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6课时_第1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6课时_第2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6课时_第3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6课时_第4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6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时章末复习应用一食物网中物种数量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②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4个营养级③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125千克④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⑤图1中信息已体现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⑥图1中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捕食关系⑦图1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昆虫→蜘蛛→蟾蜍→蛇A.①③⑤⑦B.②⑥C.②④⑥D.②③④⑤⑥⑦应用二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的计算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A.10kgBC.100kgD应用三生态缸(瓶)的设计要求及相关分析3.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eq\a\vs4\al(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3·江苏卷,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2.(2023·全国理综Ⅰ,5)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3.(2023·全国理综Ⅱ,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2023·广东理综,2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释放量(kgC·a-1)A×1014×1014B×1014×1014(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A.A→B→C→DB.D→C→B→AC.C→D→B→AD.不能确定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b、c、d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如下几种营养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易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知更鸟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6.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图示为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总能量为×109kJ,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108kJ。从理论上计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A.×108kJB.×107kJC.×107kJD.×107kJ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A(A.100kgBC.25kgD10.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固定的能量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11.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NPR①②③④⑤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能量会减少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12.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食物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初级消费者。(2)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3)如果鹰的体重增加1kg,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4)由于捕猎的原因使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会________。14.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________kJ和________kJ。(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第26课时章末复习答案规律方法应用1.B[图1中,食草鸟为初级消费者;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被猫头鹰捕食增加,数目短期内将会减少(昆虫减少对草的影响较小);图1中信息只体现出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而未体现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其中一条食物链应该为“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⑦中所指出的不完整。图2中,设黄雀增加体重X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代数式:(5×1/2X+5×5×1/2X)×5=G,X=G/75千克。规律总结(1)在某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这是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各营养级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第一营养级生物的减少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以后各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如图中a的数量减少会导致b、c、d、e、f、g的数量都减少。(2)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然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种群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后减,最后趋于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如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d突然减少,则以d为食的e减少,以e为食的f也减少,f减少则g就更多地以b和c为食,从而导致b和c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f并非g的惟一食物,所以f减少并不会造成g的减少,g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的相对稳定。2.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其计算能力。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10%=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10%÷10%=③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的植物为÷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规律总结(1)根据一条食物链进行相关能量计算(1)根据一条食物链进行相关能量计算如食物链:A→B→C。如果已知A求C,计算至少(至多)获得的能量,则C获得的能量=A的能量×10%(20%)×10%(20%);如果已知C求A,计算至少(至多)需要的能量,则所需A的能量=C的能量÷20%(10%)÷20%(10%)。(2)根据食物网进行相关能量计算如有食物网(如右图):如果不确定C的食物来源比例,已知G获得的能量,计算需要至少(至多)消耗A的能量,则按照最短(最长)的食物链和最高(最低)的传递效应计算。如果确定了C的食物来源比例,则按照比例对每条相关的食物链都进行计算,将每条食物链的计算数字相加即可。如:已知C的食物有1/5来自F,4/5来自B,则G增加1kg体重,要至少消耗A多少kg?计算方法是:需要消耗的C至少为1÷20%=5kg。其中有1kg依靠从F获得,另4kg依靠从B获得。沿食物链A→D→E→F→C消耗A至少为1÷20%÷20%÷20%÷20%=625kg;沿食物链A→B→C需要消耗A至少为4÷20%÷20%=100kg,所以G要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A=625+100=725kg。3.(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较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光照、水、温度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对于生态瓶乙来说,没有光照,该生态系统就没有能量来源,不能保持稳态。对于生态瓶丙来说,没有泥沙,该生态系统就缺乏分解者,有机物不能及时分解为无机物,就不能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不能保持稳态。对于生态瓶丁来说,消费者过多,生产者不能满足其对有机物和氧气的需要,该生态系统也不能保持稳态。因此,对于该生态系统来说,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照是维持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规律总结人工设计生态缸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理,合理组织,协调搭配,以保证其内部的相对稳定,具体分析如下: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准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高考真题链接1.C[从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来看,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多。多吃素食,是将人放在初级消费者的层次上,只经过一次能量传递,这样人获得的能量最多,消耗的粮食总量最少。]2.C[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A项对;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项对;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3.C[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群落的物种丰度有关,物种丰度越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A项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形成水平结构的原因是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B项正确;我国南方热带雨林的落叶量比北方森林的多,但是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却比北方森林的少,这说明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C项错误;植物是碳循环的基石,它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把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D项正确。]4.(1)光合呼吸B是由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B碳的吸收量等于碳的释放量(3)碳平衡CO2浓度(4)光反应有机物解析(1)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的。(2)生态系统中的碳吸收量等于释放量时,说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使得碳释放量大大超过碳吸收量,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中,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蓝藻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有机物),经酒精发酵可生成乙醇。课后作业1.D[在一条食物链中,随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逐级递减,而相对于数量来说没有严格的递减关系,如生产者树与初级消费者昆虫的数量关系,随营养级的升高则是增加,所以食物链关系不能确定。]2.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数目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B中有三条食物链,b有三个食物来源,若其中一个来源消失,对b影响不大。C和D选项各有两条食物链,A只有一条,其中生物的食性单一,任何一种生物消失,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都很大。]3.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平衡不容易破坏。]4.D[此食物网中有十条食物链。叶状虫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桉树和合欢树。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5.D[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故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以乙为食物的丁也会增加;由于乙吃甲,故甲的数量会减少;丙的天敌减少,则丙会增加。]6.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所以①④正确,选B。]7.B[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则必须保证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途径要最少,二是能量传递效率要最低,三是食物链要最长。故从理论上讲,与A储存的能量最少相关的食物链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D→E→C→A同时存在,只能是D→E→C→A。为此,E的能量在传给A的途径中,只有确保①E在传给B时用去的能量最多,②E的总能量减去传给B后再传给C时效率最低,③C在传给A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据此计算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109kJ-×108kJ÷10%)×10%×10%=×107kJ。]8.C[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那么,大象同化的能量没有被蜣螂获得,因为粪便为食物残渣,是未被吸收同化的成分;狼捕食兔子则是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到了第三营养级;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进入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但不能循环利用。]9.A[猫头鹰增加1kg,则至少需要B、D各1÷20%÷2=2.5kg,2.5kgB至少需要A、C各2.5kg÷20%÷2=6.25kg,2.5kgD至少需要C为2.5kg÷20%=12.5kg,则+kgC至少需要A为18.75kg÷20%=93.75kg,则至少需要A=6.25kg+93.75kg=100kg。]10.D[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