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07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1页
中国地理07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2页
中国地理07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3页
中国地理07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4页
中国地理07 中国的自然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形成条件

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失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灾害

灾害是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中国常用“灾情”表示。致灾因子是可能引起人民生命伤亡及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因素,而灾害则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情况(1994年5月,日本横滨减灾大会)。

自然灾害

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分类

按其发生及持续时间:突发性灾害、渐发性灾害。

按其产生原因:自然灾害、环境(生态)灾害与人为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分类

大多从自然致灾因子的角度划分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划分的三种方案: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二、灾害系统灾害系统

由孕灾环境(E)、致灾因子(H)、承灾体(S)和灾情(D)四个要素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关系式D=E∩H∩S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的关系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灾情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灾情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承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灾情是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三、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原因

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环境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中国主要灾种

洪水、渍涝、旱灾、暴雨、台风、热带气旋、风暴潮、冰雹、低温冷冻、赤潮、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病害、虫害、草害、鼠害、森林火灾等30余种。重要自然灾害

洪水、地震、台风、旱灾、风暴潮、病虫害等是影响中国的重要自然灾害,也是中国农牧业稳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中国在世界灾害带中的位置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全球发生的54起重大灾害中,中国占了8起1949年以来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干旱平均每年出现7.5次洪涝平均每年发生5.8次登陆台风平均每年7.0个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平均每年7.0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年2.5次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生一次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800×104hm2

草原虫鼠害每年发生面积2000×104hm2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二)自然灾害灾情严重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自然灾害的危害仍十分严重灾害危害严重,影响面广,损失巨大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大国;灾害种类多,危险性大;减灾能力较低。1949—2000年中国平均每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以上,重灾年超过4亿人

每年死亡人数从数千人到数万人,巨灾年死亡数十万人

每年倒塌房屋数百万间到数千万间每年受灾农作物面积达数万公顷

每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到数千亿元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1990年以来:

年均损失1200多亿元(按1990年人民币可比价计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财政收入的30%左右、高于发达国家数十倍。灾害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灾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

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灾害区划看:

全国有74%的省会城市、62%的地级以上城市位于地震烈度VII度以上危险地区。

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一、孕灾环境与自然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时空格局影响因素:中国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影响因素:中国地壳活动程度的空间差异地貌类型及地势的起伏程度季风气候所造成的温度、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时空格局各大江河流域水文要素的时空动态地表覆盖的空间格局等带状的活动构造体系西高东低的地势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的不稳定的河川水文自东南向西北有序更替的地表覆盖等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自然致灾因子多度——指致灾因子在一定区域内的群聚性程度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自然致灾因子相对强度——指自然致灾因子造成的相对破坏或毁坏能力的程度

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自然致灾因子被灾指数——形成自然灾害的各种致灾因子影响面积的百分比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自然致灾因子综合指数

——自然致灾因子多度、相对强度和被灾指数三个指标的具体值分别除以这三个数值中的最大值的加和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二、承灾体与灾情承灾体性质和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人口的时空动态城市化的时空格局建城区动态变化矿山与输油管道的空间分布经济的空间格局各类产业的动态变化等中国承灾体空间格局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的人口与经济水平的地带差异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首都圈等大都市为中心逐渐降低的人口与经济水平的次一级环带分布沿主要交通干线延伸的人口与经济水平呈串珠状的次一级带网分布自然灾害灾情特点:人员伤亡损失大、农业灾情严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呈现东西空间分异自东向西可以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带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带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二)自然灾害多发区: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华北地区气象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1999年,华北旱灾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洞庭水情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致灾与成灾机制泥石流冲毁公路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一、地震灾害地震地壳中累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所引起的震动。中国地震灾害链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公元前23世纪—公元2000年)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界处,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属于地震多发区。中国地震特点频率高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地区差异明显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震灾害倒塌房屋与死亡人口(1949—2000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地震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二、水灾水灾: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导致损失的灾害类型,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汛期。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所导致损失的灾害类型,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洪涝能否成灾,与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洪和涝合二为一,统称为水灾当一个地区受灾后,最终很难判断出哪一部分灾情损失是由于洪水泛滥所造成的,哪一部分灾情损失是由于涝渍所造成的有关水灾的历史资料大多对于洪水和涝渍两者不分,人为地分开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历来是世界上水灾频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洪水灾害点位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水灾居中国各种灾害之首,是造成中国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中国水灾直接经济损失(1993—2000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1949—1965年1978—2000年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向低湿地扩展,特别是东北低湿地开垦和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建垸过度开垦丘陵和砍伐林地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尤其是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一线的水源地植被破坏,直接加剧了山洪强度及其影响范围中国水灾格局及其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三、台风灾害热带气旋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依其强度,可以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中,台风破坏性最为猛烈(近中心最大风速大于32.7m/s)。台风灾害特征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群发性显著、成灾强度大台风-暴雨灾害链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平均每年约有7.4次台风登陆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登陆中国台风次数(1949—2005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东部登陆台风分布图(1949—2000年)

台风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多数海域从晚夏到初秋形成的频率最大。从月际变化来看,在2月份发生次数最少,然后逐渐增多,8月份发生次数最多,然后从9月份又逐渐减少。台风集中发生在7—10月,占到了总数的68.6%。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季节变化从11月到5月的冬春季节,主要在130ºE以东的海上转向北上,在16ºN以南西行,进入南海中南部或在越南南方登陆在6月和10月,热带气旋主要在125ºE以东的海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比较偏北在盛夏季节,台风西行路径更偏北,转向路径更偏西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台风移动路径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四、旱灾旱灾: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而导致损失的灾害,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灾害类型。包括农(牧)业旱灾和城市缺水灾害。旱灾灾害链干旱特点: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旱灾频繁发生的国家全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15%以上在1950—2000年所统计的5项气候灾害中:

旱灾发生频次约占总灾害频次的1/3

全国多年平均:受灾面积约为2114×104hm2,约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14.9%

成灾面积约为912.5×104

hm2,约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6.3%近50年中国的旱灾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频率加快的趋势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949—1965年1978—2000年中国旱灾变化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旱灾多发区的范围整体扩大旱灾高值中心在牧区较稳定大体都在内蒙中东部附近。在农区,高值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由单中心向双中心发展。

旱灾格局特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五、沙尘暴灾害

沙暴和尘暴主要发生在沙漠及其临近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沙尘暴形成基本条件:

动力条件——强风物质基础——沙源局地热力条件——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结构破坏崩塌洪旱灾害地震霜冻低温寒潮

沙尘暴机械故障大气污染

大风机械故障雪灾垮堤坝农牧区白灾结构破坏生物冻害结构破坏机械故障寒潮-大风-沙尘暴灾害链中国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沙地、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特别是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多细沙土,狂风刮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地带形成沙尘天气。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风沙活动主要路径东北路径、华北路径、西北路径和西部路径华北路径和西北路径是影响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沙尘暴路径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沙尘暴涉及面积达580×104km2,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0%沙尘天气的覆盖范围比沙尘暴广泛沙尘天气大多位于长江以北,发生频率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减少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以和田为中心,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于田—和田—皮山一线以吐鲁番为中心,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地区以甘肃民勤为中心,包括甘肃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腾格里沙漠和宁夏黄灌区鄂尔多斯高原,包括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包括后山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

沙尘暴高频区:沙尘天气多发地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边缘带沙漠-绿洲过渡带中国风沙活动分布2001年4月6日14时沙尘暴监测图像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公元300年以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数

近千余年来,中国沙尘暴的频发期有5个,即1060—1090年、1160—1270年、1470—1500年、1610—1700年和1820—1890年。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近50年来,中国沙尘暴灾害次数和强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强与特强沙尘暴年均发生的次数:在20世纪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

90年代为23次

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出现时间早出现次数多影响范围广近20年来沙尘天气活动最频繁的年份2000年沙尘天气案例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沙尘暴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出现在雨季以前中国沙尘暴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强与特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这一季节,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在亚洲地区出现最早,4月份沙尘暴出现频率最高,但近些年有提前的趋势,9月和10月出现频率最低。沙尘暴造成的灾情近年有所加剧据不完全统计,风沙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可达到500亿元以上。一次强烈的沙尘暴会导致上百人的人员伤亡,并造成道路埋压、渠道破坏等。损失的加大与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有关,更与其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有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六、雪灾

由于大量的降雪与积雪,对牧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一种气象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雪灾积雪,强调的是降雪在数量上的危害,作用方式一般为靠大体积面积占用空间,阻塞通道,掩埋地物及靠重力作用损坏人工设施、伤害生物有机体暴风雪,强调雪灾的猛烈程度,一般靠大风挟带雪花和冰直接损害物体和生物,同时间接地靠积雪危害方式产生灾害其他雪灾,包括雪崩、溜山雪、风吹雪等2000年12月,内蒙古雪灾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三大积雪分布区:

青藏高原、北疆、内蒙古与东北一带(内蒙古大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

雪灾高频中心: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西苏旗、阿巴嘎等地区;新疆天山以北塔城、富蕴、阿勒泰、和布克塞尔、伊宁等地;青藏高原东北部巴颜喀拉山脉附近玉树、称多、囊谦、达日、甘德、玛沁一带。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七、冰雹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冰雹灾害每年因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至几十亿元重灾年(如1993年)受灾面积可达600×104

hm2

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冰雹灾害严重冰雹灾害时空特点范围广、离散性强;局地性明显;中东部多、西部少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区”

——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两带”

——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

“七中心”——散布在两个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华北鄂豫湘鄂粤川东—鄂西—湘西甘—青东喀什—阿克苏多雹区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区两带七中心”的格局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八、崩滑流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统称,是岩石圈在各种应力相互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各种形式释放,导致高低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下和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崩滑流灾害崩塌,也称塌方、山崩等,是陡峻山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

滑坡,指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指在山区沟谷或山坡上,由夹带大量沙石、泥土形成的具有强大破坏作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冲毁公路滑坡体链子崖局部危岩体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全国共有灾害性泥石流沟1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全国有80多个县以上城镇、180多个大型工厂、矿山遭受崩滑流的威胁崩滑流还破坏铁路、公路设施、威胁着交通安全,严重破坏国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加剧洪水和水土流失等灾害1949—2000年,中国的崩滑流灾害共造成4万多人死亡,平均每年死亡近1000人,每年因崩塌流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20亿元,重灾年达30亿元左右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崩滑流灾害发生广泛和相对集中于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区长江三峡、秦岭、大巴山、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季,以6—9月最为集中发生频率大致随降水的丰枯交替同步变化多雨年或洪涝年,灾害活动强烈少雨或干旱年灾害活动缓和总体呈现多寡交替的周期性和准周期性变化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九、风暴潮灾害

由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而酿成灾害的现象,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风暴潮风暴潮出现的时间温带气旋和冷空气南侵所形成的风暴潮主要发生在秋末至初春期间热带气旋所诱发的风暴潮则多发生在夏季,以8—9月份为多风暴潮灾情增加

1949年上海风暴潮:淹没农田200×104hm2上海市区水深1~2m死亡1670人1989年8号台风风暴潮使广东损失11.13亿元

23号台风风暴潮使浙江损失13.23亿元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风暴潮空间分布由热带气旋(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于上海以南的浙、闽、粤、琼、桂段由温带气旋和冷空气活动而产生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主要出现在渤海和北黄海的沿岸区风暴潮发生的集中地段从北到南是:莱州湾,江苏小洋河口至浙江北部的海门,温州、台州、福建、沙埕至闽江口,广东汕头至珠江口,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北部沿海。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共发生最大增水1m以上的台风风暴潮高达288次,年均5.65次最大增水2m以上的严重台风风暴潮52次,年均1.02次最大增水3m以上的特大风暴潮10次,年均约0.20次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共计128次,年均2.51次1949—1999年间:风暴潮灾发生次数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十、赤潮

海洋中某些微型生物(通常为浮游植物),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集聚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赤潮中国首次赤潮记录:大多数学者将1933年发生在浙江镇海—台州—石浦沿海一带的夜光藻、骨条藻赤潮作为中国首次赤潮记录。单位:次20世纪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沿海赤潮的空间分布特征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赤潮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均1次

80—90年代的年均8~12次

21世纪以来平均高达80次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南高北低的区域性特征

东海与南海赤潮发生次数远多于渤、黄海,分别占赤潮发生总数的52%和26%赤潮多发区集中于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河口、内湾海域

渤海赤潮发生区主要在渤海湾、辽东湾、莱州湾黄海主要发生在大连湾和胶州湾东海区则以长江口、钱塘江口、厦门湾、东山湾、沙埕湾为多见南海区的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湾为赤潮多发区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赤潮发生期南北差异明显南海区,几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赤潮,但以3—5月份最为多见东海,主要发生在5—7月份在黄、渤海区,则大多数出现在7—9月份赤潮发生期由南向北推迟的规律相关因素各海区水温升高的先后次序雨季出现的季节先后沿岸海流的季节变化中国沿海赤潮的时间分布特征赤潮危害:渔业受损生态系统被破坏危害人体健康海面出现大片赤潮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十一、农作物病虫害因病菌、害虫、杂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或流行,严重破坏种植业、放牧业、养殖业和林业的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和草害。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生物灾害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鼠害达1400余种每年损失粮食约5000×104t,棉花100×104t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农作物虫害水稻害虫:252种,其中,危害严重并多次致灾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害虫:100种,其中,毁灭性害虫有黏虫、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等玉米害虫:52种,最主要的害虫是玉米螟棉花害虫:310种,其中在中国几大棉区普遍发生,且有重大成灾史的有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蚜、棉红蜘蛛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东北和华北的黏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的蝗虫和棉铃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稻螟虫表现出按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农作物虫害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从北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