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第一组_第1页
糖尿病第一组_第2页
糖尿病第一组_第3页
糖尿病第一组_第4页
糖尿病第一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01班2023/2/5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使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糖尿病危害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急性并发症导致生命危险,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多系统的损害!各种慢性病并发症,将会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显得至关重要。2023/2/5目录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糖尿病的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四、小结2023/2/5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7.0%或6.5%。2。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HbA1c<9.0%;超过上述值为血糖控制差HbA1c: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2023/2/5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与其患病率相关。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较无糖尿病家族史者高2.4倍。

肥胖、饮食及体力活动。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又与肥胖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发现,无论男女,不同年龄组中,体质量超重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都显著高于非超重者,前者大约是后者的3~5倍。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不恰当的饮食结构如高脂饮食、过量能量摄入、体力活动减少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随经济发展及传统生活方式转变而增加脂肪摄入量较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是葡萄糖耐量低减(IGT)和0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023/2/5高血压。目前,通过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有人认为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似乎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且调整年龄、性别、肥胖、糖耐量等后,这种联系仍然存在。

社会心理因素及其他。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有学者从性格特征!心理应激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过社会因素对2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个性特征的问题尚有不少争论。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水平对2型糖尿病也有影响。2023/2/5糖尿病的治疗之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健康教育。主要是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只有在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的方法及预后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才能取得患者的自觉配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并获得满意的疗效;对患者情绪心理的管理,也是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颇为重要的一环。

饮食治疗。已知低热量、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纤维素的饮食有助于增进胰岛素敏感性,但必须长期坚持方能奏效。饮食控制包括:①控制总热量的摄入;②膳食结构要合理;③糖、脂肪及蛋白质比例平衡;④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比例平衡;⑤增加膳食可溶性纤维含量;⑥减少食盐摄入。运动治疗。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56届科学年会上,许多专家提出,锻炼是目前可供选择的代谢综合征的“最佳药物”,它在预防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力。坚持锻炼可以使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降低25%。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采用有氧运动方式,要坚持长期、适量、持续的慢性运动,运动强度小至中度,节奏不要快,运动后心跳加快不明显,呼吸平缓,如散步、打太极拳、自编体操等,运动量的大小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2023/2/5糖尿病的治疗之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目前口服降糖药品种繁多,但按其主要降糖作用机制可分为5类,即:①磺脲类;②双胍类;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④噻唑烷二酮类;⑤格列奈类。①磺脲类:主要是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磺脲类受体结合,关闭钾通道,钙离子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主要适用于非肥胖而又有一定胰岛素储备的T2D患者。磺脲类有多种,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醋磺己脲、妥拉磺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等。第三代药物有格列美脲。氯磺丙脲因其毒副作用较大,低血糖发生率高,已较少使用。目前临床上较多选用第二、第三代药物。格列喹酮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为安全。格列吡嗪和格列齐特有增加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小板过高黏附性和聚集,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时,应及时调整治疗,可加用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改用胰岛素或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②双胍类:此类药物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可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双胍类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因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现很少用,在有些国家已禁用。双胍类药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其降糖效果。双胍类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线药物。单用双胍类或磺脲类有一定效果但又未达到良好控制者,可联合应用这两类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血糖波动较大,加用双胍类有利于稳定病情。2023/2/5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可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这类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此类药可单独用药,也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合用,还可与胰岛素合用。④噻唑烷二酮类:此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被视为胰岛素增敏剂。此类药物有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帕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因可引起严重肝损害,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已停用。我国现用于临床的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最近,由我国独立开发研制成功,具有全新化学结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降糖新药———西格列他钠(CS038),该药是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具有良好的降糖、降脂作用,近期即将上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用于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⑤格列奈类:非磺脲类的钾通道关闭剂,作用机制与磺脲类促泌剂相似,但结合的位点并非磺脲类受体。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那格列奈(唐力)、瑞格列奈(诺和龙),口服后迅速吸收,T1/2短,因而起效快而作用时间较短,可于进餐前即服,不进餐不服药,用药较为灵活,控制餐后血糖较理想,低血糖很少;仅6%以下经肾脏排泄,可用于老年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双胍类药物联用,与双胍类药物联用的益处同磺脲类,而餐后血糖控制更为理想。2023/2/5糖尿病的治疗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自1921年发现胰岛素以来,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此发现被誉为上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胰岛素无论从制剂的来源、纯度、剂型、给药方式及其类似物的发明应用,还是对胰岛素治疗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1型糖尿病和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需终生接受胰岛素替代治疗。2型糖尿病在发病初始胰岛β细胞尚存在一定功能,使得在刚发病的数年内采用控制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即可理想控制血糖,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在2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才需胰岛素治疗:①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②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③外科手术围术期;④妊娠或分娩;⑤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或出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18]。有研究表明,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1个月~3个月)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并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单纯依靠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就可以维持血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