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拿来主义 模拟试题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拿来主义 模拟试题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拿来主义 模拟试题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拿来主义 模拟试题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拿来主义 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得分:______分一、基础素养巩固(18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对方既然让我们免签证入境,我们礼尚往来,当然也开放对方国民免签证入境。②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③侦查机关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应当提倡其以冠冕堂皇的手段履行职责,而不得寄希望于从嫌疑人身上获取不正当之便利。④全球变暖打乱了北极狐的生活,可供捕食的食物越来越少。为了填饱肚子,北极狐跟踪凶猛的北极熊寻找]残羹冷炙,与蛮横的火狐展开激烈的角逐。⑤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的昭示和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的《富春山居图》,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⑥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是因为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独具只眼。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解析①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使用正确。②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改为“循循善诱”。③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贬义词,应改为“正大光明”。④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使用正确。⑤推陈出新:推,除掉,去除,淘汰;陈,陈旧的;新,好的,新的。除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不合语境,改为“历久弥新”。⑥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使用正确。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奋斗的一生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B.鲁迅的思维力和观察力是超凡的,他能于平凡生活中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形象,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深刻蕴含,他的创作往往汩汩滔滔,一气呵成,且主旨深刻。C.鲁迅的一生是伟大的、不朽的,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影响了几代人,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D.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30万元铸成的。解析A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改为“这两句诗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B项,并列短语语序不当,“思维力”与“观察力”对调,才能与“捕捉形象”“挖掘……蕴含”相对应。C项,“鲁迅的一生”“创作了”不合逻辑,应删去“的一生”。答案D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__①__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拿来主义》__②__是他讨论文学遗产批判继承问题的一篇最重要、最深刻的文章。__③__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时__④__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__⑤__半个世纪来,被他在这篇战斗檄文里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__⑥__不断出现。①②③④⑤⑥A尤其又虽然特别/还B一直/虽仍因为仍C/正而/因此仍D一贯更但还/还答案B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④⑤③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⑤②④答案A5.“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3分)A.比拟、借代 B.借代、借喻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解析“枪炮”运用了借代,指战争;“大门”是比喻,指国家主权。答案B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3分)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解析A项“进步”,B项“发扬国光”,C项“丰富”和“大度”都是反语。答案D二、能力素养提升(32分)(一)课内阅读(9分)阅读课文8~10段,完成7~9题。7.对课文中“看见鱼翅……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它来宴大宾未免可惜。B.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文化遗产摆阔气、装门面。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是不可能的。解析A、D项太拘泥于鱼翅的本义。B项,侧重谈不良影响。答案C8.下列对课文比喻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B.作者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C.作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D.作者用“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解析应该是“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答案C9.对课文中“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解析分析“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一句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人不能……”“没有……文艺不能……”,用双重否定强调,强调了“拿来”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新人”的重要性。答案D(二)课外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国人的“国粹病”廖保平①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②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变脸真是国粹吗?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③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④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有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鲁迅《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⑤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师学艺是一件平常事,却因变脸被视为“国粹”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充满了火药味。B.自从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C.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时,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D.那些非理性的誓死捍卫国粹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解析B项,原文为“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答案B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写曾金贵“破解川剧变脸秘密”和收洋徒弟,把曾金贵树立为全文批驳的靶子,引起下文对国粹病的评析。B.文章批驳国粹派抱残守缺、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观点,倡导用开放的心态,积极推进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C.文中说“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法。D.“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法。解析A项,“把曾金贵树立为全文批驳的靶子”错误,这里是把“国粹病”当批驳的靶子。答案A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金贵说,作为戏曲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一种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B.第三段中“敝帚自珍”在这里是贬义词,指抱残守缺,害怕交流,不求创新和发展;“哗然”是大惊小怪、极力反对的意思。C.“国粹病”是指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却抱残守缺,对碰撞者给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的一种错误做法。D.那些盲目反对国粹外流的人,一定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解析D项,“一定”过于绝对,原文为“大概”。答案D(三)语言表达(14分)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6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__①__,他的一些专著,像《中国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典范。__②__,但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目光,他其实是__③__。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解析作答本题时,要认真考虑横线前后句子的关系。①前的句子是肯定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其后的句子则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贡献,所以①处当是一个表转折的句子。②后以“但”作转折,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成就,②处当和其后的句子构成转折,所以其内容应当是说鲁迅批判传统文化。③处是对前面的分析所作的小结,这一小结必须与其后一些批评者的观点针锋相对,即说明鲁迅是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答案①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是开拓性的)②鲁迅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③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价值重估者14.按提示要求,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做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结构。答案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做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15.请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4分)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