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_第1页
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_第2页
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_第3页
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_第4页
专题八 2碰撞与冲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二课碰撞与冲突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中期文学的特点及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欣赏19世纪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列举19世纪中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碰撞与冲突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政治)(2)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纷呈(政治)(3)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思想文化)(4)浪漫主义不再适应社会现实(现实)(5)资本主义加紧扩张,亚非拉人民积极进行着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发源:法国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根本: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代表人物及相关著作法国司汤达——《红与黑》文章情节:评价:

描绘于连人生经历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地位:公认的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作家。《红与黑》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也使司汤达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地位:公认的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揭露金钱社会的罪恶与丑陋。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勃朗特姐妹英国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果戈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列宁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马克吐温:《竞选州长》《百万英镑》死魂灵: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2)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3)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4)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著名小说《红与黑》,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对典型性格的出色的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红与黑”小说中的“黑”代表法国封建贵族复辟势力及教会组织,而“红”则代表了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时代内容简介: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于连的两次爱情动机都是以爱情占有为出发点最终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情节:天真美丽的欧也妮是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的独生女儿,她爱上了破产的表哥,并不惜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倾尽全部私蓄资助他闯天下。至此,父女关系破裂,母亲吓得一病不起。在苦苦的期待中丧失了父亲、损耗了青春的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无情冷酷,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贫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通过材料,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吗?《人间喜剧》由法国社会一个又一个悲剧组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匹克威克外传》是他的成名作,也是英国第一鄣现实主义作品。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

《雾都孤儿》。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叙述、艾米丽·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一家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史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弗如,无怪乎会有络绎不绝的崇拜者们在英国哈沃斯的勃朗特故居寻觅三姐妹留下的痕迹。《简·爱》获得了成功,受到重视,《呼啸山庄》,《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艾米莉·勃朗特也以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勃朗特姐妹1847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英国先后出版。《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丽,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当我们都经过了坟墓,站在上帝脚跟前时,我们都是一样的,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大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列夫·托尔斯泰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战争与和平》插图《战争与和平》小说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插图《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一部既美不胜收而又博大精深的巨著。通过这个故事托尔斯泰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小说揭露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果戈里(1819~1852)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从而揭露了农奴制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1842年果戈里发表长篇小说《死魂灵》。历来被认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钦差大臣》叙述了以俄国某市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塔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殷勤款待,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钦差大臣”,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之时,传来了真正的钦差大臣到达的消息,喜剧以哑场告终。该剧是整个俄国官僚界的缩影,堪称俄国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对俄国和世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1866年发表的《罪与罚》,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高尔基就说过他是“最伟大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ieevsky,1821~1881)小说描写贫困交迫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然而良心的遣责,使其饱受心灵煎烈,最终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投案自首。详细内容包括失学青年、可恶的老太婆、酒友、母亲来信、伸张正义、时机成熟、除恶之友、传票、藏匿赃物、精神崩溃、嫌疑犯、准妹夫、失魂落魄、车祸、家人相逢、索妮娅、交锋、噩梦、不速之客、婚变、祈祷新生、飞蛾扑火、节外生枝、阴谋、风波、倾吐实情、继母之死、较量、坦诚规劝、无耻之徒、畏罪自杀、告别、投案自首、审判等。《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马克·吐温(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门斯))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游广阔,威廉·迪安·豪威尔士、布克·华盛顿、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生涯,意思是“两个标记”。马克·吐温的第一部巨著《卡城名蛙》。《顽童流浪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严肃的气氛比后者更为浓厚。这书成为了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必修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背景(1)资本主义世界扩张音乐地域限制逐渐淡化继承本国音乐文化传统同时受外来音乐文化影响二、民族乐派音乐(2)东欧和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民族题材为主题2、代表(1)柴可夫斯基(俄)前期后期评价:时代作品特色代表作品时代作品特色代表作品“旋律大师”(2)安东德沃夏克(捷克)《自新大陆》俄国农奴制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作品中充满了乐观明朗的情绪《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天鹅湖》等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作品表现出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睡美人等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1)从题材内容方面,或取材于本民族反抗外来压迫的历史,歌颂民族英雄、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或描写祖国瑰丽山河、人民生活风情,抒发对祖国、故乡的真挚感情。(2)在艺术风格上大量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并创造的与西欧传统音乐表现手法结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3)体裁上,与本民族的音乐形式和审美情趣相结合。(4)语言上,不少作品直接引用了民歌或民间舞蹈作为音乐主题。(1)库尔贝(法)《石工》、《奥尔南的葬礼》(一)、现实主义绘画1、背景(1)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深入(2)科学民主思想进步(3)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新的内容2、代表库尔贝是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的,也是现实主义画派的核心人物。(3)列宾(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特点: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2)米勒(法)《拾穗者》1、时间19世纪70年代作品里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结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殊的整体感。请问这是哪部作品的主题A《石工》B《自由引导人民》C《向日葵》D《日出印象》2、研究中心光与色3、代表人物(1)莫奈《日出印象》(2)塞尚《盘山路》“扑向太阳的画家”(3)凡高《向日葵》、《星月夜》(二)、印象主义绘画D日出·印象莫奈盘山路塞尚凡·高凡·高

(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风俗画)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戴草帽的自画像》《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叼烟斗带草帽的自画像》《耳朵上扎绑带的自画像》

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40多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像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凡·高

荷兰伟大的印象派画家,主要作品《向日葵》、《星月夜》,其作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向日葵星月夜《十四朵向日葵》

《向日葵》系列画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代表作《青铜时代》—《思想者》——成名作新古典主义作品(三)、雕塑家——罗丹地位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活的雕塑,对世界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印象主义的绘画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代表人物:法国的莫奈,塞尚,荷兰的凡·高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拾穗者》米勒

《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

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

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

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

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居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

1819年生于法国的奥尔南,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法国评论家认为:“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代表作《奥尔南午饭后的休息》(藏里尔美术馆)和稍后的《采石工人》(藏德累斯顿美术馆),摒弃沙龙美术的传统,采用纪念碑式的构图,描绘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民的苦难,虽受到保守势力的猛烈攻击,却获得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石工库尔贝

油画1849年450×541.5厘米

库尔贝的《打石工》是内涵很深的一幅画作。这个场面出于一种对贫苦不堪的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情节发生在烤人的阳光下,在路旁的沟边,一老一小两名石匠背对我们,微微弓起的脊背突出在高耸的暗绿色与土黄色的山坡前面,山坡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上面压着厚重的云层,只有一小角蓝天,出现在画面的右上角山坡的后面。卷边的帽子、铁锹、锤头、条筐、铝锅,年轻石匠身上的破绽、年老石匠膝盖上的补丁以及他庄严的表情赫然在目。画家精确而有力地表现。这种直面现场的真实感令人有大震撼,产生大悲悯、大叹息。

奥古斯特·罗丹

思想者你认为“思想者”在想什么?《思想者》这座雕塑被誉为罗丹艺术人生的里程碑,这座圆雕预定放在《地狱之门》的门顶上,但是因为《地狱之门》并没有完成,所以这座圆雕后来被独立出来。思想者深沉的目光、拳头及嘴唇的姿态展现出内心极度痛苦。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冥想之中,全神贯注,思考着人类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痛苦。罗丹(RodinAugust

回复时间:2005-3-1522:3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