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文化史_第1页
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文化史_第2页
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文化史_第3页
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文化史_第4页
二轮复习古代中国文化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一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诸候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三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孔子:“以德治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需要而受冷遇。由于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材料四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材料四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实质是什么?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上的儒家伦理道德;对立关系即”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4)材料中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5)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可取的一面:不可取的一面: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五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六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6)根据材料五、六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并简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背景: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政治: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强化并走向腐朽。③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摧残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7、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并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社会需要。(3)秦“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到重创。(4)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5)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收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6)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历史积极作用:①“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统一有积极作用。②“仁”、“仁政”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缓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③“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⑤儒家思想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⑥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例1](2010·广东高考)“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1.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答案:A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材料一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后来被称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材料二明清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至少两例)并分析其原因。举例:略原因:1、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2、政治: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3、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交流,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如《齐民要术》的编著。4、外交:在明清之前,统治者对外政策开明,对外交流广泛,外国的先进科技文化传人,推动中国科技文化发展。5、人的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刻苦、奉献的精神,也利于科技文化发展。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特点?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农耕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近代科技的理论根源;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文化交流的机会;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新思想。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材料三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孙中山选集》(3)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他(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这一问题。(4)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不正确。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落后西方。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例2](2010·山东基本能力)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青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东汉 B.北宋C.明朝 D.唐朝[答案]D2.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 B.①②C.③④ D.①③答案:B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二、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艺术图一(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图二(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图三(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例3](2010·安徽高考)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