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货币政策_第1页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_第2页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_第3页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_第4页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

本章提要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效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实际探讨货币政策的实践。重点与难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涵义及其构成(一)货币政策的涵义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供给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二)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货币政策有四大构成要素,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目标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货币政策效果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类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类型基本上分为下列四种:1.单一目标型单一目标型主要是指一国的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在某一经济发展时期,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上明确突出一个目标。有的时期突出稳定币值,认为稳定币值是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把稳定币值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如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货币政策唯一目标是稳定币值,英国在20世纪70-90年代货币政策唯一目标也是稳定币值。2.双重目标型双重目标型主要是指一国的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在某一经济发展时期,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上明确突出两个目标。有的国家把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我国长期都是把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有的国家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如意大利在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法国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目标。3.多重目标型多重目标型主要是指一国的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将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三或四个目标。如意大利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在同一经济发展时期同时把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国家比较少。(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1.稳定币值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三)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1.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从统一性看,稳定币值为充分就业提供了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又为稳定币值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存在着矛盾,货币币值稳定了,物价上涨率就比较低,产业部门的货币收入可能会减少,失业率往往较高,无法做到充分就业;反之,要降低失业率,就要增加岗位,增加货币工资,可能会以牺牲币值稳定为代价。菲利普斯曲线就说明了二者的矛盾。在实践中,可以相机决策,保持适当的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找到二者的平衡点。2.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稳定币值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货币衡量工具,经济增长了又为稳定币值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经济增长需要货币投放和拉动,尤其是经济增长过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大幅上涨,甚至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过度强调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甚至出现衰退。所以,为了处理二者关系,许多国家采取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求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求币值稳定,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稳定币值主要是稳定货币的内在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很难平衡。因为当国内商品价格高于国外价格时,必然会引起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出现贸易逆差。但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不一定平衡,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还要受到经济发展形势、外贸政策、关税政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通常在劳动密集型条件下,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但是,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条件下,经济增长就不完全是由就业人数增加所带来的。5.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如果充分就业,推动了经济增长,可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为了过度追求充分就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资料,当国内满足不了需求时,就需要引进外资、进口设备与原材料等,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6.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当经济增长较快时,经济实力会相应增长,出口可能会增加、进口可能会减少,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当经济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生产要素,这就会增加进口,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国家限制进口,压缩国内投资,防碍国内经济增长。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可以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类。(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来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目标的工具。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分析(1)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会减少,反之会增加。据有关专家测算,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为0.522,即1单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或下调)将导致金融机构降低(或增加)0.522单位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2)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伸缩的基础。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会增加,反之会减少。所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总会使基础货币增加。据有关方面估算,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将一次性冻结流动性1500亿元左右,即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1500亿元左右。(3)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货币乘数是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会越小,反之会越大。(4)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存款创造倍数大小上,存款倍数会随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缩小,随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而扩大。所以,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信用量会成倍收缩,反之,会成倍扩张。(5)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货币乘数又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的影响,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会使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应量应该收缩。但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非常复杂,既包括中央银行的行为,也包括政府、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等方面行为的影响。因此,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有可能被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和政策抵消一部分。(6)对利率的影响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和信用扩张能力产生影响,对利率的影响比较间接。一般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是紧缩货币政策的信号,市场利率会有上升压力。4.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力度大、反应快的“烈药”。(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缺点。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大小不一致。5.我国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践(1)1984年建立了以集中资金为目标的结构性存款准备金政策(2)1985年形成了以信贷总量为目标的总量性存款准备金政策(3)1998年开始实行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总量性存款准备金政策(4)2004年以来实行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目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5)2006年至2008年连续地、频繁地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二)再贴现政策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规定和调整;二是规定再贴现的资格。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再贴现政策既能起到引导信贷注入特定领域以增加流动性总量的作用,又能对社会信用结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调节作用。(1)借款成本效果(2)宣示效果(3)结构调节效果3.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1)再贴现政策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2)再贴现政策缺点: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性,贴现与否和贴现多少取决于商业银行,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甚至市场变化的走向可能违背政策意图;经济快速增长时,利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经济衰退时,利率无论多低,也难以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可能导致再贴现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由于再贴现率易于调整,如果调整过于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三)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与证券持有人进行证券买卖,吞吐基础货币,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以实行其金融控制和调节,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2.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1)调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方式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央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4.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1)公开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是根据市场原则,通过众多交易对手竞价交易进行的。(2)灵活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可灵活地选择买卖的时间和数量,中央银行可根据经济形势、利率走向、资金状况和政策需要随时操作。(3)主动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可根据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的需要和银根松紧情况,主动招标和买卖有价证券。(4)直接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状况,从而直接影响市场货币供给量。5.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致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公开市场业务的缺点: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②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不动产信用控制(四)优惠利率(五)预缴进口保证金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两大类。(一)直接信用控制(二)间接信用控制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涵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之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现实操作开始,到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因果关系的总和。(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1.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述如下:Ms→i→I→y→P上述表达式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i表示利率,I表示投资,P表示物价总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2.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有两个代表: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和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q理论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q=当q值很高(大于1)时,表明股票市价大于重置成本,这时,企业因能通过发行较少股票而得到较多新的投资品,故投资支出会增加。换言之,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社会公众会很快发现他们所持有的货币比他们所需要持有的多,于是必定会通过支出来花费这部分多余的货币,而花费的方式之一就是购买股票。社会公众对股票需求的增加会提高股票的价格(Ps),从而使q值上升,投资增加。托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Ms↑→Ps↑→q↑→I↑→y↑上述表达式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Ps表示股票的价格,I表示投资,y表示国民收入。(2)米什金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米什金认为,当货币增加导致个人的财富增加时,他不一定会增加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因为他如果突然需要现金,就只有卖掉耐用消费品,而那样做会使他受到很大损失。相反,如果他拥有金融资产,他就能很容易地按市场价值将他们迅速脱手从而得到现金。因此,当个人财富增加时,会增加金融资产的持有,以此减少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在此前提下,消费者才会增加耐用消费品支出,从而使社会总收入增加。米什金描述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为:Ms↑→Ps↑→V↑→D↓→CA↑或H↑→y↑上述表达式中,V为金融资产的价值,D为财务困难的可能性,CA为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或H新住宅支出,其他符号含义同前。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供过于求的状况,则货币资产的持有者即个人或企业等经济单位会发现他们所实际持有的货币资产比他们希望持有的数额要多,于是,他们的反映是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各种资产,既购买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等,也购买实物资产如汽车、消费品等。这种支出(即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会影响资产的价格(如有价证券利率会变动),也会影响商品供应的数额。而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货币库存余额的实际价值,从而通过货币需求函数再次发生反应。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Ms↑→A↑→C↑→I↑→P↑→…y↑上述表达式中,A为金融资产,C为消费,P为价格,……代表可能存在但还未被揭示的过程,其他符号含义同前。(三)货币供给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尽管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不同理论中,基本公认的有:①货币数量增加后,对金融市场的利率会产生影响,同时对股票价格或债券价格也会产生影响;②利率或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和个人的消费欲望及现实支出;③当投资和消费发生变化后,国民生产总值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为:货币供给量→利率、金融资产价格→投资、消费→国民生产总值(四)影响货币供给传导机制因素的新变化上述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所描述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的变化传导的,其具体过程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从而降低借贷成本,借贷成本的降低则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最终导致总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货币供给量的效应则正好相反。但实践证明,完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非只注重作为资产价格的利率,还必须考虑其他若干种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例如:①汇率的变化;②权益价格的变动;③银行信贷的调节;④企业和家庭收支的调节。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传导过程,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货币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必须通过对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才能达到最终目标。(一)中介指标的涵义及选择标准1.可控性。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并不会遇到太多的麻烦和障碍。2.可测性。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数据资料,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3.相关性。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指标与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4.抗干扰性。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指标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程度较低,,以保证政策效果。5.适应性。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指标要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二)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1.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基本符号上述标准,其优点表现在:首先,可控性强。中央银行可直接控制对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再贴现政策,也能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向。其次,可测性强。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及结构。最后,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求。但是,利率作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往往很难区分,如作为外生变量时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抑制需求,而作为内生变量是经济繁荣推高利率,难以达到央行抑制需求的政策目标。2.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基本符号上述标准,其优点表现在: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即经济繁荣时,中央银行为防止通货膨胀而压缩货币供给量;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会扩大货币供给以复兴经济;②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供给量与经济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即经济繁荣时会增加,经济萧条时会自动收缩;③与货币政策意图联系紧密,货币供给量增加,表示货币政策扩张;货币供给量减少,表示货币政策紧缩。④可以明确地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但是,也存在不足:①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公众和商业银行的行为也会影响货币供给量;②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存在有一定的时滞。3.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都是通过影响超额准备金的水平而发挥作用的。但是,作为中介指标,超额准备金往往因其取决于商业银行的意愿和财务状况而不易为中央银行测度和控制。4.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构成了货币供应倍数伸缩的基础。它满足可测性和可控性的要求,是一较理想的近期指标。第四节货币政策效果一、货币政策效果的涵义及其衡量(一)货币政策效果的涵义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后,达到其最终目标的程度。如果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后,能够较快接近货币政策确定的最终目标的目标值,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好。但是,如果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接近货币政策确定的最终目标的目标值,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差。(二)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衡量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看效果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果的大小。1.效果发挥的快慢(1)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个阶段。(2)外部时滞。外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外部时滞可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2.发挥效力的大小对货币政策发挥效力大小的判断,一般着眼于实施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如果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的话,货币政策效果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稳定货币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方面的作用大小和有效程度。具体从两个方面考察其效果,一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通货膨胀;二是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或推动作用究竟有多大。即货币政策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以尽可能低的通货膨胀来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主要看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货币当局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量的多少等方面的内容。(三)货币政策效果的检验指标以中央银行为主体,按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划分,货币政策效果的检验指标可以分为两段。1.外部效果指标外部效果指对最终目标对中介指标的反应情况。主要可以通过反映总体经济状况指标和反映通货膨胀程度指标来反映。(1)反映总体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2)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2.内部效果指标内部效果指中介指标对政策工具操作的反应情况。主要可以通过反映货币供给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和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来反映。(1)反映货币供给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指标。(2)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发展的线索大体可分为三条:①对货币控制的认识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的演变;②自由与干预是西方经济学的主线索;③对货币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从中性到非中性的转变。(一)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该学说产生于普遍实行金币本位制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甘末尔、费雪、马歇尔和庇古。其基本信条在于货币数量的增减必然会引起物价的升降。该学说有两大分支,一支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另一支是庇古的现金余额数量说。(1)现金交易数量说。现金交易数量说以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为前提。费雪给出交易方程式:MV=PT。(2)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把因人们贮藏而处于“不动”状态的货币(即执行储藏手段的货币)作为研究对象,并提出:剑桥方程式M=kPY(二)哈耶克的货币中性理论哈耶克在维克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启发下,进一步研究了货币与物价、货币与经济的均衡关系,在1931年出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中立货币说。他认为,在静态的均衡经济中,货币数量是一定的。在动态经济中,如果变动货币供应量,就将使货币失去中立性而引起经济失衡。哈耶克认为,物价体系很难灵活地适应各种情况的变化。因此,要实现货币完全中性,有一定的困难。(三)凯恩斯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1929~1933年大萧条的残酷现实粉碎了古典主义的充分就业美梦,并迫使经济学家重新思考,凯恩斯的《通论》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凯恩斯主义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不仅包括凯恩斯本人的外生货币论及其对货币变动效应的阐述,而且应包括IS-LM模型对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1)外生货币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2)货币变动的效应。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利率来实现的。这可表示为:Ms↑→超额Ms→债券购买→债券价格↑→利率↓→投资↑→总需求↑→产出、就业或物价↑。凯恩斯还注意到,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顺畅地传导到最后环节并提高社会总产出水平,还受制于以下三个条件:①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否降低利率;②降低利率能否扩大投资;③是否已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由以上归纳,凯恩斯对货币政策总的看法是:货币政策很重要,但财政政策更为重要。(四)IS-LM框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条件IS-LM模型中的IS曲线反映了产品市场中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所有收入(Y)和利率(i)的组合,而LM曲线则反映了货币市场中货币供求达到平衡时的所有收入(Y)和(i)的组合。通常情况下,IS曲线斜率为负,LM曲线斜率为正。(五)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可控性理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主义阵营分化为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在货币理论方面,它们修正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外生货币论,分别提出了形式外生货币论和内生货币论。1.新剑桥学派的形式外生货币论2.新古典综合派的内生货币论(六)货币主义的短期有效理论弗里德曼认为,V在长期内是一个不变的数量,而在短期内可以作轻微的波动。因而,不仅货币需求函数具有内在的稳定性,而且货币供应量M成为名义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弗里德曼论述了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