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的一生是纯洁和朴实的典型。”在契诃夫的小说和戏剧里,向我们展示的常常是普通人平淡的日常生活,但契诃夫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他的文字包含着忧郁,流淌着哀愁,却又不失希望的光芒;作品的结尾常常在暗示我们,不管发生了什么,生活并没有到此结束。■钟振奋\《装在套子里的人》赏析“再也不能照这样生活下去!”契诃夫在小说中借兽医伊凡·伊凡内奇的口道出了当时要求变革的社会情绪。这篇作品创作于1898年,其时俄国正处在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小市民还是知识分子)相当沉闷、乏味。曾经做过医生的契诃夫拿起了手中的笔,以敏锐的目光解剖了庸碌的生活层面,对于当时的俄国社会作出了精确的心理诊断,写出了这一充满辛辣嘲讽的名篇。以另一种职业的目光去认识生活,契诃夫自有他独到的发现。作为一名医生,他养成了冷静的、常常是冷峻的思维习惯。在本篇里,他采用了从容不迫的,甚至看起来有点漫不经心的节奏,通过中学教员布尔金之口,不动声色地开始了他的叙述,引出了小说的中心人物──别里科夫。别里科夫作为希腊语教员,自有他的“出众”之处,为小城单调无聊的生活增添了解闷的笑料。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装在套子里的。首先是他那古怪的行为方式。无论什么天气,他出门时总是套着雨靴,带着雨伞,穿着暖和的棉大衣,其次是他那偏执的心理特征,他想给自己安上一个精神外壳,缩回过去,缩回古代,免受现实生活的刺激;他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规以外的东西。让人觉得别里科夫不止是具有怪僻,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患者了。他的语言的套子似乎是最为“标准”“规范”的了。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响彻他的一生,成了他的生活态度。这一套子禁锢着他,一直到死也没能解脱。然而就是这个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最后让全城人都怕他的别里科夫,在外人的怂恿下,居然要跟热情奔放的外省人华连卡结婚!长期生活在“套子”里近于霉变的别里科夫是不可能跟现实中的人真正接近的。由于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中看到华连卡骑着车,毫无顾忌的模样,彻底破坏了在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女人骑自行车不成体统”的观念,别里科夫恼羞成怒地去找华连卡的弟弟柯瓦连科辩理,结果被柯瓦连科一把推下楼去,一个月后别里科夫就死去了,结束了他那可悲、可怜,同时又令人憎恶的一生。应该说这是他最好的归宿了,因为死亡实现了他终生的梦想──永远地装在套子里。别里科夫是死了,但是生活中还有多少像他那样的套中人还活着呢?作者在小说的结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谓意犹未尽,发人深思。对于可怜的人、可怜的生活的善意嘲笑,使得契诃夫的作品具有喜剧性。19世纪80年代,也就是契诃夫刚开始创作时,在俄国大量流行的幽默杂志影响了契诃夫,他的作品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智幽默,略含讥刺,平而不淡,浓而不烈的风格。《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短篇也不例外。由于人物本身有着滑稽可笑的东西,同时他又遇着了不和谐的环境(也许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吧),因此他的行为动作、他的思想心理无一不显得可笑,这便给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础,增加了喜剧的成分。契诃夫最擅长于在平静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因此被称为“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他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人们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契诃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从他们平凡的琐事中揭示出他们的庸俗习气,他们的不觉悟,唤起人们对浑浑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引起疗救的注意。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运用了直缀的构思方式。所谓直缀,就是用细针密线,缀连成篇,简要地展示人物的生活历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阶段,概述人物的一生,而不只是浮光掠影般地匆匆一瞥。《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这样一串晶莹闪烁的珍珠。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很有特色,由一个简单的引子过渡,直截了当地进入故事,把很长的事情说得很短,简洁明了。叙述人虽然讲述了别里科夫的一生,但并无沉闷、冗长之感,这应该归功于作者巧妙的构思与独特的视角。由于不断地有伏笔出现,使得读者容易产生兴趣,迅速进入作者所规定的艺术情境。“契诃夫用一个词儿就足够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不免有点夸张,但却说明了契诃夫在语言上的高度的艺术造诣。他对人物形象精雕细刻般地描摹,在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简约精当、生动传神的叙述语言,甚至难以替换的小说篇名,都证明了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具有优秀的小说家所必备的出色的艺术才能。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无论是《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还是《带小狗的女人》《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均可被奉为典范的短篇佳作,有着隽永的语言魅力。“在生活里,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都在谈聪明话,人们不过是吃饭而已,仅仅在吃饭时,他们的幸福就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这段话可以看做契诃夫一生实践着的艺术主张。契诃夫关注的是普通人的命运。正是从大量的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典型,契诃夫为世界短篇小说的艺术画廊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成为后人崇敬的短篇小说巨匠。(选自《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王诚良\“套子”之我见《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小说题目中有两个醒目的词:“套子”和“人”,虽然二者密不可分,但人们在译介这部作品时,往往忽视“套子”而偏重于人,即别里科夫形象分析,认为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塑造了一个具有跨国界、跨时代的巨大概括性的典型。笔者看法不尽然,认为这部作品主要价值在于写出了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没有套子就没有别里科夫,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是对套子作用的印证。因此,认识、分析套子的内涵、特征、作用是把握这部作品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套子呢?套子是一种比喻说法,也可以说是规矩,它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生活圈子),它对人的要求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与别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社会为了维护一种秩序,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套子(规矩),宣传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念,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因为都要遵规守矩,都要受到各种制约。人是实践的人,实践行为有着两个制约因素:一是受理想、愿望、目的需要的驱使,这是内在动力。一是受社会文化套子的制约,这是外在因素,它使人社会化,规定了人的社会角色,实践的行为方式。这两个因素是对立的统一,前者遵循自由原则,后者遵循强制、服从原则,两者经常发生冲突,由于个体需要很难与社会套子抗衡,往往是后者战胜前者,社会化的套子扼杀个人的自由性,社会化的套子可以转化为前者,即成为人的内在目的需要。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整体,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道德、文化等各个部门及各行各业都必然产生套子,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划分各种套子的类别的话,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合理的、落后的、反动的三类。合理的套子,如生活中必要的规章制度、进步的道德规范,在民主基础上制定的法律、法规;落后的套子,主要是指已经过时的、违反客观实际的套子,如封建社会的繁琐礼仪,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世俗偏见;反动的套子,是指反动统治阶级制定的愚弄人民、压迫人民的法律、制度、观念,如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套子”──沙皇俄国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社会没有套子不行,人不受套子的约束也不行。如果天下的人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一切乱套,社会就会混乱不堪,局面简直不可思议,不可收拾。由此可见,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但是,套子也有负面作用,特别是落后、反动的套子,像枷锁,可以把人的手脚、思想套“死”。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落后或反动的套子中,久而久之,循规蹈矩,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单一的、僵化保守的思维模式、思维习惯,就会被套得服服帖帖,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套子以外的事物会产生排拒感。从这种意义来讲,人的思想是套子的产物。套子在人类生活历史中起着两重作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一个生活在沙皇俄国反动套子中的人,契诃夫是从揭露、批判沙皇反动套子的危害性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小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一生令人可笑、可厌的命运。对于这一基本思想,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首先,契诃夫写生活套子把别里科夫套“蠢”。本来,人在雨天出门,要打雨伞,穿雨鞋,这是生活常识。别里科夫竟天天装在这个套子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年四季,不管天冷天热,有蚊子没蚊子,“床上挂着帐子。”他找对象,准备结婚,并不是出于内在情感需要,而是为了不乱“男大当婚”的俗套。他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即“千万别乱套啊”!他满脑子世俗成见,一旦适应一种套子,一种生活方式,就把这种方式死搬硬套到各种生活之中,主观脱离客观,有着像堂吉诃德一样的愚蠢,套子已使他完全失去了主体意识,失去了理性。其次,作者写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坏”。小说写于1898年,当时俄国沙皇政府实行白色恐怖和高压政策,经常颁发限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法律、法令。别里科夫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其貌不扬,人们对其不屑一顾,大家甚至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可以结婚的人。然而,他在沙皇各种套子的束缚下,心地变坏了,成为沙皇统治的鹰犬。他不但自己视报纸上的条文为金科玉律,而且还要求别人也落入圈套。“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如一个同事参加祈祷式去迟了,中学生顽皮闹事,“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由于他搬出沙皇的法律条文压人,随时都可能向上面汇报,出卖人,大家都怕他。“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这个城市在他生活的十五年间,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足见别里科夫对人们危害之大。这个小人物凭借套子的威力,发挥着对人们的震慑作用。他在和柯瓦连科吵架时,口口声声要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并威胁说:“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这完全露出了他一副沙皇套子忠实走狗的嘴脸。最后,作品写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死”。别里科夫是在与柯瓦连科吵架后气死的。这个“气”有两个方面:一是气在受到了柯瓦连科的怒骂和怒推。柯瓦连科把他骂得很凶,推得很重,他口舌上无力抗衡,拳脚上也不能相迎,一副狼狈相,又遭到女朋友哈哈大笑的奚落,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二是气在柯瓦连科明目张胆地乱套,并毫无顾忌,这是他气死的主要原因。十几年来,城里人都对别里科夫敬畏三分,不敢乱套,唯独柯瓦连科压而不服,言谈举止大出格,大乱套,别里科夫感到无力制止,“礼崩乐坏”,他痛心疾首,结果忧郁不堪,气急败坏,得病而死。他死死抱住套子不放,极力维护套子,最终为套子献出了生命,成为反动套子的殉葬品。马克思说过,在各个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中,有着统治阶级的套子,由此可知,统治阶级制定的套子在社会上也是占统治地位的套子。套子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统治着整个社会,并且禁锢着人的心灵,扭曲着人的性格。时势可以造英雄,时势也可以造狗熊。别里科夫是黑暗王国中的狗熊,也是沙皇时代独裁、专制、高压政策的产物,契诃夫在作品中深刻地阐明了这一点。作品中人物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很明显,契诃夫通过别里科夫命运的描写,揭露了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展示了反动套子可怕的淫威。作品中人物深情地发出对自由的呼唤:“自由啊,自由!只要有一点点自由的影子,只要有可以享受自由的一线希望,人的灵魂就会长出翅膀来。”呼唤自由,就是呼唤俄国革命的到来,就是呼唤打破落后、反动的套子。这是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装在套子里的人》除了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外,它还有极为重要的认识意义。契诃夫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的主体性问题。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而言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这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给我们的深刻启示。(选自《名作欣赏》2000年第4期)■曹文轩\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一九〇四年七月十五日深夜,德国疗养地巴登韦勒。与死亡之神已打了数次交道的契诃夫,躺在柔软舒适的病榻上,听着窗外潮湿的空气流过树林时发出的细弱声响。“德意志的寂静”浓厚地包围着这位异乡客。他终于听到了生命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正从黑暗的远方飘忽而来。他将脸侧过来,以极其平静而严肃的语调对他的德国医生说:我要死了。医生让人打开了一瓶香槟酒。契诃夫接过杯子,望着妻子——莫斯科艺术剧院最出色的演员克尼碧尔,微笑道:“我好久没有喝香槟酒了……”说罢,将杯中酒慢慢饮尽,然后侧身躺了下去……天还未放亮,一只精灵似的黑蛾从窗外飞进屋里,然后在契诃夫遗体的周围,没有一丝声息地飞动着……几天后,他的遗体运回俄国。遗体运回时的情状,就像是一篇绝妙的“契诃夫式”的小说:到火车站去迎接他灵柩的亲朋好友,在一个军乐队的演奏声中,却竟然找不到他的灵柩——那个庄严肃穆的军乐队,原来是用来迎接同车到达的一个将军的灵柩的。一阵忙乱之后,人们才好不容易地找到了契诃夫的灵柩——他的灵柩居然混放在一节赫然写着“牡蛎”的车厢里。事后,高尔基愤怒地写道:“车厢上肮脏的绿色字迹,就像那些得意洋洋的凡夫俗子在精疲力竭的敌人面前放声狂笑。”这最终一幕,再度印证了契诃夫的那些讽刺性作品所具有的极度真实性。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许多作家都曾与医学有过关系。中国的鲁迅就是一例。“医学与文学”应当是一个有趣的题目,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题目——这也是可以作为一个题目的。契诃夫的文学肯定与医学有某些隐秘的关系。这倒不是因为他的不少作品写了与医生、医院、病人有关的故事,而是他在从事文学创作时,显示了他从医时养就的品质、习气以及如何看待、对付这个世界的方式。契诃夫还是一个很有声誉的医生。那座设在巴勃金诺、挂有“契诃夫医师”招牌的诊所,曾在“至少十五俄里”的范围内,家喻户晓。他一生都似乎很热爱他的这份职业,他愿意聆听病人的连绵不断的呻吟,他闻惯了苦涩的药香,他对自己开出的别出心裁的药方,其洋洋得意的程度并不在他写出一篇不同凡响的小说之下。而一个病人痛苦的解除给他所带来的快意,也绝不在一篇作品发表后而广受赞誉所带来的快意之下。对于医学,他一生钟爱。出于一个医生的职业眼光,契诃夫面对社会时,极容易将其看成是一个“病者”。他一生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他的手指似乎时刻扣在扳机上。今天的学者们在分析契诃夫作品时,都显出一番驾轻就熟的神气,毫不迟疑地将契诃夫作品的这些精神归结为他所处在的那个俄国社会是一个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社会。他们从不作假设:如果这个当医生的契诃夫生活在当下随便哪一个社会,还会不会是那样一个锐利的、刻薄的、无情的作家契诃夫?而我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契诃夫即使在当下,也还是那样一个契诃夫。医生的职业,无形之中帮他完成了对“作家”这一概念最本质之含义的理解:作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批判性的。一部世界文学史,我们看得再明白不过了:那些被我们所推崇、所敬仰、被我们冠以“伟大”字眼的作家,都不是社会的颂者。他们所承当的角色是尴尬的、孤独的、充满了挑战意味的。他们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所不喜欢的时代,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所希望的时代,而这一个又一个的“希望的时代”,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时代,因为新的一代作家很快替代了他们而成为主流。事情意味深长:新一代作家,又宿命般地接受了先人的命运,又成了尴尬的、孤独的、充满了挑战意味的角色。他们依然又将社会看成了一个病者。社会在文学中总是一个病者。我们可以将契诃夫的态度看成是对一个政治制度的态度,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显然离契诃夫的境界还很遥远。他这样的人,其实无论生活在哪一种政治制度之下,也会是这样的一番态度的。他的病者,是社会,而并不是制度,或者说不仅仅是制度。就人类社会而言,它无论在何种形态的制度之下,都不可能是一个十足的健康者。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它是一个病者的形象。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是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之后,我们今天再来面对任何一个社会时,我们都将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契诃夫笔下的若干社会病态依然存在。而那个社会造成的种种畸形人物——如“变色龙”、如惶惶不安的小公务员、如将自己装在套中的别里科夫,依然就在我们身旁走动——我们又在哪一刻能不再听到他们的鼻息声?执政者都喜欢与之共在的作家是那个社会的颂者,而当一些作家不愿成为颂者时,就又很容易地将他们简单地看做是制度的不合作者。一种紧张关系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而这种紧张关系的解除,要么寄托于执政者的开明、对作家之职能的深度理解,要么就是放弃作家的立场、牺牲文学的本性。生活于中国的又一位医生鲁迅,今天已被反复解释为他是他那个社会的投枪与匕首。但我们想过没有:如果这位医生没有英年早逝,情况又将如何?他面对的社会——那个病者,就会在他眼中于一天早晨霍然一跃而有了绝对无恙的强健体魄了吗?鲁迅的早逝,对一个民族来讲,无疑是一大哀事,但对于他个人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件幸事。契诃夫是非要将社会看成病者不可的,因为他是个医生。医生眼里只有病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与文学的职能是一致的。鲁迅当年弃医从文,但在实质性的一点上,二者却有着相同的本意:疗治。契诃夫还看出了这个社会具有反讽意味的一点:病者将非病者看成为病者。他在他的《第六病室》中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点。那个有良心的医生拉庚,看出了被关在第六病室中的“疯子”恰恰是一个具有理想的人,而与他开始了一种越来越亲密的关系。结局却是:他也被当成疯子送进了第六病室。当一个社会已分不清谁是真正的病者时,那么,这个社会也就确实病得不轻了。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单词:耐心。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多获得若干信息。我们与他相比,一个个都显得粗枝大叶。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显得有点不耐烦,只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契诃夫的耐心是无限度的,因此契诃夫的世界,是一个被得到充分阅读的世界。而这份耐心的生成,同样与他的医生职业有关。作为医生,他必须拥有两大品质:胆大、心细。若胆大,不心细,则会出大差错,而人命关天的事是不可出一点差错的。心细,胆不大,则又不会在医术上有大手笔。作为医生的契诃夫,似乎一生都在为这两大品质而修炼自己。耐心,成了他职业的习惯。他的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地见到了一架风车。那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他居然注意到了,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而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太阳底下亮闪闪的。他注视着一个女人,发现这个女人脸上的皮肤竟然不够用,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而张嘴的时候必须将眼睛闭上。他一旁打量着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学生,发现他为了炫耀自己,很可笑地跛着一只脚走路。……契诃夫的作品给后世的作家留下一个宝贵的观察方式:凝视。凝视之后,再凝思,这就有了契诃夫,就有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华采一章。中医讲“望、闻、问、切”,“望”为首,凝视就是“望”。文学界的高手,高就高在他比一般人有耐心。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好看也就好看在由那份耐心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在鲁迅写阿Q与王胡比赛捉虱子时,我们见到了这份耐心:“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在加缪去写一只苍蝇时,我们又见到了这份耐心:“长途汽车的窗户关着,一只瘦小的苍蝇在里面飞来飞去,已经有一会工夫了。……每当有一阵风挟着沙子打得窗子沙沙响时,那只苍蝇就打一个哆嗦。”……契诃夫绝对是一个高手。“冷酷无情”,这是我们在阅读契诃夫作品时会经常有的感觉。伟大的医生,必定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必定有着一番博大的悲悯情怀。然而,这种职业又造就了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契诃夫的冷峻,殊不知,这份冷峻绝对是一种医生式的冷峻——这种文学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他让高尔基少用一些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而对与他关系有点暧昧的一位女作家,他说得更为具体:“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们,并想打动读者,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而你却在主人公们流泪的时候,跟着他们一起叹息。是的,应该冷静些。”契诃夫也曾对他的医生职业有过疑惑。他对一位羡慕他一身二任的作家说:“相反,医学妨碍了我醉心于自由艺术……”然而,从现在看,这种妨碍却是成全了作家契诃夫。冷静、节制、犀利、入木三分的透视……所有这一切,反而比冲动、散漫、无边无际的自由,更容易成为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条件。最终,契诃夫说,医学是他的“发妻”,而文学则是他的“情妇”。契诃夫只活了四十四岁,但契诃夫用一杆鹅毛管笔写了那么多的剧本与小说。我百思不解:从前的人为什么那么早就已成材?他们在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出头时,就已经在事业上登峰造极。徐志摩只活了三十五岁,但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事业,都已轰轰烈烈。而如今,船也快了,车也快了,通讯工具也发达了,连用钢笔写字都嫌慢而争先恐后地改用了电脑(配置正越来越高),但我们在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出头时又做出了些什么?都行将就木了,也还是没有什么大名堂。人类仿佛越来越衰老、越钝化,生长得越来越迟缓了。契诃夫虽然只活四十四岁,但他是戏剧大师,是小说大师。我们来说他的小说——短篇小说。在短篇小说的写作方面,我以为能与契诃夫叫板的小说家,几乎找不出一个。如果说博尔赫斯代表了现代形态的短篇小说的高峰,而契诃夫则代表了古典形态的短篇小说的高峰。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卡特琳·曼斯菲尔德说,她愿意拿莫泊桑的全部的小说去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托尔斯泰老挑契诃夫的毛病,但他在内心深处十分钦佩这个年幼于他、擅长于写短篇小说的同胞: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无与伦比。契诃夫使全世界的小说家们懂得了何为短篇小说。短篇小说不简单的是一个文学门类,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识世界、解读世界的方式,一种另样的美学形态,一种特别的智慧。短篇与长篇的差异,绝不是一个篇幅长短上的差异。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观念,两种情趣,两种叙述。短篇小说只写短篇小说应该写的——这是契诃夫最基本的认识。这一认识意味着他不能像托尔斯泰、果戈理、巴尔扎克这样的擅长于鸿篇巨制、热衷于宏大叙事的小说家们那样去观察世界、发现世界。短篇小说家们的世界是特定的,并且肯定是在长篇小说家视野之外的。这些东西——就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呈现出的状况而言——是一些看似琐碎而无用的东西。短篇小说家常从被长篇小说家忽略的事物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那些东西在被发现具有价值之前,谁也不能想到它们可以成为小说。托尔斯泰说,契诃夫这个人很怪,他将文字随便丢来丢去地就写成了一篇小说。“随便”,再加上“丢来丢去”,也许就是短篇小说的本质。这里,与其说是文字随便丢来丢去,倒不如理解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将我们平时随便丢来丢去的事物、事情当作了短篇小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短篇小说的重量恰恰来自于无足轻重——这是契诃夫的一个独特发现。纳博科夫在高度赞赏了契诃夫的短篇《带叭儿狗的女人》之后说:“正是那意外的微小波折、轻巧精美的笔触使契诃夫能与果戈理和托尔斯泰肩并肩地在所有俄国小说家中占据最高的位置。”契诃夫小说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明白了一点:世界上的一切,其意义的大小与事物的大小并无关系;一切默默无闻的细小事物,都一样蕴含着世间最伟大的道理。他在解放物象、使一切物象获得平等地位方面,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在如何处理短篇小说的材料方面,契诃夫将“简练”当作短篇小说的最高美学原则。他的本领在于“长事短叙”。他要练就的功夫是:那些形象“必须一下子,在一秒钟里,印进人的脑筋”。他对短篇小说的写作发表了许多看法,而这些看法基本上只围绕一个意思:简练是短篇小说的特性,简练才使短篇小说变得像短篇小说。他的写作,就是洗濯,使一切变得干净利落;他的写作就是雕刻,将一切多余的东西剔除掉。他潜心制作他的作品,使它们变成一个个构思巧妙的艺术品。在中国当下的小说中,契诃夫式的短小精湛的短篇已几乎销声匿迹。四五千字的短篇则已成了凤毛麟角,而绝大部分短篇都在万字以上——即使如此篇幅,仍觉不够得劲,因此,中篇小说主打天下竟成了中国当下小说的一大风景——中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篇王国。这难道是因为中国的小说家们思想庞大厚重、经验博大深厚而一发不可收、不得不如此跑马占地吗?我看不见得。恐怕是不知世界上还有“简练”二字的缘故吧?简练,当是短篇的美德。契诃夫写完了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樱桃园是一个象征。樱桃园具有诗意的美。但它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终将结束。即便是不被庸人毁坏,它自己也必将会凋零。这是最后的樱桃园。契诃夫在四十四岁那年,看到了它的凋零——悲壮的、凄美的凋零。他必须走了。上帝似乎并没有将契诃夫的归去看成是多么重大的事情。那天,他听到了契诃夫跨过天堂之门的脚步声,问:“你来了?”契诃夫说:“我来了。”上帝只说了一句:“你来了,短篇小说怎么办?”(引自曹文轩博客)■契诃夫\胖子和瘦子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又喜。“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尼亚③,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④,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⑤,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不对,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星章。”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诌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笑着。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一八八三年十月一日【注】①莫斯科至彼得堡的铁路,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②一种烈性白葡萄酒。③纳法奈尔的爱称。④古代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三五六年焚烧了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阿泰密斯神庙。⑤古代希腊人,曾引波兰军队入境。■契诃夫\小职员之死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①。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小说里经常出现这个“但突然间”。作家们是对的:生活中确实充满了种种意外事件。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你们瞧。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没什么,没什么……”“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聘用协议书2023
- 个人租房的合同协议书范本10篇
- 再婚离婚协议书2025年
-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病因介绍
- T-CIECCPA 011-2024 高杂贵金属冶炼渣资源化处理技术规范
-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速查模块2中国近代史第1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公开课一等奖省
- (2024)汽车内饰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3年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纺织产品项目筹资方案
- 《开环伯德图的绘制》课件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2版)解读
- 公章证照使用登记表
- 政府经济学网上作业-第2次任务-以“政府支出”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 哈萨克斯坦劳动法中文版
- 格构护坡施工方案完整
- 肾恶性肿瘤的护理查房
- 软件项目验收确认书
- 环境科学统计与建模方法-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青岛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期末复习题
-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安全》大单元教学设计精美课件
- 幼儿园大班科学聪明的中国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