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全国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全国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全国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全国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一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开展中国古代史的探究学习,其探究主题应该是()A.手工业成就B.印刷术推广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图片描述了农业的发展状况,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灌溉工具的革新,农业著作的问世,都反映了农业的发展。2.《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B.踏青游玩C.农业生产D.政治清明答案C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一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3.“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保守B.精耕细作C.耕织结合D.艰难脆弱答案A解析这里主要阐明了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没有涉及B、C、D三项内容。4.下图是汉代代田法模型。“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休耕轮作D.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对“代田法”的描述,可见反映的是精耕细作。容易误选C项,但休耕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一年作物,第二年停一年,第三年再种(有时候休耕并不一定是停止一年,也有可能是许多年),在这些年中,去别的土地耕作,直到这块土地恢复肥力,也叫做轮作。5.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写的是()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答案A解析“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筒车,以汲取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6.《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材料反映当时宁国地区()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B.商品经济繁荣C.是自给自足经济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中“土产甚富,足以供给”“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反映了我国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故选C项。7.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图中表示的是古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区域的变迁,没有体现A、B、D三项的内容。C项的结论可以从图中看出,丝织业重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8.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②③两项都用人力;①项用牛力耕田;④项用水力鼓风冶铁,故应选D。9.“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中的相关知识点。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与此相关的就只能是丝绸之路了。10.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道:“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C.商帮势力崛起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答案B解析时间是宋代,材料提示“太原”“刀”“苏州”“盐”,反映了城市和手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D项没有全面反映手工业对城市的影响。11.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材料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而且是不同地区的不同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未涉及商品经济。1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解答此类题的常用方法是首尾判断法,但本题只需找出首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最早的是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开始采用牛耕技术。其他依次是④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③是陆游描述宋代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的诗句;①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3.“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个字最有可能是()A.西汉B.唐朝C.北宋D.清代答案C解析材料中已经完全打破了唐朝时坊市必须分开的规定,只能是唐朝后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朝时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14.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了当时()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②区域分工明确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生产社会化明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丝绸生产在福建,但原料购于江南,染色于镇江,可知当时长途贩运贸易活跃、区域分工明确、生产社会化明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③表述错误且与材料无关,排除含③的选项。1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C.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源,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二、非选择题(第16题18分,第17题17分,第18题20分,共55分)16.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谷丰登,莫高窟“耕作图”男耕女织六畜兴旺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4分)(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6分)(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4分)(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4分)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金属冶炼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纺织业方面,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彩瓷和斗彩瓷。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手工工场)。(3)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4)变异:资本主义萌芽。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解析第(1)问需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第(2)问注意必须是“明朝”的成就。第(3)问可综合分析材料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的结论。第(4)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府志》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状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账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凤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务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要求官员平日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6分)(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二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材料三的现象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分)(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3分)答案(1)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相同点: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3)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4)重农抑商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与小农经济的关系。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抓住有效信息。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到的“机户”“工匠”作答。第(2)问比较材料一、二。第(3)问比较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第(4)问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材料二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材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请回答:(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3分)(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