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卷(六)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卷(六)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卷(六)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卷(六)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卷(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卷(六)(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专家以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地的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第2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答案: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A. B.C. D.4.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两地AOD值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①A地地势高②B地植被覆盖率高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④B地人口密度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3题,依据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判读A地数值为0~之间,B地数值为~之间,则两地AOD值差值大于、小于,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A地位于横断山区,空气稀薄,气溶胶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因人类活动多而气溶胶含量大。答案:下图示意我国地理位置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 D.丁6.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第5题,丁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本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夏季蒸发旺盛,最容易出现盐渍化现象。第6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乙地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丙、丁地位于下游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减少并退化,产生荒漠化,故C正确。答案:读202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8.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福建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第8题,山西和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低,但由于重工业所占比重大,煤炭消耗量大,因而人均CO2排放量高。答案:读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完成9~11题。类别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立方米220089521824533578900每万元GDP耗水量/立方米504551438728813449.由表分析可以看出()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0.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1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解析:第9题,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我国人口总量远高于法国,故水资源总量高于法国。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5045立方米)约是美国(514立方米)的10倍;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00立方米)约占世界平均水平(8900立方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数量少。第10题,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落后,加上节水意识淡薄,使得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耗水量很高。第11题,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现象,我们应当加大技术改造,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答案: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A.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B.林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畜牧业C.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农家乐D.农家乐、庭院经济、林果业、畜牧业13.该农业经济模式可以()A.促进商品粮生产B.将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形成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D.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解析: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经济模式。根据图示信息间的关系:甲为丁提供畜禽食物,甲为乙提供信息交流,因此甲为农家乐;丁可以为甲(农家乐)提供蛋奶肉和粪肥,因此丁为畜牧业;丙可以为甲提供果品,为丁提供果、树叶、红苕,因此丙为林果业。该农业模式是一个良性的生态农业系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答案:读“某区域工业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图”,回答14~15题。14.该地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A.电力工业 B.采掘工业C.冶金工业 D.建材工业15.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A.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B.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C.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D.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主导产业是炼铁和炼镍工业。第15题,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答案:二、综合题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某省现代农庄生产过程结构图(1)该农庄农作物为畜禽提供________,畜禽粪、尿为沼气池提供________,沼气池为农户提供________,同时沼渣、沼液为作物提供________。因此可见该农庄生产过程体现了________原理,是一种________农业。(2)影响该农庄肉蛋奶蔬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3)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填数字代码)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4)简要分析该农庄生产模式的重要意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农业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及意义的掌握。(1)从结构图中很容易看出物质能量的流向。(2)肉蛋奶蔬为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3)农村燃料问题是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因而生产过程3环境效益最大。(4)生态农业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答案:(1)饲料原料燃料肥料循环经济生态(2)市场(3)3(4)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17.根据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2010年3月29日至30日)的战略部署,中央将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的结对关系由原来的和田地区调整为阿克苏地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Ⅰ为浙江省简图,图Ⅱ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Ⅰ图Ⅱ材料二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其中乌什口岸自古以来就是南疆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是阿克苏通向中亚的捷径与咽喉。地区总面积万平方千米,比浙江省的陆域面积还要大。总人口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3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该地区也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断水问题,2023年开通的自来水已经丧失了功能。(1)比较两省区的城市分布,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简述阿克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3)指出阿克苏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会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减轻这些问题的措施。解析:浙江山地多,平原少,城市多分布于河谷和沿海平原地带。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山麓地带有水源,既能解决生活水源,又可发展灌溉农业。新疆阿克苏地区所在的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可发展能源开采和加工工业。与中亚联系便捷,可利用边贸带动经济发展。利用绿洲农业,发展特色瓜果生产等。答案:(1)浙江:沿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