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_第1页
教科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_第2页
教科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_第3页
教科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_第4页
教科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2《认识工程》课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认识工程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聚焦聚焦:工程建设的特点:系统性、复杂性……中国·苏州SUZHOU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被设计成曲线,而不是直线?聚焦特点:规模巨大、复杂程度高面临的困难:限制条件和挑战探索探索:大桥工程的建造曾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设计方面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抗十六级台风抗八级地震不影响黄金海运航道不影响机场航班的正常起降总长55公里,包括22.9公里长的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公里长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探索:大桥工程的建造曾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材料方面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跨度要大桥体上部重量要轻耐腐蚀性更强材料强度强科学家们自主研发生产高质量的双相不锈钢钢筋探索探索:大桥工程的建造曾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施工方面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隧道施工的技术突破填海造人工岛工期长1.针对施工各个环节出台一部全面的指导手册,以保护环境2.将隧道分割成33个长180米、重5万吨的管节3.用圆钢筒围岛,衔接大桥桥梁结构和海底沉管隧道。探索探索:港珠澳大桥建设经历的主要过程:。。。。。。。。。。。。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建造一座跨海大桥,连通珠三角地区东西部,缩短行程,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传递提供一条纽带。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材料、环境因素、抵抗自然界的破坏力等。探索研讨: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研讨练一练一、选择题1.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采用桥、岛、隧为一体,最主要的原因是()。A.保护环境,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B.我国建桥技术还不成熟,只能建造海底隧道C.避免海陆空立体交通之间的干扰D.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2.下列关于工程与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工程没有必然联系B.工程的实施在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工程建设不需要运用科学技术D.工程技术亦称生产技术,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实际应用的技术。3.关于港珠澳大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桥全长6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跨海大桥B.在建造大桥过程中修建了人工岛C.港珠澳大桥主桥为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D.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4.工程与技术的关系(

)。A.互为支撑、互相促进

B.技术决定工程C.工程决定技术

D.毫无关系5.下面不属于工程的是(

)。A.建设港珠澳大桥

B.造一艘船C.完成一课作业D.十八世纪,欧洲创造了"工程"一词CB

A

B

D练一练二、判断题1.大工程和小工程都会经历类似的建设过程。()2.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3.每一项重大工程完成,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4.宇宙飞船、平板电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