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01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_第1页
中国历史文化 01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_第2页
中国历史文化 01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_第3页
中国历史文化 01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_第4页
中国历史文化 01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总论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中国历史文化产生的基础,认识其基本特征,明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正确态度。学习目的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是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基础文化的含义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弘扬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它是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和古老的国度中所产生的文化;第二,它是文化的历史,是已往的历史文化;第三,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仍在发展演变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已往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表现形式,是今日中国文化的源头。要全面地理解中国历史,要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要清醒地把握中国的未来,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第一节中国与中国古代社会一、自然的中国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块被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和大海环抱的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大封闭圈里的古人,以为这里是居天之中的神州,因而称之为“中国”。在中国这个大封闭圈中,幅员广阔,大约有10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地形复杂,西南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西及北为绵亘的戈壁沙漠,由东而南濒临海洋;腹地群山纵横,河流交错,黄河、长江、珠江、辽河、松花江、黑龙江等众多河流滋润着错落相连的高原和平原;气候多样,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南经亚热带直至热带,北至寒带。中国古代的各个民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二、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一)农业为主体的多元经济结构社会(三)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二)以血缘团体为社会细胞的宗法制社会(四)君权、父权、夫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社会(一)农业为主体的多元经济结构社会在远古和上古时代,古人类主要是依赖自然条件而生存的,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更多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最适于农耕,因此,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大多数以农耕为主。今甘肃、青海、西藏以东的广大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或炎热,成为著名的农耕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北形成以麦、粟、稷等为主要作物的旱地农业区,其南部则是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水田农业区。而西部和今长城以外的北部地区,多为戈壁、沙漠,间杂草原,气候偏冷,雨量比较少,自古即为射猎畜牧区。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先以射猎继而以游牧为生,是为牧猎经济,其人数要少于农耕之民。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就已经开始有了分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原始锄耕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在距今七千至五千年的仰韶文化和距今七千至六千年的河姆渡文化等遗址中,都出土有大量的石刀、石斧、石镰、石铲、石耜、骨耜等农耕器具和石磨盘、磨棒等谷物加工器具,更发现许多粟、稷、稻等谷物的籽粒以及蔬菜籽等。在距今五千至四千年的时候,中国的历史由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代,在考古学上为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原始的锄耕农业进入更加繁荣的阶段。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炎帝,就以善于组织农业生产而著称于世,因此被称为“神农氏”。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饲养业的发展。后世的所谓“六畜”,即猪、狗、牛、羊、马、鸡,这一时期已经俱全。同时,西部、北部各民族的游牧、射猎经济也有所发展。这样,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结构的雏形形成了,它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类型基础和发展方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从夏至清的历代王朝,皆以农业为国本,以重农为国策。这样的经济基础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古代各种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二)以血缘团体为社会细胞的宗法制社会在原始社会的原始群时代,先民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血缘团体。在距今十万年至一万年前后,中国历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即出现了以女性为主导的、世系以母系计的血缘团体,后世称之为母系氏族。氏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团体,它既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距今五千年前后,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男性成为氏族的主导力量。国家形成以后,由于生产的需要、战争的需要,作为血缘团体的氏族,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得到了加强。古代的中国就是拖着长长的血缘纽带进入阶级社会的。在夏、商、周三代,血缘团体的宗族是集生活、生产、行政、军事于一体的社会集团。周代组织各级政权的分封制和体现政治关系、人际关系的礼制,就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这种血缘团体,经汉、唐至明、清,几经改造,一直保留着。中国古代许许多多的文化事象无不打着宗法制的印记。(三)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虽然也曾屡有民族间的斗争、政权上的分立,但正所谓“分久必合”,民族同居融合、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中国古代社会,从家至国,都是以分裂为耻,以统合为荣。中华民族是重统一的民族,中国社会是重和合的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当时居住在中原地区及其附近的有东夷的九黎族、炎帝族、黄帝族、苗族、鸟夷、淮夷等。这些部族经过不断的斗争、联合、融合,最后形成了以融合炎帝族后的黄帝族为主体的与东夷族联合共处的部族共同体,是为华夏族的前身。第一次:原始社会末期中原地区的炎黄族及周边的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族,经过两千年的同居共处、斗争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继之而起的两汉长达四百年,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更广泛的民族共处与融合。汉王朝直属的各民族,被周边的民族称为“汉人”,即汉族。“汉人”之名虽然见于南北朝时期,但实际上汉族的形成是在汉代。第二次:夏、商、周三代,经春秋而至战国魏、晋时期,中原战乱空虚,周边强大起来的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乘机进入中原。从公元304年至581年,先后建立了19个少数民族政权。至隋、唐时期,这些民族许多都融入汉族之中,也有的汉族融入各少数民族之中。同时,周边还生活着许多其他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南诏、靺鞨等,他们都臣属于中原王朝。隋、唐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三次: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以及由中亚等地迁入的色目人与其他各族融合而成回族等,经过三百年的纷争和长期共处,出现了又一次的民族融合。第四次:宋、元时期这个时期,以满族与汉族的融合最为突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汉、蒙、藏、回等数十个民族同居共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民族融合的历史。第五次:清代(四)君权、父权、夫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社会君权、父权、夫权至上的专制主义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突出的特征,中国古代的种种文化事象无不受它的影响。君权:古代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长期频繁的战争和大规模的治水等活动,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各级首长获得了凌驾于氏族之上的独裁权力。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夺取了政权的国王,实行家国合一。国是一家一姓的家,国家就是家庭的扩大。国王把原本属于氏族、部落公有的土地和掠夺来的土地变为以自己为代表的“国有”土地,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然后,同姓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异姓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土地分封,形成对土地的层层占有。国王称为天子,是全天下土地的所有者;所分封的诸侯是一国土地的占有者;卿大夫是一个邑或几个邑的土地的占有者;广大的民众都是土地的使用者。“臣”就是奴隶。各级贵族、官员无论地位多么高,对国王来说都是奴隶,国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这就是君主专制。秦代以后,皇帝仍然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由于废除了分封制,各级官员都按皇帝的意志随时任免、生杀予夺,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朝时的“廷杖”,即皇帝可以在朝廷之上当众责打甚至打死大臣。父权、夫权:夏、商、周三代,每个个体家庭都包括在一个大的宗族之内。族长被称为“宗子”,他把所占有的土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因此,在一个宗族之内,族长享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对违背族规者甚至可以“戮于宗”。同样,在每个家庭中,父家长是财产的所有者,对儿子、妻子也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宗族、家庭中,父权、夫权是至高无上的,这是家族中的父权、夫权专制。秦、汉之后,在土地私有制度下,父家长是土地的所有者,所以父权、夫权仍然得以沿续。汉代所提出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把从国到家的层层专制以法律的形式、道德的形式肯定下来,直至清王朝灭亡才得以终止。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文化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雏形见于《易·贲卦·彖传》,其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即“文化”一词的源头其书《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所说的“文化”与“人文化成”是一脉相承的。西汉刘向将“文”与“化”合成一个词它产生的基础是人的思想,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为方式、典章制度、诸类器物。文化也是在不断交流的。因为产生文化的基础是在不断发展的,体现文化的人、创造文化的人是不断流动的。文化是具体的,不仅是现世存在的,还是可以世代传承的。文化不是抽象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载体表现或表达出来的。如语言载体、行为载体、文字载体、器物载体等。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二、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本特征——内中和而外礼制中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文化礼制文化礼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是思想。中国古代各类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和”。中和,析而言之,为“中”,为“和”;合而言之,则为“中和”。中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中”是最重要的。“居中”是最尊贵的地位,“用中”是最好的方法,“中正”是对错是非的尺度。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诸类器物、文字书画、诗词歌曲、宗教信仰、年节喜庆等无不体现“中和”“和合”精神。“中和”是认识、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把钥匙。在以“中和”为核心的各种表象文化中,礼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中和”是本质,是精神;“礼”是形式,是“中和”外化于行为、外化于器物的制度。礼就是用来区别等级、尊卑长幼之序、体现敬意的制度。人的举止言谈、物的类别形制,小自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都有体现差别的礼的规定。中国古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因此,古代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第三节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弘扬一、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哺育下繁衍生息的。每一个中国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沐浴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都有强烈的认同心理及亲和感,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渴望铸造一颗中国心。中国历史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离不开的、少不了的精神食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国民力量、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第一,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必然会通过种种形式而延续至今,在不知不觉中侵害我们健康的肌体,有的时候甚至会沉渣泛起,扰乱社会,妨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疯狂的个人迷信?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为什么会阻力重重?在政权机构中,为什么官僚主义、贪污受贿屡禁不止?在当今的社会上,为什么赌博贩毒、卖淫嫖娼泛滥,黑社会横行?虽然各有其现实的社会原因,但腐朽的旧文化的影响是绝不能低估的。第二,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糟粕不容忽视。二、中国历史文化的批判与弘扬历史文化的两重性,提醒我们对待历史文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盲目地全盘否定,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赞颂和继承。要把各种形态的文化都拿到理性的审判台上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为取舍,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在批判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弘扬创新。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文化获得再生力而不断发展的途径。(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总结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思想结晶。(二)以时代的需要作为筛选的标准第一,要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建设突出“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造中华魂。第二,要批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专制主义和神权至上、“天人感应”、宿命论等封建迷信思想,弘扬历史文化中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精华,建设以科学、民主、人权、自由、法制为内容的新文化。第三,要批判“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弘扬历史文化中的“天下为公”“公而忘私”“临患难不忘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精华,建设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第四,要批判小农经济的“天朝大国”、妄自尊大及因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