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1.gif)
![第七章 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2.gif)
![第七章 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3.gif)
![第七章 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4.gif)
![第七章 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6f26aa112627e12ed1dcce21ad6c653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各有千秋扬长避短
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
产生原来单一材料本身所没有的新性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发展概况复合材料发展简史:学术界开始使用“复合材料”(compositematerials)一词大约是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出现了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开辟了现代复合材料的新纪元。复合材料
饱和聚酯玻璃纤维增强团状模塑料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又适应各种成型工艺,即可满足各种产品对性能的要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出多种高性能纤维。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人们丰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加上各类作为复合材料基体的材料的使用和改进,使现代复合材料的发展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即进入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阶段。复合材料
天然复合材料自然界中存在许许多多的天然复合材料。例如,树木和竹子是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复合体;
动物的骨骼则由无机磷酸盐和蛋白质胶原复合而成。复合材料
人类很早就接触和使用各种天然复合材料,并仿效自然界制作各种各样的复合材料。例如陕西半坡人--草梗合泥筑墙,且延用至今;漆器--麻纤维和土漆复合而成,至今已四千多年;敦煌壁画--泥胎、宫殿建筑里园木表面的披麻覆漆。复合材料
近代,复合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复合材料被美国空军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开始算起。5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从1958年开始发展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现代复合材料的制作成功则要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树脂复合材料被美国空军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开始算起。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家们认为,就世界范围而论,从1940年到1960年这20年间,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时代,可以称为复合材料发展的第一代。第一代:1940年到1960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196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出碳纤维;1971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Kevler-49(开芙拉-49);1975年先进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及Kevler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已用于飞机、火箭的主承力件上。这一时期被称为复合材料发展的第二代。第二代:1960年到1980年,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时期复合材料
1980年到1990年间,是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时代,其中以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这一时期是复合材料发展的第三代。复合材料
1990年以后则被认为是复合材料发展的第四代,主要发展多功能复合材料,如机敏(智能)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等。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不断涌现,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尖端工业中,在航空、汽车、造船、建筑、电子、桥梁、机械、医疗和体育等各个部门都得到应用。复合材料
F—22在机体上广泛使用含热塑(12%)和热作用(10%)的聚合复合材料(KM)。在批生产的飞机上使用复合材料(KM)的比例(按重量)将达35%。战斗损耗率在十年后仅为F—15的二十分之一,维护人员将减半,一个中队20年中的维持成本将比F—15少5亿美元。复合材料
全复合材料机体无人直升机
这种新型直升机采用全复合材料机体,在它们的结构和设计上具有独特性。这种全复合材料机体对于垂直起落无人机尚属首次。复合材料结构使该无人直升机具有极轻的重量和极高的强度,从而使它们性能先进、有效载荷大和耐航性长。复合材料
运载火箭的构造中推进剂贮箱段用材要求越轻越好,还要有尽可能高的强度,不易破裂,一般多采用高强度铝基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
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由燃烧室和喷管、涡轮泵和活门自动器等三大部分组成。燃烧室和喷管可使推进剂在室内燃烧,产生3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和30—200个大气压的高压气体,高速从喷管喷出,形成强大的推力。这些结构要承受如此的高温、高压必须采用高强度的耐热复合材料,并附有强冷却系统。15纵观复合材料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早期发展出现的复合材料,由于性能相对比较低,生产量大,使用面广,可称之为常用复合材料。后来随着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性能高的先进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1、复合材料的定义什么是复合材料(CompositionMaterials,Composite)?要给复合材料下一个严格精确而又统一的定义是很困难的。概括前人的观点,有关复合材料的定义或偏重于考虑复合后材料的性能,或偏重于考虑复合材料的结构。复合材料
诸如(1)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的组分材料结合在一起,复合后的整体性能应超过组分材料,保留了所期望的性能(高强度、刚度、轻的重量),抑制了所不期望的特性(低延性)。偏重于考虑复合后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
(2)
复合材料是多功能的材料系统,它们可提供任何单一材料所无法获得的特性;它们是由两种或多种成分不同,性质不同,有时形状也不同的相容性材料,以物理形式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偏重于考虑复合材料的结构,诸如:
(1)复合材料是两种或多种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组合而成的一种有用的材料。
(2)复合材料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化学性质或不同组织相的物质,以微观或宏观的形式组合而成的材料。(3)复合材料是不同于合金的一种材料,在合金中,每一种组分都保留着它们独立的特性,而构成复合材料时,仅取它们的优点而避开其缺点,从而获得一种改善了的材料。
复合材料
F.L.Matthews和R.D.Rawlings认为,复合材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元或相组成的混合物,并应满足下面三个条件:(1)组元含量大于5%;(2)复合材料的性能显著不同于各组元的性能,(3)通过各种方法混合而成。复合材料
按这Matthews和Rawlings给出的定义,钢铁及其合金不应属于复合材料,如Co—Cr—Mo—Si合金不属于复合材料,因为这种合金经过熔化和凝固过程;而仅有像SiC颗粒强化的Al合金这种混合而成的材料才属于复合材料。因此有人认为可将复合材料划分为广义复合材料和狭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从广义上讲,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性质的组分组合而成的材料。但在现代材料学界中,复合材料专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相态的组分所组成的材料。复合材料可定义为: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或称组元),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三维结合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面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复合材料
上述复合材料的定义较易被普遍接受,它不仅明确指出复合材料是“通过人工复合的”和“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而且还指明了复合材料的组分、结构特点及与其他种材料(如简单混合物、化合物、合金)的特征区别。根据上述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应不包括自然形成的具有某些复合材料形态的物质、化合物、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复合材料
以下面五点概括了复合材料的特点:1、复合材料的组分和相对含量是由人工选择和设计的;2、复合材料是以人工制造而非天然形成的(区别于具有某些复合材料形态特征的天然物质);复合材料
3、组成复合材料的某些组分在复合后仍然保持其固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区别于化合物和合金);4、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性能的协同。复合材料具有新的、独特的和可用的性能,这种性能是单个组分材料性能所不及或不同的;5、复合材料是各组分之间被明显界面区分的多相材料。复合材料
吴人洁教授“在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一文中指出:复合材料将由宏观复合形式向微观(细观)复合形式发展。微观复合材料包括:均质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内部析出的增强相和剩余的基体相构成的原位复合材料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包括用纳米级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以及刚强棒状分子增强的分子复合材料等。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定义所阐述的主要有两点,即组成规律和性能持征。复合材料
国际标准化组织:由两种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不同的物质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定义如下: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保留原组成材料的重要特色,又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更优越的性能,与一般材料的简便混合有本质区别。复合材料
《材料大辞典》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定义为:复合材料是根据应用的需要进行设计,把两种以上的有机聚合物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组合在一起,使之互补性能优势,从而制成的一类新型材料。一般由基体组元与增强材料或功能体组元所组成,因此亦属于多相材料范畴。复合材料
根据《材料大辞典》中关于复合材料的定义可以看出,复合材料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复合材料不仅能保持原组分的部分优点,而且产生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新性能。2、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由于各种原材料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在组合时可能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复合材料
材料的优缺点组合示意图复合材料
因此复合材料必须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分布的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以使原组分材料的优点互相补充,同时利用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使之出现新的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复合材料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元通过宏观或微观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组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面。(2)复合材料中各组元不但保持各自的固有特性而且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材料组元的特性,并赋予单一材料组元所不具备的优良持殊性能。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复合材料的结构通常是一个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而另一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的分散相,与连续相相比,这种分散相的性能优越,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增强,故常称为增强体(也称为增强材料、增强相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散相较基体硬,强度和刚度较基体大。分散相可以是纤维及其编织物,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在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存在着界面。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分散相连续相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金属纤维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钢丝/水泥复合材料增强橡胶金属晶须晶须/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片材金属/塑料板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纤维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晶须晶须/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陶瓷基复合材料颗粒弥散强化合金材料粒子填充塑料玻璃纤维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颗粒碳纤维碳纤维/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炭黑颗粒/橡胶;颗粒/树脂基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纤维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塑料金属/塑料橡胶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在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和命名方法,比较共同的趋势是根据增强体和基体的名称来命名,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2、复合材料的命名复合材料
(1)强调基体时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2)强调增强体时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3)基体材料名称与增强体材料并用。这种命名方法常用来表示某一种性能的具体的复合材料,习惯上把增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前面,基体材料的名称放在后面。复合材料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或简称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或玻璃纤维/环氧”。而我国则常把这类复合材料通称为“玻璃钢”。碳纤维和金属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叫“金属基复合材料”,也可写为“碳/金属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碳构成的复合材料叫“碳/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国外还常用英文编号来表示,如MMC(MetalMatrixComposite)表示金属基复合材料,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s)表示纤维增强塑料,而玻璃纤维/环氧则表示为GF/Epoxy,或G/Ep(G-Ep)复合材料
通常增强材料形态可分为以下三类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
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复合材料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3、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结构
①
无规分散(弥散)增强结构(含颗粒、晶须、短纤维)(randomlyoriented)②
连续长纤单向增强结构(单向板)(aligned)③
层合(板)结构(二维织布或连续纤维铺层,每层
不同)(laminate)④
三维编织体增强结构(braidedfabricorfilamentwinding)⑤
夹层结构(蜂窝夹层等)(sandwichconstructure)⑥
混杂结构(hybridconstructure)复合材料
引入相的“连通性”概念,理论上可将复合材料结构划分为
0-3型、1-3型2-2型、2-3型、3-3型等几种典型结构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纤维结构
三维正交非织造的纤维结构
(种柔性结构
管、容器的螺旋缠绕平面缠绕线型
复合材料
各种玻璃夹层结构复合材料
单向及准各向同性板的铺层结构复合材料
混杂复合材料的混杂类型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1.
复合材料各组元(相)相互作用
基体:①将增强材料粘合成整体并使增强材料的位置固定。②
增强材料间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匀,自身承受一定载荷。③
保护增强体免受各种损伤。④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型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选择。⑤决定部分性能。
增强体:主要承受绝大部分载荷、增强、增韧
功能体:赋予一定功能
界面相层:复合材料产生组合力学及其它性能,复合效应产生的根源复合材料
复合效应
复合效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混合效应:线性加合固有性质,如密度、模量、比热
非固有性质,如强度、泊松比等
协同效应:非线性综合、转递性质复合材料
混合效应:平均效应或组份效应,是组份材料性能取长补短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组份材料性能比较稳定的总体反应,局部的挠动、薄弱环节、界面、工艺因素等通常对混合效应没有明显的作用,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混合律。协同效应:①复合材料的本质特征,使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组份材料相比,发生飞跃式提高,甚至具有组份材料没有的性能,这些潜在性能是研制开发新材料的源泉。复合材料追求的就是这种协同效应。②对微观非均匀性、薄弱环节、界面、制备工艺,甚至某些偶然因素都十分敏感。复合材料
混合律
Xc=XmVm+Xf1V1+Xf2V2+……
复合材料性能与各组元性能及分量的关系(线性关系)。
组份效应:各组元性能确定,相对组成作为变量,不考虑组份的几何形状、分布状态和尺度等影响。相对组成通常用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来表达。复合材料的固有性质是指各相之间不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材料性质,如密度C和比热容Cc等,属于固有性质的物理量,都应服从混合律。
复合材料
协同效应:界面效应、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乘积效应、系统效应、混杂效应、诱导效应等。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固体物理研究表明,固体颗粒尺寸减少到某一临界值时(一般为0.1m或100nm),颗粒的某些性质(如光、电、磁、热、化学特性等)会发生质的变化,呈现与物体宏观状态下差异很大的特性。具有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2nm量级的复合材料。由于其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及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使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远优于相同组份常规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复合材料
协同效应:界面效应、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乘积效应、系统效应、混杂效应、诱导效应等。界面效应(interfaceeffect)
复合材料的绝大部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界面层的状态和性质,材料的破坏与失效机制往往是从界面破坏与失效开始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界面层的状态和性质,界面缺陷都十分敏感,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界面层的状态和性质。几乎所有协同效应(复合效应的本质特征)都是由界面层的存在带来的,这就是所谓界面效应的内涵。复合材料
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固体物理研究表明,固体颗粒尺寸减少到某一临界值时(一般为0.1m或100nm),颗粒的某些性质(如光、电、磁、热、化学特性等)会发生质的变化,呈现与物体宏观状态下差异很大的特性。具有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2nm量级的复合材料。由于其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及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使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远优于相同组份常规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高比强度、比弹性模量;
复合材料
2、抗疲劳性能好;
3、破损安全性好;
4、减振性能好;
5、可设计性强。构成复合材料的结构组元CM=增强材料(F)+基体(M)+界面相(I)增强材料不同有颗粒增强CM、片状增强CM、纤维增强CM(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基体材料不同有金属基MMC、聚合物基PMC、无机非金属基CMC
F、M、I三相的结构与性质,它们的配置方式和相互作用及相对含量决定着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
混杂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体同一种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可以看成是两种或多种单一纤维或颗粒复合材料的相互复合,即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分为以下五种:①玻璃纤维复合材料;②碳纤维复合材料;③有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等)复合材料;④金属纤维(如钨丝、不锈钢丝等)复合材料;⑤陶瓷纤维(如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纤维用作高性能工程材料是基于三个重要的特征:(1)小直径纤维的直径很小,所以纤维比块状物达到理论强度的百分率要高得多。这是尺寸效应的直接结果,即纤维直径越小,含有缺陷的可能性越小。(2)高的长径比纤维增强材料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纤维的性能,而基体仅起传递应力的作用。纤维具有高的长径比,就为基体传递载荷的百分率的提供创造了有利条件。(3)很高度的柔软性这种柔软性允许用各种技术来制备这些纤维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性与纤维方向密切相关。纤维无规排列时,能获得基本各向同性的复合材料。均一方向的纤维使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纤维采用正交编织,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具有好的性能。纤维采用三维编织,可获得各方向力学性能均优的材料。
纤维在基体中的不同分布方式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GlassFibre,GF或Gt)由含有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硅酸盐类,经熔融后以极快的速度抽丝而成。由于质地柔软,因此可以纺织成各种玻璃布、玻璃带等织物。价格便宜,品种多,适于编织各种玻璃布,作为增强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建筑领域及日常用品。缺点是不耐磨,易折断,易受机械损伤,长期放置强度下降。复合材料
种类:按用途 高强度纤维、低介电纤维、耐化学药品纤维、耐电腐蚀纤维、耐碱纤维;按化学成分 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低碱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按单丝直径可分为:粗纤维、初级纤维、中级纤维、高级纤维。复合材料
63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用玻璃纤维增强工程塑料的复合材料,即玻璃钢。玻璃钢分为两种,即热塑性玻璃钢和热固性玻璃钢。复合材料
64A、热塑性玻璃钢热塑性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和以热塑性树脂为粘结剂制成的复合材料。B、热固性玻璃钢热固性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和以热固性树脂为粘结剂制成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7.4.1聚合物基玻璃钢天线反射面玻璃钢建筑材料用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大堂装潢复合材料
(1)GFRP玻璃钢应用于体育用品复合材料
碳纤维(CarbonFibre,CF或Cf) 纤维中含碳量在95%左右的碳纤维和含碳量在99%左右的石墨纤维。生产碳纤维的原料主要为人造丝(粘胶纤维)、聚丙烯烃和沥青三种,其中以聚丙烯烃最为主要。按力学性能可将碳纤维分成高强度碳纤维、高模量碳纤维和普通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的结构模型PolymerMatrixComposites,PMC普通型高强度型高弹性模量型68复合材料
碳纤维片材(复合材料)用于建筑物补强加固69Chapter9Composites复合材料
碳纤维的特点:强度和模量高、密度小;具有很好的耐酸性;热膨胀系数小,甚至为负值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蠕变性能,一般在1900℃以上才呈现出永久塑性变形。摩擦系数小、润滑性好、导电性高。碳纤维的缺点:价格昂贵,比玻璃纤维贵25倍以上抗氧化能力较差,在高温下有氧存在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复合材料
②碳纤维复合材料
A、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基体的树脂,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聚四氟乙烯。B、碳纤维碳复合材料:用有机基体浸渍纤维坯块,固化后再进行热解,或纤维坯型经化学气相沉积,直接填入碳。C、碳纤维金属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熔点较低的金属或合金,如在碳纤维表面镀金属,制成了碳纤维金属复合材料。D、碳纤维陶瓷复合材料:我国研制了一种碳纤维石英玻璃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2)CFRP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
CFRP在民用飞机中的应用CFRP在空间站大型结构以及太阳能电池支架中的应用复合材料
硼纤维(BoronFibre,BF或Bf)通用的制备方法是在加热的钨丝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沉积硼层。硼纤维的直径有100μm、140μm、200μm几种。硼纤维的特点硼纤维具有很高的弹性模量和强度,但其性能受沉积条件和纤维直径的影响,硼纤维的密度为2.4~2.65g/cm3,拉伸强度为3.2~5.2GPa,弹性模量为350~400GPa。硼纤维具有耐高温和耐中子辐射性能。复合材料
74硼纤维复合材料A、硼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基体主要为环氧树脂、聚苯并咪唑和聚酰亚胺树脂等。B、硼纤维金属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为铝、镁及其合金,还有钛及其合金等。复合材料
硼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用于航天飞机主舱体支柱复合材料
硼纤维的缺点工艺复杂,不易大量生产,其价格昂贵。由于钨丝的密度大,硼纤维的密度也大。目前已研究用碳纤维代替钨丝,以降低成本和密度,结果表明,碳心硼纤维比钨丝硼纤维强度下降5%,但成本降低25%。硼纤维在常温为较惰性物质,但在高温下易与金属反应,因此需在表面沉积SiC层,称之为Bosic纤维。硼纤维主要用于聚合物基和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氧化铝纤维 AluminiaFibre,AF多晶连续纤维,除Al2O3外常含有约15%的SiO2。优点: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直到370℃强度仍下降不大。缺点:在所有纤维中密度最大。用途:主要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碳化硅纤维 SiliconCarbideFibre,SF目前SiC纤维的生产有有机合成法和CVD法两种。
特点:高强度高模量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和耐辐射性能。比碳纤维和硼纤维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具有半导体性能。与金属相容性好,常用于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金属纤维复合材料作增强纤维的金属主要是强度较高的高熔点金属钨、钼、钢、不锈钢、钛、铍等,它们能被基体金属润湿,也能增强陶瓷。A、金属纤维金属复合材料:研究较多的增强剂为钨钼丝,基体为镍合金和钛合金。B、金属纤维陶瓷复合材料:利用金属纤维的韧性和抗拉能力改善陶瓷的脆性。复合材料
晶须增强体晶须(Wisker):具有一定长径比(一般大于10)和截面积小于52×10-5cm2的单晶纤维材料。具有实用价值的晶须直径约为1~10μm,长度与直径比在5~1000之间。晶须是含缺陷很少的单晶短纤维,其拉伸强度接近其纯晶体的理论强度。复合材料
颗粒增强体颗粒增强体:用以改善基体材料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页岩多孔砖家居装饰材料销售合同3篇
- 烹饪工艺学(第2版) 课件 单元3干货原料的涨发加工
- 第1课《邓稼先》【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二零二五年度牛乳品牌代理销售合同
- 《口译技巧速记》课件
- Revision of the tense【知识精研】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下册
- 测量力的大小课件(上课用)
-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合同标的及合同属性详细描述
-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小学生食品安
- 传统节日春节英文介绍课件
- 宫颈疾病诊疗流程
- HYT 0314-2021 海水入侵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 质量奖现场评审问题集锦精编版
- 装配式结构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水资源论证报告
- 中药提取车间生产设备风险评估报告讲解
- 实现结构化: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
- 上海小弄堂-电子小报
- FZ∕T 54088-2016 锦纶6全牵伸单丝
- 任务工单1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检查与维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