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6单元二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6单元二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6单元二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6单元二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墨子》选读 训练落实提升第6单元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不义以遗后世哉B.不知黑白之辩C.若以此说往D.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解析】B项,“辩”通“辨”,分别。【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lc\{(\a\vs4\al\co1(①其不仁兹甚,②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b\lc\{(\a\vs4\al\co1(①若以此说往,②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b\lc\{(\a\vs4\al\co1(①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②辩义与不义之乱也))\b\lc\{(\a\vs4\al\co1(①众闻则非之,②大为非攻国))【解析】A项,副词,厉害、严重/动词,超过、胜过;B项,均为解释、说明之意;C项,名词,分别/动词,区分;D项,动词,责怪、反对/形容词作名词,错误的事情。【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lc\{(\a\vs4\al\co1(众闻则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b\lc\{(\a\vs4\al\co1(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b\lc\{(\a\vs4\al\co1(若以此说往,以亏人愈多))\b\lc\{(\a\vs4\al\co1(其不仁兹甚,若知其不义也))【解析】A项,顺承连词,就/转折连词,却;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C项,介词,根据/介词,因为;D项,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这、这样。【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B.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C.则弗知非,从而誉之D.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解析】A项中“爱人”的意思是“关爱别人”,而在现代汉语中“爱人”的意思是“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B项中“少见”的意思是“看见很少的”,而在现代汉语中“少见”的意思是“很少见到”“难得见到”;C项中“从而”的意思是“从,跟随;而,并且、而且”,而在现代汉语中“从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D项中“后世”的意思是“后代”,与现代汉语相同。【答案】D5.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故书其言以遗后世C.此则天下之害也D.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解析】A、B两项为正常句式,C项为判断句,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子墨子游耕柱子于楚。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耕柱子处楚无益矣!二三子过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曰:“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子墨子曰:“今使子有二臣于此,其一人者见子从事,不见子则不从事。其一人者见子亦从事,不见子亦从事,子谁贵于此二人?”巫马子曰:“我贵其见我亦从事,不见我亦从事者。”子墨子曰:“然则是子亦贵有狂疾者。”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狶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狶,伤矣哉!”巫马子谓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誉大王,是誉槁骨也。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子墨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大王之道教也。今誉大王,是誉天下之所以生也。可誉而不誉,非仁也。”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翼,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为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民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翼,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国家必富,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耕柱第四十六》6.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可智也 智:智慧B.毋几何而遗十金于子墨子 遗:赠送C.恶有士而无斗矣 恶:怎么D.舍今之人而誉大王 誉:赞美【解析】A项,智:预料。【答案】A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墨子游耕柱子于楚 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B.舍今之人而誉大王 可誉而不誉C.子之为义也 而和氏之璧D.以大王之道教也 为其可以利民也【解析】A项,介词,到;介词,向。B项,连词,表转折。C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介词,因为;介词,用。【答案】B8.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墨子听了弟子们回来后的介绍,相信了他们的话,觉得事情很让人生气。B.墨子认为,行义不要以别人看得见、看不见为标准,应该时刻坚持。C.巫马子认为赞美先王是不可取的,而墨子则看得更远,因为他看到了先代的道德教训,赞美先王就是赞美生存的原因。D.在墨子眼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翼的鼎都算不得宝物,只有“义”才是最大的宝物。【解析】A项,并没有相信,而是觉得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答案】A9.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答案】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之为义也,人不见而助,鬼不见而富,而子为之,有狂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狶,伤矣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大王之道教也。今誉大王,是誉天下之所以生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你行义,别人不见得会佩服你,鬼神不见得会降福于你,你大概是犯了一种狂妄病!(2)伤心啊!讲话动辄提到汤和文王,而行为就将猪狗来作比喻,伤心啊!(3)天下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先王的道德教训。现在赞美先王,就是赞美能够生存的原因哪!【参考译文】墨子推荐门弟学生耕柱子出任楚国。有几位同门弟子经过那儿,墨子的学生耕柱子只给三升米作饭,款待不厚。同门弟子回来说:“耕柱子在楚国没有益处!弟子们去到那儿,也只给三升米作饭,款待不厚。”墨子说:“这不能预料哩。”没有多久,墨子的学生赠送黄金十镒给墨子,说:“弟子死罪,这里有黄金十镒,请夫子留着用。”墨子说:“果然不能预料。”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别人不见得会佩服你,鬼神不见得会降福于你,你大概是犯了一种狂妄病。”墨子说:“现在假定你有两个家臣,一个见你的时候就做事,不见你的时候不做事,另一个见你的时候做事,不见你的时候也做事,你看中哪一个?”巫马子说:“我看中见我做事,不见我也做事的人。”墨子问:“那么你也看得起有狂妄病的了。”子夏的弟子们问墨子道:“君子有打斗吗?”墨子答道:“君子没有打斗。”子夏之徒说:“猪狗尚且还要打斗,哪有士人没有打斗呢?”墨子说:“伤心啊!讲话动辄提到汤和文王,而行为就将猪狗来作比喻,伤心啊!”巫马子对墨子说:“丢掉现实的人,而去赞美先王,那就是赞美枯骨了。好像木匠一样,只知道枯木,而不知道活生生的树木。”墨子说:“天下之所以能够生存,就是因为先王的道德教训。现在赞美先王,就是赞美能够生存的原因哪!可以赞美而不去赞美,那就不仁了。”墨子说:“和氏的璧,隋侯的珠,和三棘六翼的鼎,这就是诸侯所说的宝物了。而这些东西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答道:“不可以的。我们想到那些被贵为宝物的,是因为它有利呀!而和氏的璧,隋侯的珠,和三棘六翼的鼎,并不可以利人,所以就不是天下的宝物了。如今倘若用‘义’去治理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我们所以看中那所谓宝物的,是因为有利于民,而‘义’却宝在有利于民,所以说:‘义’就是天下的宝物啊!”三、语言表达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____①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____②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____③____。【答案】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③可以转变风气四、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完成12~16题。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不知其义也 情:确实B.至攘人犬豕鸡豚 攘:偷窃C.从而誉之 誉:赞誉D.以亏人自利也 亏:吃亏【解析】D项,亏:损害。【答案】D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此何也?②国人皆恐。曰:是何也B.①以其亏人愈多②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C.①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①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②若民,则无恒产【解析】A项,何:代词,为什么。B项,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C项,当:介词,在/通“倘”,连词,倘若。D项,则: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如果。【答案】A14.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一般人所说不义”的一组是()①入人园圃,窃其桃李②攻国③入人栏厩,取人马牛④杀不辜人⑤攘人犬豕鸡豚⑥少见黑曰黑A.①④⑤ B.①②⑤C.②③④ D.②④⑥【解析】②是大不义,非一般人所知。⑥比喻不能区分义与不义。【答案】A15.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由杀一人为不义,一定判处死罪说起,是因为这一点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由此推广展开议论,就会比较轻松。B.杀十人有十倍的不义,杀百人有百倍的不义,杀千人有千倍的不义,天下的君子都认同这种推理,对这些罪行,他们都能加以指责,称之为不义。C.天下君子知道杀人为不义,而且杀人越多,不义越重,罪行越重,可是对于“不义攻国”却从而誉之,称之为义,说明他们根本分辨不清义与不义。D.在如何看待“不义攻国”这件事情上,天下的君子标准不一,这是严重的利己害人主义,表现了他们的厚颜无耻。【解析】D项,“这是严重的利己害人主义,表现了他们的厚颜无耻”,原文无此意。【答案】D16.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