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留念学校2023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留念学校2023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留念学校2023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留念学校2023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留念学校2023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留念学校2023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铍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参考答案:C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增强,金属性越强,失去电子能力越大;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增强,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解答: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增强,金属性Mg>Be,所以铍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故A正确;B.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砹为第七周期元素,非金属性较弱,所以砹的氢化物不稳定,故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S>Se,所以硒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故C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增强,金属性Sr>Ca,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熟悉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及非金属性、金属性的比较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将质量分数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稀H2SO4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分数变为2a%,此时该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1,则c1和c2的数值关系是()A.c2=2c1 B.c2>2c1 C.c2<2c1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B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利用c=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且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密度也越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1,则c1=mol/L=mol/L,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ρ2,则c2=mol/L=mol/L,所以c1:c2=mol/L:mol/L=ρ1:2ρ2,即c2=c1,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ρ2>ρ1,所以>2,即c2>2c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氨水、酒精浓度越大密度越小,题目难度中等3.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国际组织)在199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列所含元素最多B从上到下第一列元素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单质熔点逐渐降低C从上到下第一列元素单质密度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单质密度逐渐降低D第18列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参考答案:A4.摩尔(molar)是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参考答案:C略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参考答案:D略6.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K+、NH4+、Fe2+、Al3+、Cl-、SO42-、CO32-、AlO2-中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Cl-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2+和Ba2+C.无法确定沉淀C的成分D.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Fe2+、Cl-、SO42-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加入过量稀硫酸无明显变化,说明无CO32-,无AlO2-;加入硝酸钡有气体,说明有亚铁离子存在且被氧化,沉淀为硫酸钡;加入NaOH有气体,说明存在铵根离子,气体为氨气,沉淀B为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通入少量CO2产生沉淀,溶液呈碱性且含有钡离子,所以沉淀C为碳酸钡,不能说明存在Al3+;因为存在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1,从电荷的角度出发,只能含有NH4+、Fe2+、Cl-、SO42-,才能保证电荷守恒;A.通过上述分析,原试液没有Al3+,有Cl-,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Ba2+和Fe3+,故B错误;C.沉淀C的成分为碳酸钡,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NH4+、Fe2+、Cl-、SO42-,故D正确,故选D。

7.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①稀有气体不活泼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②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③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ⅡA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①稀有气体不活泼是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但不一定都是8e-稳定结构,氦最外层只有2e-稳定结构,故错误;②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则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元素,故正确;③第2周期IVA族元素为碳元素,核电荷数是6,但碳元素不同核素中中子数不同,可能为6、8等,故③错误;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为Mg,原子结构中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ⅡA族,故正确;故答案为C。

8.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向工业酒精中加入下列物质,并加热蒸馏,该物质是A.新制的生石灰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碳化钙参考答案:A9.(不定项)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可由下列反应制得:2Fe(OH)3+3Cl2+10KO2K2FeO4+6KCl+8H2O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KOH是氧化剂B.Cl2发生还原反应C.KFeO4是氧化产物D.生成lmolK2Fe04转移6mol的电子参考答案:BC【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2Fe(OH)3+3Cl2+10KOH2K2FeO4+6KCl+8H2O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解:A、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OH)3为还原剂,则KOH不是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2为氧化剂,则Cl2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OH)3为还原剂,生成K2FeO4是氧化产物,故C正确;D、根据反应生成1molK2FeO4,消耗1molFe(OH)3,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转移电子3mol,故D错误.故选BC.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H2O2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②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③F2、Cl2、Br2、I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④周期表中共有18个列,其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14列

⑤若X的质子数为a,中子数为b,则原子可表示为abX

⑥由于非金属性Cl>Br>I,所以酸性HCl>HBr>HI

⑦由于氨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NH3分子极易溶于水

⑧原子序数为34号的元素属于长周期的副族元素

A.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⑦

D.③⑤⑦⑧参考答案:A略1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待提纯物质杂质试剂主要操作AI2KI、H2O乙醇萃取BCl2H2O浓硫酸洗气CNaClKNO3H2O蒸发结晶DCuFe、Zn稀硫酸过滤[来源:Zxxk.Com]参考答案:A略12.下列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发生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参考答案:DA、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电子转移发生,A错误;B、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电子转移发生,B错误;C、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没有电子转移发生,C错误;D、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发生,D正确;答案选D。1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指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物质参考答案:B略1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给锥形瓶加热来浓缩溶液B.蒸馏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C.只有分液漏斗才能进行碘水中的碘的萃取实验D.浓硫酸烧伤皮肤应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参考答案:B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A.蒸发液体应用蒸发皿;B.为防止冷凝管破裂,应先接通冷凝水;C.萃取可在试管中进行;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解答:解:A.蒸发液体应用蒸发皿,不能用锥形瓶,故A错误;B.实验开始时,为防止冷凝管破裂,应先接通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烧瓶,故B正确;C.萃取可在试管中进行,但是分液必须在分液漏斗中,故C错误;D.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危险处理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5.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参考答案:A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来解答。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A正确;B、反应物总能量高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B错误;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可能相等,C错误;D、反应物总能量高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且反应过程不符合客观事实,D错误。答案选A。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12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带火星的木炭复燃”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1)甲组同学探究“使带火星木炭复燃时O2的体积分数的极限”。将氧气和空气(假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20%)按不同的体积比混合得100mL气体A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编号IIIIIIIVVV(O2)/mL6040201210V(空气)/mL4060808890

现象木炭复燃木炭复燃木炭复燃木炭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木炭不复燃回答下列问题:①使带火星木炭复燃的O2的体积分数最小约为

。②用带火星木炭检验集气瓶里是否集满O2,若木炭复燃,能否认为集气瓶里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O2?答:

(填“能”或“否”)。③若按照3∶2的比例混合O2和CO2气体,该混合气体能否使带火星的木炭复燃?答:

(“能”、“否”或“不一定”)。(2)乙组同学探究“NO2能否支持燃烧”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实验记录及结论如下:编号制取气体A(下列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B中的现象结论a在烧瓶中加热适量浓HNO34HNO3

4NO2↑+O2↑+2H2O↑充满红棕色气体,木炭不复燃,火星熄灭NO2不支持燃烧b加热AgNO3固体2AgNO3

2NO2↑+O2↑+2Ag充满红棕色气体,木炭复燃NO2支持燃烧c加热Cu(NO3)2固体2Cu(NO3)2

4NO2↑+O2↑+2CuO充满红棕色气体,木炭复燃NO2支持燃烧

你认为a、b、c三个结论是否可靠?说出你的理由。a.

,原因是

。b.

,原因是

。c.

,原因是

。参考答案:(1)①29.6%(2分)

②否(2分)③能(2分)(2)a.不可靠(1分)

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及从溶液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可使木炭火星熄灭(1分)

b.不可靠(1分)

反应产生的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3,高于29.6%,木炭复燃可能是由于O2浓度增大所致(1分)

c.可靠(1分)

反应产生的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4,低于29.6%,如果NO2不支持燃烧,木炭就不会复燃。(1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9分)已知X元素的原子K、L层电子数之和比L、M层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Z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X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2)用电子式表示X、Y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________。(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灼烧反应后的溶液时,火焰呈________色。(4)当两个Y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要________热量。(5)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在液态或固态时不导电,溶解于水时能导电,由此判断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化合物。参考答案:(1)NaClAl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