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资料_第1页
耕作学复习资料_第2页
耕作学复习资料_第3页
耕作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耕作学》第一章绪论1、耕作学:争论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根本原理和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3、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4、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5、耕作制度的功能:…;农田多因素改进技术:土壤、肥料、水分、沟渠杂草…;农田〔土地〕种植业多年生产综合技术:水旱轮作、有机质增加、构造改进;具体生产过程、具体生产单位,提高效率和效益:作物生产、种植生产、农户生产、农场生产、增产增收。做到物尽其用,资投所需;通过宏观调控,处理好国家与地区、政府与农民、城乡工农、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进展。其次章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根本原理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下形成的,人既可以建设它,也可以破坏它〔受人类掌握,人造的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受人工培育和选择,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林业对农业的作用:〔1〕〔2〕〔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1〕〔2〕〔3〕〔4〕干旱老地区土壤沙化或变成沙漠。3、作物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行代替性:光、温、水、气、养分是作物生长不行缺少的根本生活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都具有肯定的特别作用,相互之间是不能代替的。生活因素之间不能相互代替,同因素内的不同因子也是不行代替的。5下降现象。同时,作物生活因子的最低最适最高律,即在生活因素中等时可以获得最高产量,在因素量最低和最高时获得最低产量甚至没有产量。6、用地: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生产农产品,用地是消耗地力的过程,地力消耗的表现,收获农产品从土壤中带走养分物质,水土流失导致养分元素损失,土壤耕作导致有机质快速分解和土壤构造破坏。7、养地:培育地力,不断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性。其内容是:改善土壤肥力因素,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改善土壤环境。其方法是:物理方法〔晒田、浇灌、中耕,化学方法〔施用化肥农药,生物方法〔养蚯蚓合理浇灌,调整土壤肥力;合理施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合理耕作,改善土壤构造;防治病虫草,提高土壤有效肥力。8、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途径: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的作物布局;合理的间套作;合理轮作;合理的养地措施。保持农田物质良性循环:进展畜牧业,加强农牧结合;进展林业,以林养田;农作物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第三章作物布局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2、作物生态适应性:指在肯定地区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与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3、作物生态适应性〔光、温、水、土、肥:是作物布局的重要依据作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性:C3、C4作物〔光强;喜光、耐荫作物;短日照、长日照作物作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性:喜凉作物〔耐寒型、耐霜型;喜温作物〔温凉型、温和型、耐热型〕作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性:喜水耐涝型、喜潮湿型、中间型、耐旱怕涝型作物对土壤肥料的生态适应性:耐肥〔玉米、蔬菜;喜肥〔小麦、棉花、杂交稻、甘薯;耐瘠〔麦;养地与耗地作物类型作物对土壤质地的适应:适应砂性土壤类型、适应粘性土壤类型、适应壤土类型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宜酸性作物、宜中性作物、宜碱性作物4〔1〕作为无霜期较短的北方和南方山区的主栽作物〔2〕复种或填闲作物。5、作物布局的主要内容::热带地区比温凉地区简单;山区比平坝地区简单;专业化地区比落后地区简洁。品种布局:同种作物不同品种同季节的平面布局和不同品种上下季的搭配。。其合理性:发挥资源优势、用养结合、提高效益。苗田布局:秧田的面积和位置安排。6、作物布局的意义: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有利于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进展;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和各种种植方案的安排;有利于解决各种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劳力、争季节的冲突。7、作物布局的原则:兼顾各方面需求,进展全面安排〔自给、市场、国家的战略性需求;以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为根底,保证粮食生产,粮、经、饲共同进展;因地制宜,趋利避害,进展专业化生产;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讲求经济效益和可行性。8、作物布局的根本步骤: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明确适宜可行性分析。第四章 复种1、复种:指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2、多熟种植:指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类型,包括间作、混作、复种、套作。复种指数100%4、复种的条件:〔1〕热量条件〔首要条件〕;〔2〕水分条件,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季节,降水量>800mm一年两熟;〔3〕肥料条件:复种对养分需求量大,土壤肥力高利于复种,复种需要有良好的肥力后备;〔4〕劳畜力与机械条件:用工量大,季节紧急,农耗期与技术有关〔机械化否〕。第五章 间、混、套作1、单作: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个完整的作物生长期间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作。2、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3、混作:在同一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4、套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5、立体种植: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同时集约利用环境资源的种植方式。6、间混作增产的表示方法:LandEquivalentRati〔LE映间混套作对土地的利用效率 LER Y YiiYij—该作物在同样面积上的单作产量;LER>1说明增产,间混套作有利,>1的幅度越高,增产效益越大。7、间作和混作的异同点:现不规章排列,较为无序,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种植方式。8、间套作的区分:工程间作套作生长季节一样或接近生长于不同季节共生期长短光能利用充分利用空间〔全田皆绿〕充分利用时间〔四季常青〕9、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1〕间混套作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2〕缓解作物争地冲突;〔3〕削减水土流失。10、间套作的效益原理: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增加了采光数量、提高了光合效率、改善通风与CO2的供给状况。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地下因素的互补与竞争。生物间互补与竞争:减轻自然灾难、边际效应、代谢产物的影响。11、间混作增产的缘由:立体利用空间,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立体合理地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立体:深根系+浅根系,直根系+须根系〔泡桐+小麦〕;NPKNNN;根系分泌物及对养分的利用:玉米+花生;根系对土壤构造改善: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水土:增加地表掩盖,粮草间作。增加抗逆力量。提高抵挡自然灾难的力量;减轻病虫草害〔转变小气候,作物种类的增加,利用根系分泌物〕。12、套作增产的缘由:延长光合时间,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利于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年产量〔这是形成套作效益的主要缘由〕套作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缓和作物争季节冲突或延长主要作物的生育期。套作削减漏光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躲避旱、涝、寒等灾难。空间立体利用,表现边行优势。减轻病虫害。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1、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挨次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轮换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2、复种轮作:多熟制地区,在不同年份有挨次的轮换不同的复种方式。3、水旱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挨次的轮换种植水稻和旱作物的种植方式4、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续或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或一样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5、换茬:在同一块田地先后种植不同作物的作物接茬〔连接〕方式,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之间。6、茬口:是指作物在轮连作中赐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7、茬口特性:作物对前作的要求和对后作的影响好坏的特性,也是作物轮作换茬的根本依据。8、休闲:是指在可耕种的田地上,在一季或多季作物生育期间,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息养地力方式。9、轮作换茬的作用:的形态不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轮作能消退土壤有毒物质。轮作能削减根系分泌物的积存;轮作能消退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生殖。轮作能减轻病虫危害。斩断寄生;根系分泌物可抑制某些病菌的发生;水旱轮作。轮作能减轻田间杂草的危害。削减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水旱轮作是防除杂草的重要措施。10、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响:〔包括忌连作作物。茄科:马铃薯、烟草、番茄、辣椒;葫芦科:西瓜、水杨酸;豆科:豌豆、大豆、蚕豆;麻类:黃麻、大麻;菊科:向日葵。2-3年。较耐连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棉花。11、连作在生产上长期存在的缘由:连作存在的必要性。社会需要打算;资源利用打算;经济效益打算;作物构造打算,国家打算大量收购。连作存在的可能性。有的作物较耐连作,品种特性可以连作;实行技术措施减轻连作危害。12、休闲的茬口特性:〔1〕通过土壤的融冻交替或干湿交替,改善土壤〔2〕〔3〕〔4〕但是休闲铺张自然资源,随着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进展,其面积在不断缩小。第七章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气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整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供给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2、耕层构造:耕作层内各个层次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和总孔隙以及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之间的比例关系。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5、土壤耕性:又叫土壤宜耕性,是指影响土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6、宜耕期:土壤适宜耕作含水量范围的时期。7、少耕:在传统耕作的根底上,将土壤耕作的次数、面积、强度尽可能削减到作物生产上需要的最低限度或一次完成多种耕作作业的耕作方法。8、免耕:作物播种前不进展翻耕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进展中耕的耕作方式。9、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构造、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10、水分对土壤耕性的影响:干硬阶段、酥脆阶段、塑韧阶段、半流体阶段。11、土壤耕作的任务:〔一〕调整耕层三相比〔二〕制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三〕翻埋混合残茬、肥料和杂草〔四〕防除杂草和病害12、翻耕的作用:翻土、松土、碎土13、翻耕的方法:全翻耕、半翻耕、分层翻耕14、表土耕作的措施与作用:耙地:疏松表土,耙碎土块,破除板结,透气保墒,混合土肥,平坦地面,耙碎根茬,掩盖种子。耱地:耱子除联结耙后外,也有联结播种机之后,起碎土、轻压、耱严播种沟、防止透风跑墒等作用。中耕:疏松表土,提高通透性,破除板结,调整土壤水分,消灭杂草,覆土培土。反润,及早发芽。起垄:提高地温,翻埋杂草、肥料,增加活土层,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排水爽水性。作畦:开沟作畦,排水;筑埂作畦,保水。15、少免耕的评价:复种指数,投入削减,节约能源和生产本钱〔5%-50%〕。环境污染;作物简洁早衰;整个技术体系完善程度尚不满足高产稳产要求。16、土壤耕作制: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由根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组成的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土壤耕作措施体系。17、土壤耕作制的原刚:与种植制度相适应〔复种,深翻耕等〕;与当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