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心理学第三章_第1页
服装心理学第三章_第2页
服装心理学第三章_第3页
服装心理学第三章_第4页
服装心理学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服装的态度与知觉

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服装态度的含义、结构、特征和功能,了解服装态度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了解图形知觉的原则和错觉,掌握错觉、色彩在服装上的运用。学习要求: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深入理解。学习重点:服装态度的特征和功能,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的分析模式,掌握错觉原理、色彩心理在服装中的应用。学习难点: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的分析模式,错觉的应用。第三章第一节服装态度的形成和变化服装态度的问题是服装心理学的基本内容,许多服装学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此做过研究。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如何穿着,穿什么服装,其最终是由其态度决定的。因为人们着装是为了适应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对于服装总会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态度。第三章第一节一、服装态度概述

1.服装态度的含义⑴服装态度的含义⑵态度来自价值⑶态度有情绪作用与动机作用2.服装态度的结构、特征和功能⑴服装态度的结构⑵服装态度的特征⑶服装态度的功能第三章第一节⑴服装态度的含义所谓服装态度是指着装主体对一定服装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服装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把服装态度划分为不同的种类:①按其主体可把服装态度分为服装群体态度和服装个体态度。②按其性质可把态度分为积极趋向的态度和消极排斥的态度。③按其对象和内容可把态度分为对服装(物)的态度、对着装活动的态度和对着装者的态度。第三章第一节⑵态度来自价值价值是指态度的对象对人的意义。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也即是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人对服装的主要价值有六种:①服装的经济价值。②服装的知识价值。③服装的审美价值。④服装的权力价值。⑤服装的社会价值。⑥服装的宗教价值。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与教育条件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同样的服装对人有无意义和意义大小,受个人需要、兴趣等个性倾向所制约的。第三章第一节⑶态度有情绪作用与动机作用人们的某种态度决定了他的某种期望、某种目的,与其态度相一致的事物将会给他带来满足感;与其态度相反的事物则能唤起失望感或不满足的情绪。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对于服装的爱好或禁忌并不是根据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他已形成的固有的态度。因此,服装态度具有动机作用,态度将驱使人们趋向或逃避某些装束。它规定了什么是偏爱的,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渴求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第三章第一节2.服装态度的结构、特征和功能⑴服装态度的结构 服装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群体或个人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主体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受其态度所调节。 社会心理学家罗森贝格(M.Rosenberg,1960)等人动态地图解了态度的这种内在结构的特征,显示出态度和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认为态度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如下图:刺激————态度—————反应

第三章第一节⑴服装态度的结构①认知因素,规定了态度的对象,是对态度对象的性质或关系的了解与评价,它是构成态度的基石。②情感因素,是对态度对象的情绪体验,反映的是主体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情感。也就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喜欢——厌恶;尊敬——轻视等,它是构成态度的动力。。③意向因素,是人们对态度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意图或倾向,它构成了态度的准备状态,即准备对特定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第三章第一节 态度的三个构成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在大多情况下,它们是协调一致的,即赞成、喜欢会引起积极的行动倾向,反对、厌恶会引起消极的行动倾向。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例如,有人虽然认为穿着保守不是很好,但却不愿改变自己。⑴服装态度的结构第三章第一节⑵服装态度的特征

①态度的社会制约性。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服装态度是着装者主体在后天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受社会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②态度的针对性。态度总是针对一定具体对象的,态度的对象可以是物(服装),可以是活动(着装活动或穿着方式),也可以是人(着装者主体)。③态度的相对稳定性。态度是在主体身后中逐步形成的,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章第一节④态度的行为倾向性。每个人的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反应倾向,它给行为以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由于态度的存在,使行为带有明显的倾向性。⑤态度的内隐性。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是行为的准备,但不是外部行为本身。态度本身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只能通过对人们的言论、表情、行为活动等的观察来分析其态度。第三章第一节⑶服装态度的功能 服装态度对着装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到人的着装活动的许多方面。①对行为方向性和对象选择性的调节作用。由于态度具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等特征,所以态度往往影响着着装主体行为的方向性,同时也影响着主体对着装活动对象的选择。第三章第一节②对信息的接受、理解与组织作用。态度的特征也决定了态度本身具有“过滤”作用,主体对来自外部信息的理解与组织都要通过态度的过滤。③预定对对象或事物的反映模式。态度作为心理倾向,有行为的准备状态,它潜在地决定人按什么方式对特定事物采取行为,态度不仅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还影响着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与人际关系。第三章第一节二、服装态度的形成与变化 服装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经验、学习形成的。态度的形成既于个人的状况有关,也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影响。1.态度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2.态度的形成和转变过程第三章第一节1.态度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个人服装态度的形成过程也是其态度的转变过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对周围的服装世界形成了种种态度,逐渐掌握了一套固定的价值观。态度形成的程序与个人社会化的程序是同步的。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为需要、信息或知识、群体的期望与规范。态度形成之后,使个体具有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从而对其行为会发生一定的倾向作用。如果形成了正确态度,就会促使个体与外界取得平衡,否则就会阻碍个人在社会中的适应。第三章第一节2.态度的形成和转变过程态度的形成和转变过程是从服从到同化再到内化。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讲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是由于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态度的形成一般经历服从、同化和内化这样三个阶段。第三章第一节⑴服从(顺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和避免惩罚而采取表面服从行为称为服从。。⑵同化。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相一致。同化阶段已不同于服从阶段,它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形成与转变态度,而是出于自愿。⑶内化。这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第三章第一节 人们的某种态度一旦形成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意味着态度不会发生变化。新的经验或新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人们态度的改变产生作用。 使态度转变的方法,一般包括实事求是地提供准确信息、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弊、团体规定等。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主客观因素,要双管齐下,促使其态度发生转变。第三章第一节三、服装态度与服装行为的关系1.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的分析模式2.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的有关研究第三章第一节1.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的分析模式 日本学者中川早苗认为,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为了解释人们对整个穿着方式的态度,需要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纬度所构成的概念进行分析,为此,通过对作为对象的服装和穿着方式的特性或构成要素、功能等逐一列举的方法,来把握对象整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操作过程对判断所关心的问题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提供了有用的思路。第三章第一节 这一模式说明服装行为不仅受态度影响,而且与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生活特性等个人因素、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时间和空间等状况因素有关。这一模式为分析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第三章第一节

2.服装态度和服装行为的有关研究

⑴态度与服装行为的一致性。⑵偏好和服装行为⑶关心度与服装行为。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知觉和服装一、知觉的特征二、图形知觉的原则三、错觉现象四、色彩知觉与服装五、服装知觉与个人差异第三章第二节一、知觉的特征1.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它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它事物就退到“后面”去。前者是知觉的对象,后者成为知觉的背景。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可以相互转换。如右图:你看的是一个花瓶还是两个人的头的侧面像?第三章第二节2.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知觉是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对事物的理解是知觉的必要条件。如右边的耐克立方体(Neckercube),你是否发现,每隔一段时间,知觉系统对其的解释就会发生变化,立方体的正向面会发生转换,很难一直维持一种解释?

第三章第二节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一个统一的整体。4.知觉的恒常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人就能够更正确全面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第三章第二节二、图形知觉的原则1.图形与背景的区分性原则。从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我们可知,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人们总是把视野中具有图形特征的部分选择出来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它部分看成背景。第三章第二节2.接近性原则 人们常把位置相近的物体看成是一组或一个整体。如下图所示,同样的六个●排成不同的空间模式,●●●●●●更倾向于被组织为三组,而●●●●●●倾向于被知觉为两组。第三章第二节3.类似性原则 互相类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如果各部分距离相等,或颜色相同;或距离相等,但颜色各异,则自然形成整体。如下图所示,同色的或同样形状的区域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在这些不同属性中,颜色的作用又更加重要。第三章第二节4.封闭性原则 封闭的图形与不封闭的图形相比容易看成是一完整图形。如下图,乍一看上去,我们会将左边的图形看成是一组圆圈,尽管每个圆圈上都有缺口。这是因为知觉有将缺口加以“弥补”而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的倾向。

第三章第二节5.完形性原则 简单的、规则的、对称的具有相同幅度的图形,容易看成是一个整体,如下图中,黑色区域更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因为其对称性相比白色区域更好。第三章第二节6.连续性原则 具有自然连续性的图形易形成整体,我们一般会把下图中的图形看成是一个圆圈和一个矩形重叠在一起,而不是看成更复杂的两个图形的拼接。知觉倾向于将刺激组织成我们最熟悉的某种模式。第三章第二节三、错觉现象 由于人们把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在图形和色彩不同组合的情况下,引起人们视觉上发生的错误,叫做视觉的错觉现象。第三章第二节四、色彩知觉与服装

作为服装感知的重要因素,色彩能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情绪、精神及行动,反过来,我们也能通过色彩来表达感情。人们对服装的色彩心理是复杂的,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色彩心理知识。对服装设计师来说,利用服装色彩的心理,能在服装设计中正确、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1.不同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2.服装色彩的应用第三章第二节1.不同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

一段美妙的音乐,会使人们随着节奏的起伏产生联想和想象,带来情绪上的改变。同样,当我们面对不同色彩的时候,在脑海中也会形成不同的画面和形象,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效应。视觉器官在接受外部色彩刺激产生直觉映像的同时,也会自动地引发出对应的思维活动,诸如情绪、感情、精神及行为等,这一过程称为色彩的心理效应,或称为色彩的情感。第三章第二节2.服装色彩的应用

⑴色彩的对比应用

色彩对比是服装有关的色彩之间相互比较时,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这种对比将使颜色出现加强、减弱或向它色偏移的倾向。色彩对比在服装上出现较多,如色彩在服装中不同部位的对比、上装与下装的对比、服饰品与服装整体之间的对比、服装与肤色的对比、服装与环境色彩之间的对比等等。服装的色彩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两种:第三章第二节①同时对比。 指人眼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所观察与感受到的色彩对比现象。 如右图中红色衣服与绿色衣服同时出现时,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在对比过程中,红与绿都得到了肯定及强调第三章第二节②连续对比。 是指观察一种色彩之后又观察另一种色彩时,第一种色彩对第二种色彩的视觉感受产生的影响。 如先用眼睛注视强烈光照下的白色背景红色心形图案几十秒钟,再迅速地将眼睛移向白色的墙壁上,就会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一个绿色的心形。第三章第二节⑵色彩的错觉应用当把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蓝色布料和红色布料放在一起时,红色布料比蓝色布料大。这是由色彩错觉引起的膨胀与收缩感而造成的。波长长的颜色有扩张感,波长短的颜色有收缩感。色彩的膨胀与收缩,不仅与波长有关,还与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有扩张、膨胀感,明度低的色有收缩感。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胖人适合于穿深颜色的道理。第三章第二节⑶色彩的联想应用

由于个体的经验不同,所以色彩的联想结果不是统一的、固定的,它与个人的个性、生活习惯、心理条件以及客观区域、民族、年龄、文化、性别、经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随着时代及时尚的变迁而变化。色彩联想可分为具体联想、抽象联想和共感觉联想三种。第三章第二节①色彩具象联想 由观看到的色彩联想到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称为具象联想。例如,看到红色,就联想到太阳、鲜血、火焰、红旗等。 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第二节②色彩抽象联想 是指由看到的色彩直接地联想到某种抽象的概念。如看到红色,联想到热情、危险、革命、残忍、暴力。看到黑色联想到绝望、死亡等抽象的概念。通常情形下,人们对色彩的联想程度是随着年龄、阅历、智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一般说来,儿童多为具象联想,成年人多为抽象联想。第三章第二节抽象联想色别(类别)青年(男)

青年(女)老年(男)老年(女)白色清洁、神圣清楚、纯洁洁白、纯真洁白、神秘灰色阴郁、绝望阴郁、忧郁

荒废、平凡沉默、死亡黑色死亡、刚健悲哀、坚实生命、严肃阴郁、冷淡红色热情、革命热情、危险

热烈、卑俗热烈、幼稚橙色焦躁、可怜卑俗、温情日美、明朗欢喜、华美茶色雅致、古朴雅致、沉静雅致、坚实古朴、素雅黄色明快、泼辣明快、希望光明、明快光明、明朗黄绿色青春、和平青春、新鲜新鲜、跃动新鲜、希望绿色永恒、新鲜和平、理想深远、和平

希望、公平蓝色无限、理想永恒、理智冷淡、薄情平静、悠悠紫色高尚、古朴优雅、高贵古朴、优美高贵、消极第三章第二节③色彩的共感觉联想 心理学上认为,联想是知觉的产物。在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同时,还能通过联想影响到其他感觉器官。所以色彩的共感觉联想,是指由色彩视觉引导出其他领域的感觉或反向的色彩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