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修身篇---------(第三节论君子)上节知识回顾如何远离仇怨?1.人与人相处中:远离仇怨的方法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自处无怨:安贫乐道3.注意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先义后利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1)C(①“孔子认为要接近仁道”有误,应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②“获得生活的满足”有误,获得的应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答案: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不应总是为自己的物质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这在当前还有教育意义,现在物质比古人丰富了,但也不能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本单元共选录十四章,探讨智德兼全的知识分子——君子,在学识、修养、行为准则、处世态度各方面应有如何的修养与表现。前三章系就弟子所问,论及君子注重言行一致、修身、内省之修养。第四至六章,乃孔子主动谈及君子需具有通达众务、不偏囿、不固执、自重自勉、文质兼备等各方面之学识修养。第七至十三章则在讲述君子之行为准则及操守。第十四章是谈论君子的仪态形象。
2-13子贡问君子。子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评析: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这样才可以取信于人。
14·42子路问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巳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贵族大夫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尚且担心做不到呢?”
评析:本章里孔子再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思考:曾子说,孔子之道只是“忠恕”二字。“忠”是尽己,“恕”是推已。在本章中,孔子将修身分为三个层次,而且是逐层加深,这三个层次是否都体现“忠恕”之道?提示:君子修身的三个层次都体现了“忠恕”之道:“修己以教”强调修炼自己的品德时要有诚敬之心,是“忠道”;“修已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是推己及人的“恕道”。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评析: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魅的弟弟。桓魅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鲢不是他的哥哥。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2·12子日:“君子不器。”(《为政》)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译析: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l-8子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女£。,则勿惮改。”(《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君子应当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
6·18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评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考:在本章中,孔子对君子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格模式?
提示:文质彬彬,确切地说明了君子的人格模式,这是儒家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文”与“质”要配舍适当。质朴胜过文采,则显得粗陋;文采胜过质朴,则显得浮华。要做到这样,确实需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评析: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思考2:何谓“无适无莫”?要如何才能做到?提示2:“无适无莫”是对事没有绝对如此或绝对不如此等构泥固执、预存成见的态度,要能做到这样大公无私,就必须以公理、正义作为依归和取舍的准则。
思考l:孔子说做事要允执其中”,又说要“义之与比”,请结合本章的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1:孔子提倡“允执其中”,即做任何事情要不偏不倚,做到恰到好处;同时,孔子要求做事要以道义为标准,此即是“允执其中”(中庸之道)的原则性与“义之与比”(只要符合于义)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评析: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标准。
8·6曾子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者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评析:孔子所培养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政权,在生死关头决不动摇,决不屈服,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16·7孔子日:“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剐,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评析: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
15·l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日:“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卫灵公》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评析: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从总体上讲,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思考孔子为什么不答卫灵公的“问陈”?
提示:儒家崇尚仁爱思想,孔子更是将以仁遭治理天下作为一生的政治理想。而有理想、有志节的君子,是不会曲承权势而不顾原则的。因此,即使熟谙军事亦不言兵。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矣。”(《卫灵公》)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床来。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评析: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
译文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19·9子夏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评析:这是子夏对君子的印象画,也可以说是对孔子形象~次粗线条的勾勒。简单几句话,抓住了人物的形象特征,显示出形神兼备的艺术表达力。
思考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这“三变”指的是什么?体现了君子的什么特点?
提示:“君子有三变”是指君子在容貌、待人的态度以及言辞上,分别予人端庄、温和、严正等不同的印象。其实这是君子德学兼修的自然表现,只不过是人们在不同时空,接触层面不同,而产生了差异性的感觉。这“三变”体现出君子众善并蓄、浑然一体的修养。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学而》(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博学多识的君子,这是孔子弟子们孜孜以求的目标。B、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做。C、孔子认为,花言巧语,表现上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其实内心很少“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