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公开课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公开课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公开课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公开课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本单元是五个必修模块中唯一的宋词单元,共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著名词人的八篇词作。这四人恰好是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代表,因此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对比两种风格的不同。而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所以在讲解上,注意引导学生发觉豪放词之“豪”的体现。同时,它还是一首怀古诗,所以也要让学生了解怀古诗写古迹、记古人、抒己怀于一体的特点。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古典诗文有了一定的积累,能背诵一些诗歌,基本上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同时在高一上学期,学生曾学过与本词写于同一时期的《赤壁赋》,对作者这一时期的写作背景和情感有一定的认知。但学生对赤壁之景的想象、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所以要通过让学生诵读词作、品析字句的方法把握赤壁景象的壮丽、周瑜形象的英豪,进而理解作者在末句抒发的情感。教学目标初步感知怀古诗集写景、怀古、抒情于一体的特点;诵读吟咏,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品词论句,把握诗词蕴含的复杂情感。教学重难点:把握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准确把握“人生如梦”所蕴含的旷达洒脱。教学准备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资料研读文本并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步骤:导入:(故事导入)我们课文35页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苏轼在翰林院时,有一次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的词与柳永词相比,怎么样呢?”幕士回答说:“刘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拿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呢,则须是拿着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了不禁为之倾倒。这个故事形象地区分了柳永词和苏轼词风格上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苏轼不同于刘郎中婉约情调的豪放风采。知人论世: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解题: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词作标题;怀古诗:观眼前之景,咏历史之人(事),抒一己之怀。读词自由读名家范读齐读上片赏析(写景)写眼前之景:上片写景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也把人与景融合在了一起,把读者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中,给我们奠定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乱:写出了岸边岩石山崖的险怪。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的情景。穿:写出陡峭石壁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义为马骇也,也就是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显得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的浩大,翻滚出一堆堆浪花总结:“穿”字从气势上写出了山势的险峻,“拍”字从声音上写出了巨浪的力度,“卷”字从色彩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豪放词之豪,首先就体现在选景之大气。总结写景所用手法解读过渡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下片品析咏历史之人:追念英雄三国乱世,英雄何其多?为何苏轼就只欣赏周瑜呢?请同学们结合下片描写周瑜形象的诗句赏析周瑜形象。周瑜年龄二十多岁职位吴国都督生活幸福美满外貌雄姿英发功业功成名就抒一己之怀: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曾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如今却是苏轼被贬后流连的去处,面对这样的差距,苏轼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文中诗句回答。周瑜苏轼年龄二十多岁四十多岁职位吴国都督团练副使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雄姿英发早生华发功业功成名就壮志未酬握人生态度:各抒己见说“人生如梦”(引导:人生如梦,只是作者的人生如梦吗?那他为何杯酒祭江月而不祭英雄?)明确:苏轼曾在《赤壁赋》里说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如周瑜那样是一生,曲折如我这样也是一生,在奔流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明月之下,英雄或我,都是一样的,因此我现在受到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是千古风流,不也一样淘尽于长江之畔吗?想到这,苏轼不禁倒一杯酒祭奠这永恒的江水和明月。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是他的达观态度,是他的诗意人生,其实说到底,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体现。所以说,豪放词之豪,还在于情感之大气、达观。作业:(1)从意象、情感角度对比本词与柳永的《雨霖铃》,感受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2)背诵本词。结语我们这节课跟随苏轼步伐,欣赏了赤壁美景,认识了周瑜风范,更见识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胸襟。也许此生我们都难以习得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