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专题综合检测(一)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专题综合检测(一)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专题综合检测(一)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专题综合检测(一)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测试 专题综合检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一夫不耕,天下就有人挨饿;一女不织,天下就有人受寒。因此,神农和他的妻子都要亲自耕织,强调的是耕织的重要性,故选B项。重农抑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和古代农业的落后性在材料中均未体现。答案:B2.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A.农户缴纳的赋税B.手工业者缴纳的赋税C.地主缴纳的赋税D.商人缴纳的赋税解析: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来源,也是封建统治者重视和支持自耕农的主要原因,故选A。B、C、D都不是主要的来源。答案:A3.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解析:从题干材料“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可知是古代统治者重视牛耕,结合题干时间“立春之日”,故选A。答案:A4.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答案:C5.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当时()A.农业耕种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从题干材料“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故选D。答案:D6.江南某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明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在各个朝代发展的情况。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在元朝,成熟的青花瓷产生于元代,胡椒传入中国在汉代,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在明代,可判断同时出现题干材料中提及的历史事物最可能的朝代为明代,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7.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解析:由材料中“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即国家有重大祭祀活动和战争时用青铜器,结合材料图片“尊、鼎、钟和戈”,可知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故选A。答案:A8.汉代大将军周亚夫因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遭汉景帝治罪。汉景帝治罪周亚夫的主要罪名可能是()A.违背国家禁止厚葬的规定B.违背皇家专用产品不许作为商品出售的规定C.泄露了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术D.违背了只有皇帝才能享受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规定解析:官营手工业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这些手工业产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也不能出售。材料中周亚夫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中购买了皇室专用的甲盾,违背了上述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规定,故选B项。答案:B9.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C.汉朝 D.明清时期解析:依据教材内容,秦朝管理“市”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选B。答案:B10.“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人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唐代元稹的这首《估客乐》主要描写了()A.商人生活困难,没有固定的住址B.商人按地域结成商帮C.商人为求利而奔走于天南海北D.商人喜欢外出旅游解析: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反映了他们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答案:C11.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白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解析:“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体现宋朝商业买卖兴盛、商品丰富的风貌,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D。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D1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解析:汉代我国就已开始实行盐铁专营,设立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材料正是这一史实的反映,故选C。答案:C13.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多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这表明()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解析:清朝前期,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官办贸易,故选C。A、B、D叙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C14.曾经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以判断,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C15.《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解析:材料说明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更多从事“赴厂做工”活动,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A16.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认识正确的是()通商口岸洋行数量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洋行的数量迅速增加。洋行的设立,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①②④正确。通商口岸的洋行是外国人设立的,日益腐朽的清政府无法对外贸进行控制,排除③。故B项正确。答案:B17.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面粉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②面粉出口增长是由于欧洲需求的增加③面粉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迅速发展④面粉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重工业难以发展,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答案:B1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份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家)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10191529191624191718191813192023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解析:1914-1920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材料中火柴业的发展情况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而非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故A错误;因为华商投资额的递增,火柴厂数量也在增加,所以火柴进口量才逐年下降,B因果关系颠倒,故错误;1915年日本向中国递交“二十一条”文件要求,引发国人反对“二十一条”的运动,与当时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支持国货,抵制日货一起推动了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D时间表述有误;火柴业在这一阶段的迅速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这一特征,所以C正确。答案:C1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开始在中国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才开始出现民族资本,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故本题选D。答案:D20.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4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为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萎缩的原因,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A21.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C.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D.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解析:题干材料反映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存在着市场竞争,殖民资本千方百计想压制民族资本的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故选C。答案:C22.下表为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16%%%194258%78%49%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工厂数量、资本、工人数量比1937年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答案:A23.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解析: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此知识将在专题四详细学习)和洋务企业产生是在19世纪,题目所给时间是“1934年”,排除B、C两项;单根据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不能得出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排除A项。故选D项。答案:D24.下这幅图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外企的排挤B.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潮流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方兴未艾D.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材料中“残破扇子”扇风是不能解决实业发展的,故选D。答案:D25.1947年的上海,西药盘尼西林针剂已经像黄金一样,成为硬通货在市面流通。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解析:从题干材料“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反映了法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故选C。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个,其中26题16分,27题14分,28题20分,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很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概括出在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下,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第二小问主要从生产资本短缺、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直接概括提炼。答案:(1)社会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2)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着政治功能的作用。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8分)(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条件。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看出为牛耕技术。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白居易诗句的含义。第(3)问,农业的发展条件从生产工具、技术、政策、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思考回答。答案:(1)牛耕技术。(2)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或自耕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