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课时作业2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课时作业2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课时作业2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一、选择题1.为柏拉图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奠定了知识基础的是()A.出生于雅典名门望族,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B.跟随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学习哲学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阅历D.柏拉图设计出的理想国【解析】柏拉图12年的游历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知识基础。【答案】C2.柏拉图作为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以下人才培养目标他最有可能赞许的是()A.商人 B.公民C.武士 D.哲学家【解析】柏拉图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见解深透,他认为哲学家最有智慧,最有资格出任统治者。【答案】D3.古希腊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是当时有名的思想“集散地”。有位有志青年想要进入学园学习,他必须先要学好哪一领域才能获此资格()A.天文学 B.哲学C.几何学 D.算术【解析】阿卡德米学园的大门上写着一行字,“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答案】C4.下列对雅典学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雅典学园长期是地中海地区的著名学校B.雅典学园由柏拉图创建C.雅典学园是只讲授哲学的文科学院D.雅典学园是文理兼容的综合学院【解析】应全面了解雅典学园的建立者、主要教学内容和深远影响。雅典学园实际上是文理兼容的高等学院。【答案】C5.“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难题困扰了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哲学家。柏拉图给出的答案是()A.道 B.理C.理念 D.物质【解析】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答案】C6.“理念”在古希腊文中的本义是“我们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却认为“理念”不应该是人们“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的外观,而应是人们的“灵魂之眼”,即理智所看到的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唯有“理念”才是事物的“原型”。这种观点()A.正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将“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与“灵魂之眼”看到的事物统一起来C.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观点D.揭示了肉眼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的存在【解析】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灵魂所看到的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这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C7.关于柏拉图晚年作品《法律篇》的说法,错误的是()A.强调法治B.法律依靠强制,而不是依靠说服C.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D.忽视了法律好与坏的不同性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柏拉图提出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答案】B8.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为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辩护B.《理想国》启示了近代民主思想C.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传统D.认为概念世界优先于现实世界【解析】柏拉图是古希腊先哲,其哲学思想开创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传统。【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降生,见到这个世界及下界的一切事物,所以具有万物的一切知识。毫不奇怪,它当然能回忆起以前所知道的关于德性及其他事物的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材料二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请回答:(1)材料一中阐述了柏拉图的哪些观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又有何一致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对比、分析能力。“知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在材料一、二间存在差异,但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答案】(1)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降生。人能生而知之。学习要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2)不同点: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就拥有了一切知识,是与生俱来的;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即人出生时是无知的。一致性:都认为人必须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或使知识回忆“起来”。10.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将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并找出两人观点的共性。第(1)问社会秩序的共性可从材料中的“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概括出是和谐社会,个体品德的共性从“具有美德的人”概括出是个人美德,“礼”的作用从强调等级秩序方面回答,“仁”的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回答,柏拉图理想国各等级的品德包括勇敢、智慧等。第(2)问从当时的社会关系分析两人观念相似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