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下的中国_第1页
世界潮流下的中国_第2页
世界潮流下的中国_第3页
世界潮流下的中国_第4页
世界潮流下的中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潮流下的中国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

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广度=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分析:内因: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外因:

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

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

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历史影响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分析。例如: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加剧了社会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3.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西方的科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传入中国,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觉醒,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东西方的差距,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中国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又要看到消极影响及局限性,还要看到主次。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消极: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积极: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政治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兴起。思想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兴起。3.国际化分析:世界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例如: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对欧美各国的影响

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启蒙思想传入中国以后,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思想条件。此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瞩目成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世界资本主义发展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二战后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信息时代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1919—1945年两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19世纪40---6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与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思想: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对外:西欧各国推行殖民扩张,英国夺取世界霸权.两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魏源西学思潮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探索史侵华史抗争史想一想:1.导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因素有哪些?2.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国际因素:

1.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欧各国推行殖民扩张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强对外扩张。3.鸦片贸易受阻,企图用战争方式打开中国市场国内因素:

1.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人思想保守,封闭了对世界潮流的了解,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3.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导火线影响: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加剧了社会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3.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西方的科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传入中国,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觉醒,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东西方的差距,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中国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与中国政治: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俄日改革与美国内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对外:列强已经将世界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付诸于尝试与实践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资本输出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宰割左宗棠邓世昌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瓜分狂潮探索史侵华史抗争史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兴起的共同背景国际: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开始对世界进行新一轮的瓜分国内:1.《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5.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材料一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最初有50卷,后经不断增补,到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之多。该书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师夷”的具体主张。(1)1842年,还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材料反映的史实说明这一重大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魏源编补《海国图志》的因素?练一练提示:(社会因素+个人因素)1.《海国图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国内、国际角度)

2、为什么由魏源来完成这部著作?(个人机遇)

3、魏源自身哪些素质有助于他完成这本著作?(个人素养)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严复开始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经济学。1897年,他将赫胥黎1893年发表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成《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并根据社会进步理论、观点,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这些主张对当时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在《马关条约》中有何体现?)(3)促成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因素有哪些

?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猛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④资本主义列强加剧对世界的瓜分,同时列强矛盾激化,两大军事集团逐步形成。

材料一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最初有50卷,后经不断增补,到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之多。该书编写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师夷”的具体主张。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严复开始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经济学。1897年,他将赫胥黎1893年发表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成《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并根据社会进步理论、观点,认为中国若不求进步必然灭亡。这些主张对当时救亡图存、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原因角度的探究(4)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源和严复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面对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一轮又一轮近代化探索的挫折,魏源、曾国藩、严复、康有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学习西方武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文化↓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新文化运动表现成果政治:推翻帝制思想: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冲击封建正统思想。

经济: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政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探索经济:实业救国启蒙:“师夷长技以制夷”-理论;

成果:开启中国近代化。

起步:洋务运动---实践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刺激地主阶级的探索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思想上科学民主化表现背景背景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制度------器物(经济)↓社会生活以及精神风貌学以致用:

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国际及国内因素有哪些?国际:①19世纪60年代,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阶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革命和改革。②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短暂机遇。国内:①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不断高涨。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中国国际: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同时这一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为二战埋下了伏笔。2.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意法西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3.日本发动9.18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内:

1.五四运动爆发,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中国共产党诞生3.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4..国共两党内战5.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诞生的背景:国际:1、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美日在亚洲地区矛盾突出。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给中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国内:1、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对内实行反动统治,对外出卖国家利益2、新文化运动发生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3、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思想、组织上为中国诞生创造了的条件4、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国际:

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内: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七大,讨论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二战后的世界与中国冷战下的世界与中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国际:1.二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力量遭到削弱,形成了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2.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孤立、封锁、包围。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5.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发展6.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内:1.解放战争胜利,基本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成立新中国2.实施“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进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4.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国内因素:国际:

(1)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2)社会主义在多国取得胜利(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国内:(1)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2)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国际、国内因素国际:(1)苏联的大力援助。(2)抗美援朝胜利,为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1)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奠定基础(2)土地改革的完成,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为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开辟了道路(3)中央的计划、政策制定符合实际(4)东北工业基础相对较好(5)人民群众群策群力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有利因素、不利因素):有利:二战后亚非出现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迫切要求发展本国经济,保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抗美援朝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不利:

美苏冷战使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紧张美国对亚洲一些地区的干涉,是亚洲局势变得错综复杂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背景及原因1.二战后,欧洲国家实力遭到削弱,地位下降。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了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3.西欧国家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摆脱美国的控制,在世界经济、政治中发挥作用4.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国际竞争愈加激烈,西欧国家只有走向联合,才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5、美苏争霸对欧洲造成巨大压力,为了自身安全和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必须走向联合6.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冷战下的世界与中国(20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背景)国际:

1.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向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出挑战,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的趋势2.国际局势趋于缓和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国内:1.文革结束,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经济落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这种状况4.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5.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使中美建交的国际国内因素国际:

①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向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出挑战②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③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上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⑤中苏关系恶化国内: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③中国政府的长期外交努力④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与中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化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欧盟成立)3.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4.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内:

1.经过10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2001年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4.外交取得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四”大召开的国内外背景国际: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化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欧盟成立)3.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4.第三次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内:

1.经过10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2.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3.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香港、澳门回归的国际、国内有利因素:国际: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外交成就突出。

3.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内:

1.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3。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4.香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近现代外交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1分)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茫然不知。——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请回答:(1)“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产业革命,”指什么?材料一中中国对“历史性大变革茫然无知”带来了什么结果?(3分)工业革命(1分);鸦片战争后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求同存异方针(1分)

材料三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