛里那苷金甲豆(黑豆)和鹰嘴豆、蚕豆D-葡萄糖+氢氰酸+丙酮(产物还未完全确定)百脉根苷牛角花属的ArabicusD-葡萄糖+氢氰酸
+牛角花黄素蜀黍氰苷高梁及玉米D-葡萄糖+氢氰酸+水杨醛黑芥子苷黑芥末(同种的Juncea)D-葡萄糖+异硫氰酸盐丙酯+KHSO4葡萄糖苷各种油菜科植物D-葡萄糖+5-乙烯-2-硫代恶唑烷,或是致甲状腺肿物+KHSO4芸台葡萄糖硫苷各种油菜科植物各种硫化氢化合物+H2S+KHSO41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低聚糖及多糖的水解
低聚糖容易被酸和酶水解,但对碱较稳定。
蔗糖水解称为转化,生成等摩尔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invertsuger)。
多糖在酸或酶的催化下也易发生水解,并伴随粘度降低、甜度增加。在果汁、果葡糖浆等生产过程中常利用酶作催化剂水解多糖。
用淀粉生产玉米糖浆就是应用了低聚糖及多糖在酸和酶作用下易水解的原理进行的。
正如糖苷的水解速度,除了受它的结构有关外,还受pH、时间、温度和酶的活力等因素的影响。低聚糖和多糖的水解速度也受它的结构、pH、时间、温度和酶活性等因素的影响。2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氧化反应含有游离醛基的醛糖或能产生醛基的酮糖都是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有弱的氧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醛糖酸(aldonicacid);有强的氧化剂存在时,醛糖的醛基和伯醇基均被氧化成羧基,形成的醛糖二酸(aldaricacid)。醛糖在酶作用下也可发生氧化。如某些醛糖在特定的脱氢酶作用下其伯醇被氧化,而醛基被保留,生成糖醛酸(uronicacid)。D-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下易氧化成D-葡糖酸,商品D-葡糖酸及其内酯的制备如下图所示。2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还原反应单糖的羰基在适当的还原条件下可被还原成对应的糖醇(polyol),酮糖还原由于形成了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因此能得到两种相应的糖醇。下图是葡萄糖及果糖还原产生的糖醇。
2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酯化与醚化反应糖分子中的羟基能与有机酸和一些无机酸形成酯,如D-葡萄糖-6-磷酸酯、D-果糖-1,6-二磷酸酯等(下图)。商业上常将玉米淀粉衍生化生成单酯和双酯,最典型的是琥珀酸酯、琥珀酸半酯和二淀粉己二酸酯。蔗糖脂肪酸酯是食品中一种常用的乳化剂。D-葡萄糖-6-磷酸酯D-果糖-1,6-二磷酸酯2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糖中羟基如醇羟基,除能形成酯外还可生成醚。多糖醚化后可明显改善其性能。例如,食品中使用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羟丙基淀粉等(将在下节中介绍)。在红藻多糖特别是琼脂胶、κ-卡拉胶和ι-卡拉胶中存在一种特殊的醚,即这些多糖中的D-半乳糖基的C3和C6之间由于脱水形成的内醚。3,6-脱水-α-D-半乳糖吡喃基2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功能性(一)、亲水功能碳水化合物含有许多亲水性羟基,它们靠氢键键合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碳水化合物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例如,将不同结构的单糖或低聚糖放置在不同的湿度(RH)若干时间后就能结合一定的空气中水分(下表)糖吸收潮湿空气中水分的百分含量(%)糖20℃、不同相对湿度(RH)和时间60%,1h60%,9d100%,25dD-葡萄糖0.070.0714.5D-果糖0.280.6373.4蔗糖0.040.0318.4麦芽糖(无水)0.807.018.4含结晶水麦芽糖5.055.1未测无水乳糖0.541.21.4含结晶水乳糖5.055.1未测2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糖醇除了甘露醇、异麦芽酮糖醇,均有一定吸湿性,特别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此外糖醇的吸湿性和其自身的纯度有关,一般纯度低其吸湿性也高。鉴于糖醇的吸湿性适于制取软式糕点和膏体的保湿剂,要注意在干燥条件下保存糖醇,以防止吸湿结块。多糖在放置在不同的湿度(RH)若干时间后也能结合一定的空气中水分并有较好的持水性,即保湿性(下图)。茶多糖的吸湿性(左图RH=81%,中图RH=43%)与保湿性(右RH=43%)2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粘度与凝胶作用1、粘度的概念粘度(viscosity)是表征流体流动时所受内摩擦阻力大小的物理量,是流体在受剪切应力作用时表现出的特性。粘度常用毛细管粘度计、旋转粘度计、落球式粘度计和振动式粘度计等来测定。单糖、糖醇、低聚糖及可溶性大分子多糖都有一定的粘度,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粘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内在因素(如,平均分子量大小、分子链形状等)和外界因素(如,碳水化合物的浓度、温度等)。多糖溶液的粘度与其相应食品的增稠性及胶凝性都有重要关系,是食品的主要功能性;此外,通过控制多糖溶液的粘度还可控制液体食品及饮料的流动性与质地,改变半固体食品的形态及O/W乳浊液的稳定性。2、多糖溶液的粘度2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糖分子的无规线团状多糖溶液的粘度同分子的大小、形状、所带净电荷及其所在溶液中的构象有关。
多糖分子在溶液中的形状是围绕糖基连接键振动的结果,一般呈无序的无规线团状态(下图)。大多数多糖在溶液中所呈现的无规线团状性质与多糖的组成及连接方式有密切关系。2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支链多糖在溶液中链与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太明显,因而分子的溶剂化程度较线性多糖高,更易溶于水。特别是高度支化的多糖比同等DP的直链多糖占有的“有效体积”的回转空间要小得多(下图),因而分子之间相互碰撞的频率也较低,溶液的粘度也就远低于相同DP的线性多糖溶液。相同分子质量的线性多糖和高度支链多糖在溶液中占有的相对体积2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另外,多糖在溶液中所带电荷状态对其粘度也有重要影响。对于仅带一种电荷的直链多糖,由于同种电荷产生静电斥力,使得分子伸展、链长增加和占有的“有效体积”增加,因而溶液的粘度大大提高。
pH值对粘度大小有较显著的影响,其原因与多糖在溶液中所带电荷状态有密切关系。如含羧基的多糖在pH2.8时电荷效应最小,这时羧基电离受到了抑制,这种聚合物的行为如同不带电荷的分子。一般而言,不带电荷的直链均多糖,因其分子链中仅具有一种中性单糖的结构单元和一种键型,分子链间倾向于缔合和形成部分结晶,这些结晶区不溶于水,而且非常稳定。通过加热,多糖分子溶于水并形成不稳定的分散体系,随后分子链间又相互作用形成有序排列,快速形成沉淀或胶凝现象。淀粉中出现的这种不溶解效应,称为“老化”。伴随老化,水被排除,则称之为“脱水收缩”。3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胶凝作用多糖的胶凝作用是又一重要特性。在食品加工中,多糖或蛋白质等大分子,可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离子桥接(ioniccrossbridges)、缠结或共价键等相互作用,能形成海绵状的三维网状凝胶结构(下图)。网孔中充满着液相,液相是由较小分子质量的溶质和部分高聚物组成的水溶液。典型的三维网络凝胶结构示意图3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支链分子或杂聚糖分子间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不能形成足够大的连结区和一定强度的凝胶。这类多糖分子只形成粘稠、稳定的溶胶。同样,带电荷基团的分子,例如含羧基的多糖,链段之间的负电荷可产生库仑斥力,因而阻止连结区的形成。不同的凝胶具有不同的用途,选择标准取决于所期望的粘度、凝胶强度、流变性质、体系的pH值、加工时的温度、与其他配料的相互作用、质构等。
多糖溶液的上述性质,赋予多糖在食品及轻工业有广泛的应用,如作为增稠剂、絮凝剂、泡沫稳定剂、吸水膨胀剂、乳状液稳定剂等。3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风味结合功能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很好的风味固定剂,能有效地保留挥发性风味成分,如醛类、酮类及酯类。
环状糊精由于内部呈非极性环境,能有效地截留非极性的风味成分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阿拉伯树胶在风味物颗粒的周围形成一层厚膜,从而可以防止水分的吸收、挥发和化学氧化造成的损失。对于喷雾或冷冻干燥脱水的那些食品,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脱水过程中对保持挥发性风味成分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脱水的进行,使糖-水的相互作用转变成糖-风味剂的相互作用。3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四)、碳水化合物褐变产物与食品风味
碳水化合物在非酶褐变过程中除了产生深颜色类黑精色素外,还产成了多种挥发性物质,使加工食品产生特殊的风味,例如花生、咖啡豆在焙烤过程中产生的褐变风味。褐变产物除了能使食品产生风味外,它本身可能具有特殊的风味或者能增强其他的风味,具有这种双重作用的焦糖化产物是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
糖的热分解产物有吡喃酮、呋喃、呋喃酮、内酯、羰基化合物、酸和酯类等。这些化合物总的风味和香味特征使某些食品产生特有的香味。3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五)、甜味所有糖、糖醇及低聚糖均有一定甜度,某些糖苷、多糖复合物也有很好的甜度,这是赋予食品甜味的主要原因。人所能感觉到的甜味因糖的组成、构型和物理形态不同而异(下表)。糖的相对甜度(W/W,%)糖溶液的相对甜度结晶的相对甜度蔗糖ß-D-果糖α-D-葡萄糖ß-D-葡萄糖α-D-半乳糖ß-D-半乳糖α-D-甘露糖ß-D-甘露糖α-D-乳糖ß-D-乳糖ß-D-麦芽糖棉子糖水苏四糖100100~17540~79<α异头体27-59苦味16~384846~5223-1001807482322132苦味1632-110糖醇的甜度除了木糖醇的甜度和蔗糖相近外,其他糖醇的甜度均比蔗糖低。由于糖醇能被人体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代谢,产有一定热量,是一种营养性甜味剂,但由于其热值均比葡萄糖要低些,因此,糖醇是很好的低热量食品甜味剂。3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非酶褐变的类型酚类物质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褐变抗坏血酸褐变非挥发性成分有色成分无色成分挥发性成分食品质量与安全四、非酶褐变反应(一)、非酶褐变的类型及历程1、美拉德反应的类型3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美拉德反应及其反应历程
醛醇类及脱氮聚合物类醛亚胺类和酮亚胺类HMF或糠醛类黑素类(含氮的褐色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类)醛糖Amadori重排N-葡萄糖基胺含自由氨基化合物还原酮类Amadori重排产品(ARP)(1-氨基-1-脱氧-2-酮糖)羟甲基糠醛(HMF)或糠醛的Schiffs碱裂解产物(丙酮醇、二乙酰基、丙酮醛等)脱氢还原酮类pH≤7pH>7pH>7醛类Strecker降解+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3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自由氨基失水缩合生成N-葡萄糖基胺,葡萄基胺经Amadori重排反应生成1-氨基-1-脱氧-2-酮糖:开始阶段:1-氨基-1-脱氧-D-果糖3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1-氨基-1-脱氧-2-酮糖根据pH值的不同发生降解,当pH值等于或小于7时,Amadori产物主要发生1,2-烯醇化而形成糠醛(当糖是戊糖时)或羟甲基糠醛(当糖为己糖时):中间阶段:1,2-烯胺醇3-脱氧已糖醛酮羟甲基呋喃醛(HMF)Amadori产物3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当pH值大于7温度较低时
1-氨基-1-脱氧-2-酮糖较易发生2,3-烯醇化而形成还原酮类,还原酮较不稳定,既有较强的还原作用,也可异构成脱氢还原酮(二羰基化合物类):4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当pH值大于7温度较高时
1-氨基-1-脱氧-2-酮糖较易裂解,产生1-羟基-2-丙酮、丙酮醛、二乙酰基等很多高活性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还可继续参与反应,如脱氢还原酮易使氨基酸发生脱羧、脱氨反应形成醛类和α-氨基酮类,这个反应又称为Strecker降解反应:4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醛类、酮类都不稳定,它们可发生聚合反应产生醛醇类脱氮聚合物类:终期阶段:在美拉德反应过程中有氨基存在时,反应的中间产物都能与氨基发生缩合、脱氢、重排、异构化等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含氮的棕色聚合物或共聚物,统称为类黑素(Mlanoidin)。-H2O-H2O4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焦糖化褐变及其反应历程糖类在没有含氨基化合物存在时,加热到溶点以上也会变为黑褐的色素物质,这种作用称为焦糖化作用。温和加热或初期热分解能引起糖异头移位、环的大小改变和糖苷键断裂以及生成新的糖苷键。但是,热分解由于脱水主要引起左旋葡聚糖的形成或者在糖环中形成双键,后者可产生不饱和的环状中间体,如呋喃环。
共轭双键的存在产生颜色,同时可发生缩合反应使之聚合,使食品产生色泽和风味。一些食品,例如焙烤、油炸食品,焦糖化作用控制得当,可使产品得到悦人的色泽与风味。各种糖类生成的焦糖在成分上都相似,但焦糖化学组成复杂,至今还不清楚。一般可将焦糖化作用产生的成分分为二类:一类是糖的脱水后的聚合产物,即焦糖或称酱色;
另一类是一些热降解产物,如挥发性的醛、酮类等物质。4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蔗糖熔融起泡异蔗糖酐-H2O加热加热加热-H2O焦糖酐(Caramelan)焦糖素(Caramelin)焦糖烯起泡、脱水-H2O-H2O加热从该图可知焦糖化作用是以连续的加热失水、聚合作用为主线的反应,所产生的焦糖是一类结构不明的大分子物质。催化剂可加速这类反应的发生,如,蔗糖是用于生产焦糖色素和食用色素香料的物质,在酸或酸性铵盐存在的溶液中加热可制备出焦糖色素(链接相关文献),并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等食品。焦糖的形成4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第一阶段:由蔗糖熔融开始,经一段时间起泡,蔗糖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甜味而具温和苦味的异蔗糖酐(1,3’,2,2’-双脱水-α-D-吡喃葡萄糖苷基-β-D-呋喃果糖)。这是焦糖化的开始反应,起泡暂时停止。由蔗糖形成焦糖素的反应历程可分三阶段:第二阶段:是持续较长时间的失水阶段,在此阶段异蔗糖酐缩合为焦糖酐。焦糖酐是一种平均分子式为C24H36O18的浅褐色色素,焦糖酐的熔点为138℃,可溶于水及乙醇,味苦。第三阶段:是焦糖酐进一步脱水形成焦糖烯,焦糖烯继续加热失水,生成高分子量的难溶性焦糖素。焦糖烯的熔点为154℃,可溶于水,味苦,分子式为C36H50O25。焦糖素的分子式为C125H188O80,难溶于水,外观为深褐色。4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②、热降解产物的产生酸性条件下醛类形成:在酸性条件下加热,醛糖或酮糖进行烯醇化,生成1,2-烯醇式己糖1,2-烯醇式己糖葡萄糖3-脱氧葡萄糖醛酮4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脱氧葡萄糖醛酮羟甲基糠醛B、碱性条件醛类的形成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互变异构作用,形成中间产物1,2-烯醇式己糖,1,2-烯醇式己糖形成后,在强热下裂解生成醛类。4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抗坏血酸褐变及其反应历程抗坏血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还原性,因此,常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在对其它成分抗氧化的同时它自身也极易氧化。其氧化有两种途径:有氧时抗坏血酸被氧化形成脱氢抗坏血酸,再脱水形成DKG(2,3-二酮古洛糖酸)后,脱羧产生酮木糖,,最终产生还原酮。还原酮极易参与美拉德反应的中间及最终阶段。此时抗坏血酸主要是受溶解氧及上部气体的影响,分解反应相当迅速。4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当食品中存在有比抗坏血酸氧化还原电位高的成分时,无氧时抗坏血酸也因失氢而被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酮式环状结构,在水参与下抗坏血酸酮式环状结构开环成2,3-二酮古洛糖酸;2,3-二酮古洛糖酸进一步脱羧、脱水生成呋喃醛或脱羧生成还原酮。呋喃醛、还原酮等都会参与美拉德反应,生成含氮的褐色的聚合物或共聚物类。抗坏血酸在pH<5.0的酸性溶液中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速度缓慢,并反应使可逆的。5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酚类成分的褐变及其反应历程(1)、儿茶素的结构儿茶素按其结构,至少包括有A、B、C三个核,其母核是α-苯基苯并吡喃衍生物。ABC2’6’23当R1=R2=H时,B环是儿茶酚基,上式为儿茶素;当R1=OH,R2=H时,B环是焦没食子酸基,上式为没食子儿茶素。
当时,发生了儿茶素与没食子酸的酯化作用,故可称为酯型儿茶素或复杂儿茶素。R1=H时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R1=OH时为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5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儿茶素的氧化反应历程5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的影响非酶褐变反应中产生二大类对食品色泽有影响的成分,其一是一类分子量低于1000水可溶的小分子有色成分;其二是一类分子量达到100000水不可溶的大分子高聚物质。非酶褐变反应中呈色成分较多且复杂,到目前为止,人们根据不同的模拟反应结果,得到水可溶的小分子呈色成分主要有下列几种:1、非酶褐变对食品色泽的影响5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水不可溶的大分子呈色成分:关于水不可溶的大分子高聚物质的结构还不是很清楚。正如水可溶的小分子生色成分受起始原料、反应条件的不同,其结构也有很大不同一样,大分子高聚物质的结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于类黑素的结构和形成历程可能如下:5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非酶褐变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糖类脱水后,碳链裂解、异构及氧化还原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如乙酰丙酸、甲酸、丙酮醇(1-羟-2-丙酮)、3-羟基丁酮、二乙酰、乳酸、丙酮酸和醋酸等;非酶褐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羰基化合物,可促进很多成分的变化,如氨基酸在二羰基化合物作用下脱氨脱羧,产生大量的醛类。非酶褐变反应可产生需要或不需要的风味,例如麦芽酚(3-羟基-2-甲基吡喃-4-酮)和异麦芽酚(3-羟基-2-乙酰呋喃)使焙烤的面包产生香味,2-H-4-羟基-5-甲基-呋喃-3-酮有烤肉的焦香味,可作为风味增强剂;非酶褐变反应产生的吡嗪类及某些醛类等是食品高火味及焦糊味的主要成分。5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与葡萄糖(1:1)混合加热后的香型变化氨基酸Strecher反应中生成的醛香型100℃180℃Gly甲醛焦糖香烧糊的糖味Ala乙醛甜焦糖香烧糊的糖味Val异丁醛黑麦面包的风味沁鼻的巧克力香Leu异戊醛果香、甜巧克力香烧糊的干酪味Ile2-甲基丁醛霉腐味、果香烧糊的干酪味Thrα–羟基丙醛巧克力香烧糊的干酪味Pheα–甲基苯丙醛紫罗兰、玫瑰香紫罗兰、玫瑰香5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非酶褐变产物的抗氧化作用随褐变反应生成醛、酮等还原性物质,它们对食品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尤其是防止食品中油脂的氧化较为显著。因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拉德产物(MRPs)抗氧化性引起广泛关注。
Elizalde等报道葡萄糖—甘氨酸反应系统加热褐变程度对抗氧化性影响,结果发现在加热12-18小时下MRPs抗氧化活性最佳。葡萄糖—甘氨酸的MRPs对大豆油氧化诱导时间较未添加MRPs的样品增长3倍,将链传播的速度降低一半,且还能减少已醛形成。Bedingbaus和Ockerman研究不同氨基酸与糖类的MRPs对冷藏的加工牛排脂类氧化抑制作用,结果发现,不同来源MRPs具有良好抑制脂类氧化作用。
Yamaguchi等将由木糖—甘氨酸的MRPs经sephadexG-l5分离出低分子量的类黑精,再进一步用sephadexG-50和G-l00分离,其中一部分类黑精的抗氧化能力在亚油酸中超过BHA、没食子酸丙酯等。Yoshimura等通过电子自旋共振研究葡萄糖-甘氨酸系统MRPs对活性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此模式下的MRPs可抑制90%以上以·OH形式存在的活性氧。6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A图:从上至下分别是:葡萄糖+丙氨酸,葡萄糖+甘氨酸,葡萄糖+赖氨酸B图:从上至下分别是:乳糖+丙氨酸,乳糖+甘氨酸,乳糖+赖氨酸虽然MRPs的抗氧化研究已经很全面,但将其作为有效的抗氧化剂应用于其他食品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缺少对有抗氧化活性的MRPs的特殊结构和其抗氧化机理的研究。6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非酶褐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性a)、氨基酸的损失其中以含有游离ε-氨基的赖氨酸、碱性L-精氨酸和L-组氨酸对美拉德降解反应也很敏感b)、糖及Vc等损失可溶性糖及Vc有大量损失蛋白质上氨基如果参与了非酶褐变反应,其溶解度也会降低。c)、蛋白质营养性降低D、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也有下降6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非酶褐变产生有害成分非酶褐变反应历程较为复杂,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体或终产物,其中一些成分对食品风味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但一些成分对食品的安全构成隐患。近几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手段的提高人们对有害成分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推测食物中氨基酸和蛋白质生成了能引起突变和致畸的杂环胺物质;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典型产物D-糖胺可以损伤DNA;美拉德反应对胶原蛋白的结构有负面的作用,将影响到人体的衰老和糖尿病的形成。但由于非酶褐变反应的复杂性、中间体的不稳定性等原因,目前对非酶褐变产生的有害成分研究较为清楚只有丙烯酰胺(链接相关文献)。6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影响非酶褐变反应的因素及控制方法1、影响因素温度和时间糖类与氨基酸的结构食品体系中的pH值
食品中水分含量及金属离子
高压的影响6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非酶褐变的控制⑦钙盐①降温②亚硫酸盐处理③改变pH值④降低产品浓度⑤使用不易褐变的糖类⑥发酵法和生物化学法6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第三节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简介一、食品中重要的低聚糖在一些天然食物中还存在一些不被消化吸收的并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低聚糖,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它们又称功能性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提供的热量很低;能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可预防牙齿龋变、结肠癌等。1、大豆低聚糖(soybenoligosaccharide)
大豆低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中,以豆科植物含量居多,典型的大豆低聚糖是从大豆中提取,主要成分是水苏糖(stachyose,占成熟大豆干基3.7%)、棉籽糖(raffinose,占大豆干基1.3%)和蔗糖(占大豆干基5%)。成人每天服用3~5g低聚糖,即可起到增殖双歧杆菌的效果。6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低聚果糖是在蔗糖分子上结合1~3个果糖的寡糖,存在于果蔬中,天然的和微生物法得到到低聚果糖几乎都是直链结构如下图所示。有试验表明,如成人每天服用5~8g低聚果糖,2周后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可增加10~100倍。低聚果糖还可作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甜味剂,它也是一种防龋齿的甜味剂。6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低聚木糖是由2~7个木糖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低聚糖,其甜度约为蔗糖的40%。低聚木糖的热稳定性好,在酸性条件下(pH2.5~7)加热也基本不分解,适于用在酸奶、乳酸菌饮料和碳酸饮料等酸性饮料中。低聚木糖的产品的主要成分为木糖、木二糖、木三糖及少量木三糖以上的木聚糖,其中以木二糖为主要成分。木二糖含量越高,则低聚木糖的质量越好。低聚木糖一般是以富含木聚糖(xylan)的植物,采用球毛壳酶(chaetomiuglobosum)产生内切木聚酶水解木聚糖,然后分离提取低聚木糖。低聚木糖在肠道内难以消化,是极好的双歧杆菌生长因子,每天仅摄入0.7克即有明显效果。6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甲壳低聚糖甲壳低聚糖是一类由N-乙酰-D-氨基葡萄糖或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聚合度的水溶性氨基葡聚糖,其结构式见下图。6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淀粉及糖原(一)、淀粉7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一些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淀粉来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来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高直链玉米50~8515~50灿米26~3174~69玉米2674马铃薯2179蜡质玉米199木薯1783小麦2872粳米1783淀粉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及营养功能,制备淀粉的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在食品工业中,淀粉被广泛在用作增稠剂、粘合剂、稳定剂等,还被大量用作布丁、汤汁、沙司、粉丝、婴儿食品、馅饼、蛋黄酱等原料。7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1.淀粉的化学结构直链淀粉是由α-D-吡喃葡萄糖残基以1→4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分子(右图),分子量为106左右,呈右手螺旋结构,在螺旋内部只含氢原子,具亲油性;糖链上羟基在螺旋外部,具亲水性。大多数直链淀粉分子链上还存在很少量的α-D-(1→6)键分支,α-D-(1→6)键占总糖苷键的0.3%~0.5%。7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支链淀粉是一很高分支的大分子(下图)。葡萄糖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构成它的主链,支链通过α-(1→6)糖苷链与主链连接,分支点的α-D-(1→6)键占总糖苷键的4%~5%。7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性质性质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分子量糖苷键对老化的敏感性β-淀粉酶作用的产物葡糖淀粉酶作用的产物分子形状50000-200000主要是α-D-(1→4)高麦芽糖D-葡萄糖主要为线型一百万到几百万α-D-(1→4),α-D-(1→6)低麦芽糖,β-极限糊精D-葡萄糖灌木型7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淀粉的糊化(1)淀粉粒的特性A,绿豆淀粉(平均粒径:0.016nm);B,马铃薯淀粉(平均粒径:0.049nm);C,普通玉米淀粉(平均粒径:0.013nm);D,甘薯淀粉(平均粒径:0.017nm)。7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淀粉粒的结晶区模型(左)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分子呈径向排列示意图(右)支链淀粉双螺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双螺旋结构;直链淀粉的V-螺旋和螺旋中包含的脂;游离脂;游离直链淀粉
7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淀粉的糊化淀粉分子结构上羟基之间通过氢键缔合形成完整的淀粉粒不溶于冷水,能可逆地吸水并略微溶胀。如果给水中淀粉粒加热,则随着温度上升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因而淀粉分子有更多的位点可以和水分子发生氢键缔合。水渗入淀粉粒,使更多和更长的淀粉分子链分离,导致结构的混乱度增大,同时结晶区的数目和大小均减小,继续加热,淀粉发生不可逆溶胀。此时支链淀粉由于水合作用而出现无规卷曲,淀粉分子的有序结构受到破坏,最后完全成为无序状态,双折射和结晶结构也完全消失,淀粉的这个过程称为糊化(dextrinization)。淀粉糊化的本质是淀粉微观结构从有序转变成无序。
第一阶段:水温未达到糊化温度时,水分只是由淀粉粒的孔隙进入粒内,与许多无定形部分的极性基相结合,或简单的吸附,此时若取出脱水,淀粉粒仍可以恢复。淀粉糊化分为三个阶段7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第二阶段:加热至糊化温度,这时大量的水渗入到淀粉粒内,粘度发生变化,淀粉糊的粘度与温度曲线(下左图)。此阶段水分子进入微晶束结构,淀粉原有的排列取向被破坏,并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增加。
第三阶段:使膨胀的淀粉粒继续分离支解。当在95℃恒定一段时间后,则粘度急剧下降。淀粉糊冷却时,一些淀粉分子重新缔合形成不可逆凝胶(下右图)。淀粉颗粒悬浮液加热到90℃并恒定在95℃的粘度变化曲线淀粉的凝胶形成示意图7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①水分活度②淀粉结构③盐④脂类⑤pH值⑥淀粉酶7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淀粉的老化(Retrogradation)热的淀粉糊冷却时,通常形成粘弹性的凝胶,凝胶中联结区的形成表明淀粉分子开始结晶,并失去溶解性。通常将淀粉糊冷却或贮藏时,淀粉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或不溶解的现象,称做淀粉的老化。淀粉的老化实质上是一个再结晶过程。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淀粉的种类分子量大小淀粉的浓度无机盐的种类食品的pH值温度的高低冷冻的速度共存物的影响8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4.淀粉的水解淀粉中糖苷键在酸及酶的催化下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随机水解。淀粉分子用酸进行轻度水解,只有少数的糖苷被水解,这个过程即为变稀,也称为酸改性或变稀淀粉。商业上采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应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水解作用制成不同类型的糖浆。如生产高果糖玉米糖浆。淀粉转化为D-葡萄糖的程度(即淀粉糖化值)可用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当量(Dextroseequivalency,DE)来衡量,其定义是还原糖(按葡萄糖计)在玉米糖浆中所占的百分数(按干物质计)。DE与聚合度DP的关系式如下:通常将DE<20的水解产品称为麦芽糊精,DE为20~60的叫做玉米糖浆。8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淀粉水解产品的功能性质水解度较大的产品a水解度较小的产品b水解度较大的产品水解度较小的产品甜味粘稠性可发酵性阻止冰晶生长吸湿性和保湿性形成质地褐变反应降低冰点泡沫稳定性风味增强剂抑制糖结晶注:a高DE糖浆;b低DE糖浆和麦芽糖浆8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淀粉改性(1)低粘度变性淀粉低于糊化温度时的酸水解,在淀粉粒的无定形区发生,剩下较完整的结晶区。淀粉经酸处理后,生成在冷水中不易溶解而易溶于沸水的产品。这种产品称为低粘度变性淀粉或酸变性淀粉。淀粉悬浮液在高于糊化温度下加热,快速干燥脱水后,即得到可溶于冷水和能发生胶凝的淀粉产品。预糊化淀粉冷水可溶,省去了食品蒸煮的步骤,且原料丰富,价格低,比其他食品添加剂经济,故常用于方便食品中。(2)预糊化淀粉8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3)淀粉醚化淀粉含有大量的羟基,如少量的羟基被酯化、醚化或氧化,则淀粉的性质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从而扩大了淀粉的用途。
淀粉分子中D-吡喃葡萄糖上三个游离羟基均可进行醚化。低取代度(degreeofsubstitution,DS)的羟乙基淀粉糊化温度降低,淀粉颗粒的溶胀速度加快,淀粉糊形成凝胶和老化的趋势减弱。羟烷基淀粉如羟丙基淀粉可作为色拉调味汁、馅饼食品的添加剂和其他食品的增稠剂。淀粉和酸式正磷酸盐、酸式焦磷酸盐以及三聚磷酸盐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可制成淀粉磷酸单脂。淀粉单磷酸酯因具有极好的冷冻-解冻稳定性,通常作为冷冻肉汁和冷冻奶油馅饼的增稠剂。(4)淀粉酯淀粉可与有机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淀粉有机酸酯,其增稠性、糊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均优于天然淀粉,可用作焙烤食品、汤汁粉料、沙司、布丁、冷冻食品的增稠剂和稳定剂,以及脱水水果的保护涂层和保香剂、微胶囊包被剂。8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5)交联淀粉交联淀粉是由淀粉与含有双或多官能团的试剂反应生成的衍生物。两条相邻的淀粉链各有一个羟基被酯化,因此,在毗邻的淀粉链之间可形成一个化学桥键,这类淀粉称为交联淀粉。这种由淀粉链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能阻止淀粉粒溶胀,对热和振动的稳定性更大。淀粉水悬浮液与次氯酸钠在低于糊化温度下反应发生水解和氧化,生成的氧化产物平均每25~50个葡萄糖残基有一个羧基,氧化淀粉用于色拉调味料和蛋黄酱等较低粘度的填充料,但它不同于低粘度变性淀粉,既不易老化也不能凝结成不透明的凝胶。(6)氧化淀粉氧化淀粉8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种类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温度范围(℃)性质普通淀粉1:362~72冷却解冻稳定性不好糯质淀粉0:163~70不易老化高直链淀粉3:2—4:166~92颗粒双折射小于普通淀粉酸变性淀粉可变69~79与未变性淀粉相比,热糊的粘性降低羟乙基化可变58~68(DS0.04)增加糊的透明性,降低老化作用磷酸单酯可变56~66降低糊化温度和老化作用交联淀粉可变高于未改性的淀粉,取决于交联度峰值粘度减小,糊的稳定性增大乙酰化淀粉可变55~65糊状物透明,稳定性好玉米淀粉改性前后的性质比较8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糖原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主要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因为它在肌肉和肝脏中的浓度都很低,糖原在食品中的含量很少。糖原是同聚糖,与支链淀粉的结构相似,含α-D-(1→4)和α-D-(1→6)糖苷键;但糖原比支链淀粉的分子量更大,支链更多。从玉米淀粉或其他淀粉中也可分离出少量植物糖原(phytoglycogen),它属于低分子量和高度支化的多糖。8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一)、纤维素纤维素是由D-吡喃葡萄糖通过β-D-(1→4)糖苷键连接构成的线型同聚糖。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盐1.羧甲基纤维素纤维素经化学改性,可制成纤维素基食物胶。最广泛应用的纤维素衍生物是羧甲基纤维素钠,它是用氢氧化钠-氯乙酸处理纤维素制成的,一般产物的取代度DS为0.3~0.9,聚合度为500~2000,其反应如下所示:8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醚化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与羧甲基纤维素相似,在强碱性条件下将纤维素同三氯甲烷反应即得到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ose,MC),取代度依反应条件而定,商业产品的取代度一般为1.1~2.2。8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是纤维素与氯甲烷和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备的,取代度通常在0.002~0.3范围。9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二)、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也植物细胞壁的构成成分,它是一类聚合物,水解时生成的大量戊糖、葡萄糖醛酸和某些脱氧糖。食品中最普遍存在的半纤维素是由β-(1→4)-D-吡喃木糖单位组成的木聚糖,这种聚合物通常含有连接在某些D-木糖基3碳位上的β-L-呋喃阿拉伯糖基侧链,其他特征成分是D-葡萄糖醛酸4-O-甲基醚,D-或L-半乳糖和乙酰酯基。
半纤维素在食品焙烤中最主要的作用是提高面粉对水的结合能力,改善面包面团的混合品质,降低混合所需能量,有助于蛋白质的掺合,增加面包体积。含植物半纤维素的面包比不含半纤维素的可推迟变干硬的时间。半纤维素也膳食纤维的来源之。9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四、果胶果胶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是由α-(1→4)-D-吡喃半乳糖醛酸单位组成的聚合物,主链上还存在α-L-鼠李糖残基,在鼠李糖富集的链段中,鼠李糖残基呈现毗连或交替的位置。各种果胶的主要差别是它们的甲氧基含量或酯化度不相同。植物成熟时甲氧基和酯化度略微减少,酯化度(DE)用D-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中D-半乳糖醛酸残基的酯化分数×100表示。例如酯化度50%的果胶物质的结构如下所示:通常将酯化度大于50%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High-methoxylpectin),酯化度低于50%的是低甲氧基果胶(low-methoxylpectins)。果胶酯酸(pectinicacid)是甲酯化程度不太高的果胶。果胶酯酸因聚合度和甲酯化程度的不同可以是胶体形式或水溶性的,水溶性果胶酯酸又称为低甲氧基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脱去,形成果胶酸。9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果胶能形成具有弹性的凝胶,不同酯化度类型的果胶形成凝胶的机制是有差别的,高甲氧基果胶,必须在低pH值和高糖浓度中方可形成凝胶,一般要求果胶含量<1%;蔗糖浓度58%~75%;pH2.8~3.5。果胶凝胶加热至温度接近100℃时仍保持其特性。果胶的胶凝作用不仅与其浓度有关,而且因果胶的种类而异,普通果胶在浓度1%时可形成很好的凝胶。果胶酯化度对形成凝胶的影响酯化度%a形成凝胶的条件凝胶形成的快慢pH糖(%)二价离子>702.8~3.465无快50-702.8~3.465无慢<502.5~2.6无有快a.酯化度=(酯化的D-半乳糖醛酸残基数/D-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100。9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五、琼胶琼胶(Agar)又名琼脂、洋菜、冻粉、凉粉等,日本称“寒天”,是一种复杂的水溶性多糖化合物,是由红海藻纲的某些海藻提取的亲水性胶体。琼胶为无色或淡黄色的细条或粉末;半透明,表面皱缩,微有光泽,质轻软而韧,不易折断,完全干燥后,则脆而易碎;无臭,味淡;不溶于冷水,但能膨胀成胶块状,在沸水中能缓缓溶解。琼胶是由1,3连接的β-D-吡喃半乳糖(A)与1,4连接的3,6-内醚-α-L-吡喃半乳糖(3,6-AG)交替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不过,琼胶糖分子中不同位置的羟基,不同程度地被甲基、硫酸基和丙酮酸所取代。土壤和海洋生物中的琼胶分解酶能特异性切断β-1,4糖苷键,由此可得到琼胶低聚糖。琼胶糖的结构如下:1、琼胶的结构与性质9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琼胶糖的结构A:易被酸水解的键,E:易被β-琼胶酶水解的键,L:3,6-内醚-L-半乳糖(3,6-AG),D:D-半乳糖琼二糖(agarobiose),琼四糖(agarotetraose),新琼二糖(neoagarobiose),新琼四糖(neoagarotetraose)95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琼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在食品工业中,琼胶除作为一种海藻类膳食纤维外,可作为软糖、羊羹、果冻布丁、果酱、鱼肉类罐头、冰淇淋等作凝固剂、稳定剂、增稠剂,发酵工业固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载体,也可凉拌直接食用,是优质的低热量食品。96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六、卡拉胶卡拉胶是(Carrageenan),是1862年Stanford从皱波角叉菜Chondruscrispus中最早提取出来的物质,也称鹿角菜胶、卡拉胶、角叉菜胶等。卡拉胶主要存在与红藻纲中的麒麟菜属、角叉菜属、杉藻属和沙菜属等的细胞壁中。它是海藻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亲水凝胶(属天然多糖植物胶)。目前卡拉胶的生产原料主要有:角叉菜(Chondrusocellatus);伊谷草(Ahnfeltiafurcellata);琼枝(Eucheumagelatinae);麒麟菜(Eucheumamuricatum);珍珠麒麟菜(Eucheumaoramurai);小杉藻(Gigartinaintermedia);海萝(Gloiopeltisfurcata);叉枝藻(Gymnogongrusflabelliformis);冻沙菜(Hypneajaponika);鹿角沙菜(Hypneacervicornis);长枝沙菜(Hypneacharoides)等。97第三章碳水化合物1、卡拉胶的结构和性质卡拉胶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高分子多糖化合物。其分子量一般介于1~5×105之间。卡拉胶是由1,3-β-D-吡喃半乳糖和1,4-α-D-吡喃半乳糖作为基本骨架,交替连接而成的线形多糖类硫酸酯的钙、钾、钠、镁、铵盐和3,6-内醚半乳糖直链聚合物所组成。一般来说,κ-卡拉胶结构中的硫酸基约25%,3,6-内醚-半乳糖的含量为34%;τ-卡拉胶分别为32%和30%,λ-卡拉胶含35%的硫酸基,而3,6-内醚-半乳糖的含量极低。根据半酯式硫酸基在半乳糖上所连接的位置不同(即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卡拉胶可分为七种类型:κ-卡拉胶、τ-卡拉胶、λ-卡拉胶、μ-卡拉胶、ν-卡拉胶、θ-卡拉胶、ξ-卡拉胶。卡拉胶产品一般为无臭、无味的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卡拉胶形成的凝胶是热可逆性的,即加热凝结融化成溶液,溶液放冷时,又形成凝胶。在热水或热牛奶中所有类型的卡拉胶都能溶解;在冷水中,卡拉胶溶解,卡拉胶的钠盐也能溶解,但卡拉胶的钾盐或钙盐只能吸水膨胀而不能溶解;卡胶不溶于甲醇、乙醇、丙醇、乙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食品工业上有应用价值的三种卡拉胶(κ-、τ-、λ-)。98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种基本卡拉胶的结构示意图99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三种常用卡拉胶的基本性质性质条件κ-卡拉胶τ-卡拉胶λ-卡拉胶溶解性热水70℃以上溶解70℃以上溶解溶解冷水Na盐可溶;和NH4盐膨胀Na盐可溶;Ca盐形成触变分散体所有盐类溶解热牛奶溶解溶解溶解冷牛奶不溶不溶分散并增稠冷牛奶(加焦磷酸钠)增稠或凝固增稠或凝固增稠或凝固浓糖水热溶难溶热溶浓盐水冷、热不溶热溶热溶有机溶剂不溶不溶不溶凝固性阳离子影响加K+形成硬凝胶Ca2+形成强凝胶不凝固凝胶类型脆硬并泌水有弹性,不泌水不凝固刺槐豆胶的影响协同不协同不协同pH稳定性中性和碱性稳定稳定稳定酸性(pH=3.5)溶液水解,加热加速水解;凝胶态稳定水解可混性通常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但不能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混100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卡拉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食品卡拉胶的作用食品卡拉胶的作用冰淇淋(雪糕)预防乳清分离、延缓溶化甜果冻、羊羹胶凝剂巧克力牛奶、胶脂牛乳悬浮,增加质感滑润,增加质感果汁饮料使细小果肉粒均匀,悬浮,增加软糖口感,优良胶凝剂炼乳乳化稳定面包增加保水能力,延缓变硬加工干酪防止脱液收缩馅饼糊状效应,增加质感婴儿奶粉防止脱脂和乳浆分离调味品悬浮剂,赋形剂,带来亮泽感觉牛奶布丁胶凝剂,增加质感罐装食品胶凝,稳定脂肪冷冻发泡糕肉食品防止脱液收缩,粘结剂奶昔悬浮,增加质感啤酒工业澄清剂,稳定剂酸化乳品增加质感,滑腻101第三章碳水化合物七、褐藻胶褐藻胶(algin,又称海藻胶),包括水溶性褐藻酸钠、钾等碱金属盐类和水不溶性褐藻酸(alginicacid)及其与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结合的褐藻酸盐类(alginates)。市场上出售的褐藻胶一般是指水溶性的褐藻酸钠或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褐藻胶是褐藻细胞壁的填充物质,是所有褐藻共有的。世界上生产褐藻胶的国家一般都是用本国沿海野生的大型褐藻为原料,如巨藻(Macrocystispyrifera),海带类(Laminaria)等。褐藻胶是由糖醛酸结合成的大分子线性聚合物,大多是以钠盐形式存在。褐藻酸是由两种单体β-D-吡喃甘露糖醛酸(M)和α-L-吡喃古洛糖醛酸(G)单位组成,褐藻胶分子长链是不均匀的,分为(M)n,(G)n和(MG)n各段。褐藻酸在纯水中几乎不溶,为无色非晶体物,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但在pH值为5.8~7.5之间可吸水膨胀,溶解成均匀透明的液体,当在其中加入酸时,大部分褐藻酸析出。褐藻酸钠易与蛋白质、糖、盐、甘油、少许淀粉、磷酸盐类共溶。1、褐藻胶的结构和性质102第三章碳水化合物2、褐藻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用途主要利用性能褐藻胶种类冷食(冰淇淋、雪糕等)增稠性,水合性,钙反应褐藻酸钠、褐藻酸钙、褐藻酸丙二酯(PGA)乳制品(奶油、干酪、乳剂等)稳定性,增稠性,乳化性同上酱类(果酱、蛋黄酱、番茄酱、调味汁)胶凝性,增稠性,耐酸性PGA,褐藻酸钠面食(挂面、方便面、通心粉、面包)水合性,组织改良性同上胶冻食品(肉冻、果冻等)胶凝性同上酒类(啤酒、白酒、果酒等)泡沫稳定性,凝集澄清性同上糖果(饴糖、胶奶糖、巧克力等)增稠性,粘结性褐藻酸钠,褐藻酸钙,PGA肉糜、鱼糜等稳定性,粘结性褐藻酸钠,PGA103第三章碳水化合物八、海藻硒多糖海藻硒多糖(seleniumpolysaccharide,简称SPS)是硒同海藻多糖分子结合形成的新型有机硒化物。目前研究的海藻硒多糖主要有:硒化卡拉胶、微藻(螺旋藻)硒多糖和单细胞绿藻(绿色巴夫藻)硒多糖等几种。其中硒可能以-SeH和硒酸酯两种形式存在。硒化卡拉胶是由亚硒酸钠与卡拉胶反应制得。硒化κ-卡拉胶和λ-卡拉胶中硒含量分别达2512和1157ug/g。经分析表明,硒化产物仍保持硫酸酯多糖的基本构型,其中硒以两个不同的价态存在,卡拉胶中部分硫被硒取代,形成硒酸酯,其末单元的3,6-内醚-D-半乳糖在C-1位开环形成C-Se-H结构。104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硒酸酯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制品名称推荐用量(mg/kg)添加方式纯
化
水2以适量水溶解后在灌装前添加乳
制
品4以适量水溶解后,在均质工序添加乳酸饮料4直接溶于工艺用水中果
汁4直接溶于工艺用水中啤
酒2灌装前添加果
冻4以适量水溶解后.与其他添加剂一起添加糕点饼干4直接溶于工艺用水中保健食品固体10000-20000;饮液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纯色背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金融IT系统集成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规定许可范围与使用期限
- 2024厂区绿化养护合同
- 2024年度氨水行业绿色发展与环保合作协议
- 2024年品牌授权与连锁加盟合同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买卖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标的原料提供与加工质量
- 2024胡柚买卖合同范文
- 工作人员外出审批单
- DB1331T 080-2024 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时代乐章-第2课 科技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 《8 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范本
- 15八角楼上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管理
- 运筹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