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人民版】_第1页
专题四【人民版】_第2页
专题四【人民版】_第3页
专题四【人民版】_第4页
专题四【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偶然

——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林徽因1904.06.10___1955.04.01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林徽因、徐志摩与泰戈尔合影结合故事、材料、照片和所学知识,请从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对中国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做出合理的描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表现(二)原因、特点和影响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原因: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2)概况:阶段表现服饰特征时代特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20世纪上半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独立自主巩固独立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彰显个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变化趋势:男子: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子:宽松肥大→旗袍、上衣下裙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男子: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女子:列宁装、连衣裙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西方人来华(2)西餐:A、传入时间:19世纪40年代B、

原因:3、居室建筑的演进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四合院→中西合璧(租界)→全欧式住宅(高级公寓、别墅式洋房)4、习俗风尚的变革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神权、反迷信、公历、思想观念A、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B、表现: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葬礼——厚葬→殡仪馆、公墓、火葬(文明、简洁、卫生)见面——跪拜、作揖→点头鞠躬、握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与此同时,宋教仁,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了社会改良会,力主“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在章程中更把它具体化为三十六条。——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世变迭起,重以沧桑,由同治视嘉庆时,其见闻异矣。由今日视同治时,其见闻尤异矣。更阅数十年,人心风俗之变幻必且倍甚于今日。

——清《上海县续志·序》(1)探讨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B、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传入中国)(3)影响:①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冲破原有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②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2)变迁的主要特征: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第二节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2、近代(1840—1949)(1)海:轮船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船厂。②1865年,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2)陆:①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②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沪淞铁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外国商人修筑)唐胥铁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出现“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③电车、汽车、公共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3)空: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3、★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进程:先慢后快;种类:海陆空★现代(1949年后)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发展快,多层次,范围广,不平衡(具有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2)政府的大力提倡;(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时间邮政通信事业成就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2、电信事业发展——电报、电话时间电报发展成就1877年1906年1932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A、电报:B、电话:时间成就1882年民国成立后20世纪80年代后截止2003年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①交通和通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②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公元887年,《邸报》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报纸。2、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①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③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3、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A、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B、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C、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如何评价西人办报?A、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B、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①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②宣传教育,启迪民众;③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2)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产生与20世纪20年代初B、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A、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上海)。D、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C、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2、电影:A、发展过程:B、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导演、明星、优秀作品)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A、发展过程:1958年、1978年B、现状(特点):(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2、出现: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3、发展: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A、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B、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C、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D、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小结一次转型:近现代的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四次巨变:(近代中国两次、现代中国两次)(1)第一次变化(1840-1911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影响中国。(2)第二次变化(1912-1949年):1912年后,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向近代社会生活过渡,但显现中式与西式并存、新旧交替的特点。

(3)第三次变化(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社会生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4)第四次变化(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小结黄慧兰,民国外交官顾维钧第三任妻子,时尚界的宠儿张爱玲,民国著名作家。一篇《更衣记》记录了中国时装三百年来的变化民国女摄影师闵勤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李霞卿我认为近代的知识女性形象:思想上:有强烈的民主意识,热爱科学,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等进步、独立思想;事业上:有自己的事业最求……爱情上:有正确的爱情观,追求自己的真爱……生活上: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政治活动;喜欢到处旅行;可以进行文艺创作,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等;可以观看各种演出、电影等……可以挑选各种自己喜欢的服饰……女生:作为即将成为现代知识女性的我们,你将如何规划自己在不久的将来的形象呢!?仍然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林徽因清代官服等级森严礼治规范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清朝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老师们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满族妇女衣着(特点:宽袍大袖)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旗袍的演变改良旗袍(民国初年)特点:短袍窄袖,曲线美民国上袄下裙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列宁装绿军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不爱红妆爱武装干部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流行酷时装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粤菜的用料达数千种。粤菜金牌烧乳鸽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器、兼有南北之长。形成麻辣、红油、糊拉、豆瓣、怪味鱼香、家常等十分丰富的特殊味型。川菜香辣炒蟹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鲁菜迎宾花篮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选料精细、工艺精湛、造型精美、在造型方面,注重色彩器皿的有机结合,展现出精美的艺术性;可谓淮扬品味一枝独秀。淮扬菜清炖蟹粉狮子球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开吃啦: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思考阅读下列材料:“从前亲友礼尚往来所馈赠者以茶食肆中鸡蛋糕、眉毛饺为通常品,近则此等食品已不合时宜,而以外国糖果及罐头为主。”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早出现在何时?除此之外,人们的钦食还有什么变化?

反映了日常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人们的饮食变化还有:吃西餐、抽烟卷喝咖啡等饮料。看以下图片,你能说出它们是哪些地区的民居吗?北京民居福建民居浙江民居上海民居(1)传统住宅:四合院式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老北京的四合院天圆地方的四合院(内向性和封闭性)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传统民居福建土楼江南水乡民居客家民居是中国四大民居建筑之一,是研究民族、民俗、社会人文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以下是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几种客家民居,从中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①聚族而居③小农经济的基地③有一定的防御功能④近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围龙式围屋椭圆围楼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⑧C城堡围楼中西合璧围楼(2)近代:西式洋房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原因:①西方入侵,西方人来华②经济发展,官员、商人效仿中西合璧上海老洋房上海法租界的老房子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上海早期洋房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完全欧化(花园、别墅)西式家具陈设①建国后(50------70年代):住房基本解决,但总体较拥挤,家具陈设简单②改革开放后:住房状况改善但问题仍然突出(3)现代:“蚁族”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原因: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②1995年政府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能较低价格买到合适的住房思考?

以上材料反映了婚姻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由繁到简;政府倡导、新思潮熏陶以及西方观念的传入第一条:以两湖女子为限。

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

第三条:要大家闺秀。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互相尊敬,保持美德。

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思考:章太炎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习俗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但征婚内容看依然有封建思想的痕迹。章太炎先生的征婚广告婚姻法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第三条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见证浪漫时刻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五四前清末传统婚礼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梁思成与林徽因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照白色婚纱、集体婚礼、以及在教堂举行婚礼颇为流行蒋介石与宋美龄建国初: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1939.9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90年代——现在的化装技术可真没得说,连最亲的人也认不出来。现在流行个性婚纱照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封建迷信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图一:“三寸金莲”绣花鞋图二:时髦的高跟鞋比一比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图说历史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图说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