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1页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2页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3页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4页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0一三年H^一月目录刖百1第一章总则22233第五条规划期限与适用范围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556第八条土地利用主要问题7第九条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7第十条土地利用调控面临的形势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11第十一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1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12第十三条规划调控指标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15第十四条调整原则151517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202729第六章基本农田和农用地保护34第十九条严格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流失27第二十条强化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基本农田质量建设28第二十一条园地、林地及牧草地保护29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30303032第二十五条优化配谿新兴产业和新型能源发展用地33第二十六条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34第二十七条保障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35第二十八条强化节约集约措施,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36第二十九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84141第三十一条推进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建设42第三十二条加大环境整治,建设绿洲生态园林城市44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46第三十三条规划控制范围、发展规模与重点46第三十四条新增用地规模与布局47第三十五条建设用地管制分区47第十章区、县土地利用调控50第三十六条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调控指标500第三十七条区、县土地利用调控目标51第十一章土地整治安排与重点建设项目55第三十八条土地整治工程55第三十九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95959第四十二条完善规划实施调控的经济手段61第四十三条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62第十三章附则63第四十四条规划文件组成63第四十五条规划批准与实施63附表64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表(2006—2020年)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673684685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表(2006-2020年)676区、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2006-2020年)68768869970附图811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812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823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20年)83484585686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87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88、,4—刖百融中心,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2006-2020年)(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目标,坚持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阐明了规划期间的土地利用战略、政策导向和规划调控目标,以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优化配辂城乡发展用地、完善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设施用地,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协调各业、各部门用地需求,以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规划》落实了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指标,明确了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任务,是未来一定时期内乌鲁木齐市实施土地宏观调控和土也是指导全社会合理利用、保护和整治土地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护;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ft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基础服务和用地保障。第二条规划任务理的主要调控目标与任务。(一)全面落实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调控任务;(二)(三)分解下达区、县土地利用调控目标与任务,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四局,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五)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六励机制,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制。第三条规划原则(一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构建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二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三)合理调控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城市建设、民生工程、新型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增用地,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优化整治;(四地方式的转变,增强土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力;(五用结构与布局,提升土地综合服务功能。第四条规划依据(一)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水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二[2007]32号);[2010]9[2004]28号);([2006]31号)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意见([2005]32号);(43号令)、《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2009]51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州市、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新政办明电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新国土资电[2012]16号)等。(三(地(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等。(四划(2006〜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乌鲁木齐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第五条规划期限与适用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期:2006-202眸。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15年为中期目标年,202。(二)规划适用范围乌鲁木齐市行政辖区包括天ft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米东区、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102团。200511383.910667.3716.6200913783.1平方千米,其12874.5908.6平方千米。12874.5平方千米。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第六条土地利用现状200510667398388292.2%;50504.7%;32353.0%。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整昌吉回族自治州与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划的批复》,20076月,原昌吉州的米泉市和乌鲁木齐市的东ft2207.12005年市属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与结构如下:(一)农用地816007.6%;17000.2%;624005.8%;837200公78.5%;9820.1%。(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分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两大类。城乡建设用地面36703.4%;13801.3%。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面积15281公顷,采矿及独立建设用地面积73191410必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93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98法顷,其他建设用地(宇、墓葬等特殊用地)487哈顷。(三)其他土地67120.6%;^256412.4%。第七条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绿洲格局完善齐全,地域差异明显;平原绿洲地区主要为农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用地,ft地、戈壁荒滩及荒漠化土地多为林地、草地及自然保留地。乌鲁木齐市是在干旱区绿洲上形成的特大城市,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和生态维护,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绿洲土地利用格局,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难利用面积较大市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在博格达ft、天格尔ft地带及天ft地资源丰富;在柴窝堡--达坂城谷地、ft前丘陵及头屯河、乌鲁木齐河冲积扇缘下部,草场、戈壁广袤;沿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冲积平原,有良田万顷,耕地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受区域性干旱少雨及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土地垦殖率不高,北部沙漠土地面积大,东部荒漠化草地比重大,生态环境较恶劣,土地资源承载力有限,城市发展空间的局限较大,土地利用率较低。(三)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特色显著全市地貌类型多样,有天格尔ft和博格达ft等高中ft线谷地,古尔班通古特南缘的沙漠区、乌鲁木齐河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扇间洼地等。由于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西域农牧业生产特历史文化名城。第八条土地利用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约束性强,土地生态问题较突出多,表现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环境污染或破坏、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约束造成的问题尤为严重。(二)自然灾害与局地毁损,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尘、暴雨、洪水、冰雪等,其中对土地资源破坏较大的是干旱和洪灾,造成局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局部地区过度的采掘生产和废弃物堆辂等,造成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三)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很大围有限,耕地面积小且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资源型缺水严重,农地利用受制约较大,按照“以水定地”原则,耕地后备资源难以开发,未来实施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很大。第九条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和生态用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明显按照调整后的规划指标,本市上一轮规划至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57700475002005保护面积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的任务。(二)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0147112396化发展的背景下,全市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激增,通过规划的适时局部调整,较好实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保障。(三)多途径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齐县实施了一批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项目,完成了本市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四)土地生态环境改善初见成效2002ft绿化鼓励政策,对城区及周边荒ft场、采煤塌陷区等开展绿化建设,营造绿色空间。规划积极支持荒ft绿化政策,加大荒ft绿化、环城造林和河滩路绿化工程用地协调,使城市绿地显著增加,初步建成以城市林网、防风固沙林带和ft区天然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全市土地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五)土地利用结构逐步得到合理调整和涉及民生项目用地的供给,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得到优化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和园地、林地布局基本稳定;适应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态势,城市用地在旧城改造,提高容积率的基础上有序扩展,能源交通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农村居民点的无序扩张得到遏制,牧民定居、富民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六)建设用地指标短缺,规划应对形势变化能力较差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大型能源、材料供应建设项目增多,建设用地指标短缺与投资要素市场配辂形成的用地需求矛盾较大;由于规划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人口规模估计不足,城市发展及新型产业用地空间也预留不足;规划由于刚性较强,难以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修改,给规划实施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第十条土地利用调控面临的形势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期,同时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凸显期,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调控,面临更为艰巨的形势。(一)建设用地空间和指标需求持续加大为实现把自治区首府打造成为国家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ft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未来需要给城市发展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安排持续增长的用地规模,并进一步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但是乌鲁木齐市府跨越式发展的快速推进,“两难”的将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与实施管理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二)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任务艰巨全市快速发展的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综合交通平,由此带来的调控任务亦十分艰巨。(三的途径受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局限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制约,本市城乡建设发展空间土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第十一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规划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坚持“富民强市、和谐稳定”的总体方向,加速推进大经济圈”,抓好“七大项目”,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新突破、十年大跨越”,确保首府在全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二)提升城市现代化,建成西部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中心城区“三区、六组团”和“七大片区”建设,构202047595.8%;400519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和天ft绿洲生态园林城市。(三)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大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石油化工、煤化工及新型能源产业,提升机械装备制造、轻纺、新型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适度发展钢铁产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强化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为首府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四)加快城郊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四区、四廊、四核”的城乡生态格局,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完善区域生态网络;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城市周边荒ft沙化地及采煤塌陷区治理,加快完成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37%以上。(五)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枢纽和公用设施保障体系,完成包括机场扩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交通枢纽物流货运系统、乌拉泊国际物流园、城市轨道交通、东西绕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保障发展、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战略,按照调控目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和基础保障。(一)战略方针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新增用地集约高效,存量土地集约挖潜,引导城市用地理性增长,以节约集约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线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用地配辂,促进新农(牧)村建设与综合整治。(二)I目标重点为三区六组团”和七大项目”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用地保障。规范农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加大特色林果业生产基地和人工草场建设,保障畜禽养殖用地的供给,支持现代化、高效农牧业发展。制,推行节约集约用地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存量土地挖潜,提升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和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容量。—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绿色首府行动计划,推进荒ft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增加必要的生态建设用地。第十三条规划调控指标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落实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新要求,规划期间要严格实施下列调控指标。(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010201520206770066250公564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少于41000量有所提高的全面管护目标。(二)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发展预期指标201020152020800750700顷;林地面积增至654006740069600公顷;牧草地面积保持836700832200830200公顷。(三)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指标至 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预期控制在64100公顷105660公顷11740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50000公顷58000公顷581001410047660公顷。(四)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2006202066900公顷,其中城乡2140045500公顷。(五)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24000预期控制在138002011—202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预期控制在138006900公顷。(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202013800公顷。(七)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指标2020125平方米以内。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十四条调整原则(一)维护城乡生态空间,增加生态功能用地用地,推进耕地保护、城乡建设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机统一。(二)统筹城乡建设,优化用地布局和结构生活、方便生产、环境优美的建设用地格局。(三)严格用地约束,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四)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挥农田的生产、生态、景观间隔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功能。(五)稳定自然和人文景观用地的整体效益,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期间,各类用地规模与结构调整预期为:(一)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201020152020974149974000公顷、9670002005973398821688262.9%。201020152020677006625056400公2005139001535025200公顷;20204.4%。13800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201020152020800750700公顷,较200590095010000.1%。201020152020654006740069600公顷,较2005300050007200年林地占土地总5.4%。201020152020836700832200830200200550050007000公顷;202064.5%。(二)建设用地适度增加201020152020^641010566311740200513605516366909.1%。20102015202500058000公顷、581020051330213032140心顷;202弭城乡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为4.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26004210342403200340319503198033.4%。201020152020240001590015700公顷,较20059900180016001.2%。20102015202014104766359303200U303338604550心顷;2024.5%。(三)其他土地有所增加其他土地由水域(河流、湖泊水面、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其它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等)2010、2015202024919207787203042005216841754317069415.8%。第十六条土地利用布局优化(一)维护土地生态空间,优先生态屏障布局积极维护“四区、四廊、四核”结构的区域生态安全网络。南部ft生态环境为核心,重点保护森林、草原、湿地,在生态可承载基础上发展ft区畜牧业、林业等产业。北部冲洪积扇绿洲,加强维护天然草场、生态防护绿地和城市景观等生态空间。在阿拉沟、艾维尔沟完善河谷森林草地生态系统。在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及白杨河的下游加大平原林网建设力度,保护好柴窝堡湖、大小盐湖、达坂城沼泽地、柴窝堡沼泽地等湿地,推行封ft育林和迹地改造。实施荒ft绿化造林和绿色通道建设。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等生态空间,加强南ft森林草原生态风景区建设;以柴窝堡湖、河、板房沟河、芦草沟河等沿岸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二)规范调整基本农田集中区布局41006503水源等自然条件,把城乡建设发展空间之外的、耕地分布集中度相对较高、优质农田所占比例较大、且已形成农业生产优势的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集中区,加以永久保护。在完善农用地结构与布局基础上,规划将按照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改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基本农田调出的区域,主要在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内,将中心城区内允许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的基本农田调入调出,一律在本区(县)本行政辖区内进行,并达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规模趋集中的保护要求。(三)优化调整城乡建设和产业用地格局城市建设按照“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大中心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开发容量,打造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生态景观环境良好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将稳步推进城北新区开发建设、加快建设高铁片区、红光ft国际会展中心、空港片区、米东片区、头屯河片区,控制好三坪、五一片区,完善城市区域功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用地布局调整,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优先配辂特色产国家级、自治区级开发区(园区)发展用地。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户自愿、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逐步撤并小型村落,整理空心村,搬迁偏远村,优化村庄用地布局。(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合理布局,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协调,运输组织合理、设施网络完城市供水安全。建设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乌西至乌北联络线复线、货运外绕线为主;公路建设以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改扩建为主,实现与各地州的高速连接;民航进一步完善枢纽机场功能。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第十七条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一)中部城市建设控制区本区包括天ft区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和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的部分村。本区土地138010.7%。划建设成为国家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ft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抓好“七大项目”;在中心城区实施“南控、北扩、先西延、后东进”,即城区南部进行控制,以优化整治为主;北部为城区主要拓展方向;西部在保障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东部为预留空间,控制发展。矛盾突出,水资源十分紧缺,水土污染状况趋于严重。和生活的原则,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限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统筹新增建设与存量挖潜,促进集约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积极扩大生态安全绿色空间,增加园林绿化用地,切实保护好城郊地带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发挥耕地的景观、间隔功能。(二)北部重点产业发展区本区位于城市建设控制区北部,包括米东区长ft和古牧地镇、铁厂沟镇的部分村以及北部区属土地(沙漠地区)3134平方千米,占本市土地面积的24.3%。是新疆实施区域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发展地区支柱产业、战略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加速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区域。区;区内交通方便,非农建设扩展较快,与农业用地矛盾比较大;北部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地供应的硬约束引导人口和经济集聚,促进工业产业集中布局。严格实施工业用地定额标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强化土地生态保护,大力建设生态防护绿地;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得擅自改变耕地用途,大力发提高耕地质量;逐步开发沙漠地区,积极发展沙漠旅游产业。(三)西南部ft前综合发展区本区位于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区南部,包括乌鲁木齐县的全域(不包括白鸟湖中央商务公园地区)、达坂城区的艾维尔沟。本区土地总面积420632.7%。土地利用基本特点:ft前平原区主要为耕地、牧草地和镇村建设用地为主,重点发展现代农牧业;中低ft地带林地、牧草地及自然保留地,以发展旅游观光本区部分地区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农村居民点用地较分散,人均用地面积偏大。土地利用主导方向是:以南ft生态环境,维护绿色生态屏障;合理布局中心城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城郊农业优势,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农田的标准化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围绕建设首府“大花园”的定位,发展现代旅游业、风电产业和现代农牧业,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四)东南部ft地牧农林区本区位于城市建设控制区东部,包括达坂城区的全域(不含艾维尔沟)东区芦草沟乡、柏杨河乡的部分村,以及水磨沟区东部农村地区。本区土地总面4154.532.3%。土地利用特点是:土地利用的环境约束问题突出,荒漠化草地、自然保留地面积比重大,利用率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差;中低产田比重大,耕地后备资利用率低。土地利用主导方向是:积极改良天然草地,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加快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耕地,加强农田牧区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牧业用地综合效益;控制建支持利用低效土地,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减少新增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第十八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确定其利用方向和管理要求。(一)基本农田集中区46960公顷,主要分布在新市区的六十户乡和青格达乡;米东区的羊毛工镇、三道坝镇和长ft子镇;达坂城区的东沟乡、西沟乡;乌鲁木齐县的永丰乡、板房沟乡和水西沟镇。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单元,将区内粮、棉、油生产基地、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予以永久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2基本建设,允许进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沟渠、防护林带及其他农业设施建设。3实现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4施项目(如防灾救灾项目、电力与通讯基站、油气站房等设施),应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保护要求。(二)一般农业发展区市域内除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基本农田集中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4072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及其他农用设施建设,禁止占用区内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2、区内土地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注重能空间的完善和都市农业发展。3地,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三)城镇村发展区本区包括中心城区、各类开发区(园区)6501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建设用地适宜性为依据,满足组团式发展、集聚发展的要求。2生产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3符合集约用地的标准和规定。(四)独立工矿区200460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建材产业及环保设施等,项目的土地利用水平应达到有关节约集约标准和规定,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依法办理相关用地手续。2、具有高污染、危险性的独立工矿、生产仓储用地,应与城镇发展区、村镇发展区保持安全距离,远离水源保护地、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生态安全控制区。(五)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河湖及其蓄滞洪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危险区以及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679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2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或调整为适宜的用途。(六)林业发展区7060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维护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发展东南和南部ft区、ft提高林业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2、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和生产服务,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应调整为林地或其他农用地,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不得扩大面积。3建设(油气井、高压线塔基、电站、通讯基站等设施除外)。(七)牧业发展区789760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2施用地,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3垦、挖沙、取土等破坏草原植被的活动。(八)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护的人文景观、遗迹等划定的保护区域,包括部分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如,天格尔ft一号冰川与永久积雪带、博格达峰冰川与永久积雪带等;乌鲁木齐南ft风景名胜区、照壁ft公顷。本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为:1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各类保护区规划。2染环境的建设活动,各项设施建设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3采石、乱砍滥伐、破坏景观资源,严禁房地产开发等活动。(九)其他土地其他土地总面积136897公顷,为未纳入以上八个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其他土地。第六章基本农田和农用地保护第十九条严格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流失(一)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用地结构调整202056400200525200力促进耕地布局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优质、连片耕地保护,促使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优质耕地保护的方向进行。量等级低劣、地形坡度偏大、分布零碎的耕地,通过耕地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不得破坏土壤的耕作层,并符合用途管制规则要求。(二)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址论证和用地评价,从源头上减少非农建设对耕地的过度占用。对确需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先补后占”、“占补平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要补充同等质量和数量的耕地。13800公顷以内。(三)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废弃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经土地整理复垦,优先补充为耕地。坚持以水定地原则,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做到宜农则农、宜耕则耕,完成本市建设占用补充耕地的义务。13800公顷,预期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243020702800公顷。由于受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制约,本市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完成耕地占补平衡十分困难。第二十条强化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一)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202041000展要求以及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分布特点,结合本轮规划目标,参照现有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局部调整,将质量好、等别高、集中连片的耕地,继续划定为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并将保护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的用途和位辂,确保保护目标全面实现。各区、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为:天ft1251635200449013500520015850公顷。(二)合理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大基础设施工程区,又要防止“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做镇范围内、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染企业搬迁等),清单。(三)加大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与管理力度则,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各区、县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粮、棉、蔬菜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扶持力度,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按照下达任务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基本农田全面管护力度,实现布局总体稳定、质量有提升的目标。第二十一条园地、林地及牧草地保护地保护战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优质高效林、果业。增加特色林果业面积,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坡地集中发展,鼓励建设标准果园,把优质林果业培育成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保护绿洲林地资源,巩固城区周边荒ft草地生态系统。2020200510002005720020057000顷,主要在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二十二条建设用地总量与增量控制调控,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2010201520206410010566011740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500005800058100公顷。669002006-2010年新增建设13600133002011—20205330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新增用地8100用地总量与增量的控制,来促进建设用地第二十三条保障城市化快速发展用地统筹城乡合理发展,引导城市化发展用地规模与速度有序增长,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一)保障中心城区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区”规划建设,实施“南控北扩,西延东进”发展方针,把首府建成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ft绿洲生态园林城市和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200525800公顷,2020519002610021390公顷(包括3570公顷(102团4710公顷。(二)完善城区其他建设用地安排12002年以来市政府大力推行荒ft绿化政策,对城区及周边荒ft、采矿塌陷区、砂场等区域,实施生态修复,营造林地,增加绿化空间。荒ft绿化大部位2012年荒ft10000规划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为荒ft绿化服务的设施建设用地。2为实施旅游发展规划,适量安排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此外,为军事设施、安保基地、民族殡葬场地等特殊类用地,安排适量新增建设用地。规划安排中心2970公顷。(三)统筹城镇体系建设用地安排312216道形成的次要城镇发展轴。在中心城区和甘泉堡工业区之外,形成南ft、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以及多个城镇型居民点,即长ft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乌拉泊街道办事处、柴窝堡管委会、盐湖化工厂和艾维尔沟街道办事处。各区、县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规定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本规划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501150公顷之内。第二十四条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用地(一)甘泉堡工业区20103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新兴工业区和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的高新技术集群及综合服务基地。工业园区南片区为新型工业基地,承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现有工业的转移以依托南区解决生活配套设施。(二)米东化工工业园区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化工工业园区。规划在原石化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发推动现有项目改扩建;建设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化工物流园区,整合和改造区内的生产、生活配套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减少米东化工园区对相邻城1500—2000米的绿色生态屏障。规划期间将通过绿色屏障建设,将化工园区隔离于城市建成区之外。(三)西部外贸、出口加工和集装箱物流产业集中区以国务院批准的头屯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屯河工业园区和一号、二号台地,依托口岸和靠近区域交通枢纽的条件,重点发展面向中西亚的、对外商务服务、出口加工和集装箱物流,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规划期间,本区用地与头屯河区发展用地统筹安排,纳入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四)西部出口加工和钢铁产业集中区加工基地,重点发展金属制品加工上下游产业,包括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汽车产业、金属加工和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104团合作工业区,新增用地规模纳入中心城区发展规模。(五)水磨沟工业园区B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建材、包装印刷、工艺美术及旅游产品等都市型工业,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配套服务。本区在城市规划控制范围内,新增用地安排纳入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六)国际物流基地等五大物流园区展。围绕乌拉泊国际物流基地、保税区、铁路西站、北站、南站和机场东、西侧等交通枢纽,建设五大物流园区,集中配辂仓储物流用地,满足外贸口岸型和城市大宗商品仓储集散的需求。规划新增用地安排纳入中心城区用地规模。第二十五条优化配置新兴产业和新型能源发展用地(一)支持新型工业化战略,优化配辂产业发展用地造业基地;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依托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建成一批石化产业集群,做好石油化工产业;加快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既有产业,优化钢铁冶金、煤电化工等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做大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新材料工业和无机盐化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能源产业,把乌鲁木齐建成国家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按年270202010001900国际化;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支持单晶硅和多晶硅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形成完整配套的光伏产业链。(三)保障涉及民生的独立选址项目用地加速重点电厂及输变电网建设,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凤凰〜乌北郊〜东郊〜西ft〜750220500750千伏输变电站。380公顷。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不宜在城镇范围内安排的、有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卫生间距要求的独立选址项目建设。720公顷。第二十六条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一)统筹城乡发展、兼顾城近郊区建设胜大队地区、新市区北部、米东区北部地区及米东化工园区,是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后备区域。这些地区的发展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做好衔接,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优化整合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加强完善城乡绿地系统。(二)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支持富民安居工程牧民定居工程和涉及民生的基础建设所需的用地。按照规模控制要求,合理配辂农牧民生产生活用地,重点支持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区、县工业发展,及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支持现代化农牧业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3432公顷。(三)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将实施搬迁改造与撤并,带动农村建设用地的综合整治。增量,通过整治、辂换,充分利用农村居民点内空闲地,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推进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第二十七条保障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加快高铁新客站、国际机场扩建、“两线一绕”、大西沟水库、照壁ft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确保交通、水利及其他特殊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安排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合计2011—202045200公顷。(一)保障交通设施建设用地2006--202023024公顷。1、铁路建设。完成铁路枢纽改扩建,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新铁路电气化改造,乌鲁木齐国际铁路物流基地等建设。2主轴向客运走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近期)。3部所在地的快速连接。43快速环线以及快速放射线组成的城市快速道路系统。5规划建设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完善枢纽机场功能。(二)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和防洪抗旱、民生水利工程,建成高崖子水库、大西沟水库、柴窝铺湖补水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ft区水利调蓄工程,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全面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2006—20208794公顷。(三)支持旅游及其他建设用地支持乌鲁木齐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安排,把旅游区位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建5A游、民族风情旅游等新线路,打造水磨沟区、达坂城区旅游精品,提高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完善集散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06-20202970公顷。第二十八条强化节约集约措施,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一)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城镇工矿用地无序扩张合理调整城镇用地供应结构,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廉租住房、经地规模,除矿ft、军事等用地外,新增工矿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020125平方米以内。(二)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遏制建设用地低效扩展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时序的调控,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遏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整合,推动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促进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和布局,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产业政策和土地资源环境条件,优先保障技术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产业发展用地,重点保障与地区资源环境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在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进程中调整优化工矿用地布局,改变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现状,促进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化。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用好差别化的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政策,其他土地,引导城乡建设向未利用地拓展建设新空间。(四)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稳步推进综合整治依据乡(镇)理、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严格按照区(县)的户均(人均)宅基地标准,安排农村宅基地,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鼓励农牧民新建住宅优先利用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地。重点保障农牧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支持农村第二十九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一)划定“三界四区”按照规划控制指标,在与城市规划、开发区(园区)接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城乡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即建设用地的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相应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落到实地,明确四至范围,确定管制边界的拐点坐标,在主要拐点设辂标识,并向社会公告,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扩张。对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观、水源保护地等区域实行特殊管护,划定以保护为主的禁止建设范围。禁止在湿地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森林公园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二)管制区域及管制规则1、允许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用地区。本区63700102公顷。本区管制规则为:排应与批准的相关规划衔接;规划实施中,在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审查批准。2、有条件建设区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197001023300公顷。本区管制规则为: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修改处理,报规划原审批机关审查批准。3、禁止建设区设的区域。如高标准建设的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森林公园、国家重要湿地、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列入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河湖的蓄滞洪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等,均划入禁止建设区。全市划定有禁止建设区总面积131110102320公顷。本区管制规则为:各项建设;除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4、限制建设区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划定限制建设区116380010278643公顷。本区管制规则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禁止城镇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用地。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三十条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规划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协调融合。(一)维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空间切实维护好全市”四区、四廊、四核”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四区为ft地森林生态区、ft前丘陵森林草地生态区、绿洲农业生态区、荒漠沙漠生态区;四廊ft1博格达峰保护区、乌鲁木齐诸河下游湖区、乌拉泊水库-柴窝堡水库-盐湖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高度重视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围绕建设天绿洲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大力维护和保障城市基础性生态用地空间。切实保护好耕地保护区、林地和草地生态区、水体与湿地集中区三大基础性生态用地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安排三大基础性生态用地空间,构建和谐发展的生态85%以上。严格控制对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建设以绿洲为主体的生态安全屏用地矛盾,严格保护耕地区域;ft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重点保护ft原、高ft草甸等区域,在可承载基础上发展ft发展ft区旅游业。保障合理的生态用地规模,优化生态格局。随着城镇扩展、新兴产业发展和城乡交通水利设施及环境工程建设等,有部分林地、草地拓展为建设用地。林地、维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空间。(二)严格保护各类生态环境重要地带风景旅游区:包括乌鲁木齐南ft风景名胜区、照壁ft国家森林公园和庙尔沟森林公园等;(2)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位于达坂城区的天ft野生动物公园等;(3)河流湖泊保护区:主要包括乌鲁木齐河、头屯河、水磨河、柴窝堡湖、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以及天格尔ft一号冰川与永久积雪带、博格达峰冰川与永久积雪带等;(4)湿地保护区:主要是乌拉泊湿地、青格达湖湿地、柴窝堡湖湿地和位于达坂城的白杨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