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第1页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第2页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第3页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第4页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中期报告)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中期报告)成基础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已是众多教育者的共识。今天的教师、家长已开始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依然存在注重知识传授、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良好习惯培养的现象;也存在着把习惯当成说教内容而忽略实际训练这一现象。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源自镇里的四十多个自然村,还有部分外来民工子女。今年,我校共有一年级新生 251名,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 1.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只担心孩子“会不会”这个问题,习惯培养的意识不强;部分有习惯培养意识的家长缺少具体培养策略。2.新生中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培养,也有不少习惯需要纠正。很多新生已在幼儿园里使用过铅笔,然握笔姿势不一;不少新生无法做到倾听他人发言,喜欢插话;不少新生不会为自己准备学习用品,总是丢三落四……针对这种种现象,再次接手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我,尝试从《农村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这一课题出发,探索各种语文习惯培养的策略,为学生后续学习、成长奠基。二、上半阶段已经开展的研究与阶段性成果。(一)立足实际,确定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与目标要求。良好语文习惯培养的内容众多,听、说、读、写、思五大支,每一支下面又有众多的细小分类,比如听的习惯中就有静听习惯,边听边思习惯,听中质疑应答习惯等。通过问卷调查、话题交流等方式,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及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结果,我们确定下列几项习惯为引导我校一年级学生重点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名称目标要求备注读的习惯朗读习惯姿势正确。用普通话朗读。个体读声音响亮,集体读音量适中,整齐且不拖沓。静读习惯第一学期:能手指汉字,张口默念,认真“读”题。第二学期:能手指汉字,心中默念,认真“读”题。本习惯主要用于一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等学习任务。晨读习惯晨读态度端正:落座后,能第一时间开始晨读。晨读姿势正确:标准坐读姿势朗读。晨读方法正确:发声朗读,音量适当,不影响同伴晨读。晨读内容充分(第一学期,一般由教师在前一天设定;第二学期加入学生自主安排内容这一项)。基于各村与学校的距离不等学生到校时间不一,因此,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晨读习惯是必须的。倾听习惯听老师读,眼睛看书中相关内容,关注老师的语音、语调、语气,并张口默念。听老师说,目视老师,关注老师说话内容,并能及时反应。听同学读,能判断同伴朗读的正误。听同学说,能判断同伴表达的正误。书写习惯执笔姿势正确。书写姿势端正。笔顺笔画正确:能按照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字体工整,保持页面整洁。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前,能按自编的“课前准备”儿歌中的要求,在指定位置上摆放语文学习用品。复习习惯回家后,能自觉主动地及时复习。借助教师设计的“每课复习要点”认真复习。复习时,遇到难题能主动请教他人。(二)实践探索,提炼一年级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通用策略。1.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庭是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摇篮,也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校合力,为习惯养成保驾护航。2.树立榜样,提高习惯认识。众所周知,善于观察与模仿,是儿童的特点,儿童时代其实就是榜样时代、偶像时代。当然,儿童的榜样和偶像并不一定都是名人,更多的时候源自他们的师长、伙伴。在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培养中,有意识地树立学习榜样,对提高学生对习惯的认识,具体感知习惯的内容起着直观的示范作用。3.明确标准,规范习惯行为。对年幼的、形象思维为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笼统的习惯要求对他们难以起作用,我们需要将习惯的具体标准用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清清楚楚地告知学生。比如希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就可以在读故事给学生听前,告诉学生:“小朋友们,请先让你的身体安静下来,接着请用眼睛注视着老师,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在大脑里想象故事里的一幅幅画面,就像在大脑里放动画片一样。而且,你的表情也可以随着故事的变化而变化,你可以惊讶得张大嘴巴,也可以好奇地睁大眼睛,还可以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让我们来找一找,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故事了。”这样细致入微地指导带给孩子们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听故事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别有趣味的事情,听故事习惯是否养成就外显可感了。4.坚持训练,促进习惯养成。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习惯内容不同,其训练方式、养成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各项习惯的专项训练方式和培养策略,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提炼。)5.评价激励,强化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年龄越低,越需要经常性的评价。恰当的评价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约束自己,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常用的评价的方法有4种:①自评。任何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行为主体的自我建构。虽是一年级,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习惯目标和自我表现来评价自己,发现不足,找到努力方向。 ②互评。同伴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别有意义。通过互评,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③教师评。根据学生表现,坚持以肯定、激励、赏识为主的及时评价,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保持。④家长评。通过“每课复习要点”中相应栏目的评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习惯,如在“读词过关”题目下设有评价栏,引导家长在关注读词正确度的同时,关注孩子的读词态度和读词时的具体表现(手指眼看,声音清晰,坐姿端正等)。设计“语文学习习惯家庭评价反馈表”,家长每周总结一次,源自家长的评价,既有亲情的鼓励,又有中肯的建议,能为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注入温馨的动力。激励方式可以是采用物质奖励,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物质上的奖励一般采用梯度式奖励。如一天里做到写字姿势正确的,奖励一颗小星星;一周里得到五颗小星星,可以换一颗大星星;获得2颗大星星的,可以获得更高的奖励;每月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奖状,期中期末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自制奖牌”。月夺星冠军名单将通过短信、书信的方式告知全体家长。精神奖励主要借助校讯通、家长会、主题书信、教师博文记录等方式,肯定学生在习惯养成上的收获,增加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三)研究的初步成效:家长教育观念有了初步转变。通过开长会、家访、Q聊以及经常性的书信沟通,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不少家长经常在回信中与我交流日常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的发现与思考,也有家长坚持经常写博客记录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上的点滴进步,还有部分妈妈接受我的推荐开始阅读《朗读手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家教书籍。下一阶段,我们也在考虑组建家长群体里的读书俱乐部,在交流阅读收获与家教心得中,分享成功经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家校合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一学年的努力,换来了孩子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逐步形成。记得刚接手那段时间,经常有学生把语文书本落在家里,忘带文具,或者把语文书本落在学校无法完成当晚的背诵作业。随着家校沟通的密切,在教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下,除了一两个孩子在这学期期末还偶尔发生这类现象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已学会自己做好学前准备、课前准备。倾听、朗读、及时复习等习惯也在日常的有意识训练、关注、反馈中与越来越多的孩子交朋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语文学习习惯的通用性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三、研究中的困惑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发现原定的课题研究目标过大,内容过杂,容易使研究停留于面的陈列,而无法深入。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做一些修正,缩小研究的范围,选取一年级儿童语文学习需求的几项重点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各科教师的协同配合。因此,在研究中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在学习习惯上的培养要求,使之达成一致,是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班级中存在着不少隔代抚养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出现反复的情况较多,导致部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始终无法形成。四、下阶段研究思路对选取的七个重点习惯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加强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五条习惯培养通用性策略,提高其可操作性。实践探索,提炼出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个性化策略。研究有效地评价与激励机制。《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内有很多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的研究,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在农村,在学生自制力差、家长素质低、家庭监管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养成有益于终身的习惯。(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低年级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是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中约束学生学习的规范,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三)课题界定良好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下去的一种学习行为。低年级指小学一、二年级。低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低年级是孩子身心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一只脚迈进童年,另一只脚还在幼年,身体进了学校,心理还依恋着幼儿时自由自在的玩耍生活,显露出一些童年期的特征。两个发展时期的交替转换,构成了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点。策略是指可以实现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案集合或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行动方针和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与培养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一是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培养一些习惯;二是强调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3、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把实践活动、认识的能动性和交往过程统一的思想引入教学论的理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形成,把教育中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意志、行为的一般发展相联系。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研究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重要。(1)仔细观察的习惯;(2)认真书写的习惯;(3)完整表达;(4)乐于课外阅读等。2、研究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生本幸福课堂要求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使学生获得发展、得到幸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进行深入地研究,使用一定的策略,使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生本课堂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2)比较分析法对低年级学生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3)经验总结法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研究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研究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研究成果。(4)个案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1、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要求小学生养成各种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对每一种习惯都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具体指导。2、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 21天。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常抓不懈,严格训练。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而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对低年级学生要抓紧训练,并且要循序渐进,由“扶”到“放”,严格训练以至习惯成自然。3、要多进行激励和正强化。俗话说:“泥鳅信捧,孩子信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一些闪光点或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作业质量很高”、“你的做法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只要努力,你一定行!”等等,让学生在激励和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4、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孩子都善于模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影响很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小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看书、讲话,还是板书、讲课、批改作业,都要为学生做好示范。5、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学生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同学习惯的不良,又能及时提醒、帮助、督促同学纠正不良习惯。如发现同学修改作业不认真,随心所欲,有同伴给他指出比老师指出其接受性要好的多。互相纠正时,学生如果把存在的问题和改正的措施等进行反思,又便于更有效地改正不良习惯,巩固和提高良好习惯。(三)课题研究步骤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2011年9月—10月,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2011年10月,调查研究阶段。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2011年10月—11月,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2011年12月—20012年6月,行动研究阶段。着重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收集教学过程性资料。2012年7—9月,总结结题阶段。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提炼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写出研究报告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在语文自然教学环境中进行,学校很支持,由研究班语文教师即班主任主持研究。2、研究者为二年级语文教师,语文专业,主持研究的课题《新课改中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获桂林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具有一定课题研究经验。六、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一)预期成果通过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现状,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仔细观察、完整表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我班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总结出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二)评价方式.实践评价: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考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的成效对比。.家长评价:可通过教学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家反映出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研究前后教学班其他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认同度及教育教学效果的对比。七、参考文献.罗飞凤著,《展示魅力 培养习惯》,大语文论坛,2011(8).邓卫民著,《培养四种习惯夯实语文基础》,素质教育论坛,2008(2).梁艳著,《习惯养成从小培养》,中小学教育,2012(1)阅读全文(58)|回复(0)|反映问题|引用通告(0)|反

下一篇:“个人课题”申报表桂林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编号: 姓名阳红艳所在学校希望小学邮编541001性别女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科语文文化程度所在区县桂林市叠彩区电话课题名称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低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而良好学习习惯指的是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监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约束的一种自在、自觉、并能持之以恒的甚至终其一生都能维持吓去的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策略一般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或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与培养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一是强调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培养一些习惯;二是强调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3、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把实践活动、认识的能动性和交往过程今的思想引入教学论的理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龌和个性的形成,把教育中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意志、行为的一般发展相联系。

课题研究

的背景及

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课题研究

的背景及

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特别是低年段的教育。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结合,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中约束学生学习的规范,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1、研究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习惯就显得更重要。( 1)一般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前准备、学会倾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认真书写、遵守时间、与人合作、主动完成作业等。(2)语文特有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自觉预习、乐于课外阅读、主动识字、收集资料等。2、研究在生本幸福课堂中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生本幸福课堂要求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使学生获得发展、得到幸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进行深入地研究,使用一定的策略,使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在生本课堂中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1)课前三分钟学生如何进行大语文学习(2)小组学习怎样与同学合作,如何分工最有效率(3)小组汇报该怎样组织语言,倾听的同学如何评价同学的发言(4)怎样才能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把字写规范、写漂亮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2011年9月—10月,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2011年10月,调查研究阶段。通过多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2011年10月一11月,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2011年12月—20012年6月,行动研究阶段。着重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2012年7—9月,总结结题阶段。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2)比较分析法。对低年级学生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3)经验总结法。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研究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研究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研究成果。(4)个案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课题研究的条件:在语文自然教学环境中进行预期成果:课题研究 1.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现状,的条件及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预期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我班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之研究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并终生受益的第一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步入紧张、辛苦的小学生活,其中的不适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那么,到底何谓课堂学习习惯呢?(一)课题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课堂学习习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方式和心理状况等,包括正确的读写姿势、倾听、回答问题、注意力集中程度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问卷发放,对几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的结果:(二)一年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现状在听课方面,班内 10%的学生表示能整节课认真听讲, 60%的学生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有 30%的学生倾听的持续时间较短,不善于倾听同学的发言,班级内 15%的学生倾听的习惯比较好,有一定的倾听能力,会思考简单的问题。在完成作业方面, 60%的学生能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其他同学需要家长全程陪护,自己读题,分析题的能力极差。在书写方面, 20%的学生书写和握笔的姿势不正确, 有的同学甚至还用五个手指握笔。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字迹很难让人看懂。在课堂发言方面, 20%的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有 60%的学生会的问题才举手,而 20%的学生是不愿意举手发言的。有 15%的学生不能完整表达观点,难以让人明白,而 90%的学生只知道听,不善于提问,更别提思考了。我又请教了其他教一年级的教师,得知,一年级学生普遍在课前准备、课堂听讲、积极思考、书写姿势、作业质量、质疑等方面存在不足。现归结几点普遍现象:1、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我们班有一个男同学李某,父母管的比较少,有些娇生惯养,各方面习惯不好。听课时思想不集中,学习热情持续时间短,经常开小差,处于学一会儿,玩一会儿,看一会儿的状态。坐不住板凳,爱搞小动作。我班的刘某,上课经常在地上玩,一叫到她,她就称自己在捡东西。就算你强制她坐在椅子上,她也是在下面玩。回答问题不完整,语病多。一年级的孩子多数存在表达不清,话语缀余的问题。4、爱讲与课堂无关的话。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引申太多,或让孩子自己谈谈,他们就开始天马行空的“畅所欲言”了,有时场面很难控制。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如何克服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呢?这就得从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谈起。(三)一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文章中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可以流利的背诵很长一段古诗词,但如果单拿出其中一句或某一个字,孩子基本上不能理解。因为他们是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去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2、充满好奇,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3、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却看不到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而不会客观地评价自己。4、一年级学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如做作业时经常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把“鸟”写成“乌”,“日”写成“目”是常有的事情。感到紧张而受约束。孩子上一年级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半学半玩一下子变成完全受约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学校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不许乱动等孩子会感到紧张。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提出如下措施:(四)培养措施1、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往往坐不住,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为了让学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首先强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坐姿,在课堂上应大张旗鼓的表扬坐得端正的孩子,树立正面形象,让好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人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找到各方面值得学习的榜样,让同学去模仿。教师也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给学生倾听的姿势和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让学生带着任务听,引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两手放在桌上,眼睛尽量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发言的同学说的内容在黑板上,那么其他小朋友也看黑板,如果发言的同学说的内容在书上,那就让学生看书上。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现在正研究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同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老师,请您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会听”的目标。3、给孩子制订学习规范。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订具体的课堂学习规范。比如,制定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顺口溜:1)师:一二三;生:快坐好。2)师:坐直抬头;生:看黑板。3)师:集中精力;生:看老师。4)师:夸夸自己;生:我真棒。5)师:小火车开起来 生:快快开到我这来。6)师:送他一朵小红花 生:小红花对你笑。使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4、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5、家庭与学校配合。家长与老师要经常沟通,询问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制订具体的家庭学习规范,如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学习,在学习期间要向在学校一样,不许随意走动,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在一年级,家庭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理想的课堂就是要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既然这样,我们就必须从小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然后去领略那理想课堂的妙不可言!其实,钟爱教育,钟爱学生,运用得当的方法,理想的课堂就会降临于我们的身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作者:徐子芳(小学语文四川达州小学语文一班)评论数/浏览数:2/81发表日期:2010-12-29

22:12:27一、课题研究背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主体学习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小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及早读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理论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练习获得新经验,并且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心理过程。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探索性地主动学习那些对于自己来说较为重要的、较新的知识。而自主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要极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的方法、措施有那些?3、小学生易产生哪些不良学习习惯?产生不良习惯的原因是什么?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方法、措施是什么?4、如何在巩固学生已有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养成新的学习习惯?5、已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可向哪些方面迁移?如何引导学生迁移?6、选择典型对象进行个案追踪调查。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习环节方面培养良好习惯的指导。课前预习的养成指导:每上完一节课都布置具体的预习题目, 明确要求,要形成书面预习资料,忌要求笼统,且坚持检查,保证落到实处。预习的方法主要有:速读法,进行圈点,提要;精读法,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批注;质疑法,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自己试行解决,或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存疑,带着问题听课。听课习惯的养成指导:尝试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要求课堂笔记不但要记教师的板书还要记教师的讲解。听课笔记要经常检查,经常交流和评点,让学生由开始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转向自觉地去做,形成习惯。复习习惯的养成指导: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偏向理解分析,过去形成的识记基础知识和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逐渐被淡化,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抛弃,这样课文内容常被淡忘,所以实验时不但要求延续识记、熟读背诵的习惯,而且进一步地加强;二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懂得对知识分类归纳整理,或按单元、按册归纳整理,因此实验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样指导训练要贯穿整个学期,以期形成习惯。2、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导。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导学生改变读书不作笔记的坏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提高阅读层次,改变课外阅读是单纯为了消遣的现状。首先是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方法。阅读方法主要有浏览法、速读法和精读法等;笔记方法主要有圈点法、批注法、摘要法、感想法等。其次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层次。课外阅读和笔记都要有量的要求,如,每周至少精读一篇短文,做一则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等;还有背诵的要求,要求每学期二十个以上的精粹片断或短诗。另外,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还要经常开展交流活动或进行读书比赛活动。3、课外写作习惯的养成指导。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教师应当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作文指导课,认真批改学生习作,做好作文评讲工作,教师对待习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习作的态度。任何事情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把事情做好。⑵、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A、认真审题。写文章就等于把文题按要求扩展开来,就好比是让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叶开花一样。如果种子审查的不够仔细或根本就没按照要求帮它浇水施肥修剪枝叶,也许最终长成的并不是别人想要的树。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目的关键所在,让一颗种子开出鲜艳的花朵来。 B、展开想象,精心选材组织。内容是文章的生命,没有了内容文章就没有了生命。文章的内容不是随题而至的,必须教育学生会搜集材料,想象就是途径之一,然而搜集来的材料是杂乱的,必须帮它修剪一番,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文章来。这个过程就是选材组织的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C、注重修改。“天下文章不过一个改字”;“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些都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读者,听众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从而让学生逐步做到愿意改,会改,善于改。D、誉写工整 这其实也就是认真书写习惯的延伸,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了。课外写作,主要抓课外的练笔,以小作文和日记的方式进行,坚持每天一篇日记,每周一篇小作文。要进行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指导,改变只记个人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的习惯。每一次练笔都尽量地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尽量有议论有抒情,或尽量运用描写,而且要求引用名言、运用成语和修辞手法。同样,为提高兴趣和积极性,经常举行交流评比或竞赛活动。4、写字习惯的养成指导⑴、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⑵、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⑶、坚持持之以恒。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周利用写字课,要求学生都要临帖,教师的指导从坐姿、握笔、笔画、结构、布局直至硬笔书法的欣赏。其次就是组织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训练。为提高积极性,要经常开展评比活动,举行展览或硬笔书法竞赛活动。六、课题研究实施的步骤:(一)准备阶段。(2010年11月)1、确定课题个人课题研究要求要求,结合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2、理论学习:深入学习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打下理论基础。(二)实验阶段。(2010年12月一一2011年4月)

1、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调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调查摸底并写出调查报告2、教学实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三)总结阶段。(2011年5月)1、收集过程资料。2、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八、成果呈现形式: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等。发表评论小课题: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背景意义及研究步骤举措)2012-04-2415:11:39|分类:小课题|标签:小课题一年级行为习惯步骤举措|字号大中小订阅课题研究背景意义:有些话会引发孩子的恐慌和厌从幼儿园升到小学,随着学习环境与方式的改变,学生往往会不适应,学龄初期的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有些话会引发孩子的恐慌和厌恶心理,恐惧老师、恐惧学习。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引发生理上的不适症状:比如发烧、失眠等,这样会更加影响孩子的学业,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这样的不当言行。我们应该着重教育,和孩子讲道理,平时多和老师联系、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有目的教育孩子。研究步骤举措:首先说的是学习习惯。、 写的习惯、 听的习惯、 读的习惯、 说的习惯其次是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平时在家其他各方面的习惯最后是各项准备。、 在学校学习用品的准备、 在学校生活用品的准备、教育孩子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2-02-2216:41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我研究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书・贾谊传》)。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 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 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丰富和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农村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礼河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因为学校规模大、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一大批是学历水平高、事业心、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而且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安排具有较强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对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习状况、学习习惯非常熟悉,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来,我校利用各学科阵地,进行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 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 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 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出的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 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 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措施:该课题申报成为“常州市青年教师教科研专项招标课题”立项课题后,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 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 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因此,学校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招标课题的申报,在工作、课务安排等方面均给予了考虑, 努力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小学部两位分别主管教学和教科研的副校长同时加入了课题组, 另外吸收了事业心和责任心都很强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组。 现在,学习习惯课题组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常州市青年骨干教师一名,年级组长三名,并且课题组成员的学历水平层次也较高, 3名本科已毕业,其他基本都是本科在读。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实施协议书》 《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 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1、强化理论学习(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2、参与各类培训(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到宜兴、无锡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三、规范制度,保证课题实施1、坚持两周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 活动;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研究策略及过程: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 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 坏的学习习惯总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一次次自觉练习而巩固。因此,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 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 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以了解各种环境下,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情况及真实想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学习热情高, 兴趣浓,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从而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一种能力, 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另一部分学生的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至始至终认真听讲、 积极发言;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工作;家庭环境差,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督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拖拉,质量差。其实,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 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又制定出了系列化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小范围进行论证,现已在武进日报教育周刊连载十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包括: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2、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3、培养学生出声早读的习惯;4、培养学生认真上课的习惯;5、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6、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7、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8、培养学生晚上读书的习惯;9、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10、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习惯;11、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习惯;12、培养学生学习分析的习惯;13、培养学生讲究效率的习惯;1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15、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16、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的习惯。如果在这16个方面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因为学习策略的内涵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还应涉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治, 学生自学的习惯以及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等层面。因此,我们所谓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依据学生学习的主客观条件, 依据低耗、高效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适动_的实践中,形成体现自主学习风格,发展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