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5月份)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音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发展走了一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音乐技术甚至连音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音乐,唱腔上的“串秧子”、场景音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去,戏曲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音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音乐应该表现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地方戏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音耳熟”,地方戏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1)下列关于“泛剧种化”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技术、语汇和唱腔缺乏剧种音乐本身的风格神采,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B.地方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运用京剧曲牌、锣鼓,套用京剧唱腔板式。C.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本之间交流普遍,大多数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D.轻易丢弃地方特色追求所谓成熟,不加分析,要求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使剧种失去本身光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在的地方戏,若不提前告知剧种,听众无法辨别出剧种,直到合唱出现或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B.地方戏的价值,在于它的地方性,它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的思维、行为、情感方式,是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C.同样是《白蛇传》,不同的戏曲表达出的白娘子是不同的,这给异地观众能带来惊艳感。D.地方戏的发展,需要本身已具有的艺术美,更需要锤炼提升,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表现出经典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剧种消失加快,“泛剧种化”现象普遍,剧种的个性特色更加需要重视。B.地方戏独具风姿,很容易激活民众相应的心理情感,可见地方戏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具有紧密联系。C.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就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就必然导致戏剧发展失去光彩,失去艺术创造。D.要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离不开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更离不开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二、古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怨:埋怨B.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用事:掌权C.王陵让陈平、绛侯曰让:责备D.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全:保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留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B.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C.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②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①【南宋】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限,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③.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③穷发:指遥远的北方,词中指金人的后方。(1)上阕借景抒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2)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请就思想感情方面分析这两首词的相似点。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的两句“,。”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女儿的拥抱刘向阳那天,对门的马家格外热闹。阵阵欢声笑语穿过墙壁,飘进了老冯的耳朵。不年不节的,这是咋啦?正疑惑着,传来了敲门声。开门,见是马婶,手里还端着一碗刚出锅的水饺。马婶仰起幸福的溢满了皱纹的脸,一边将碗递到老冯的手上一边说:“老冯啊,孩子们都来给我过节了!”“什么节?”“母亲节,现在都时兴过洋节了。听说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你家儿子和闺女也会来给你过的!”“那是,那是!”老冯连连点头应承。老冯去翻日历。果然,今天的日历上赫然印着“母亲节”三个大红字。老冯再往后翻,在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日真的看到了“父亲节”同样鲜红的三个字。老冯小心地将这页日历折了起来,心里开始计算离过节还有多少天。老冯信心十足地想,马婶的孩子能给马婶过母亲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会给自己过父亲节。老冯所以信心满满,不是没有道理的。妻去世时,女儿才5岁,儿子更小,3岁。老冯怕俩孩子受后妈的气,坚持不再续弦。如今,一双儿女不仅早就大学毕业了,还都结婚生子了。一想到这些,老冯的心就像装满了蜜的罐子。尽管已过花甲之年,尽管过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可老冯从来没后悔过。老冯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孩子小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即便有人给他说媒,即便心里有了活动气儿也不敢应承。后来,俩孩子都上大学,日子也越过越宽裕,加上老冯为人厚道,主动追他的女人何止仨俩呀。可老冯还是狠着心,把泛起的心思压下了。即便如此,老冯还是有人惦记着,对门的马婶就是其中一位。老冯与马婶是老邻居,马叔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平时,马婶也明里暗里没少对老冯表露过她的心思。岁月的沧桑也并没有完全抹去马婶年轻时的靓丽,老冯的心曾产生过阵阵涟漪。可老冯最终还是让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想的是,如果娶了后老伴儿,就等于给自己和儿女间砌了一道墙,孩子们还能同自己像以往那样贴心吗?离父亲节越来越近了,孩子也曾来过几次。可是,老冯巴望的话,就是没从孩子的嘴里听到一个字。老冯也张了几次口,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老冯自尊心强,在孩子面前也这样,他想,给自己过节,哪能自己提呢!明天就是父亲节了,孩子也该有个安排了吧。老冯一直守在电话旁,生怕孩子来电话,自己接不到。可是,电话响了几次,都不是孩子来的。直到晚上十点了,为了怕深更半夜骚扰电话惊了觉,犯失眠,拔电话线时,老冯还在猜着,一定是俩孩子偷偷合计好了,想明天给自己个惊喜。第二天,老冯草草地吃过早饭,去了超市。老冯知道,孩子习惯上午来,吃过午饭就回去。逢年过节,孩子都主张去酒店。老冯不愿意,去酒店少说也得花几百块,太浪费了。老冯昨晚就想好了,今天就学马婶过母亲节的办法,在家吃。忙活了一上午,看着摆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老冯欣慰极了,这可全是自己的手艺,色香味都没得挑,就等孩子来品尝了。看看墙上钟,过了12点了,咋还没来?准又是堵车了,现在满街都是私家车,开车都不如走路快,没办法!老冯解下围裙,坐在沙发上,眼睛看着电视,耳朵却听着楼道的动静。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又忙活了一上午,难免疲倦,老冯在沙发上不知不觉睡着了。朦胧中,发现女儿来了。还悄悄地拿起一条毛巾被给自己盖上了。女儿就是心细,自己正感觉有点凉。老冯问:“你丈夫和孩子咋没来?”女儿答:“一会就到了,他们去给您老买礼物去了。”老冯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可嘴上却说:“买啥?浪费!”说着就要起来。女儿将老冯重又按躺在沙发上。见老冯没枕枕头,便将老冯的头轻轻地放到自己的大腿上。自打女儿过了8岁,连手老冯都没碰过,老冯的想法是,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个女孩子。如今居然躺在女儿的大腿上,这让老冯觉得很不自然,便挣扎着要起来。女儿索性将老冯抱在了怀里,说:“爸爸,您将我和弟弟养大,其中的辛酸女儿是知道的。今天是父亲节,女儿无以报答,就让女儿抱抱您好吗!”女儿的话让老冯好感动好感动,难得女儿这份孝心!女儿的拥抱是那样温暖,老冯想,即便死去也不枉活这一生了。一阵敲门声将老冯惊醒了。老冯发现自己背靠着沙发枕。环顾四周,一滴泪从眼角滚落下来。老冯赶紧将泪水抹掉,起身开门,见是马婶。马婶笑眯眯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听你家没动静,就猜孩子一定是晚上来,趁热把饺子吃了吧。”在老冯接碗的空儿,马婶又嘱咐了一句:“晚上可别多喝酒,身子骨要紧!”“那是,那是!”在转身关上门后,老冯又一大滴眼泪滴到了饺子上……(原载《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马婶家的热闹场景,与下文老冯儿女没来给他过父亲节形成对比,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小说两次写到老冯应承马婶的话“那是,那是!”,都表现了老冯对孩子会回来给自己过父亲节的自信心理。C.小说综合运用了心理、动作、外貌、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使老冯这个形象形神兼备,富有立体感。D.马婶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出现非常重要。故事因她而起,又由她而结束,她起了线索作用。E.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一直守在电话旁”、“眼睛看着电视,耳朵却听着楼道里的动静”就细腻表达了老冯急切盼望儿女回来的心情。(2)小说中的老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3)小说结尾老冯两次落泪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标题是“女儿的拥抱”,但在倒数第二段才涉及老冯梦见女儿的拥抱,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四、实用类文本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画坛鲁迅”吴冠中吴志菲①“我绝不能侮辱过去的作品,一定要超过过去,给后人新的启发。”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②晚年的他疾病缠身,但生命、生活的激情仍然燃烧,探索、创新的精神仍不停止。特别的艺术激情与永不停歇的艺术创新,使这位具有深厚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画坛巨匠本该进入老年的生命呈现出向上跃跳的青春姿态。他曾说:“我虽已到老年,但这只是体躯的老,我性格不变,性格不老,还是想搞新东西。”③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保持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被他称为“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那套小四居几乎没怎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地说:“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④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不需要。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不合适我。”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儿”的理发师傅剃头。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听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⑤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灵魂的疆域更加开阔。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⑥在中国散文创作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左手绘丹青,自成一派,右手写文章,文风洒脱。吴冠中就是其中的要员,其文字创作与绘画同样得到了读者的喜爱,那种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厚恰切的文字值得阅读者反复地咀嚼与体味。其实,吴冠中早年最初的想法是当作家,但画名掩盖了文名。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吴冠中说:“不想当画家了,我觉得绘画这个能量有它的局限。我开始当画家是因为单纯地爱它。开始我中学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受鲁迅的影响,所以想当文学家。后来是移情别恋到了美术上面,我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在文学上的一些作用。这是我一直的愿望,要在美术上搞出鲁迅这样伟大的工作来。但是觉得它不可能,美术很多力量方面没办法跟文学比,当然它有它另外的优点。”⑦吴冠中曾感喟:“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鲁迅先生只活了56岁,做出的成绩远远超过长寿之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原总编姚凤林这样由衷地感叹过:“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吴先生给我们展现了无限可能。70年的艺术岁月中,吴先生笔下留住了山河旧影、时代脉搏、心灵历史和艺术范式。”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包林这样评价他:“除了具备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像一个战士,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吴老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气,以及激励人的精神,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的确,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创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这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⑨旗帜不倒,精神永存!吴冠中带着艺术家特有的尊严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去追寻他的艺术偶像梵高和“精神父亲”鲁迅了。其言其行其艺,是另类,是孤品,留下一幅耐人回味的剪影。(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晚年的吴冠中虽然疾病缠身,但他的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探索、创新精神仍不停止,创作出了很多的新东西。B.吴冠中将自己居住的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小四居幽默地称为“下蛋的窝儿”,意思是这里是他赚钱的主要场所。C.吴冠中虽然是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的生活;但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很高,而且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D.吴冠中能用左手绘画,创作了不少精品;他还擅长散文创作,其作品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E.文中引用了多人对吴冠中的评价,这些评价从多角度接展示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文章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吴冠中习惯于平淡简朴的生活?(3)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4)吴冠中先生认为“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五、语言文字运用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张家辉昨天到电台宣传新片《陀地驱魔人》,负责唱电影主题曲的他,笑指这次了才再唱歌。②房屋燃起了熊熊烈火,情况,关键时刻,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援救,终于化险为夷。③在以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拿信用卡去套现去解决,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A.火烧眉毛燃眉之急迫在眉睫B.燃眉之急火烧眉毛迫在眉睫C.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燃眉之急D.迫在眉睫燃眉之急火烧眉毛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3年1月1日是元旦,这天田家炳中学全校放假休息,唯独李老师还在学校批改试卷B.“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投产达到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亿元,成为历史上投资完成和新线最多的五年之一C.从楼市政策基调来看,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消除高库存压力,2023年,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多的刺激性政策.例如限购有条件松绑、首付款降低、加强交易环节税费…D.对于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入吸引力不强的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乏力,甚至面临高库存、较大销售压力时,存在降价走量,以期减少库存、回笼资金的可能.9.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①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②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③正所谓无法不成谱④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⑤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⑥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A.①③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①③④⑥ D.④⑥①③⑤②10.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风险种类多多,。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幸福生活的崩溃和毁灭,痛苦生活的开始和延续。对失独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绝大多数的失独者患有自闭、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不同的心理疾病,进而,不少人还得了绝症。11.阅读漫画《路标》,简要说明画面主题内容,并且揭示其寓意。六、写作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音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发展走了一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音乐技术甚至连音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音乐,唱腔上的“串秧子”、场景音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去,戏曲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音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音乐应该表现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地方戏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音耳熟”,地方戏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1)下列关于“泛剧种化”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技术、语汇和唱腔缺乏剧种音乐本身的风格神采,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B.地方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运用京剧曲牌、锣鼓,套用京剧唱腔板式。C.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本之间交流普遍,大多数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D.轻易丢弃地方特色追求所谓成熟,不加分析,要求剧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使剧种失去本身光彩。(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现在的地方戏,若不提前告知剧种,听众无法辨别出剧种,直到合唱出现或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B.地方戏的价值,在于它的地方性,它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的思维、行为、情感方式,是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C.同样是《白蛇传》,不同的戏曲表达出的白娘子是不同的,这给异地观众能带来惊艳感。D.地方戏的发展,需要本身已具有的艺术美,更需要锤炼提升,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表现出经典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随着剧种消失加快,“泛剧种化”现象普遍,剧种的个性特色更加需要重视。B.地方戏独具风姿,很容易激活民众相应的心理情感,可见地方戏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具有紧密联系。C.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就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就必然导致戏剧发展失去光彩,失去艺术创造。D.要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离不开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更离不开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解答】(1)C原文第三段中提到“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由此可知作者并不否定地方戏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2)A“直到合唱出现或主演开唱”错,原文第二段中提到“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3)D递进关系错误.原文第六段,“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答案:(1)C(2)A(3)D二、古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仓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怨:埋怨B.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用事:掌权C.王陵让陈平、绛侯曰让:责备D.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全:保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留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B.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C.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②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A怨,应该解释为“仇恨”.句子译为: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2)D“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如《项羽本纪》.(3)B“目光短浅”在戚夫人事件上不能体现.(4)①蚤,通“早”,早起;独居,独自在家;鸩,毒酒.译为: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听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②王,让…称王;从,放纵;阿意,阿谀奉承;背约,背弃盟约.译为: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或翻译为:太后是女主),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或翻译为让…称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答案:(1)A(2)D(3)B(4)①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听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②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或翻译为:太后是女主),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或翻译为让…称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译文: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象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象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韩信、黥(qí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天亮,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这年夏天,下诏追封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令武侯.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猪”.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猪.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前188年(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彊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彊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前187年(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①【南宋】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限,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③.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③穷发:指遥远的北方,词中指金人的后方。(1)上阕借景抒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2)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请就思想感情方面分析这两首词的相似点。【考点】古诗词阅读;怀古咏史诗.【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叶梦得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此词步苏轼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原作之韵,构思和谋篇上与东坡之词有颇多类似.【解答】(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明确了上阕是借景抒情,要求分析写景时运用的表达技巧.思考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修辞.答题模式:明确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表达技巧;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等.(2)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题干已经明确了切入点是思想感情“相似点”,要结合两首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本中学过,情感是对英雄的仰慕、功业无成的感慨、豁达乐观的豪迈,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①比喻.把“云峰”比喻为“尤物”,写出了云峰的奇特可爱.②夸张.放眼望去,秋水和天粘连在一起,写出了水天浑然一体的浩荡之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①都抒发了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两首词写景壮阔,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②都抒发了岁月日增、功业无成的感慨.叶词中,作者写了自己“空有千茎雪”的感叹;苏词中,作者也有“早生华发”之叹.③都抒发了虽处逆境而又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叶词中,作者虽然“空有千茎雪”,但依然希望能够直捣敌方老巢;苏词中,作者虽然贬谪黄州,但依然能够“一尊还酹江月”.(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赏析: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云峰横起”,奇峰突起,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成尤物”,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尤物,原意指尤异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秋”字点出时令.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作者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的.词的下片,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词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收复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穷发”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指最遥远的北方,词里是指金人的后方,“吞穷发”也就是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府”之意.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结尾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了,就是这个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呢!“更谁重问山月”这一结句,既有景又有情,让人回味无穷.宋人王灼认为叶梦得词“学东坡得六七”(《碧鸡漫志》);清人冯煦也认为他的词“挹苏氏之余波”(《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这样的评价较为中肯.这首词虽似东坡词之神俊,但行文有致虚实相生,情调健康且气致生动自然,自有一些可嘉许之处.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的两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解答】(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酹).(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臾).(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女儿的拥抱刘向阳那天,对门的马家格外热闹。阵阵欢声笑语穿过墙壁,飘进了老冯的耳朵。不年不节的,这是咋啦?正疑惑着,传来了敲门声。开门,见是马婶,手里还端着一碗刚出锅的水饺。马婶仰起幸福的溢满了皱纹的脸,一边将碗递到老冯的手上一边说:“老冯啊,孩子们都来给我过节了!”“什么节?”“母亲节,现在都时兴过洋节了。听说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你家儿子和闺女也会来给你过的!”“那是,那是!”老冯连连点头应承。老冯去翻日历。果然,今天的日历上赫然印着“母亲节”三个大红字。老冯再往后翻,在下个月的第三个周日真的看到了“父亲节”同样鲜红的三个字。老冯小心地将这页日历折了起来,心里开始计算离过节还有多少天。老冯信心十足地想,马婶的孩子能给马婶过母亲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会给自己过父亲节。老冯所以信心满满,不是没有道理的。妻去世时,女儿才5岁,儿子更小,3岁。老冯怕俩孩子受后妈的气,坚持不再续弦。如今,一双儿女不仅早就大学毕业了,还都结婚生子了。一想到这些,老冯的心就像装满了蜜的罐子。尽管已过花甲之年,尽管过着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可老冯从来没后悔过。老冯也是有血有肉的男人,孩子小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即便有人给他说媒,即便心里有了活动气儿也不敢应承。后来,俩孩子都上大学,日子也越过越宽裕,加上老冯为人厚道,主动追他的女人何止仨俩呀。可老冯还是狠着心,把泛起的心思压下了。即便如此,老冯还是有人惦记着,对门的马婶就是其中一位。老冯与马婶是老邻居,马叔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平时,马婶也明里暗里没少对老冯表露过她的心思。岁月的沧桑也并没有完全抹去马婶年轻时的靓丽,老冯的心曾产生过阵阵涟漪。可老冯最终还是让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想的是,如果娶了后老伴儿,就等于给自己和儿女间砌了一道墙,孩子们还能同自己像以往那样贴心吗?离父亲节越来越近了,孩子也曾来过几次。可是,老冯巴望的话,就是没从孩子的嘴里听到一个字。老冯也张了几次口,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老冯自尊心强,在孩子面前也这样,他想,给自己过节,哪能自己提呢!明天就是父亲节了,孩子也该有个安排了吧。老冯一直守在电话旁,生怕孩子来电话,自己接不到。可是,电话响了几次,都不是孩子来的。直到晚上十点了,为了怕深更半夜骚扰电话惊了觉,犯失眠,拔电话线时,老冯还在猜着,一定是俩孩子偷偷合计好了,想明天给自己个惊喜。第二天,老冯草草地吃过早饭,去了超市。老冯知道,孩子习惯上午来,吃过午饭就回去。逢年过节,孩子都主张去酒店。老冯不愿意,去酒店少说也得花几百块,太浪费了。老冯昨晚就想好了,今天就学马婶过母亲节的办法,在家吃。忙活了一上午,看着摆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老冯欣慰极了,这可全是自己的手艺,色香味都没得挑,就等孩子来品尝了。看看墙上钟,过了12点了,咋还没来?准又是堵车了,现在满街都是私家车,开车都不如走路快,没办法!老冯解下围裙,坐在沙发上,眼睛看着电视,耳朵却听着楼道的动静。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又忙活了一上午,难免疲倦,老冯在沙发上不知不觉睡着了。朦胧中,发现女儿来了。还悄悄地拿起一条毛巾被给自己盖上了。女儿就是心细,自己正感觉有点凉。老冯问:“你丈夫和孩子咋没来?”女儿答:“一会就到了,他们去给您老买礼物去了。”老冯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可嘴上却说:“买啥?浪费!”说着就要起来。女儿将老冯重又按躺在沙发上。见老冯没枕枕头,便将老冯的头轻轻地放到自己的大腿上。自打女儿过了8岁,连手老冯都没碰过,老冯的想法是,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毕竟是个女孩子。如今居然躺在女儿的大腿上,这让老冯觉得很不自然,便挣扎着要起来。女儿索性将老冯抱在了怀里,说:“爸爸,您将我和弟弟养大,其中的辛酸女儿是知道的。今天是父亲节,女儿无以报答,就让女儿抱抱您好吗!”女儿的话让老冯好感动好感动,难得女儿这份孝心!女儿的拥抱是那样温暖,老冯想,即便死去也不枉活这一生了。一阵敲门声将老冯惊醒了。老冯发现自己背靠着沙发枕。环顾四周,一滴泪从眼角滚落下来。老冯赶紧将泪水抹掉,起身开门,见是马婶。马婶笑眯眯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听你家没动静,就猜孩子一定是晚上来,趁热把饺子吃了吧。”在老冯接碗的空儿,马婶又嘱咐了一句:“晚上可别多喝酒,身子骨要紧!”“那是,那是!”在转身关上门后,老冯又一大滴眼泪滴到了饺子上……(原载《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EAA.小说开篇描写马婶家的热闹场景,与下文老冯儿女没来给他过父亲节形成对比,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小说两次写到老冯应承马婶的话“那是,那是!”,都表现了老冯对孩子会回来给自己过父亲节的自信心理。C.小说综合运用了心理、动作、外貌、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使老冯这个形象形神兼备,富有立体感。D.马婶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出现非常重要。故事因她而起,又由她而结束,她起了线索作用。E.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一直守在电话旁”、“眼睛看着电视,耳朵却听着楼道里的动静”就细腻表达了老冯急切盼望儿女回来的心情。(2)小说中的老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3)小说结尾老冯两次落泪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标题是“女儿的拥抱”,但在倒数第二段才涉及老冯梦见女儿的拥抱,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赏析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层级D.(2)鉴赏小说人物形象,能力层级D.(3)赏析小说的结尾,能力层级D.(4)探究小说情节,能力层级F.【解答】(1)赏析小说内容与艺术特色,能力层级D.B“都”错,小说最后一段中的回答突出了老冯自尊心很强的特点.C“小说综合运用了心理、动作、外貌、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错,文中没有外貌描写.D项“她起了线索作用”错,线索应该是“父亲节”.(2)鉴赏小说人物形象,能力层级D.解答时要抓住相关情节内容与人物描写方法分析概括.本文主要运用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老冯小心地将这页日历折了起来,心里开始计算离过节还有多少天.老冯信心十足地想,马婶的孩子能给马婶过母亲节,自己的孩子也一定会给自己过父亲节”,表现老冯对儿女的自信,也表现了他的孤独寂寞;“老冯巴望的话,就是没从孩子的嘴里听到一个字.老冯也张了几次口,可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表现他的自尊心强;“逢年过节,孩子都主张去酒店.老冯不愿意,去酒店少说也得花几百块,太浪费了”表现他生活简朴.(3)赏析小说的结尾,能力层级D.解答时要结合语境赏析.第一次落泪,是老冯梦醒后发现儿女并没有来给他过父亲节,表现他的失落、伤心;第二次落泪是马婶给他送饺子并嘱咐他不要多喝酒,那是感动的泪水.两次落泪,引发人们思考,表现小说主旨:要感恩父母、多关爱空巢老人.(4)探究小说情节,能力层级F.解答时要从情节、人物、主旨几个方面探究.本段既是小说情节的高潮,表现老冯对儿女回家的渴望,与梦醒发觉女儿并未归来的伤心、失望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揭示了主题.参考答案:(1)EA(选E项得3分,选A项得2分,选C项得1分,选BD项不得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得分.)(2)①疼爱孩子.妻子去世后,怕孩子年幼受后妈的气,坚持不再续弦.②孤独寂寞.儿女成家后,老冯独自生活,希望儿女能像马婶家孩子一样回家给他过父亲节.③自尊心强.父亲节快到时,几次想提醒孩子,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下去了.④生活节俭.逢年过节,孩子都主张去酒店,老冯不同意,怕花钱.(答3点6分)(3)①老冯第一次落泪是因为醒后发觉只是梦境一场,女儿并没有来看他,他感到非常伤心和失望.②第二次落泪是因为马婶知道老冯儿女没来,给他送饺子并嘱咐他不要多喝酒,他为她的关心和理解而感动流泪.③两次落泪,反映出老冯心情的一冷一暖,突出了要感恩父母、多关爱空巢老人的主题.(每点2分)(4)①从情节上看,小说前面写老冯翻日历计算父亲节的日子,父亲节那天他早早在家准备丰盛午餐,做好饭后又焦急地等孩子们回来吃饭等情节,为后文老冯做梦女儿拥抱自己做了铺垫.②从表现人物心理上看,老冯为过父亲节做的种种准备,均表现了老冯对儿女回家的渴望和自信,而老冯做梦女儿回家拥抱自己则把这种心理推向了高潮.③从表达效果看,用老冯梦前的渴望、自信和梦中女儿拥抱自己时感到的温暖、感动,与梦醒发觉女儿并未归来的伤心、失望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揭示了主题.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构思巧妙.四、实用类文本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画坛鲁迅”吴冠中吴志菲①“我绝不能侮辱过去的作品,一定要超过过去,给后人新的启发。”对于艺术,吴冠中觉得是要有殉道精神的。②晚年的他疾病缠身,但生命、生活的激情仍然燃烧,探索、创新的精神仍不停止。特别的艺术激情与永不停歇的艺术创新,使这位具有深厚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画坛巨匠本该进入老年的生命呈现出向上跃跳的青春姿态。他曾说:“我虽已到老年,但这只是体躯的老,我性格不变,性格不老,还是想搞新东西。”③在作品进入市场后,他完全有条件改善生活质量,可他依旧保持劳动者朴素的习惯,在用钱方面像对待时间一样节俭。被他称为“下蛋的窝儿”的家在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一处老居民楼内,他是20世纪90年代初搬进来的。那套小四居几乎没怎么装修,家具也都是用了好些年,与平常人家无异,访客常常会惊讶于沙发上补洞的透明胶。他的住房连同被友人戏称为“蜗居”的画室从来没有刻意装潢过,一次有工人到他家换水表,一进门就大惊小怪地说:“哟,现在很难见到水泥地的人家了!”④这样一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生活,不尚虚华。曾经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提出,愿意给吴冠中在大厦的顶层盖一个四合院,顶层有阳光,适合作画。但吴冠中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不需要。他对艺术创作是高追求,于物质生活没有追求。吴冠中曾经长期失眠,学生推荐说,足底按摩对睡眠很有好处,只体验了一回,他还是那句话:“不合适我。”在美术圈流传较广的是,吴冠中脚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经常花两元钱在楼下找个“蹲摊儿”的理发师傅剃头。一次,熟人遇见了他,开玩笑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听见有人说话,吴冠中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我们工作的领域不同,价值一样。⑤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使灵魂的疆域更加开阔。苦惯了的吴冠中很满意自己的生活。艺术创造的享受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⑥在中国散文创作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左手绘丹青,自成一派,右手写文章,文风洒脱。吴冠中就是其中的要员,其文字创作与绘画同样得到了读者的喜爱,那种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厚恰切的文字值得阅读者反复地咀嚼与体味。其实,吴冠中早年最初的想法是当作家,但画名掩盖了文名。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吴冠中说:“不想当画家了,我觉得绘画这个能量有它的局限。我开始当画家是因为单纯地爱它。开始我中学是喜欢文学的,特别是受鲁迅的影响,所以想当文学家。后来是移情别恋到了美术上面,我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在文学上的一些作用。这是我一直的愿望,要在美术上搞出鲁迅这样伟大的工作来。但是觉得它不可能,美术很多力量方面没办法跟文学比,当然它有它另外的优点。”⑦吴冠中曾感喟:“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鲁迅先生只活了56岁,做出的成绩远远超过长寿之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原总编姚凤林这样由衷地感叹过:“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吴先生给我们展现了无限可能。70年的艺术岁月中,吴先生笔下留住了山河旧影、时代脉搏、心灵历史和艺术范式。”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副院长包林这样评价他:“除了具备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像一个战士,他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吴老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家的文化敏感性和勇气,以及激励人的精神,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的确,吴冠中给予我们这个时代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创的风格,更在于他的精神。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这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⑨旗帜不倒,精神永存!吴冠中带着艺术家特有的尊严掩上了自己的人生画卷,去追寻他的艺术偶像梵高和“精神父亲”鲁迅了。其言其行其艺,是另类,是孤品,留下一幅耐人回味的剪影。(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CEA.晚年的吴冠中虽然疾病缠身,但他的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探索、创新精神仍不停止,创作出了很多的新东西。B.吴冠中将自己居住的北京方庄芳古园小区的小四居幽默地称为“下蛋的窝儿”,意思是这里是他赚钱的主要场所。C.吴冠中虽然是个“落笔成金”的画家,却一直过着近乎寒酸的平淡的生活;但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很高,而且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D.吴冠中能用左手绘画,创作了不少精品;他还擅长散文创作,其作品艺术与人文融合深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E.文中引用了多人对吴冠中的评价,这些评价从多角度接展示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文章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表现吴冠中习惯于平淡简朴的生活?(3)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4)吴冠中先生认为“生命是个价值过程,在过程中完成价值就可以了,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4)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1)A“创作了很多‘新东西’”错,他是想“搞新东西”,文中并没有具体的介绍.B、“这里是他赚钱的主要场所”错,吴老的意思是这里是他创作的主要地方.D“吴冠中能用左手绘画”典解文意,原文是“左手绘丹青”“右手做文章”,意思是他既会绘画,又能写作.(2)作答本题时,需要注意筛选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文章的第③④段谈的是吴冠中的朴素节俭,考生仔细阅读这两段,筛选出其中的具体事例,对其进行简要概括即可.(3)作者既然称吴冠中为“画坛鲁迅”,那么吴冠中必然和鲁迅先生有相似之处,考生只要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从文章内容来看,文章第⑥段谈到吴冠中受鲁迅的影响很大,所以答案要点①很容易得出,而要点②③需要结合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分析才能得出.(4)这是一道探究题,话题较为开放,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既可以肯定吴冠中先生的观点,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补充,只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即可.答案:(1)C给3分E给2分A给1分,BD不给分.(2)①住在老居民楼,家里几乎没怎么装修,还是水泥地;②拒绝房地产老板要为其在大厦的顶层盖四合院的提议;③穿孙儿穿剩下的旅游鞋;④花两元钱找“蹲摊”的理发师理发.(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3)①吴冠中一向把鲁迅当成其“精神父亲”,很想在美术上面能够做出像鲁迅那样的成就;②吴冠中除了艺术天分外,对于工作十分敬业和勤奋,他在对艺术的追求中持有一种创新和殉道精神,就像一个鲁迅式的战士;③吴冠中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总是倡导艺术创新,大胆破除陈规,敢于吐露真言,这一点和鲁迅非常相似.(每点2分)(4)吴冠中先生这句话是对人生价值的独到理解,其中的“完成”应是实现的意思,就人的一生来说,不能以是否完成某一任务,实现某一目标作为评价依据,只要是一生一直为人生的高尚理想努力奋斗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这句话的后半句强调的是“不非得痛苦地活那么长”,意思是指在痛苦中没有生活质量地无谓地活着,那样延长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言之成理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张家辉昨天到电台宣传新片《陀地驱魔人》,负责唱电影主题曲的他,笑指这次了才再唱歌。②房屋燃起了熊熊烈火,情况,关键时刻,消防员奋不顾身冲进火场援救,终于化险为夷。③在以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拿信用卡去套现去解决,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A.火烧眉毛燃眉之急迫在眉睫B.燃眉之急火烧眉毛迫在眉睫C.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燃眉之急D.迫在眉睫燃眉之急火烧眉毛【考点】成语.【分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解答】火烧眉毛:火烧到眉毛,比喻事到眼前,非常急迫;多用于口语.根据第①句中的“笑指”“才再唱歌”,便可确定选“火烧眉毛”;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根据第②句中的“房屋燃起了熊熊烈火”,便可确定选“迫在眉睫”;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根据第③句中的“解决”,便可确定选“燃眉之急”;故选:C.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3年1月1日是元旦,这天田家炳中学全校放假休息,唯独李老师还在学校批改试卷B.“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投产达到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亿元,成为历史上投资完成和新线最多的五年之一C.从楼市政策基调来看,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消除高库存压力,2023年,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多的刺激性政策.例如限购有条件松绑、首付款降低、加强交易环节税费…D.对于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入吸引力不强的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乏力,甚至面临高库存、较大销售压力时,存在降价走量,以期减少库存、回笼资金的可能.【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解答】A.前后矛盾,“全校放假休息”和“李老师在学校”相矛盾;B.句式杂糅,“最多的五年之一”语法错误,去掉“之一”;C.不合逻辑,“加强交易环节税费”反而不利于房地产的发展,不是刺激性政策,应删去或把“加强”改为“降低/减少”;D.表述正确.故选:D.9.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①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②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③正所谓无法不成谱④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⑤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⑥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A.①③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①③④⑥ D.④⑥①③⑤②【考点】排列句子顺序.【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从语言的本身找到一些标志,帮助我们先把某些句子的顺序给确定下来,通过已定的顺序来对照一下选项,排除一些无关选项.【解答】文段主要阐明: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用笔方式有相似之处,且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①④⑥紧承前文,解说前文“创作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据新闻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建模与量化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金融学院《中文信息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西方舞蹈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东软学院《酒店客户管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故事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材料管理》课件
- 小学生课件插花图片
- 赣南医学院《即兴弹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DB32/T 4700-2024 蓄热式焚烧炉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国有企业普法培训课件
- 大型塔器“立装成段整体就位”工法
- 联想集团内训师管理制度
- 常用函数图像(1)
-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北京市某燃煤厂区蒸汽锅炉房设计
- 常用的标准舵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