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中计算题的教学策略_第1页
复习中计算题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复习中计算题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复习中计算题的教学策略_第4页
复习中计算题的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中计算题的教学策略遂溪县第一中学谢侨策略一:抓住主干知识,提高选题的实效性;策略二:注重技巧训练,提高审题的准确性;策略三:钻研理解题目,提高讲评的针对性;策略四:发挥学生作用,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策略一:抓住主干知识,提高选题的实效性;27个Ⅱ级知识点。力学多创设“直线”“斜面”“圆周”“抛体”“弹簧”“皮带”“板块”“碰撞”等多过程的组合题;电学多创设有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重力场”组合场中的运动的情景题,和电磁感应、导电轨道等力电关联的综合题。1、依据考纲中的主干知识选题;近三年来理综物理计算题考察的知识点题号2010年2011年2012年35“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功”、“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洛伦兹力的大小、方向”、“带电粒子在电场的运动、电势差、电场力做功”、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动能和动能定理”“电磁感应”、“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平行金属板中运动”

36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角速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依据广东高考计算题的题型特点选题计算题的题型特点*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生设计,难度降低、梯度明显*涉及主干,组合为主组合题

就是将不同知识块的知识点、几个基本的物理模型进行拼接、组合成新的题型,从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组能力、创新能力,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题型难度低于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试题,其特点是似曾相识又面貌全新,无法从“题海”中找到原样。2、依据广东高考计算题的题型特点选题计算题的题型特点*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生设计,难度降低、梯度明显*涉及主干,组合为主【例】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切割磁感线或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电动势)这个知识点为核心,可有以下一些可组合的内容:①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点的组合。②与平行板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或偏转组合。③与安培力、力与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组合。④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等知识点的组合。如图17所示,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放在相距为l的平行光滑金属轨道上。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并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是水平放置、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R和Rx分别表示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计其他电阻。(1)调节Rx=R,释放导体棒,当棒沿导轨匀速下滑时,求通过棒的电流I及棒的速率v.(2)改变Rx,待棒沿导轨再次匀速下滑后,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微粒水平射入金属板间,若它能匀速通过,求此时的Rx●2012计算题(第35题)

RxRdablBθ●2012计算题(第35题)

[评析]:金属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问题中的一个非常普遍和经典的问题。本题实际上就是如图所示的经典问题改编而成,只是电动势是由金属棒沿斜面运动而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试题巧妙地选择了“物体沿斜面运动、闭合电路殴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平行金属板中运动”几个经典内容进行组合,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RRxE

图18(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0,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ΔE。(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ω的取值范围,及t1与ω的关系式。(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求ω的取值范围,及Ep与ω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2012计算题(第36题)

●2012计算题(第36题)

滑槽t挡板v0BArlPQ滑杆销钉连杆(a)vOr-rt(b)(1)文字描述繁琐,情景复杂,但速度图像降低难度,第一问仍为得分关注点(2)半边界问题,只需要算出临界点,无需讨论(3)分段性过程,只需算临界点,无需讨论。需弹性势能概念但不涉及其计算试题将经典的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典的过程“碰撞过程、水平面上的减速过程、与弹簧作用的变速过程”和经典的思维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2012计算题(第36题)

广东试题特点——通过判断、讨论来考查思维能力判断与讨论,对考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严密性要求较高,因为任何物理问题都是由物理情境和条件组成的,物理情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必然会使物理现象和相应结果发生变化。对在什么条件下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在什么情境下发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必须全面考虑。

另外经数学处理后得到的结果,在物理上是否合理、是否合乎实际以及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如何,都需要进行讨论和判断,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3、依据学生的能力起点选题本校、本班学生第一轮复习中的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力的起点;关键词:“最近发展区”了解学情,主要是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和判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教学有效的前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十知道”,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例如】带电粒子在不同范围的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可以先研究单个粒子情形,再研究多个粒子情形,让学生感悟基本原理.·V4、依据专题知识的逻辑性,并考虑到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选题;【例如】电磁感应专题题目的归类选择注意读题、审题、画图能力的培养。在掌握了知识和方法的前提下,最后一个能力就是审题能力。读题、审题、画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就应从这里下手,图形体现过程、图形体现思路,培养分析能力,强化过程分析要落实在画图上,画不好图不行。会画图,会找关系(长度关系、位移、速度关系、物体间的关系、隐含条件、临介条件等)。画受力分析;图形能体现长度关系、几何关系以及运动过程。可以说,能否作好大题,就看是否会画图,清晰物理过程,会找关系,若能做好这一步,挑选知识列等式求解就较容易了。有些老师画图分析马虎,只注重讲怎么做,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策略二:注重技巧训练,提高审题的准确性;策略二:注重技巧训练,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不注意是标量还是矢量;不清楚结果是用已知量还是用未知量表示(不用题目的符号表示);不看题干后括号里的文字(有效数字、条件);不注意计算题中考查牛顿第三定律(容易忽略);不看清是水平面还是竖直面(方位词);没有看清题目是否考虑重力;不清楚题目中的带电体是带正电还是负电;不能把握图象问题的关键点;没有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1、学生审题容易犯的典型错误①审题的基本要领是转化:②审题的核心是正确展示物理问题的情境2、审题的要领解题过程中只要正确认识物理情境,就知该用哪些量描写它,也知道这些量之间遵循的规律,自然就会处理这些问题了。因此,审题时正确地展示物理问题的情境,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审题的核心。“物理问题难”,一般也出现在物理情境上,所以,它也是较困难的一个环节。把题目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物理情境;把情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要求);把物理条件(或要求)转化为数学条件(或要求)。△展示物理情境的策略

(1)作过程或状态示意图,将物理情境图式化

(2)作平面侧视图,将物理情境平面化(3)作函数图象,将物理情境形象化

(4)运用类比等效,将物理情境熟悉化、简单化3、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题中给出什么;第二、题中要求什么;第三、题中隐含什么;第四、题中考查什么;第五、规律是什么;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7.审题中注意题目中的讨论判断比较发散问题;3、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3kg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放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足够长的、质量为M=5kg的木板B的右端,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o=2m/s,使它们运动,求:(1)A、B达到共同速度时,相对于地面,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2)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①沿着物理过程拆分复杂问题;①分析A的运动过程;②A、B最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③分析B的运动情况;④对地而言,A向左运动的最远处离出发点多远?⑤A向左运动到最远处经历的时间;⑥对地来说,A向右加速运动的路程是多少;⑦A向右加速运动的时间;⑧

A、B达到共同速度v时,A在原出发点的左侧还是右侧;⑨相对地来说,从运动开始到A、B达共同速度的过程中,B移动了多少距离?⑩尝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增加了多少。②沿着物理问题的结构拆分复杂问题在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最后阶段,着陆器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再经过多次弹跳才停下来。假设着陆器第一次落到火星表面弹起后,到达最高点时高度为h,速度方向是水平的,速度大小为υ0,求它第二次落到火星表面时速度的大小,计算时不计大气阻力。已知火星的一个卫星的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火星可视为半径为r0的均匀球体。拆分问题1:根据火星的卫星求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拆分问题2:求火星表面平抛落地时的速度大小③沿着物理知识的结构拆分复杂问题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的电阻很小,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在t=0时刻,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恒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2,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36、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虚线OM与X轴成45˚角,在OM与X轴之间(包括X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在Y轴与OM之间存在竖直向下,电场强度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以某速度沿X轴正方向从O点射入磁场区域并发生偏转,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在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到第二次离开电场的过程中,求:(1)若带电粒子从O点以速度v1进入磁场区域,求带电粒子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2)若带电粒子第二次离开电场时恰好经过O点,求粒子最初进入磁场时速度v的大小?并讨论当v变化时,粒子第二次离开电场时速度大小与v大小的关系?明确题目中方位词语表达的内容清楚题目中理想化条件正确理解第二问中文字表达的意思及题目中提问的层次性?问题1:粒子进入磁场中做什么运动?如何定圆心,画轨迹,求半径?O1r1O1rvO2rv问题2:粒子进入电场后作什么运动?经历了什么运动过程才离开电场?O1rvO2rv问题:当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v>E/B时,带电粒子从哪里离开电场?为什么?还有什么方法求出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与v大小的关系吗?O1rvO2rv问题:当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v<E/B时,带电粒子从哪里离开电场?为什么?xy还有什么方法求出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与v大小的关系吗?策略三:钻研理解题目,提高讲评的针对性;讲评题目的审题方法;讲评题目的科学思维方法(模型);讲评题目的变式与发散;讲评题目的解题方法;讲评题目的考查要求;讲评学生的错误原因;讲评解题的规范性;一题多问、多题一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换解题思路、变换研究对象、变换题目中的数据、变换题型、变换已知量和待求量、变换题目的模型等。变式训练是应对组合式问题的最好方法,(i)以一个最基本的母题为线索逐渐增加物理过程、改变物理状态,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全部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得到体现。(ii)将近几年高考真题的计算题逐渐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给学生训练,最后让学生对照真题进行分析。经过这样两个来回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一道试题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过程模型过程特征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数学解答物理解答题述文字物理情景讲评题目的科学思维方法

形成抽象找出确定确定解方程物理判断解答物理习题的思维操作规范:整体把握、仔细探究①仔细审题,抓住关键。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策略三:钻研理解题目,提高讲评的针对性;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的基本解题思路:源→路→力→力学规律平衡状态力或功率平衡方程匀变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非匀变速的过程能量守恒或功能关系→源→路→力→力学规律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明确这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其电阻是内阻。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由串并联特点及闭合电路的公式求解。确定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平衡状态力或功率平衡方程匀变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非匀变速的过程能量守恒或功能关系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的基本解题思路:归纳学生的典型错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1)概念、规律理解不准确(2)数学运算错误(3)图象与实际情景结合不好(4)图象与规律结合不好(5)草率、考虑不周全,屡次出错(6)演绎出错误的二级结论(7)规律不会用(8)理解题意错误(9)逻辑推理混乱(10)物理量较多,求比例时出错讲评学生的错误原因;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物理模型的方法对物理的核心概念、规律的理解及基本方法的运用一定要下功夫总结,做题不是目的,要通过做题总结归纳,概括典型的物理模型,达到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的程度。解答物理习题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通过对物理情景的分析,将习题还原成物理模型,中学教材中每个物理模型都有对应的物理规律,来运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中学物理模型大致化分为下列几种模型:⑴、对象条件模型

⑵、过程模型

⑶、数学模型

为了简化对问题的研究而引入的用来代替物体组成、代表研究对象的模型有:质点、轻绳、轻杆、轻质弹簧、单摆、光滑平面、弹簧振子、分子模型、点电荷、匀强电场、无限大平行带电板、均匀介质、匀强磁场、理想变压器模型等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熟知每一个模型的特点及其所遵循的规律。⑴、对象条件模型:

如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物体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碰撞、人船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双木板模型等。实际上大部分物理习题都与过程模型有关,在教学中要熟知每一个模型的特点、规律及这类问题的基本解法。⑵、过程模型:把具体物理过程理想化后所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几乎所有的物理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描述。每一个物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不少难题也来源于数学,另外数学模型还有矢量模型,平均值模型,无限小模型,定和定积模型,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求极值,小角度正弦、正切值与角度的关系,函数图象、数列等等都是我们解题经常用到的。有很多类习题可用两种方法求解:一是物理方法,即找出本题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再列式求解.一是数学方法,⑶、数学模型:怎样归纳方法?---通过物理模型的运用,归纳方法---通过不同问题的比较,归纳方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归纳方法36.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B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的质量为2m,B的质量为m,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细线长为L、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1)求B的初速度大小v0和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v1(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x满足的条件(3)x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的速度1、对滑块和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分别作什么运动,各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2、如何划分A、B的运动阶段?Fmgμmgμmg3、如何才能使A与台阶碰撞一次?换个角度提问即是为什么会出现A与台阶碰撞二次?4、A与台阶碰撞前为什么与X有关呢?【拓展问题】若要求滑块B不滑离木板A,则木板A的长至少要多长?36、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水平面上,车面上右端有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1,水平面上有与车右端相距为4R的固定的1/4光滑圆弧轨道,其圆周半径为R,圆周E处的切线是竖直的,车上表面与地面平行与圆弧轨道的末端D等高,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D处,有另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2,两滑块的质量均为m,某人由静止开始推车,当车与圆弧轨道的竖直壁CD碰撞后人即撤去推力并离开小车,车碰后靠着竖直壁静止但不粘连,滑块1和2则发生碰撞,碰后两滑块牢牢粘在一起不再分离,车与地面的摩擦不计,滑块1、2与车面的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与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1)若人推车的力是水平方向且大小为,则在人推车的过程中,滑块1与车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2)在(1)的条件下,滑块1与滑块2碰前瞬间,滑块1的速度多大?若车面的长度为R/4,小车的质量M=km,则k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个滑块最终没有滑离车面?划分物理过程:阶段1:小车、滑块1向右运动;Ff小车与滑块都从静止开始运动,是否有相对运动取决于什么条件?阶段2:滑块1、2相互碰撞,动量守恒;阶段3:滑块12沿光滑四分之一轨道作圆周运动,在E处与轨道相切作竖直上抛,最后又回到E处,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即滑块12回到D处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阶段4:滑块12以速度v1冲上小车,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块12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若要滑块与小车不分离,则最终两者必须有相同速度,且相对位移小于等于车的长度R/4。v1v2S车S滑块设两滑块滑到车的左端时,若滑块刚好不滑出车面,滑块和车应有共同速度设为v2,策略四:发挥学生作用,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建立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剪下或抄下,写下题后反思;提供给学生训练的思维自我提示单;提供机会让学生讲题;展示规范答题学生的作业试卷;在“纠”字上见实效:利用投影等手段,纠正学生的习惯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巩固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