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故意犯罪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形态概述一、概念: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分类: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完成为标准:一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即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中途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未完成犯罪。包括:犯罪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
二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形态。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二、故意犯罪的过程、阶段与形态的区别
1、故意犯罪过程:故意犯罪由发生、发展到完成的全过程。
2、故意犯罪阶段:以主、客观内容不同对故意犯罪过程划分的前后相连,依次递进的段落—预备阶段、实行阶段(和结果发生阶段)。
3、故意犯罪形态: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上,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结局状态—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
犯罪预备阶段:犯罪预备、犯罪中止
犯罪实行阶段: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结果产生阶段: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三、犯罪形态存在的范围(讨论)
1、过失犯罪有无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2、间接故意有无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3、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有无犯罪既遂形态?
4、是否所有的直接故意犯罪都有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停止形态
一是依法一着手实行即告完成犯罪的举动犯二是我国刑法中把“情节严重”、“情节恶劣”规定为犯罪限制性要件的情节犯,不存在犯罪未遂;三是结果加重犯和情节加重犯,由其构成特征决定了不存在犯罪既遂与未遂之分,而只有是否成立加重构成之分。四、对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处罚依据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具备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也在于行为人的行为符合齐备的犯罪构成。只不过其齐备的是修正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也是要件齐备的犯罪构成,只是与基本犯罪构成在具体构成要件的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而已。第二节犯罪预备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特征:
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不同于犯意表示。
注意:以下两种应以犯罪论处:一是某些具体犯罪的构成中,口头或书面语言形式就是实行行为。如侮辱罪、诽谤罪、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及教唆犯罪里所包含的言语行为。二是单个人犯罪中制定犯罪计划的书面语言,以及共同犯罪中勾结共同犯罪人、商议犯罪计划的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停止犯罪。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碍行为人着手实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该因素不足以阻碍行为人继续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也认识到这一点的,应认定为犯罪预备阶段中止。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常见的有:(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2)准备实施犯罪的技能。(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的计划,等等。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在使用罪名时,应在罪名后加括弧标明预备形态问题,如“抢劫罪(预备)”。
2.对预备犯原则上应予以从宽处罚。
3.应注意犯罪预备与刑法第13条“但书”的关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情况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第三节犯罪未遂形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据此,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形态具有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行为人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特征。
“着手”的认定:
(1)、从主观角度考虑,对于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人来说,其犯罪目的和意志已经通过客观实行行为充分表现出来。
(2)、从客观角度考察,着手实行犯罪的特征表现为:
一是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已经同直接客体发生了接触,或者说已经逼近了直接客体。在有犯罪对象的场合,这种行为已直接指向犯罪对象。
二是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是依行为的性质可能直接导致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如果不出现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的阻碍或行为人的自动中止犯罪,这种行为就会继续下去,直到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
三是着手实行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求的行为。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这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标志。“犯罪未完成”在三类直接故意犯罪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一是结果犯,以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二是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三是危险犯,以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作为犯罪未完成的标志。
3.犯罪停止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区别犯罪未遂与犯罪实行阶段中止的关键所在。意志以外,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应当是阻碍犯罪分子完成犯罪的原因。这是意志以外的原因质的规定性。司法实践中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犯罪分子本人以外的原因。第二,行为人自身的因素。第三,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如对犯罪工具的性能、犯罪对象情况等存在错误的认识。(2)应当是足以阻碍犯罪分子完成犯罪的原因。这是意志以外原因量的规定性。如果不足以阻碍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而行为人自动放弃的,不能认定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视为犯罪未遂,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1.未实行终了未遂和实行终了未遂(主观标准)
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具体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继续实施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实行终了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具体犯罪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后,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刑法规定作为既遂要件的犯罪结果的犯罪停止形态。
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客观标准)
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上有可能完成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使犯罪未能完成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实行行为,但由于其行为的性质,致使其行为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使犯罪未能完成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还可继续分为工具不能犯未遂和对象不能犯未遂。所谓工具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由于对所使用的犯罪工具存在错误认识而未能完成犯罪导致的未遂。如将白糖当作砒霜放入他人食物中意图毒死他人。所谓对象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对所指向的犯罪对象存在认识错误而未能完成犯罪导致的未遂。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对未遂犯刑法原则上规定了从宽原则。
2.对未遂犯采取得减主义。刑法规定,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不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对未遂犯是适用从轻处罚原则还是减轻处罚原则,应当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由审判人员决定。第四节犯罪中止形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安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特征: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1)时空性。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指始于开始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行为之时,直至犯罪达到既遂之前,(2)自动性。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自认为当时本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自动性有两层含义:第一,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犯罪,这是成立自动性的先决条件。这是一个主观标准,第二,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停止犯罪。这是认定自动性的关键条件。(3)彻底性。是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犯罪。而不是暂时的中断。
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是指行为人着手实行的犯罪行为已经结束但尚未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时,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出现的犯罪中止形态。时空性:实行行为已经结束。自动性:同1.2
彻底性:同1.3
有效性:理解:(1)看行为人客观上是否采取了积极措施。(2)看事实上是否发生了犯罪结果。二、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定性
在刑法理论界存在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两种观点。观点:犯罪中止说是科学的。理由:
1.行为人对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放弃,是发生在犯罪实行未了的过程中,具备犯罪中止成立的时空条件。2.行为人对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放弃是自动的而不是被迫的。3.由于行为人对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自动而彻底的放弃,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犯罪没有达到既遂状态。
三、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1.预备中止、实行未了中止和实行终了中止
(1)预备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为了实行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2)实行未了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着手犯罪实行行为而未终了之前,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3)实行终了中止。是指行为人在实行行为终了以后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结果发生之前,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地防止该犯罪结果发生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
2.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1)消极中止。是指只需行为人消极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以成立的犯罪中止。(2)积极中止。是指不仅需要行为人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而且还要积极有效地实施一定行为去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才能成立的犯罪中止。四、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对中止犯采取从宽处罚原则。
2.对中止犯采取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原则。
3.对中止犯采取必减主义。第五节犯罪既遂形态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而不能以犯罪目的达到或者以犯罪结果发生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特征:
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
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3.行为人的行为齐备了某种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即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齐备。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1.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区别于犯罪构成中的结果犯)
2.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这些行为并非一着手即告完成,而是有一个实行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
3.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4.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存在既遂形态与预备形态及预备阶段的中止形态之别。我国刑法中的举动犯一般都是原本属于非实行行为而被刑法分则规定为实行行为的犯罪,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如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之参加行为。二是教唆性质的犯罪构成。如煽动分裂国家罪之煽动行为。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分则条文的法定刑是为犯罪基本构成设置的,对既遂犯处罚原则。按总则与分则的结合。在后面的量刑部分阐述。[案情]1998年4月9日晚,被告人董某身带匕首一把,躲在一公路旁的大树后,伺机抢劫。8时许,见社员吉某孤身一人走来,董某随即从树后跃出,拦住吉某,用匕首将吉的左臂部刺伤,抢得手表一只逃跑,吉某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了约三百公尺赶上董某,趁其不备,夺下董某手中的凶器,逼其交出手表,董见敌不过对方,被迫将抢到的手表还给吉某。问:董某的行为是既遂还是未遂?主要考虑被告人是否实际占有和控制被劫财产。被告人董某已经着手实施抢劫行为,但由于被害人的强烈反抗这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其行为属于抢劫未遂。
[案情]被告人秦某,男,27岁,营业员。秦某与被害人曹某(女,24岁,营业员)恋爱已经四年。1998年11月,秦发现曹与她高中的一位同学丁某来往,即询问曹,曹表示对秦永不变心,和丁某只是一般同学关系。秦要曹不再和丁来往。12月14日,秦又发现曹和丁在马路上一起走。当晚,秦带着一小瓶硫酸去曹家,径直去曹某的寝室,将硫酸从曹的额部倒下,经脸部流到颈部、肩部、胸部。曹被烧伤,大呼“救命”,秦见此情景,认识到错了,立即叫曹母:“赶快拿冷水来。”然后和曹母一起对曹某的伤部进行冲洗,并将曹某送医院抢救。经治疗。曹的颈部烧伤较严重,留有较大的伤疤,经鉴定构成轻伤。面部由于冲洗得快,只有芝麻大的三个小点。问:秦某的行为是否中止?被告人有中止意图是客观事实。但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实施终了的犯罪行为,构成犯罪中止必须采取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物流配送员劳动协议3篇
- 2024版网络游戏开发与运营权转让合同2篇
- 2024押证不押车商业地产项目贷款合同范本9篇
- 2025年度建筑安全评价与施工监理一体化合同范本3篇
- 2025厂区食堂承包合同:厂区文化建设与餐饮服务融合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北京市金融行业劳动合同法实施标准2篇
- 2024离婚财产分割保险保障合同
- 2024施工现场环境信息公开与共享协议3篇
- 2025年MLB棒球帽定制加工及品牌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制造生产线操作工劳动合同3篇 - 副本
- 2024版个人私有房屋购买合同
- 2025年山东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神经发展障碍 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康复规范》
- 2025年中建六局二级子企业总经理岗位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5月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管理类和其他类)
- 注浆工安全技术措施
- 《食品与食品》课件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读书分享会《白夜行》
- 2023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单词背诵默写表格(复习必背)
- 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2024)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