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必修2第1单元第2课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1页
高考复习必修2第1单元第2课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2页
高考复习必修2第1单元第2课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3页
高考复习必修2第1单元第2课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4页
高考复习必修2第1单元第2课时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周时期(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贝币)。(2)周朝实行“____________”政策以控制商业。2.春秋战国时期。(1)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2)城市发展: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工商食官3.秦汉时期。(1)城市商业:市与民居分开;时间、空间严格限制;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2)对外贸易:汉代开通海上和陆上________。4.隋唐时期。(1)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末出现________。(2)城市商业:都城长安实行______制,政府严格监管,后期出现______。知识整合丝绸之路草市坊市夜市(3)金融货币:为商业服务的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4)对外贸易:政府在重要外贸港口______设置外贸管理机构________。知识整合柜坊广州市舶司5.宋朝。(1)农村: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2)城市商业:______、市界限彻底打破,夜市普遍。(3)金融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4)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6.元朝(1)城市商业: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2)___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当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知识整合坊交子泉州

7.明清时期(1)农村: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2)城市商业:商贸大城市和__________大量涌现。(3)金融货币: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______成为普遍流通货币。(4)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5)出现______、晋商、闽商等区域性商人群体。(6)对外贸易:政府先后推行海禁和“________”政策,外贸渐趋萎缩。知识整合工商业市镇白银徽商闭关锁国图示解说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知识整合拓展提升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外贸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明中期以前以开放为主,明后期至清以闭关为主。2.贸易路线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3.外贸性质:朝贡贸易,目的在于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知识整合考点二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的条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出现的时间、地点:______中后期,丝织业中心在______和杭州等地出现。3.本质特征:“______出资,机工出力”的______关系。4.明清发展状况:缓慢发展,处于________阶段。明朝苏州机户雇佣手工工场图示解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因素知识整合考点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重视农业,以______为国家根本大业;抑制_____________的发展。(2)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中央集权。(3)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收;巩固封建统治。(4)发展历程:战国秦国__________首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年发展;中唐到宋朝松动;明清强化。农业私人工商业商鞅变法(5)影响:知识整合

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统治基础;维护封建政治稳定;封建社会后期:弊大于利破坏了工商业发展;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抑制了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2.明清“海禁”政策(1)含义:禁止官民私自出海经商。(2)目的:明朝时为了防范倭寇骚扰;清初为了对付反清斗争。(3)实施特点:①海禁有松有紧。②外贸时禁时关。3.清朝“闭关锁国”政策(1)背景:__________后,西欧殖民扩张威胁海防安全。(2)制度化时间:乾隆帝时期。知识整合新航路开辟(3)内容: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只开______一处对外通商,由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____________的发展,使中国逐步隔绝于世界、落后于世界。知识整合广州十三行资本主义萌芽图示解说“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政策的关系知识整合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终贯穿始终,抑商有时放松。“海禁”政策单向限制出海经商;“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探究一核心主题.............♨【主题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因素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材料二(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核心探究材料三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核心探究问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提示:材料一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加重征税,直接限制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活跃。材料二反映大量资本投向土地,影响资本积累。材料三反映海禁政策的恶果,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核心探究【主题2】古代“市”的发展趋势材料一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的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民居,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核心探究材料三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论南洋事宜》核心探究材料四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沙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城市具有什么显著特点?提示1:城和市分开。城主要以政治职能为主;市的规模小,地位低。核心探究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与前代相比具有哪些新变化?提示2: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3:材料三中的“新事物”在“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中有何作用?提示3:“草市”在沟通和发展城乡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问题4: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提示4: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职能趋向专业化。核心探究【主题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影响材料一……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二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核心探究材料三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襄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

《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到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张)逊请于京置榷易务,稍增其价,听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助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核心探究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发展的影响。提示1:影响人口流动,城市扩大,封建经济发展。问题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世态人情”的影响。提示2: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社会风气的变化。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什么影响?提示3:影响人们日常生活。问题4:根据材料四分析对外贸易发展对北宋经济的影响。提示4: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探究二核心归纳...................♨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形式多样并逐步突破限制。有城市的市、夜市、晓市、乡村草市以及专业性集市;先有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界限被打破。(2)市场商品种类逐渐增多并日趋生活化。先以贩运、交流土特产品和经营贵族奢侈品为主,后来以民众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3)货币种类(交易媒介)不断丰富。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北宋出现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核心探究(4)商人群体活跃并逐渐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从亲缘到地缘、业缘)。(5)以朝贡贸易为特点的对外贸易长期发达,到明清日益萎缩。(6)商业重心呈现南移趋势。(7)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核心探究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1)从城市功能上看,唐代以前主要是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上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3)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到明清时期,有大量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都会增多。(4)从地区分布上看,城市分布与经济重心变化一致,明清时期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于江南。

(5)从城市的地位上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核心探究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碍因素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明清资本主义未能转型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束缚,具体是:①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内外市场的缺乏。②重农抑商政策和传统思想观念导致生产资金的积累缺乏。③小农经济导致劳动力不足。

(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文化的影响:①李贽的“个性自由、正当私欲”的思想;顾炎武等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思想。②出现以商人为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清小说。③拜金主义、尚奢与恋爱婚姻观的变化。核心探究4.“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实施时期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压抑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共性: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共性: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客观上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共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

.............♨城市经济与城市化(城镇化)城市经济是古代商业的重要内容,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对我国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命题研判【题点】古代中国的城市1.(2014·北京顺义区模拟)《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于长安及五都(即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这表明(

)A.城中划有专门的市B.专设官员强化管理C.城市管理渐趋开放D.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尝试命题B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汉朝设立“长安东、西市令”“五均司市师”,专设官员强化对市的管理,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坊市分离”说明城市管理严格,坊市界限仍然存在,C、D两项错误。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

.............♨【题点】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2.(2015·邯郸市质检)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三十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宣扬中国的国威B.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C.促进中国经济发展D.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尝试命题A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劝导或强迫承认明朝宗主权”可得出航海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政治,故A项正确。明朝统治者实行海禁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项错误;明朝的对外贸易是“朝贡贸易”,是不计经济成本的贸易,因此它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

.............♨本课的重点知识有: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况及特点;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命题研判【题点】核心概念——重农抑商政策3.下列有关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扼杀了商业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B.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得不到正常的发育C.是强调发展农业、手工业,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D.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在有些朝代有过松动尝试命题C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强调发展农业,限制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政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缺少资本,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B两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以后有些朝代有过松动,如宋朝商业环境比较宽松,故D项表述正确。视角四关注多元史观

.............♨现代化史观视角下的明朝后期社会转型长期以来,在“明后期社会转型研究”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和国外史学界都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和分歧,中国古代社会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审视明朝后期经济领域的新变化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命题研判【题点】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4.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尝试命题职业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雇工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成都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明代苏州地区D.清代洛阳地区C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比例第二大的是工场主、雇工,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存在雇佣关系的新经济因素,故这一时期是明代,地点是江南地区,故C项正确。命题研判方法突破1.古代中国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础上发展。复习备考时要了解两个“趋势”、理解两项“政策”、梳理三条“主线”、关注四个“时期”。(1)两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从魏晋到南宋经济重心(农业主要生产区域)逐步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2)两项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制约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因素。命题研判(3)三条主线:以朝贡贸易为特征的对外贸易;“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货币金融的发展。

(4)四个时期:汉代、隋唐、宋代以及明清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四个关键时期。2.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近代化新因素。复习备考时要把握一个“标志”、明确两个“推动”、明析三个“阻碍”。(1)一个标志:自由雇佣关系的出现。(2)两个推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3)三个阻碍:自然经济的抵制;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海禁”政策的实施。真题精选1.(2014·江苏历史)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