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远程教育分类学与国际比较研究_第1页
第九章远程教育分类学与国际比较研究_第2页
第九章远程教育分类学与国际比较研究_第3页
第九章远程教育分类学与国际比较研究_第4页
第九章远程教育分类学与国际比较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远程教育分类学与国际比较研究9.1远程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及其方法论世界远程教育系统的普遍特征教育机会开放和平等的特征提供高质量课程和学习支助服务的特征成本效率和成本效益的特征基于教育技术的特征9.2远程教育分类学研究远程教育形态分类远程教育院校分类远程教育形态分类远程教育工业化形态远程教育的东方模式和西方模式远程教育的单一模式和双重模式大规模远程教育和小规模远程教育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专司远程教育院校机构和传统院校提供的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方式与体制和作为教育方法与手段的远程教育丁兴富:三种实践模式和三大理论学派理论三种实践模式:是在国家层次上,对远程教育的一种新的分类体系。三大理论学派:是在学术思想倾向上,将远程教育理论抽象为三大理论学派。三个学术论题:●在国家层次上,世界远程教育有三种实践模式和三大理论学派;●国际远程教育明显存在主流模式和主流学派;●近10年来,国际上明显存在挑战主流模式和主流学派的趋向。远程高等教育的三种实践模式英国等国家的开放大学模式:由国家专门建立;有鲜明的工业化教育特征(用福特主义模型描述);应用教育技术和多种媒体教学;通常以家庭为基地进行个别化学习。美、俄和澳大利亚的双重院校模式:具有由传统高等院校承担远程教育的共同特征。俄罗斯的函授教育在校人数多,师生分离,强调面授教学。在澳大利亚称为校外教育和开放学习。在美国称为开放与远程教育。中、法、加的多重系统模式:在同一个国家,既有独立设置专门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又有举办远程教育的传统院校。远程教育的三大理论学派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变革的革命学派(并行学派):强调远程教育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本质特征,远程教育系统的各种环境设计(系统设计、媒体材料、支持服务、双向通信)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才能实现其目标。(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一体化的趋同学派(并和学派):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正在趋同,即由对立走向并合。开放与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有用教育科学的普遍概念和原理才能阐述远程教学和学习。远程教育的三大理论学派教育方式或教育形态连续递变的谱系学派(折衷学派):纯粹的传统面授教育与理想的开放远程教育是两种理想化的抽象模式,位于两个极端。而现实的大学,不管是远程大学或传统大学,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过渡模式。远程高等教育的主流模式和主流学派主流模式—英国的开放大学模式(单一院校模式)。其巨大的成功和深远影响,使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如澳大利亚、美国)。主流学派—将开放与远程教育看成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的理论,影响着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高层教育决策者、各国教育政策和各国远程教育工作者。对主流模式和主流学派的挑战澳大利亚和瑞典学者指出,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没有很好地代表他们国家的小规模函授院校或双重教育院校的远程教育;美国远程教育学者穆尔指出,基耕的《远距离教育基础》一书的成功和缺憾同样重大。其成功在于对主流模式和学派有比较深入地论述和总结;其缺憾在于对美国等大国的理论和实践关注较少。90年代澳大利亚的政策转变,使其将开放与远程教育相对集中于8个远程教育中心的体制只实行了一年左右就宣告结束。趋同学派正在崛起,大有取代革命学派而成为世界开放与远程教育界的下一个主流学派之势。远程教学大学、传统校园大学

和双重模式大学鲁姆勃尔巴棋挑战:远程教学大学的战略弱势怀特的应答:远程教学大学和传统校园大学各自的优势和弱势基更的迎战:远程教学大学的竞争优势

鲁姆勃尔发起挑战:

远程教学大学的战略弱势面对传统校园大学和双重模式大学的挑战,1992年鲁姆勃尔(英)发表论文《远程教学大学在竞争中的相对弱势》,并提出质疑:单一模式远程教学大学在未来是否有发展前途?由于校园大学具有专业与课程、设施和人员、课程和开发、计划和管理、转换灵活等优势,对单一模式远程教学大学的垄断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结论:对远程教育大学而言,最有效的对策也许是将自己也变成一所双重模式大学,或者建立自己的校园教学计划,或者同校园大学协作或合并。怀特(澳大利亚)的应答:

远程大学和校园大学各自的优势和弱势远程教学大学的优势:①设计开发的课程质量;②教育技术的应用;③教与学的先进性;④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⑤课程制作与发送的基础设施;⑥学习支助服务方面的结构。校园大学转变成双重模式大学需要代价:①院校资源结构的重组和配置;②克服课程开发等障碍;③改变教学人员对远程教学的态度;④教学材料的转变需要付出高成本。将远程教育和面授教育整合起来(合作而非竞争),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是“未来的模式”。

基更(美)的迎战:

远程教学大学的竞争优势

1994年,基更发表论文《远程教学大学的竞争优势》,其主要论点:远程教学大学取得的地位和历史贡献;与双重模式大学相比,远程教学大学的规模经济具有经济优势;远程教学大学未来在世界各地将继续发展,同时其他模式,尤其是多体联合的多层次网络系统将得到发展;远程与双重模式大学应该合作而不是竞争,从而使远程教学赢得进一步的声誉。巨型大学和虚拟大学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虚拟大学的名称已经出现,很多传统大学纷纷通过万维网提供远程学习课程。巨型大学与虚拟大学的“对立”所引发的问题:是发展单一模式的远程教学大学还是提倡、鼓励和发展双重院校模式的开放教育?英国开放大副学校丹尼尔近年来专注于研究巨型大学;美国和澳大利亚则主要发展双重模式的远程教育;美国更是虚拟大学迅猛发展的策源地。争论在继续:

远程教育系统、院校和模式的竞争与合作丁兴富指出:自治的远程大学代表了国际远程教育的主流模式,但从来没有成为国际远程教育多元化主体中的多数。不同模式的院校各有其使命和服务对象,各有优势和弱点。从20世纪90年代起,三种模式的趋同和远程教育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英国的校园大雪纷纷创办远程教育,美国在创办开放大学,中国的远程教育更趋多元化)。从国际到国内,从实践到理论,竞争和论战仍在继续。趋同、合作和远程教育主体的多元化鲁姆勃尔指出,传统大学正在有效地应用远程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方式推行其成本革命。传统高等教育与远程高等教育形态之间的差异正在消失。在澳大利亚,教学人员同时提供校内和校外两种模式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混合或复合模式的学习方式,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间的差别正变得无关紧要。

……………教育和学习的全球化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扩展、渗透,教育和学习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成为各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点课题、研究的热点。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信息社会和现代通信技术所带来的全球化进程是指是发挥主体作用,而信息共享的网络环境为所有人提供了公正平等的共享知识和经验的机会。挑战:①可能继续加大贫与富、先进与落后的差距,加剧现存的不公平状态;②可能威胁第三世界国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认同。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网络系统促进了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学生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适合的课程和学位。在全球化的的趋势下,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国际竞争与院校合作正在加强。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教学。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远程教学大学正在将他们的教育扩展到亚洲国家。

全球化与国家特色:

文化与历史的多样性在探讨远程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时,对各国远程教育系统的特色以及文化与历史的多样化应给预足够的重视。基更向西方学者一再强调,在分析远程教育时不论及中国电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系统是不科学的(基更1999)。拉彻姆指出:从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可以看出,在知识与智慧的开放学习和自我教育方面中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这种探讨知识的可贵传统,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和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以及中国众多的双重模式院校开展的教育项目和网络教育中得到发扬。9.4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远程教育的起源—函授教育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起源远程教育的早期发展远程教育的起源—函授教育函授的起源:1840年,英国人伊萨科·皮特曼将速记教程函寄给学生,首先应用函授方式教授速记,被认为是函授教育的始祖。英国—远程教育的故乡: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不是偶然的。首先,经过近代产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化时代,工业社会经济对传统教育造成巨大压力,并成为新教育形态产生的动力;此外,在首先发明蒸汽机车、首先铺设国家铁路系统的基础上,印刷、出版业的发达和国家邮政服务系统的建成,都孕育了函授教育的发生。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起源在英国18世纪后期开始产业革命后,剑桥、牛津等古典大学的封建特权色彩和宗教信仰等成为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障碍,社会舆论要求改革大学设置、招生和学位授予办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英国新大学运动:1849年,伦敦大学首创的校外学位制度,为世界树立了一个采用自学、函授、业余夜校等发展校外高等教育的范例。因而1949年被视为世界远程高等教育的诞生年。大学推广运动:在美国始于1862年,著名口号是“洲际校园”;英国始于1870年,由剑桥大学倡导,牛津等大学仿效,表述为“一种采用学分制的非住宿的业余教学的大学”。远程教育的早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函授教学为世界很多国家所接受与推广。美国、南非、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和日本等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开展了大学层次的函授和校外教育。前苏联大学层次的远程教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26年。在我国,首先开创大学函授教学的是中国人民大学(1952)和东北师范大学(1953)。开放大学的兴起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众传播和视听媒体开放大学的兴起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大学的发展和成就

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

—大众传播和视听媒体信息技术在20世纪上半期的发生及其在二战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视听技术媒体的兴起和大众媒介的繁荣。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1977)研究报告《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终身教育制度正在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以与他的愿望相一致。大众传播媒介很自然地为这种需要提供了解决办法”。“新的大众传播媒介正慢慢地进入教育领域,可以预料,最后它们将整个改变传统的教育制度”。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为优越的环境。开放大学的兴起独立的远程教育大学的先驱:除英国的开放大学,1969年创建,1971年授课外,前苏联(60年代初)、南非(1951年起)、中国(60年代初)等国家都较早建立了独立的远程教育大学。英国的开放大学:

●起源(1963年):①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建议:高等教育的课程应对所有成绩合格、有能力并愿意学习的人开放;②威尔逊的竞选演说阐发了“播送大学的思想”。1969年在他出任首相后成立了开放大学。

●成就和历史地位:到1998年,招收250万名学生,1971年入学的10年后68%获得学位······。它的创建标志着新一代远程教育大学运动的崛起。多种媒体教学远程大学的发展和成就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的兴建和成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自治的多种媒体远程教育大学的兴起成为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主流和新一代远程教育的主体,在学生数量和培养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远程教育的主流模式:在开展远程教学的传统学校和独立设置的远程教育院校两类远程教育院校或系统中,后者是发展新一代远程教育的代表(主流模式)。巨型大学:每年有能力注册和培养10万人以上的院校被定义为巨型大学。到1995年,世界上有10所巨型大学,其中包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分期中国远程教育的系统结构和特点9.5中国远程教育历史发展和系统结构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分期萌芽和准备期创建、起步和中断期恢复、繁荣和调整期战略革新和起飞期萌芽和准备期维新变法、新亥革命、五四运动对我国新文化和近代教育制度的诞生和成长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起始于这一中国历史的变革时期。1902年蔡元培创办的中国教育会刊行丛报,实行通信教授法,成为我国函授教育的起点。1914年商务印书馆创设的函授学社成为我国最早的函授学校。20世纪初的电化教育为远程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1937年出现了“电化教育”术语;1940年,当时的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创建、起步和中断期函授高等教育的创建和初步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相继于1952年、1953年创办了函授教育;1965年厦门大学创办了以海外乔胞和港澳同胞为对象的海外函授部;1955至1957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函授教育的法规。到1965年,我国开展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123所,开设专业138个,注册学生189000名。城市电视大学的创建和初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创办了电视大学。1966年,开始了“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

恢复、繁荣和调整期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荣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及其快速发展我国远程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繁荣相对平稳的发展和调整时期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繁荣“文化大革命”后,1973即有高等学校开始恢复面向农村教师和高中生的函授教育。1980年,原国家教委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1997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我国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1988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向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条例》,并规定其适用于高等函授教育。1997—1998学年,有635所高校提供函授教育。1996—1997学年的注册学生达到896300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

系统的建立及其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人才缺口十分巨大。1977年邓小平复出,10月19日接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对英国的开放大学产生了兴趣。1978年2月3日,邓小平批示“同意”教育部和广播事业局的《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报告》。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2月6日举行了开学典礼。1985年,广播电视大学有67.4万注册学生,在全国所有在校本专科学生中,每5名就有一名是电大生。我国远程教育

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繁荣广播电视大学迅速发展,其他形式和层次的远程教育相继创办:如1981年国家农委、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农业广播学校;交通部主办的交通电视学校等。1981年起,我国建立了成人自学考试制度。这是一种新型的开放与远程教育体制,实行学习者自学、社会各界助学、国家委托普通高校主持考试、由国家和主考学校共同授予文凭或学位的制度。相对平稳的发展和调整时期广播电视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的继续发展:各类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蓬勃发展;利用国际通信卫星,分别于1986年和1988年开辟了两个教育专用频道;1987年成立了中国电视广播师范学院(后并入广播电视大学);1989年起从高中应届生中招生…对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控制和调整:80年代后半程,国家对广播电视大学有一系列控制和限制措施,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

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新时机:1992年招生人数有所回升。1994年提出了在21世纪初的发展目标: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战略革新和起飞期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创办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革新中国政府决策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决策和进程的加快重视和加快高质量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从教育界、产业界到全社会的远程教育热潮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创办现代远程教育我国最早组织实施第三代远程教育的四所普通高等学校: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1996年2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通过了“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议书”,拟利用“天网”和“地网”进行双向传输,实施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在校内建设了上行站、直播课堂,进行了系统联试。1997年11月,浙江大学给原国家教委电教办提出了“关于在浙江大学建立国家教委远程教育杭州中心站的请示”。1998年,湖南大学面向全省开设了网络课程。1999年,四所大学招收网上学生9000多名。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革新1996年全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明确了实现“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创辉煌”的战略思想。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做好两项命题(开放性和现代化);注重视听生和专升本教育;加强系统建设和教材建设;坚持和扩大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和多形式的办学方向;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面向贫困地区。加快由第二代远程教育向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转变。探索资源建设、教学过程改革以及以自学为主、助学为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方针。中国政府决策实施远程教育工程1998年5月,原国家教委通过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了“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发展指导方针。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并作为《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职业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2000年7月,全国已经形成31所(获30+1所)网络大学。我国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决策和进程的加快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在10年中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入学率要从现在的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十五左右。”1999年起,大幅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国家信息技术

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1999年6月的《决定》中提出:“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则要求:“以现有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网和卫星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提高主干网传输速率”;“继续发挥卫星电视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改造现有广播电视教育传输网络,建设中央站,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进行高速连接。”三网(广播电视网、电子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合一方向。2000年,完成了地面网的提速(传输速率622兆和155兆)。200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造完成。重视和加快高质量

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九五”期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项目。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重点支持相关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建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