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1页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2页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3页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4页
第六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原理主讲:王荷英湘大社会学一、社会分层

二、社会流动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不平等的经典案例——泰坦尼克定律

69%的妇女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生还。舱位等级是社会等级的标志;舱位越高,生存几率也越高;救生艇设置在高等舱位旁;“妇女儿童优先”其实是“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10月8日,满屏都是baby黄晓明!半个娱乐圈出动,劳斯莱斯+奔驰开道,近两百位安保随时候命,100位大厨主理菜品,数百名服务员穿梭婚宴,婚礼现场布置堪比皇宫,花费约两亿。一、社会分层的内涵社会分层(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将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分层反映的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方面的不平等,体现的是等级制的地位结构。

左:黑煤窑右:煤老板女儿出嫁的车队社会不平等指人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和占有机会上的差异性。它是对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有差别的分配状况的客观概括(反映)。社会资源:

经济资源——物质财富——经济资本

政治资源——政治权力——政治资本

文化资源——教育程度——文化资本

关系资源——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卢梭:社会差别是必然存在的。——自然差别:年龄、性别、种族、民族等——社会差别:职业类别、收入多寡等哈维兰:社会分层等于制度化的不平等阶级与阶层

相似的方面:两者都是对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的描述和抽象。相异的方面:它们在性质上是迥然不同的,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阶级是一个关系概念,即反映的是一种对抗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阶层则更多注重社会不平等的外在表现。其次,阶级划分的标准是经济关系,特别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一元的);阶层划分所依据的除了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之外,还包括社会地位、政治权力及其他因素(多元的)。关于社会不平等1.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

法律不平等:各个层次的社会地位享有不同的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得到整个社会的公认。“法律上的”不仅限于成文法,还包括那些虽未成文但得到社会公认的普遍规范。事实不平等主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实际情况方面的差异,是一种较为隐蔽的不平等。与一定的社会结构有关。2.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在1949年以前250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一直实行种姓制度。印度教强调明确的社会分层,因为它认为明确的分层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印度的4个主要种姓,最高的是婆罗门(僧侣和学者);其次是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再次是吠舍(商人和艺人);最后是首陀罗(普通劳工)。除了这些真正的种姓外,还有贱民。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时期,这个国家的每个居民都被正式划入4个种族群体之中的一个:白人种族、混血种族、亚洲人种族和黑人种族。这些群体被排入不同的层次,白人得到的报偿最多,黑人所获最少。每个群体都有其自己的居住区、医院、学校、学院和其它设施。不同种族之间的婚姻是被禁止的和违法的。美国在奴隶制度废除之前,尤其在南方,也实行类似的种族隔离制度。案例:隐形世袭——中国社会的不平等世袭是专制和等级社会的产物,怎么会出现在社会主义中国呢?然而,官方媒体的报道却有力地印证了这个结论。据2004年7月3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从1949年到2001年,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控制了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社会上流传的两首民谣生动地展现了“隐形世袭”现象,一首是:“书记喊精简,儿女往内安;局长喊精简,外甥上了编;主任喊精简,妻妹往内转;秘书喊精简,哥们往里钻。饭锅大又大,加碗再加碗;一年复一年,超员又翻番;脂肪未曾减,更把肥膘添;精简又动员,大伙笑破天!”另一首是:“父子室,夫妇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亲家办公桌对桌。有利一条裙带裹,有油流满一口锅。”稳定性不平等:社会分层地位与处于这些地位上的社会成员具有长期固定的联系,即社会成员长时期(终身乃至世代)停留在同一个阶级、阶层之中。如性别分层暂时性不平等指分层地位与社会成员间的联系是短暂的、临时性的,社会成员有可能或者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层次,或者是自动跨越地位层次。地位一致:各种等级中处于上等地位的人一般在别的地位等级中也会处于上等地位,反之亦然。比如处在高级职业中的人也会是高收入阶层中的一员,而且,较高的教育,出生和肤色等级,有助于一个人跻身于较高职业阶层。地位相悖:指一个人在一种地位等级中可能排列水平很高,而在另一种地位等级中却很低。总地位:那种统治其他地位从而决定一个人的总地位水平的地位叫“总地位”。休斯指出,出现地位相悖的人,常把自己的最高地位称为“总地位”。

3.地位一致与地位相悖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做科研不如演戏的;卖技的不如卖艺的;搞实的不如作秀的;救命的不如搞笑的!

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

二、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一)社会分层的方法1.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如收入、教育程度等。2.主观法自我评价法。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哪一层。示例(自我评价法):D1、在您生活的城市里,您认为自己的收入属于哪个层次()

A.上层B.中上层C.中层D.中下层E.下层D2、在您生活的城市里,您认为您的名望地位的高低、受人尊重的程度属于哪个层次()

A.上层B.中上层C.中层D.中下层E.下层D3、在您生活的城市里,您认为您的权力大小属于哪个层次()

A.上层B.中上层C.中层D.中下层E.下层我国主观阶层认同“向下偏移”

我国城市公众的自我阶层认同也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向下偏移”倾向。而且,这种向下的“偏移”并不是一种整体结构的偏移,只是自认为处于社会中层的人偏少;自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较多。例如,在美、法、德、意、澳、加、日等发达大国中,自认为处于社会“中层”的比例均在55%以上,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也都在55%以上,较高的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均达到了70%以上,即便是较低的韩国亦达51%;而这一比例在我国的大城市却仅为46.9%。与此同时,国际比较中的另一个明显差异是,我国城市公众中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都低于5%,较低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低于3%,较高的韩国为9%,意大利为8%,印度为7.5%;但在我国的大城市,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群比例达到了14.6%。(李培林:《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3.声誉法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给本社区成员分层归类。声誉法要求评判人员必须熟悉那些评判对象。还应当把那些与评判员相类似的人以及同属一个群体的人排除在他们的评判范围之外。(二)社会不平等的测量

1.不平等指数不平等指数=(最高收入者+最低收入者)/总人口*100%如果比较难确定最高和最低收入者的界限,通常把贫困线以下的社会成员视为最低收入者,把收入超过平均水平2倍以上的社会成员视为最高收入者。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M/(M+N)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洛伦茨曲线3.恩格尔系数它是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率。

一般把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的视为贫困;50%~60%的视为温饱水平;40%~50%的视为小康水平;30%~40%的视为富裕;30%以下的视为极富裕。

4.社会综合地位量表(SES量表)即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它是通过个体的收入地位、教育地位、职业地位,先对这三种地位打分,然后计算三者的综合分值,来反映一个人综合社会地位的高低,或者一个社会中的成员的地位分布格局。

中国大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李强2002)Ⅰ

教育研究生(7)本科(6)专科(5)高中、中专职高(4)初中(3)小学(2)文盲(1)Ⅱ

家庭成员收入(元)4001(7)3001-4000(6)2001-3000(5)1001-2000(4)601-1000(3)201-600(2)200以下(1)Ⅲ

职业高层管理与高级专业技术(7)中层管理与技术(6)一般管理与技术(5)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4)技术工人(3)体力劳动者(2)临时工、无职业者、城市流民(1)综合值的评分标准总分在21分最上层18—20分为上层15—17分为中上层12—14分为中层9—11分为中下层6—8分为下层3—5分为最下层

霍林希德社会地位指数

职业等级(权重为7)职业名称得分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大企业业主、重要专业人员

1业务经理、中型企业业主、次要专业人员2行政人员、小型企业业主、一般专业人员3职员、销售员、技术员、小业主4技术性手工工人5操作工人、半技术性工人6无技能工人

7

教育等级(权重为4)

学历得分专业人员(文、理、工等方面硕士、博士)1四年制大学本科(文、理、医等方面学士)21-3年专科3高中毕业4上学10-11年(高中没毕业)5上学7-9年6上学少于7年7

社会地位得分=职业分*7+教育分*4地位等级体系社会地位分数区间上层11-17上中层18-31中层32-47中下层48-63下层64-775.五等分法五等分法是指把总人口分为五等份,考察每一部分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这种方法最早是由F·W·佩什提出的,他以人均收入的高低为标准将人口分成五等份,然后测量每等份人口占总收入的比例。(三)社会分层的标准分层的标准可归为两类:一类以外显地位(如正式职业等)为标准。另一类以潜在地位(如收入情况、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为标准。常用的分层标准主要有:(1)收入(2)职业(3)教育程度(4)权力。此外还有:家庭背景、居住区位、身份等。1.收入私人财产:包括现金、不动产、股票、保险以及其它的财产。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上常用):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一般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城乡居民身份系列“干部”与“工人”的职业身份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上,使两类人在所从事的职业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上截然不同,且不能随便更改。所有制身份系列主要指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两种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在工资、劳保福利待遇上都有明显的区别。2.身份城乡居民身份是建立在户籍管理制度之上的,它把城乡居民分割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群体,相应的人事及档案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生活资料定量供应制度)等随之不同。城乡身份制是中国社会分层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社会学应用之一——“同命不同价”

的思考

2005年12月15日凌晨6时,在重庆市同一条街,搭乘同一辆三轮车,3名花季少女同遭车祸丧生,3个家庭体味着同样的悲痛。但不同的是,遭遇同一车祸的两个城市女孩都得到20多万元赔偿,而死者何源的户口在江北区的农村,肇事方只能给何源父母赔偿5.07万元,再加上丧葬费等费用,顶多赔偿5.8万余元。

重庆“同命不同价”事件经新闻媒体报道后,激起了对城乡人“同命不同价”话题的大讨论。其中,一位网友以《天堂里没有城乡户口之别》为题这样评价说:“农村户口的少女在九泉之下,倘若知道自己的农村户口如此贬值,假如天堂里也有城乡户口之别,该有何感想,会不会走关系、花钱,购买天堂里的城市户口,万一以后再遭遇不测,能让家人多得一点赔偿金?”类似的:“同考不同分”;“同工不同名”《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这被认为是“同命不同价”的法律渊源。

按阶级划分的身份系列农村:土地改革时期: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家庭与个人成份。城市居民: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工人、店员、资产阶级、工商业兼地主、小业主、手工业者、职员、自由职业者、高级职员、城市贫民、摊贩等。上述身份系列是社会稀有资源严重短缺以及国家对这种资源全面垄断而形成的。有些学者认为,改革前的中国存在“城市贵族”(或称“公有制贵族”),包括:①干部群体;②全民所有制工人;③集体所有制工人;④除此之外的城市居民及农村中的非农业人口。3.声望

声望,尤其职业声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评价社会地位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美国多年的职业声望评价中,人们的评价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排在前位的职业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内科医生、核物理学家、科学家、管理科学家、州长、内阁成员、大学教授、国会议员、化学家。美国十大满意度最高职业十大最令人满意的工作及对此工作感到满意的人数百分比:神职人员--87%消防员--80%身体治疗师--78%作家--74%特殊教育类的教师--70%教师--69%教育行政人员--68%画家和雕塑家--67%心理学家--67%安全人员及金融服务销售人员--65%操作工程师--64%办公室管理人员--61%20世纪90年代中国职业声望表数据来源:陈婴婴《职业结构与流动》,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85页李强、刘海洋《变迁中的职业声望——2009年北京职业声望调查浅析》,《学术研究》2009年12期2009年北京职业声望调查新动向:新动向之一:十年前声望较高的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声望排名跌出了前十位。新动向之二:保险公司业务员职业声望变动幅度下跌最大。新动向之三:人们对官员的评价有所提高。新动向之四:农民群体职业声望出现分化,进城经商的农民声望上升很快。新动向之五:经济金融类职业声望的整体提升,房地产商的职业声望处于中游位置。4.权力这在科层体制中显得尤为明显。权力是难以精确衡量的。5.教育标准教育程度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能力、知识、技术、修养、价值取向等。

三、社会分层的经典理论

(一)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列宁:“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将生产资料的占有做为阶级划分的物质基础马克思的阶层分析框架被称为:两分阶级结构,即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无产阶级)”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声望(社会地位)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阶级。划分阶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场购买力”。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出身门第、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权力地位是依据人们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权力的大小确定的。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二)马克斯·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韦伯提出社会分层的要素有三个:经济、声誉、权力(多元分层论)(名、利、权)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三个标准可以相互转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理论分析层次上,必须将它们加以严格区分,即认定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也就是说三者之间并不必然会存在因果决定关系。虽然理论上认定三个标准各自独立,但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势下这三个分层属性都同等重要,特定社会情势常常把某一个属性推到突出的地位上。至于在给定的社会情势下,哪一个属性作用最突出,则取决于具体的经验研究。阶级分层理论与多元分层理论的关系:阶级分层理论和多元分层理论讨论的都是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差别,关注的都是在不平等的制度框架下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阶级模式主要回答社会分层的深层结构,即“是怎样得到的?”分层模式主要回答社会分层的表层结构,即“谁得到了什么?”阶级分层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关系”的理论,将社会不平等归因于社会结构的因素;多元分层理论则将社会不平等视为个人特征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上“量的差别”,即使是经济上的差别,也被解释为对市场机会掌握的概率。此外,多元分层体系应具备三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职业分化—高社会流动率—资源构成的多样性)二是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保证个人定量资源差异的充分展示)三是政治、经济、知识等资源的相对分离。(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精英阶层的循环更替)(三)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帕雷托认为,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基于自然的差别,社会层次的归属取决于社会成员天生的能力和才干。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帕雷托把精英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或间接掌握权力的统治精英,另一类是在各自领域成就非凡的非统治精英。精英循环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是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A:执政精英;B:不执政精英;C:执政庸才;D:芸芸众生、平常之辈。箭头所指方向则是精英循环路线。)精英循环论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区别:首先,阶级是有人们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是基于社会差别的不平等;精英则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其次,阶级论认为,阶级是一种稳定性不平等,个别成员的社会流动不足以从总体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局;精英论则把个人天赋能力当做社会流动的动力,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格局,变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再次,阶级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努力很难弥补人们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各阶级间业已存在的壁垒构成了他们相互流动的障碍;精英论则认为,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点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壁垒。最后,阶级论把阶级之间关系的对立性质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精英论则认为,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其中生活方式包括住什么房子、住宅地段、有几处房子、闲暇时间干什么、去什么地方旅行、朋友分布、有哪些体育爱好、消费情况、穿着、使用什么汽车、看什么书报杂志、参加何种俱乐部等12项指标

提出社会分层的8个标准职业 收入多少收入来源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四)华纳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上上层下上层上中层下中层上下层下下层指老财阀,拥有大量财富,过上流社会生活指新财阀,大多是暴发户,财富不逊上上层,但没有学会上流生活。即高级白领阶层,如医生、教师、律师、商人、经理,他们一般住在景色宜人的市郊。指下层白领,如,秘书,工厂职员即蓝领阶层,都是熟练的技术工人,收入不少,但从事体力劳动。没有技术专长的体力劳动者、失业者、领救济金的人华纳把美国划分为6个阶层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年薪在15万元到40万元之间。按美国的标准,白领是指年薪在8万美元、从事纯粹脑力劳动的人。蓝领西方国家的普遍定义是,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的工作者,特别指称工作时间要求穿工作服的阶层,他们一般拿“周薪”或“小时薪水”。绿领:是指从事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科研、护林绿化等行业以及那些喜欢把户外、山野作为梦想的人们。

灰领:“灰领”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粉领:指的是那些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金领-白领-蓝领-绿领-灰领-粉领

”四、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

1.制度背景: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1)行政权力控制社会资源的再分配(2)城乡的分割(3)城市社会的“单位”化公有制和以身份制、单位制、行政制为代表的次级制度化结构,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2.分层结构干部(核心阶层)工人(中坚阶层)农民(社会分层体系的边缘地带)知识分子四大阶层其中,干部、工人、农民的阶层地位相对稳定,知识分子阶层则因政策的变化而处于变动之中。后来由于逐步强化的制度和政策,这四个阶层实际上成了四大身份群体,即身份制体系。3.分层特点:“政治-身份”分层体系属于一种政治性分层是一种权力化分层是一种身份制分层(二)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分层结构

背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同时并进变化趋势:从“政治-身份型”向“经济-职业型”分层结构转变变化:原有职业结构不断改变新兴职业更加依赖于教育和训练中间阶层的出现职业体系日趋开放

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02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劳动分工

权威等级

制度分割

生产资料占有与否

阶层划分的四种主要机制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十大阶层说”阶层划分的三种资源: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证)所认可的知识和技术的拥有

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张翼将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消费分层的划分依据,划分了七个阶层:最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7.2%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0.6%中上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7.7%中间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22.0%中下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9.7%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2.9%最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9.9%

“七阶层说”“十二阶层说”清华大学李强、孙立平、沈原教授提出。所谓利益群体,是有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是“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物质与精神生活等方面有着共同利害关系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共同的命运”的群体。根据改革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利益受损的状况,将中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特殊获益者群体——上层普通获益者群体——中层利益相对受损群体——中下层社会底层群体——底层“四大利益集团说”社会底层

群体特殊获益

者群体普通获益

者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相对

受损群体改革中获益最大的人,比如民营企业家、各种老板、明星边远山区、城市中的特困人口,利益绝对受损群体

改革的现阶段利益受到了损害,对改革不满或持否定态度。失业下岗人员、贫困群体

改革以来在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方面获得了明显的利益的群体。

国家标准职业分类的大类

第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第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第四,商业工作人员;第六,服务性工作人员;第七,农林牧渔劳动者;第八,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第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看图:不同类型的阶层结构金字塔型社会底层的人数最多越到上层人数越少传统型社会橄榄型社会中层的人数最多上层人数少,底层人数也少现代型社会层次高低人数比例中国特色洋葱头最贫困的底层人数明显减少权力集中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过大由7\8\9构成的中下层的比例过大7\8\9三个阶层的身份是等同的,不同的是收入的差别3\4\5几个阶层的数量过小全体国民的职业结构较低清华大学李强教授提出。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的职业数据计算而得。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是“橄榄型”的,也不是“金字塔型”的,而呈现的是一个倒过来的“丁字型”的社会结构。占社会绝大部分的人口处于很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处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各阶层占人口的少部分,他们构成了直立的柱状形体。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social-economicindex)测量全国就业人口,即根据客观受教育水平和客观收入水平加权打分(1-100分),有时还考虑就业者年龄因素甚至其父亲的财富、社会经济特征等。“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理论”

倒丁字型结构社会下层比例过大。63.2%的就业者为23分。人群主体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58%),以及垃圾为生者和清洁工等体力劳动者(5.2%)。9.1%的就业者为29-31分。多为农民工和乡镇企业工人,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实际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接近农民。10.3%的就业者为33-38分。各类运输服务业以及商业从业人员、修理装配等人员(略),为蓝领上层,白领下层。43-45分的白领阶层占2.3%,主要为幼儿小学教师,普通行政业务人员,普通办公室人员以及营销人员等。68-69分的就业者占2.6%,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的各类企业的经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从事中等教育的人员,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80-88分的在高分组中比例较高(0.5%),银行、金融、证券企业的经理、负责人,医生、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律师、法官等高级司法人员。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断裂的社会”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几个时代的成分同时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社会发展阶段。其基本论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社会资源继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扩散”而向少数人手中积聚的演变;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弱式群体,如国企下岗失业工人、进城的农民工等,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很难实现由传统社会身份向现代社会身份的转变;经济改革的结果并未带来相应的社会发展结果,并未为广大的社会成员所分享,形成了一个断裂的社会。

“社会断裂论”

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教授提出。“再生产”有两个含义:一是阶层的继承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二是这一阶层再生产模式在中国城市社会的制度转型过程中依然会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原有的相对流动机会的分布模式被延续下来。市场机制的发展并没有导致相对关系模式的“重组”或阶层结构的更替。那些过去占有优势地位的群体,通过不同资本的交换、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的优势,使得他们的优势地位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得到保持或延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阶层的分析:权力优势阶层/一般管理人员/办事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工人、农民阶层和自雇佣者阶层。“阶层关系双重再生模式论”(三)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

趋势一:良性发展①逐步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②结构形态演变为理想状态的“橄榄形”。趋势二:停滞不前①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影响②结构形态继续保持现在的“洋葱头形”。趋势3:退化①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②从现在的“洋葱头形”退化为“蜡烛台形”③最底层越发庞大,自底部往上就一路孱弱始终无法壮大,中间阶层不大,头也不大④瘦弱无力的社会骨架,根本无法支撑现代化发展。

专家的建议

缩小农民阶层:消除户籍、就业、人事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缩小农民阶层。培育社会中间阶层:通过政策和制度建设,鼓励社会成员奋发努力,发挥后致性社会流动机制的作用。加快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成长,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向橄榄形转化。促进社会公平:实行社会流动和社会评价中的绩效原则,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并实施有力的监督机制来保障社会公平的实现中间阶层的发展对社会的意义庞大的中间阶层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因素:中间阶层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因素:中产阶级在社会中代表保守、温和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因素:中产阶级是引导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第二节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的含义社会流动研究的创始人是索罗金,1927《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可以被理解为个人或社会对象或价值,被人类活动创造的或修改的任何变化,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任何转变。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变动。这种变动可以是从一个社会阶级或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级或社会阶层的转移,也可以是同一阶级或阶层内部在职业、活动空间上的变动。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二者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是对同一种社会现象所作的两种不同角度的分析。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来描述社会垂直结构的性质、状态、内容和形式,以及社会各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基本秩序;社会流动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述社会分层结构分化的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即社会分化的量化过程。

社会流动研究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社会流动作为一个动态的分层体系,具有社会学方法论意义;第二,社会流动是一个宏观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它涵盖整个社会阶层在整个社会等级中的变化;第三,社会流动表现为单独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角色和属性的变化,体现着社会成员关系的转变。1.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社会阶层内部流动和各层之间的流动)。水平流动——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在同一个层次上的水平变动。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又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二、社会流动的类型2.根据社会流动的原因把社会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指由于制度性原因造成的社会流动。非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不同地区之间的移动3.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把社会流动分为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代内流动:指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中的社会地位变化。代际流动:指子女相对于父母的地位的变动。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社会地位又很大的影响。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教育程度同时影响儿子的教育和儿子的第一份职业,其中尤以父亲的职业对儿子的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儿子的第一份职业和他所受的教育同时影响他现在的职业,其中尤以第一份职业的影响最大。李培林:复制式社会流动和替代式社会流动

复制式社会流动的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身份体制问题

替代式社会流动的说法:即“富不过三代”。这也可以被称为“家族盛衰循环定律”。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结构的基本性质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教育普及和文化观念个人家庭背景社会网络资源

弹性社会结构:是指在使用多元分层标准上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关系不大。(开放式社会结构)刚性社会结构:社会成员由各种社会属性分层导致的低位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封闭式社会结构)宽松的西方教育,偷偷完成社会分层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有关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中国老师在英国》的宣传照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四、当代我国的社会流动

当前中国的社会流动,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职工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代内流动;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流动。1、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并不简单地指农村户口向非农户口的转变。由于户口的变动受到严格的政策限制,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的流动量其实并不大(一般发生在土地征用过程之中)。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主要表现在地理空间上的、从业性质上的变动。这种流动,往往是从贫困的地区向发达的地区流动,从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流动。大批的男性农民劳动力将土地交给妇女去耕种,自己结伴到城市从事各种以体力性、服务性为主的工作,承担了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许多必须的经营和做工活动。他们在城市租房而居,在城市里处于社会的底层。虽然地位低下,但收入总要比在农村时高。正是城市,给有本领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丰富的就业机会和比在农村时较高的收入,成为当前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主要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种流动,它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寻求发展,在城市立足立业,成为许多农村青年自发的奋斗目标。这个过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但为城市建设和市场的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

社会学应用之二——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阶级阶层关系也有了很大调整。特别是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工。从地位获得的稳定情况看,目前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主要是代内流动;从流动方向看,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带有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