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2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2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2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2课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第4单元第2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2.难点: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教材整理1起用王安石1.原因(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2)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深度点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2)王安石给统治者呈送了《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赞赏王安石的设想。教材整理2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1)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3)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4)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6)均输法:按“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深度点拨]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被称为“富国”之法的原因(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教材整理3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2.内容(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兵,战时编入军队作战。同时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相互监督、检举。(2)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3)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领军队。(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3“学思之窗”,思考: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和实行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教材整理4取士之法1.目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造舆论。2.内容(1)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2)整顿太学: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3)唯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和积弊进行大胆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命,使之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这一点极富有现实意义。探究点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比较史料解读史料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是北宋两次变法改革运动,前后相差不过二十多年。两次变法都是在北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兴起的,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先,熙宁变法以理财为重,在政策不同的侧重点下,引发了不同力量对改革的阻挠,反对范仲淹的多为当时所谓的小人,而反对王安石的大多是当时所谓的君子,而这些改革阻力对北宋的社会、政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米礼宾《从庆历新政到熙宁变法——范仲淹、王安石所面对的不同改革阻力及其影响》仔细阅读史料第二句话中的每一个小分句,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如“都是”“整顿吏治”“理财”“不同力量”等,分析两次改革的异同。【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指出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提示】相同点:都是在北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最终都失败了。(2)两次改革的不同点是什么?【提示】不同点: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先,熙宁变法以理财为重;变法的最高支持者不同;阻碍两次变法的力量不相同。【史论拓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名称项目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不同点中心内容整顿吏治理财措施主要在政治上,如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理财、军事、取士等措施影响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改革程度局部改革全面改革相同点背景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目的巩固统治,挽救危机结果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性质都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规范解答】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对农民和政府的影响两个方面,概括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第二小问从其积极影响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监管和收取困难两个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其阶级属性上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有些地方利息之高”“道道手续都要求人”等信息中概括;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目的:减少高利贷者对百姓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平抑物价,保障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2)理由:不易监管,会出现官吏舞弊现象;易导致钱物滥用和本息收取困难,增加地方政府负担。目的:维护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3)看待: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注意事项: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兼顾多方利益,赢得更多人的支持;需有相应监督政策执行的配套措施;政策制定要循序渐进、灵活简便。1.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A.对上级趋炎附势 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C.对下级刚愎自用 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解析】“人主”是指宋神宗,“反覆诘难”是指性情执拗。据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2.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A.租庸调制 B.市易法C.青苗法 D.两税法【解析】市易法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答案】B3.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更戍法的弊端所采取的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设军器监【解析】将兵法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4.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度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王安石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这说明他认识到传统的科举考试不利于选拔真正的品学兼优之士。故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5.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解析】回答第(1)问,可联系变法的内容,从教育、军事、农业和商业方面回答。第(2)问,首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结合评价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材料二、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材料二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很显然不主张变法改革;材料三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肯定,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主张变法维新,并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解析】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答案】A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打击高利贷者【解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答案】C3.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解析】依据材料中“隐匿田亩”“逃避赋税”可知此措施与农业有关,排除A、B两项;青苗法是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作为缴税的依据,出现了材料中的情况,答案为C项。【答案】C4.“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投机倒把等行为。”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A.市易法 B.免役法C.均输法 D.青苗法【解析】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需求情况,依照“徒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这样就避免了购买时的盲目性,且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的行为,因而C项符合题意。【答案】C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斗争。王安石说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项。【答案】B6.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解析】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并未否定科举制,C项错误,A、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能力提升]7.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二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