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2_第1页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2_第2页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2_第3页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2_第4页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顾1:阐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与律进一步融合的表现和特点。1.以“春秋决狱”、“引经决狱”为基础的律学进一步发展:继郑氏章句后,张斐、杜预注《晋律》被确立为官方注释,使得律学在魏晋时期获得空前的发展。律学研究呈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法律词汇规范化特点。2.“刑不上大夫”的“礼治”原则进一步确立:(1)“八议”入律,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此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2)“官当”制度确立:法律允许贵族官僚用官品和爵位抵当徒流罪。3.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确立“重罪十条”置于《名例律》中重点打击。隋《开皇律》将此稍加修改而称为“十恶”,“十恶”制度作为封建法律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沿用至明清。4.遵循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维护封建上下、尊卑、贵贱、亲疏的社会等级秩序:确立“五服”制罪原则,凡亲属之间的犯罪,均根据服制的轻重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5.遵循儒家“亲亲”原则和孝道精神,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理化:形成“存留养亲”制度,犯非“十恶”死罪或应判处流、徒刑的罪犯,若祖父母、父母老病应侍,身边却无成年子孙及期亲可以照料生活,允许通过上请,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准其奉养老人,直至去世后再继续执行或予以改判。回顾2:简述《北齐律》的主要特点和贡献。1.把“刑名”“法例”合为一篇“名例”,置全律之首。此体例为隋唐至明清封建法典所相沿不改。2.首次将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大犯罪归纳为“重罪十条”,隋修改确立为“十恶”,成为封建法典中一项核心制度。3.确立封建五刑制的雏形,即死、流、刑罪、杖、鞭(隋唐改为笞)。4.“法令明审,科条简要”5.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对隋唐法典影响最直接的一部法典。回顾3:论述《北齐律》中“重罪十条”的确立及其影响。1.北齐统治者将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最严重的犯罪概括为十种,称为“重罪十条”,置于《名例律》中重点打击。2.“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反逆(意图推翻国家政权的行为)、大逆(侵犯皇帝宗庙、山陵和宫阙的行为)、叛(背叛朝廷,投靠敌方的行为)、降(战争中投降敌方的行为)、恶逆(殴打、杀害祖父母、父母等直系尊长的行为)、不道(杀害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造畜蛊毒厌魅)、不敬(偷盗皇帝祭神用品、车马舆服及伪造皇帝印玺等行为)、不孝(咒骂祖父母、父母,供养祖父母、父母有缺及在父母丧期内婚嫁的行为)、不义(殴打、杀死长官及闻夫丧匿不举哀等行为)、内乱(家族内部的乱伦行为)3.把严重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个人尊严及威胁统治秩序的犯罪和严重违背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犯罪予以严惩,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秩序,反映了西汉中期以来儒家的礼义道德与法律日益紧密地结合。4.隋《开皇律》将此稍加修改而称为“十恶”,“十恶”制度作为封建法律中一项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沿用至明清。第二节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五、刑罚制度的发展1.废除宫刑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诏:“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北齐后主天统五年:“诏应宫刑者,普免刑为官口。”2.徒刑、流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西周,流;秦,迁;汉,徙边,死罪减等,非常刑。北魏、北齐“赦死从流”,流刑制度固定下来,成为法定刑。3.鞭、杖、笞刑及其数额的规范化——至北朝后期,已经形成了以死、流、徒、鞭、杖五种刑罚为主刑的封建刑罚体系。隋唐在此基础上稍加损益,正式确立了以笞、杖、徒、流、死为内容的封建制五刑的刑罚体系。4.缩小了妇女从坐范围“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既醮(jiào)之妇,从夫家之罚”母妻姊妹应从坐弃市者,由国家没收为官奴婢,免处死刑。本讲主要内容: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代法制概况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的沿革与变化

魏明帝时,在廷尉之下增设“律博士”一职,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北齐廷尉正式改称为大理寺,司法机关的规模显著扩大。中央行政机关兼理司法事务制度的日趋完善,反映了当时形势下司法职能强化的趋势,同时为隋唐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备奠定了基础。一省制向三省制转变;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为尚书台(南朝梁/北齐:尚书省)殿中尚书掌“诸曹囚帐、断罪、赦日建金鸡等事”,都官尚书掌“诏书律令勾验之事”。地方司法机关仍依汉制,司法与行政合一,各级地方行政长官掌握较大的司法权。司法权由县令、郡太守、州刺使掌领。南朝四代重视京畿地区司法职能,赋予其与中央同等权力。背景知识:金鸡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三国典略》﹕"齐长广王湛即皇帝位﹐于南宫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库令于殿门外建金鸡。宋孝王不识其义﹐问于元禄大夫司马膺之﹕'赦建金鸡﹐其义何也?'膺之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鸡星动﹐当有赦。由是帝王以鸡为候。'"《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将作监供焉。击掆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因用为大赦之典。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二、诉讼制度的发展

(一)死刑奏报制度的建立死刑必须报请皇帝批准的死刑奏报原则,在这个时期形成一种制度1.魏明帝将地方的死刑决定权收归中央,死刑奏报制度正式确立。2.南朝宋开始,死刑奏报皇帝批准渐成惯例。3.北魏法律明确规定:“……诸洲国之大辟,皆先谳报,乃施行。”(谳报,谓审判定罪之后向上禀告。)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二、诉讼制度的发展

(二)刑讯制度的发展刑讯是获取口供的主要方法。在这一时期普遍实行且恶性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司法的黑暗。南朝梁有“测罚(测囚)”之法,对不招供者强行断食三日,以饥饿来逼迫囚犯招供。在南朝陈有“测立”之法。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二、诉讼制度的发展

3.“登闻鼓”直诉制度的建立直诉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中实际存在的一项诉讼制度,即某些案情重大和冤抑莫伸者,可超出一般受诉官司和申诉程序之范围,直接向最高统治者陈诉。西晋武帝时在官府朝堂门外设置“登闻鼓”,臣民若有重大冤情、不服判决,可以击鼓,直接诉冤于皇帝或钦差大臣,官府须闻声录状上奏。因不受诉讼审级限制,故称直诉。此制为后世封建王朝历代相承。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公元581——907年)本章导读: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又先后消灭了南朝的梁、陈政权,实现了封建社会的再度统一。隋朝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有力地促进了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政治上,隋确立了三省六部的中央行政机构,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隋文帝时期比较注重法制建设,所制定的《开皇律》是唐律的蓝本。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初的统治者吸收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深知与民休息,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唐初的统治者十分注重减轻赋役,加强吏治,建设法制,使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法制空前完备,《唐律疏议》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奉为楷模。随着唐朝法制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向邻国传播,中华法系在东方国度影响广泛,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法系之一。第一节隋代法制概况一、隋代的立法活动及其成果(一)隋代立法概述1.隋文帝时制《开皇律》共12篇,500条。以《北齐律》为蓝本,以“宽简”为原则。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著称。2.炀帝时制《大业律》比《开皇律》篇目稍改。将户婚、厩库、贼盗三篇一分为二,新增关市、请赇、告劾三篇。刑罚有所减轻:删除“十恶”之目;减轻刑罚200多条;枷杖、决罚、讯囚之制也有所减轻。第一节隋代法制概况

一、隋代的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二)《开皇律》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下令制定《开皇律》,同年十月颁行,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再次修订)篇章体例定型化。确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篇500条的体例,体现了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特点。整部法典总则在前、分则在后、实体在前、程序在后,篇章体例更加简要,篇目安排更加科学,用语更加严谨。刑罚简明宽平,确立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创“十恶”制度:“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判、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发展了维护贵族官僚特权的制度,首次明确规定凡“八议”之人及七品以上官,犯非“十恶”之罪皆可“例减”一等。第一节隋代法制概况二、隋代的司法状况及隋代法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