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_第1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_第2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_第3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_第4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含生物碱类成分的分析

一、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

(一)生物碱的沉淀反应

(1)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硅钨酸、磷钨酸、磷钼酸试剂数滴,生成(BH+)4[Si(W3O10)4]沉淀(淡黄色或灰白色)、3BHPO412WO32H2O沉淀(白色至褐色)、3BH3PO412MoO32H2O沉淀(白色至黄褐色,加氨水转变为兰色)。

(2)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碘-碘化钾试剂数滴,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

BH++I2-K+I-→BI2HI(棕、褐色)+K+(3)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碘化铋钾、碘化汞钾试剂数滴,产生红棕色沉淀、类白色沉淀。

BH++BiI3KI→BBiI3HI(红棕色)+K+BH++HgI2KI→BHgI22HI(类白色)+K+

2021/5/71

(二)生物碱的色谱鉴别

1.薄层色谱法首先用适当的溶剂提取生物碱,提取液经浓缩后直接或经过必要的净化后,点在薄层板上,层析后喷洒生物碱显色剂,再根据生物碱的特性,选择特异的颜色反应或荧光,并应用纯品对照,或标准药材对照,同时须作阴性对照后确定。如用硅胶为吸附剂时,一般应用碱性系统展开剂较多,或使生物碱的薄层分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2.纸色谱法多为薄层色谱所代替,利用多缓冲纸色谱来快速鉴别乌头中双酯类生物碱和醇胺类生物碱有其独到之处。

3.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恒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各种生物碱都具有一定的保留时间,可作为定性鉴别的参数。一般要求取得两个色谱系统的保留时间,或应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作出鉴定。

4.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具挥发性且过热不分解的生物碱分离和鉴定,目前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2021/5/72

二、含生物碱类成分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一)经典化学方法

1.重量法重量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多为测定其总生物碱的含量。本法可用于混合总碱、未知结构或分子量相差较大的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缺点是挥发性生物碱不宜用此法,在蒸发提取溶剂或加热、干燥时能分解破坏以及加碱使生物碱游离时可发生水解的生物碱也不可用此法。本法取样量大,得到的残渣在称量的准确度内方可应用。应用本法要求定量的将生物碱提取完全,并尽可能除去杂质,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实例见P135苦参片中苦参总碱的测定

2.容量法

(1)酸碱滴定法:

a.游离生物碱不溶于水,可先将生物碱溶于过量标准酸溶液中,再用标准碱溶液回滴。

b.游离生物碱能溶于水或水-乙醇溶液中的可直接滴定。

c.生物碱盐在水或乙醇介质中,用强碱溶液滴定。一般使其溶于90%乙醇溶液中,可用标准碱乙醇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2021/5/73

(2)两相滴定法:

因边滴边使游离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不致影响终点的观察。更重要的是由于游离生物碱进入有机相,明显地增大了生物碱盐的电离常数pKa。生物碱盐在两相中的水解为pKa(D)=pKa-log(1+PC),即与分配系数有关。一般的测定方法是称取生物碱盐类溶于水中(加氯化钠少许),然后加一定量有机溶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并不断搅拌振摇。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乙醚等,以氯仿用的较多,常用的指示剂如酚酞。

如滴定剂选用酸性染料作为生物碱的两相滴定,则称之为酸性染料滴定法。利用在一定的pH条件下,酸性染料能与生物碱结合而定量地被有机溶剂提出,当滴定到达终点时,由于稍过量的酸性染料,使水层产生颜色而指示终点。为了保证酸性染料与生物碱的结合,可在水层中加入缓冲溶液。

BH++In-→BHIn

本方法测定生物碱含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pH、合适的酸性染料和合适的有机溶剂。酸性染料现以溴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及溴甲酚绿应用较多。有机溶剂应用最多的是氯仿,其次是苯和二氯乙烷。要求有机溶剂应对生物碱与酸性染料结合物有很好的溶解度。2021/5/74

(3)络合滴定法:重金属盐类如碘化铋钾、碘化汞钾和碘化镉钾等可使生物碱或其盐生成沉淀,将沉淀溶解,然后用络合滴定剂直接滴定原来沉淀中的重金属;或者滤出沉淀,滴定滤液中剩余的过量的重金属而求得生物碱含量。本测定方法手续繁琐,目前仅应用于原料药材的生物碱含量测定,在中药制剂中应用较少。

(4)沉淀容量法:利用多数生物碱与硅钨酸、雷氏盐、四苯硼钠等试剂,生成沉淀,组成一定,直接或间接测定其含量。例如生物碱或其盐类与一定量四苯硼钠溶液作用,过量的四苯硼钠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或氯化烃基二甲基苄基铵溶液回滴过量的四苯硼钠,以溴酚蓝为指示剂,终点时多一滴以上季铵盐溶液与溴酚蓝生成鲜蓝色络合物以指示终点,此方法亦多用于原料药材的生物碱含量测定。2021/5/75

(二)光谱法

(1)雷氏盐比色法: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沉淀后,将沉淀分离,溶于丙酮,于520~526nm波长处比色测定吸收度,换算生物碱的含量。经实验证明生物碱的雷氏盐沉淀的丙酮溶液所呈现的吸收特征,是由于分子结构中的硫代氰酸铬铵部分,而不是结合的生物碱部分,其吸收值与样品或溶剂无关。硫代氰酸铬铵在丙酮中的克分子吸收系数为106.5(单盐)或213.0(双盐)。故可根据其吸收值A按下式直接测得样品重而不需绘制标准曲线。

W=(A/ε)×M×V/1000

式中,M:生物碱雷氏盐沉淀的分子量,W:生物碱雷氏盐沉淀的重量;A:吸收度;ε:克分子消光系数;V:丙酮毫升数。

本方法可不需要标准对照品,但需注意生物碱生成单盐或双盐,并要注意样品的净化。2021/5/76

(2)酸性染料比色法:在一定pH的介质中,生物碱B与氢离子H+结合成盐(BH+),与某些酸性染料的阴离子In-结合成有色化合物[BH+In-],它能定量的被有机溶剂提取出来,此结合物碱化或酸化后,即定量放出染料可进行比色,或测定该有色的有机溶液。此方法的关键:选择合适的pH、合适的酸性染料和合适的有机溶剂。含有1个N原子的生物碱与酸性染料(溴酚蓝)生成分子1∶l的结合物,与2个N原子的生物碱生成分子1∶2的结合物(pH应较低pH3.0~5.8)。此外,应防止操作时混入水分。同时也须注意带入水相中过量染料影响测定的结果。实例P147延胡索乙素酸性染料比色法2021/5/77

(3)苦味酸盐法:凡是在弱酸或中性溶液中能与苦味酸定量发生沉淀的生物碱,都可按本方法测定含量。

a.是滤取生物碱-苦味酸盐沉淀,加碱使生物碱-苦味酸盐解离,然后以有机溶剂提出生物碱,将苦味酸的碱性水溶液进行比色,再换成生物碱的含量。

b.是在pH为7的缓冲液中,使生物碱与苦味酸结合成盐,用氯仿提取此盐,然后再以pH为11的碱性缓冲液使氯仿中苦味酸盐解离,并将苦味酸提取到碱性水溶液中再进行比色。

c.是直接在pH为4~5的缓冲溶液中,用氯仿提取生物碱苦味酸盐,将氯仿提取液直接进行比色。

(4)其他如色谱-光谱连用技术、导数光谱法等实例:P141小檗碱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P145麻黄碱的测定(Cu2+-二硫化碳法)2021/5/78

(三)色谱法

1.高效液相色谱生物碱类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可采用正相、反相和离子对色谱,其中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应用较多。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为了克服游离硅醇基的影响,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流动相方面的改进:

a.加入硅醇基抑制剂,最常用的硅醇基抑制剂是三乙胺;b.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c.在流动相中加入季铵盐试剂,例如在水-甲醇流动相中加入0.01mol/L的溴化四甲基胺。

机理是流动相不断地流入色谱柱后,即连续地添加掩蔽性试剂(季胺盐),被分离的碱性化合物和硅醇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被阻碍,从而使生物碱类成分得到很好的分离。流动相中水-甲醇比例的改变以及pH的变化都不影响峰的对称性。

(2)固定相方面的改进:选择碳链较短的键合相硅胶填料,例如C8比C18好。

(3)增加流动相的脂溶性。

(4)调整流动相的pH值,pH>pKa+1或<pKa-1条件下用离子对试剂。

(5)升高柱温。2021/5/79

基本流程

1)样品供试液制备:样品根据生物碱通性提取、净化、定容制备供试液。(如利用生物碱溶于氯仿,生物碱盐不溶于氯仿,通过萃取与反萃取达到提取净化,再定容后制成样品供试液)。

2)标准液配制:先配成标准储备液,再配制成系列标准液。

3)系统适应性:色谱柱、流动相、流速、检测器、测试波长等。

4)选择定量方式,并相应进样、检测、计算含量。

实例:P142-143小檗碱的HPLC分析

P145-146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HPLC分析2021/5/7109、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3/2/32023/2/3Friday,February3,2023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3/2/32023/2/32023/2/32/3/20235:07:52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3/2/32023/2/32023/2/3Feb-2303-Feb-23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3/2/32023/2/32023/2/3Friday,February3,2023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3/2/32023/2/32023/2/32023/2/32/3/2023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03二月20232023/2/32023/2/32023/2/3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二月232023/2/32023/2/32023/2/32/3/2023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3/2/32023/2/303February2023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3/2/32023/2/32023/2/32023/2/32021/5/711

2.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技术在生物碱类成分分离和测定须结合生物碱的通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制成供试品溶液,需要采用化学方法提取和纯化,常用液-液萃取或液-固萃取,或结合生物碱的特性进行纯化。常使用碱性展开剂或在碱性气氛中展开。在薄层直接扫描定量时,须首先作一工作曲线,目的是考察工作曲线是否为通过原点的直线,以便决定采用外标一点法或外标两点法进行定量,其次需要找出线性范围,以便摸索样品点样量。采用薄层直接扫描定量还需要随行对照品进行,同时要考察稳定性,同板、异板效应和精密度等。实例安宫牛黄丸1)小檗碱的TLC-比色法

2)小檗碱的TLC扫描法P142

胃特灵、沉香舒气丸中延胡索乙素的TLC法1472021/5/712

3.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有挥发性的,遇热不分解的生物碱类。游离碱或盐都只能得到一个游离碱的色谱峰,但生物碱盐在急速加热器中产生的酸对色谱柱和检测器不利,所以一般多经提取后进柱。例如麻黄碱、苦参碱和颠茄类生物碱。实例疏风定痛丸中麻黄碱含量测定P1442021/5/713第二节黄酮类制剂的分析

一、含黄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

定性鉴别方法主要有化学显色反应,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一)化学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显色反应的机理是黄酮类成分经还原反应后生成花色甙元及其二聚物。

定性鉴别的操作:将中药制剂用适当方法提取分离。组分较少的制剂可用有机溶剂提取,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或乙酸乙酯;取样品液5~10mL,加入数滴盐酸,然后加入少许镁粉,如果有黄酮、黄酮醇或其二氢化合物存在,数分钟后则可产生橙色或红色。必要时,需作空白试验。

2021/5/714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成分能与金属离子如Al3+,Zr4+等产生络合作用,产生荧光或颜色加深等。

络合作用的条件是黄酮类成分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之一,即5-羟基(a)、3-羟基(b)或邻二酚羟基(c),(a)、(b)都是羟基与4位羰基共同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三氯化铝、硝酸铝和二氯氧锆的醇溶液常作为黄酮类成分的重要定性试剂及薄层与纸层析的显色剂。

2021/5/715

(二)纸色谱法

黄酮类成分纸色谱的溶剂系统可归纳为酸性溶剂与中性溶剂系统两个方面。

酸性溶剂系统是多种不同比例量的混合酸性溶剂,对绝大多数黄酮成分的分离,均能取得适当的Rf值,分离较好,色点扩散也小,尤以正丁醇-乙酸-水(4∶1∶5)应用最为普遍。此外,适当浓度的稀释乙酸如乙酸-水(6∶4)也能得到较满意的分离,尤以黄酮甙类结果更好。假若增加乙酸浓度,一般可以使游离黄酮类的Rf值增大。

中性溶剂系统是用水和有机溶剂组成的。利用水对各种黄酮及其甙类不同的溶解度,易于产生化合物间分配系数的差别。乙酸乙酯-水,氯仿-水,正丁醇-水等,都是实用的溶剂系统。

2021/5/716

(三)薄层色谱法

黄酮类成分的薄层定性,一般采用吸附薄层,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与聚酰胺,也有用纤维素、硅酸镁、氧化镁。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甙较理想纤维素薄层则适用于分离多糖甙混合物展开后的显色反应可采用在紫外光下观察荧光和喷显色剂相配合的方法。

2021/5/7171.硅胶薄层色谱

用硅胶分离黄酮成分遵循正相色谱层析规律,化合物极性越强,所需溶剂的极性越大。其Rf值顺序如下:RCH3>RH>ROCH3>R-O-糖>ROH常用的溶剂系统有: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分离黄酮甙元;苯-甲醇(95∶5),分离黄酮甙元;苯-甲醇-乙酸(35∶5∶5),分离黄酮甙;氯仿-甲醇(8∶2),分离黄酮甙元及甙;苯-乙酸乙酯(7.5∶2.5)或苯-丙酮(9∶1),分离黄酮甙元衍生物如甲醚或乙酸酯中性成分;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分离双黄酮成分。溶剂系统中各组分的配比可根据薄层色谱的需要加以调整。2021/5/718

实例淫羊藿的鉴别

供试液制备取本品粉末0.5g,加50%乙醇30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乙醇后,加水少量溶解,加至聚酰胺小柱上,先后用水,乙醇各lOOml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蒸干,残渣用乙醇溶解,使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对照液制备取淫羊藿甙对照品,用乙醇制成0.5mg/ml的溶液。

薄层板硅胶G加0.1MNa2HPO4的0.3%CMC-Na+自制板;厚度:250um

点样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2uL;条带状点样。

展开剂醋酸丁酯-甲酸-水(1.3∶1∶1)10℃以下放置后的上层溶液。

展开方式展开剂预平衡15分钟;上行展开;展距:8cm

显色喷以5%AlCl3乙醇溶液,105℃加热约数分钟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色谱识别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淫羊藿甙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注意事项温度在25℃以上;控制湿度在18-47%范围内色谱效果较好。2021/5/719123456样品:

1.淫羊藿甙2.淫羊藿3.箭叶淫羊藿

4.朝鲜淫羊藿5.柔毛淫羊藿6.巫山淫羊藿2021/5/720

2.聚酰胺薄层色谱聚酰胺薄层色谱用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甙与甙元较好。由于各种黄酮类成分取代基团的性质、多少和位置的不同,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能力有所差异而得到分离。一般说来,展开剂中大多含醇、酸、水,或二者兼有。常用的溶剂系统有:甲醇-水(8∶2),分离黄酮甙元及甙,乙醇-水-乙酰丙酮(2∶4∶1),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13∶3∶3∶1),苯-丁酮-甲醇(6∶2∶2),分离黄酮甙元;甲酸-甲醇-乙酸乙酯(1∶21∶8),乙酸-水(1∶2),分离黄酮甙。如鼻炎康片中黄芩甙的薄层色谱。取片剂细粉,加50%乙醇于60℃水浴中热浸3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聚酰胺薄膜上,用36%醋酸展开,以黄芩甙为对照品,展开后于紫外灯下观察(365nm),黄芩甙呈紫色斑点,Rf值约为0.30。

2021/5/721

3.纤维素薄层色谱纤维素薄层色谱可用于分离黄酮甙类较好,原理与纸色谱相同,色谱流动相可套用纸色谱所有的流动相。常用的展开剂有,

(1)正丁醇-乙酸-水(4∶1∶5)。

(2)2%甲酸;不同浓度的乙酸(6%、10%、40%、60%);乙酸乙酯-甲酸-水(8∶2∶3,上层)。

(3)异丙醇-氢氧化铵-水(8∶1∶1)。

a.黄酮类成分的纤维素色谱行为是:分子中酚羟基增多时,无论用上述任意一溶剂系统Rf值均减少;当分子中羟基为甲基或甲氧基所取代时,Rf值增加,

b.黄酮甙分子中醇羟基增多,用不同浓度的乙酸展开,Rf值增加,而用正丁醇乙酸水系统则相反。2021/5/722

二、黄酮类成分定量分析

(一)比色法最常用的是与铝盐反应,试剂为三氯化铝和硝酸铝。测定总黄酮时常用芦丁作对照品。实例降压丸中芦丁的测定---铝盐络合比色法

标准曲线制备精密吸取芦丁液分别置于25ml量瓶中,分别加入5%亚硝酸钠1.0ml,混匀,放置6分钟,加入10%硝酸铝1.0ml,混匀,放置6分钟,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10.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放置15分钟,在500nm处分别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对照品液体积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021/5/723

供试品测定将丸剂粉碎,精密称取相当于1.0g槐米的细粉,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60ml乙醚,回流至无色,放冷,除去乙醚,再加甲醇60ml回流提取至无色,放冷。将甲醇提取液转移至100ml量瓶中,定容。精密吸取10m1,置于另一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精密吸取3.0ml于25ml量瓶中,再按标准曲线项下“加5%亚硝酸钠1.0ml……”操作,测定吸收度,再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当于芦丁对照品液的体积,应用下列算式计算芦丁的含量。芦丁%=V×F×100%/(3×W)2021/5/724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黄酮类化合物吸收带I在较长波长(330~380nm),是由B环的桂皮酰基所引起的;Ⅱ带在较短波长(240~280nm),系A环的苯甲酰基所引起的。最大吸收波长范围因各类型结构不同而异,

a.黄酮、黄酮醇I带330~350nm,Ⅱ带250~270nm;

b.双氢黄酮I带吸收弱310~330nm,Ⅱ带275~290nm;

c.异黄酮无I带吸收,Ⅱ带250~270nm;

d.查耳酮I带360~390nm,Ⅱ带吸收较弱240~260nm。

一般随共轭程度和羟基数目的增加,吸收带向长波移动。中药制剂的成分复杂,一般需经过适当的提取分离(如正丁醇、乙酸乙酯萃取,聚酰胺柱、C18柱分离)后,才能进行定量分析。

2021/5/725实例:

1.复方芦丁片中芦丁的测定——单波长分光光度法2.银黄注射液中黄芩甙和绿原酸的测定——联立方程法

P156A276=A黄276+A绿276=ε黄276C黄L+ε绿276C绿LA324=A黄324+A绿324=ε黄324C黄L+ε绿324C绿LL=1cmC黄=(ε绿324A276-ε绿276A324)/(ε黄276ε绿324-ε黄324ε绿276)C绿=(ε黄324A276–ε黄276A324)/(ε绿276ε黄324-ε绿324ε黄276)2021/5/726

(三)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中单体黄酮类成分的关键是分离。样品经有机溶剂或水提取后,可用硅胶、纤维素或聚酰胺进行层析,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层析后可TLC-比色法测定;也可以用薄层扫描仪直接测定。实例1银黄注射液中黄芩甙的测定----TLC-比色法实例2枳实导滞丸中橙皮甙的测定----荧光薄层扫描法2021/5/727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类成分的RP-HPLC:大多用C18键合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酸(或磷酸缓冲液)及乙腈-水。实例

1.生脉注射液中麦冬高异黄酮的测定

2.海马补肾丸中淫羊藿甙的测定

3.鼻炎康片中黄芩甙的测定

4.复春片中淫羊藿甙的测定。

5.香砂养胃丸中橙皮甙的测定2021/5/728黄酮类成分的NP-HPLC:

a.无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或乙酰化黄酮类化合物,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可套用薄层色谱条件,但极性要相对小一点。

b.乙酰化黄酮、有一个羟基的黄酮类成分,采用-CN键合相色谱,流动相为乙烷-氯仿。

c.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可选用-NH2键合相,流动相可选用二氧六环-二氯甲烷(1∶9)。2021/5/729第三节皂甙类制剂的分析

一、皂甙类成分的定性分析

(一)泡沫反应取中药材粉末约1g,加水10ml,煮沸10分钟后过滤,将滤液于试管内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分钟以上)即为阳性反应。所产生的泡沫多少与pH有关,取2支试管,一管加入0.1mol/L盐酸液5ml,另一管加入0.1mol/L氢氧化钠液5ml,再各加入中药水溶液,使酸管的pH为1,碱管pH为13,强烈振摇,如两管所形成的泡沫高度相同,则中药中含三萜皂甙,如碱管泡沫较酸管泡沫高数倍,则中药中含甾体皂甙。

2021/5/730(二)显色反应1。醋酐-浓硫酸反应取含皂甙样品置试管中,加醋酐1ml溶解后,沿试管壁加入少量浓硫酸,在两液层中间出现色环,甾体皂甙生成蓝色或蓝黑色,而三萜皂甙则出现红、粉红或紫色。2.三氯醋酸反应取皂甙溶液滴在滤纸条上,滴三氯醋酸试剂,加热到60℃,若斑点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则样品为甾体皂甙;若需加热到100℃才出现以上颜色变化,则样品为三萜皂甙。3.氯仿-浓硫酸反应样品溶解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后,在氯仿层呈现红或蓝色,并有绿色荧光出现。4.冰醋酸-乙酰氯反应样品溶于冰醋酸中,加入乙酰氯数滴及氯化锌结晶数粒,稍加热,则呈现淡红色或紫红色。5.五氯化锑反应样品加五氯化锑的氯仿液呈紫蓝色。

2021/5/731

(三)薄层色谱皂甙类成分进行薄层分离时采用吸附剂常用的是硅胶或氧化铝以及特殊需要的硅藻土。亲水性强的皂甙通常要求硅胶的吸附活性较弱些,展开剂的极性要大些,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常用的溶剂系统有:氯仿-甲醇-水(13∶7∶2,下层)、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等。

皂甙元的极性较小,如以硅胶为吸附剂,展开剂的亲脂性要求强烈,所用的溶剂系统常以苯、氯仿、己烷、异丙醚等为主要组分,再加以少量其他极性溶剂。常用的溶剂系统有环己烷-乙酸乙酯(1∶1)、苯-乙酸乙酯(1∶1)、氯仿-乙酸乙酯(1∶1)等。

2021/5/732

薄层色谱后,皂甙类化合物常用的显色剂:

(1)2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置140℃加热5~10分钟,皂甙元均呈深蓝色,灵敏度高(0.5μg即能显色),不易褪色。

(2)三氯化锑的浓盐酸或氯仿溶液:喷后在90℃烤10分钟,因有毒性,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加热后不同的皂甙元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显出不同种颜色,有助于鉴别皂甙元。

(3)硫酸-甲醇(1∶1):喷后加热,显红褐色、紫色、黄色或黑色,与加热温度有关。2021/5/733

(4)氯磺酸-乙酸(1∶2)溶液:喷后130℃加热5分钟,各种皂甙元显不同颜色,如天蓝、紫、粉红、淡棕色等,在紫外光灯下也显不同荧光,比较灵敏,可检出10-1~10-3μg,可用于鉴别和定量。

(5)碘蒸气:灵敏度约为1~2μg,碘的优点是易挥发,显色后挥去碘,斑点可作定量分析,常用于确定斑点位置。

注:皂甙类化合物的薄层色谱鉴别往往要求控制相对湿度与温度,如三七皂甙在10℃以下展开,可与人参皂甙Re分开,在室温展开则不能使两者分开。一般可控制展开温度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47%左右。2021/5/734实例人参三七西洋参的薄层鉴别

供试液制备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置水浴回流1小时,弃氯仿液,药渣挥干,加水饱和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min,取上清,加氨试液三倍量,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正丁醇液蒸干,加甲醇溶解制成1ml供试液。对照液制备取人参皂甙Rb1,Rb2,Rc,Re,Rd,Rg1,Rf对照品和伪人参皂甙F1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薄层板硅胶60预制板(Merck)2021/5/735

点样供试液与对照液分别点样1ul

展开剂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

展开方式展开剂预平衡15分钟;上行展开;展距:12-14cm

显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荧光色谱。

色谱识别

1.人参皂甙Rf为人参含有,西洋参不含,可作为人参与西洋参的区别依据之一;2.西洋参含的人参皂甙Fll,人参不含,可作为西洋参的鉴别特征;3.生晒参与红参之区别,在于Rgl以上的“微量皂甙”,红参较生晒参明显。4.三七色谱较简单,最明显的是Rbl,Re,Rgl三个主斑。需注意的是Re斑点与三七皂甙R1重叠。2021/5/736样品:1-2.生晒参;3-5.红参;6-9.朝鲜红参;10-12.西洋参(进口);

13-14.西洋参(国产);15.三七;

16.人参皂甙对照品Rb1(S1),Rb2(S2),Rc(S3),Re(S4),Rd(S5),

Rg1(S6),Rf(S7),Fll(S8)。2021/5/737二、皂甙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总皂甙的含量测定一般需用适当的溶剂提取,如甲醇(80%~95%)、乙醇等,提取后经分离(如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经处理后溶剂洗脱)得到总皂甙成分,再根据皂甙类化合物的各自特征来选择含量测定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色法。皂甙元的含量测定时可按总皂甙的提取分离方法得到总皂甙,再加酸(如硫酸、盐酸)加热水解,得到皂甙元;也可以将样品先行水解,再用有机溶剂从水解后的混合液中提取皂甙元。测定皂甙元含量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单体皂甙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为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2021/5/738

(一)比色法

常利用皂甙能与某些试剂反应后产生颜色,然后于可见光区进行比色测定常用的皂甙显色试剂有:

浓硫酸可以作为测定皂甙元的一种通用试剂,甾体皂甙元与浓硫酸反应常显黄色,但需在较高温度(80~90℃)反应30~60分钟。

高氯酸用于测定有Δ5的皂甙元。

硫酸-醋酐、硫酸-冰醋酸主要用于检测甾体皂甙

芳香醛-硫酸或芳香醛-高氯酸

常用的皂甙类显色剂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主要用于检测三萜皂甙。实例复方丹参片中三七总皂甙的测定--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比色法

2021/5/739

(二)薄层色谱法样品经适当的溶剂提取,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定量。定量方法可用薄层洗脱-比色法或薄层扫描法。实例龟龄集中人参总皂甙的测定--薄层色谱-比色法

归脾丸中远志皂甙元的测定—薄层扫描法

2021/5/740薄层色谱-比色法的一般步骤:

1.供试品的制备:包括样品的提取与预处理。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3.薄层板的制备

4.点样取适量的供试品溶液容定量毛细管或半自动点样器在薄层板距底边1-1.5cm处点样(斑点状或条带状),同时点上对照品的应用溶液作随行对照。对照品与供试品交叉点样。

5.展开:包括预平衡与样品展开、展开方式,展开剂,展距。

6.定位:日光下、紫外灯下观察或碘蒸气定位。

7.斑点捕集

8.洗脱与定量:用合适的溶剂洗脱后加显色剂显色,或加显色剂显色后离心取上清,以相同大小的固定相为空白同法操作,于合适波长处比色定量。2021/5/741

薄层扫描法的一般步骤:

1.供试品的制备:包括样品的提取与预处理。

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3.薄层板的制备

4.点样取适量的供试品溶液容定量毛细管或半自动点样器在薄层板距底边1-1.5cm处点样(斑点状或条带状),同时点上对照品的应用溶液作随行对照。对照品与供试品交叉点样。

5.展开:包括预平衡与样品展开、展开方式,展开剂,展距。

6.显色:采用合适的显色剂喷雾显色或衍生化显色,与合适的温度下烤干。

7.扫描定量:在稳定显色的时间内,采用薄层扫描仪选择合适的参数扫描定量。2021/5/742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单体皂甙和皂甙元的含量测定。具有较强紫外吸收的皂甙类成分可用HPLC法分离测定并用紫外检测器(HPLC-UVD)无紫外吸收或紫外吸收较弱的皂甙类成分可用HPLC法分离测定并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2021/5/743第三节醌类成分的分析

中药中存在的蒽醌衍生物多为羟基蒽醌和它们的甙。常用的含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首推大黄,此外还有芦荟、决明、茜草、虎杖、何首乌、番泻叶、萱草等。

含有醌类成分的中成药制剂比较多见,以含大黄、何首乌、紫草、丹参的中药制剂为代表。一、蒽醌类成分的定性分析

(一)化学显色反应

1.Borntrager反应: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显红~紫红色

2021/5/744

2.有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结构的蒽醌类化合物可与Mg2+形成橙红、紫红、橙黄、蓝紫等颜色的络合物。生成的产物具有下列结构:2021/5/745

(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鉴别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最主要的定性方法。

吸附剂多用硅胶,

展开溶剂系统:

a.用于蒽醌类成分的大都是各种溶剂的混合系统,而且大多含有水或甲醇。

b.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或相近的配比)是用途最广的展开剂,适于分离蒽醌甙元和蒽醌甙。

c.正丙醇-乙酸乙酯-水(4∶4∶3)和异丙醇-乙酸乙酯-水(9∶9∶4)适于分离番泻甙和二蒽酮甙。

显色方法主要有喷碱性试剂或醋酸镁甲醇液、氨气熏及在紫外灯下观察荧光,亦可在可见光下直接观察色斑。

2021/5/746

(三)升华法游离的蒽醌及其他醌类衍生物多具有升华性。中药制剂中如含有这类成分量较大,可采用升华法得到升华物,可见光下观察或加碱性试液显色定性。2021/5/747二、蒽醌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一)比色法

1.加碱比色法

1)游离蒽醌的测定称取中药制剂粉末适量,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氯仿回流提取至无色。氯仿提取液移入分液漏斗中,以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合碱液分次提取至无色,合并碱液,用少量氯仿洗涤,氯仿弃去,碱液调整至一定体积,若不澄清,可用垂熔漏斗过滤,滤液在沸水浴中加热4分钟,用冷水冷却至室温,30分钟后在490nm处比色,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计算含量。

2)总蒽醌的测定称取中药制剂粉末适量,先用盐酸或硫酸水解蒽醌甙。然后用非极性溶剂如氯仿提取甙元后同上法测定。3)结合蒽醌的测定

a.结合蒽醌=总蒽醌-游离蒽醌

b.极性溶剂提取蒽醌甙,水解成甙元后,用1)法测定。2021/5/748

2.醋酸镁比色法

1)游离蒽醌的测定称取中药制剂粉末适量,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氯仿回流提取至无色。将氯仿提取液蒸干,残渣加0.5%醋酸镁甲醇液溶解,并定容。在498nm处比色,以1,8-二羟基蒽醌为对照品,计算含量。

2)总蒽醌的测定称取中药制剂粉末适量,先用盐酸或硫酸水解蒽醌甙。然后用非极性溶剂如氯仿提取甙元后同上法测定。2021/5/749

二)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主要用于分离测定单体蒽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化合物的薄层色谱条件和显色方法可参考定性分析部分。

实例当归龙荟丸中大黄素的测定--洗脱定量法

--TLC扫描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也主要用于分离单体蒽醌类化合物。实例黄连上清丸中大黄游离蒽醌甙元的测定P172-1732021/5/7502021/5/751第五节挥发性成分分析

概述

挥发性成分是指中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并易挥发的成分,其化学组成复杂主要包括:1.挥发油类成分

2.其他分子量较小、易挥发的化合物。2021/5/752挥发油,又称精油,为可随水蒸汽蒸馏得到的易流动的油状液体,具香味和挥发性,其中有些组分的纯品在常压下为固体。许多常用中药中都含有挥发油,中草药中的挥发油一般在1%以下,亦有少数达10%以上,如丁香中含挥发油可高达14~21%。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相当复杂,一种挥发油常含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成分,但其中往往以某种或数种成分占较大的量。2021/5/753含挥发油成分的常用中药

厚朴:β-桉油醇、α-蒎烯、柠檬烯、醋酸龙脑酯肉桂:桂皮醛、桂皮酸、乙酸苯丙酯陈皮:柠檬烯、柠檬醛川芎:藁本内酯、3-丁叉苯酞、香桧烯薄荷:薄荷酮、薄荷脑、乙酸薄荷酯当归:棕榈酸、香荆芥酚、当归酮、正丁烯酜内酯、藁本内酯

丁香:丁香酚、水杨酸甲酯、α-蒎烯、β-蒎烯、乙酰丁香酚苍术:苍术醇、茅术醇、苍术酮、苍术素白术: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2021/5/754一.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挥发油中成分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1.主要成分——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含氧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具有芳香气味,如薄荷醇、薄荷酮、樟脑、龙脑、茴香酮、苍术酮

2.脂肪族化合物——正庚烷、正癸烷、辛烯、异戊酸、异戊醛、甲基正壬酮等。

3.芳香族化合物——如苯丙烷类衍生物,多具有C6-C3骨架,多为苯酚化合物或其酯类,如桂皮醛、茴香脑、丁香酚

2021/5/755理化性质

1.物理性状:挥发油在通常情况下为具有特殊而浓烈气味的油状液体,多数比重小于1,沸点70~300℃之间;且具有强烈的折光性;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大多有机溶剂中,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2.显色反应:酚类成分——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

羰基化合物——加苯肼或苯肼衍生物、羟胺等试剂,可生成结晶性的衍生物

内酯类化合物——样品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色并逐渐消失

2021/5/756二.定性鉴别

1.化学反应法

根据制剂中所含挥发油组分的结构或功能基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萜类成分-多含有双键,能与溴、氢卤酸等起加成反应内酯类-与羟胺反应生成羟污酸,与三氯化铁呈颜色反应注意:中药复方制剂中成分复杂,干扰因素众多,专属性不强。2021/5/7572.薄层色谱法

挥发油成分TLC主要是根据极性大小加以分离挥发油所含各类化合物的极性顺序为:烃(萜)<醚<酯<醛、酮<醇、酚<酸

可试用不同极性的展开剂在硅胶、氧化铝薄层上将各类化合物相互分开。最常用展开剂-正己烷、石油醚,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成分(不含氧的烃类成分)石油醚或正己烷中加少量醋酸乙酯(或苯),增大极性后,则可用于分离极性大的成分(含氧化合物)也可使用其他展开剂-如苯、乙醚、四氯化碳、氯仿、醋酸乙酯以及不同比例的混合展开剂。2021/5/758常用的薄层显色剂有:茴香醛-浓硫酸试剂:与挥发油中各成分产生多种鲜艳的颜色。2%高锰酸钾水溶液:在粉红色背景产生黄色斑点时表明含不饱和化合物。荧光素-溴试剂:在长波长的紫外光灯下观察,如薄层斑点显黄色荧光,则表明含乙烯基化合物。

2.4-二硝基苯肼试剂:喷试剂后如产生黄色斑点表明可能含有醛或酮类化合物。2021/5/759异羟肟酸铁试剂:喷试剂后如产生淡红色斑点表明含有内酯类化合物。三氯化铁试剂:斑点显蓝色或绿色,含有酚性物质0.05%溴酚蓝乙醇溶液:斑点显黄色表明含酸类物质硝酸铈铵试剂:在黄色背景上显棕色斑点,表明含有醇类物质。碘化钾-冰醋酸-淀粉试剂:斑点显蓝色表明含过氧化物。

根据显色情况,初步推测该斑点属于那一类化合物注意防止假阳性(显色专属性不强)2021/5/760TLC除硅胶、氧化铝外,也可采用硝酸银薄层,因为萜类化合物可依据其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与硝酸银形成π配合物难易及稳定性的差异,而得到分离。硝酸银在吸附剂中含量以2.5%为宜2021/5/7613.气相色谱法

(1)常用对照品对照法进行定性鉴别,即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定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以确定某组分的存在与否。(2)也可采用加大峰面积的方法作为对已知化合物的定性鉴别一般应在2种以上不同极性色譜柱上进行比较,结果才较可靠(3)对于原料药材、注射剂的鉴别还可采用GC-MS联用,GC-FTIR联用分析2021/5/762三.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包括总挥发油和单一成分的测定总挥发油测定: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可分别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含量。(按药典附录方法)单一成分测定:首选气相色谱法其次HPLC,TLCS,GC-MS

关键是分离,色谱法是挥发油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2021/5/7631.气相色谱法

方法:一般气相色谱闪蒸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闪蒸气相色谱法——将样品置闪蒸器内,在一定温度下,挥发性成分气化,被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析顶空气相色谱——在热力学平衡的蒸气相与被分析样品同时存在于一个密闭恒温的样品瓶中,测定恒温后样品瓶蒸气相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2021/5/764固定液——聚乙二醇类、聚酯类、硅氧烷类和阿皮松类等,大多采用极性固定液单萜:极性固定液(沸点接近)倍半萜:极性、非极性固定液含氧萜类衍生物:如含醇、醛、酮、酯等挥发油类成分,极性固定液聚乙二醇和聚酯类分离效果较好2021/5/765色譜柱:石英毛细管柱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定量方法:(1)测定已知成分,含量较高且分离度好,多用内标法(2)有未知成分,不加校正因子的归一化法(3)外标法准确性受进样重复性和实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较大2021/5/766供试品前处理原料药材:粉碎后,直接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制剂:有机溶剂提取2021/5/7672.高效液相色谱法挥发性成分有些具有紫外吸收,如芳香族化合物类(桂皮醛、丹皮酚、丁香酚、茴香脑等),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3.薄层扫描法

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定量较少。因为挥发油成分复杂,薄层分离困难,往往很难达到定量要求,仅用于主要成分含量高的挥发油的制剂分析;再者大多挥发油成分都需显色后才可测定,操作复杂,引入误差机会较多

2021/5/7684.GC-FTIR和GC-MS联用技术气相-红外(GC-FTIR)和气相-质谱(GC-MS)联用技术不但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鉴别,而且也可以对其中成分进行定量,具有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

特别是在没有标准品而需要定性未知物时,可从谱库检索中得到特征官能团有价值的信息对化合物进行定性,用归一化法进行百分含量计算。

2021/5/769四、常见挥发性成分分析

P.161薄荷醇(menthol)-GC丁香酚(eugenol)-GC龙脑(borneol)-GC,TLCS樟脑(camphor)-GC桂皮醛(cinnam-aldehyde)-GC,HPLC,TLCS桉油精(cineole)-GC丹皮酚(paeonol)-HPLC,GC,UV,TLCS

2021/5/770第六节木脂素类成分分析

概述

木脂素是一类在生物体内由二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常用中药五味子、厚朴、刺五加、细辛都含有木脂素类成分,此外紫杉科紫杉属(Taxus)、小檗科鬼臼属(Podophyllum)及八角莲属(Dysosma)植物中均含有木脂素类成分。。2021/5/771一.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木脂素在植物体中大多为脂溶性成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少数以苷的形式存在。分子结构类型较多,尤其立体结构较为复杂;结构中除均含有两个苯环外,多数具有醇羟基、酚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醚环及内酯环等含氧取代基,木脂素类的性质主要由这些功能基所引起。2021/5/772理化性质

1.物理性状:木脂素大多数呈无色结晶,无挥发性,少数如去甲二氢愈创酸能升华。大多具有光学活性。

2.溶解性:游离的木脂素具亲脂性,一般难溶于水,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苯,氯仿,乙醚、丙酮及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酚羟基的木脂素类还可溶于苛性碱水溶液中。木脂素与糖结合成苷时亲水性增加,对水的溶解性增大,可溶于甲醇、乙醇3.显色反应

:木脂素类没有共有的特征颜色反应,但对于一些非特征性试剂如磷钼酸乙醇溶液、硫酸乙醇溶液等,不同的木脂素化合物可显示不同的颜色,常用于薄层色谱的显色。

2021/5/773Labat反应-可作为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的特征反应,化合物加浓硫酸,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如以变色酸代替没食子酸,并保持温度在70-80℃,20min,可产生蓝紫色,此反应称为Ecgrine反应。4.紫外光谱特征多数木脂素的UV光谱具有苯环的特征吸收,二个取代芳环是二个孤立的发色团,UV吸收峰位置在250—350nm之间,吸收强度是二者的总和,立体结构对紫外光谱影响不大,苯环上取代基可影响峰的位置。

2021/5/774二.定性鉴别

1.化学反应法

利用木脂素分子结构中的功能基具有的颜色反应进行检识。酚羟基-可与一些酚类试剂如三氯化铁试剂、重氮化试剂反应亚甲二氧基-Labat反应和Ecgrine(变色浓硫酸试剂)反应。2021/5/7752.色谱鉴别--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中凡以木脂素成分为指标进行检测的,使用的方法均为薄层色谱法。木脂素类成分一般具有较强的亲脂性,采用硅胶吸附薄层色谱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展开剂:一般采用亲脂性的溶剂

如苯、氯仿、氯仿:甲醇(9:1)、氯仿:乙酸乙酯(9:1)、氯仿:二氯甲烷(9:1)和乙酸乙酯:甲醇(95:5)等系统。

2021/5/776药典收载的显色方法大多用香草醛试剂和10%浓硫酸试剂,110℃加热5min,除此之外还可用5%~10%磷钼酸乙醇液、碘蒸气熏后呈黄棕色或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2021/5/777供试液制备-一般利用其亲脂性用低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等)提取,用优点杂质较少,但提取率较低用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大的溶剂,提取率提高,但提出的杂质较多需净化。可利用待测成分的特点净化,如结构中有酚羟基、羧基等,用氢氧化钠溶液萃取,与其他亲脂性成分分离;还可以用色谱法,如吸附柱色谱法,用低极性有机溶剂将木脂素类洗脱下,制备供试液。

除去油脂类成分:先乙醚/石油醚提取再氯仿除去水溶性成分:上大孔树脂,先水及低浓度乙醇洗去水溶性杂质,再高浓度乙醇洗脱待测成分2021/5/778三.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包括总木脂素成分和单体木脂素成分的测定1.总木脂素成分含量测定可采用变色酸比色法、二阶导数光谱法及柱色谱—比色法等。变色酸比色法-根据某些木脂素成分,其结构中亚甲二氧基与变色酸/浓硫酸试剂反应产生颜色进行比色测定含量本方法要求供试液纯度较高。2021/5/7792.单体木脂素成分的含量测定-色谱法单体木脂素成分由于母核类型不同,所含功能基不同,使得它们之间有较大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选用适宜的方法对单体木脂素成分进行分离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2021/5/780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乙腈-水或甲醇-水系统检测器:大多用紫外检测器(UVD)

薄层扫描法

一般吸附色谱法。以硅胶为吸附剂,低极性有机溶剂展开,由于木脂素类均有紫外吸收,可直接测定吸收度。分光光度法需对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如用化学方法、柱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等分离技术,以排除共存杂质的干扰。较少使用。2021/5/781四、常见木脂素成分的分析

P.166连翘苷

(Phillyrin)-HPLC,TLCS牛蒡苷

(Arctiin)-HPLC,TLCS厚朴酚

(Magnolol)-HPLC,GC,TLCS,UV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rd)–HPLC,TLCS2021/5/782第七节其他类型成分分析

一.有机酸类成分分析

二.

环烯醚萜类成分分析

三.香豆素类成分分析

四.单萜及二萜类成分分析

五.多糖类成分分析

2021/5/783一.有机酸类成分分析1.概述

(1)分类:按结构可分为三类,即脂肪族类、芳香族类和萜类。按羧基数目可分为单羧基酸、二羧基酸和三羧基酸。(2)性质:有机酸具有一般羧酸的性质8个碳以下低级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常温时多为液体,脂肪二羧酸、三羧酸等则为固体化合物芳酸类大都为固体化合物。溶解性:分子量是小的脂肪酸易溶于水,芳酸类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些有机酸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一起蒸出。

2021/5/7842.供试液制备有机酸的提取分离可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气蒸馏法。(1)有机溶剂提取法:由于游离的有机酸(分子量小的例外)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盐则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故一般可先酸化使有机酸游离,然后选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提取。

或者:先用碱水提取,再调pH至酸性,用有机溶剂萃取

2021/5/785(2)离子交换法:将样品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碱性物质,而中性、酸性物质则通过树脂流出,再将流出液通过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有机酸离子即被交换在树脂上,糖和其他中性物质可流出树脂而被除去,将树脂用水洗净后,用稀酸或稀碱溶液即可将有机酸从柱上洗下。

(3)水蒸气蒸馏法:某些挥发性的低级脂肪酸或芳香酸可用此法直接提取。

2021/5/7863.定性鉴别

-TLC可用吸附薄层或分配薄层,吸附薄层: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聚酰胺等,采用极性较大的展开剂。

为防有机酸展开过程中发生离解,常在展开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甲酸或乙酸等以消除因解离而产生拖尾现象。常用的显色剂有pH指示剂,如溴甲酚绿、溴甲酚紫、溴酚兰,磷钼酸试剂等。具有荧光的物质如绿原酸、阿魏酸等,可不必显色,在荧光灯下观察荧光。

2021/5/7874.含量测定

(1)酸碱滴定法——适合于总有机酸类成分测定

中药中有机酸类成分酸性弱,在水溶液中滴定突跃不明显,可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液颜色较深时,影响观察滴定终点,采用电位法指示终点。

(2)高效液相色谱法——单体成分

芳香族酸类和其他具有紫外吸收的酸类,可用HPLC-UVD法进行测定,如绿原酸、没食子酸、桂皮酸、丹参素、阿魏酸等。

脂肪酸类、萜类等一些不具有紫外吸收的酸类物质可用

HPLC-ELSD法进行测定,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2021/5/788(3)薄层扫描法——单体成分脂肪酸类、萜类等一些不具有紫外吸收的酸类物质可用薄层色谱分离,再选用合适的显色剂,显色后测定。脂肪酸类如苹果酸、丁二酸、丙二酸、枸橼酸、酒石酸可用溴酚兰、溴甲酚绿等pH指示剂为显色剂;萜类物质如熊果酸、齐墩果酸可用硫酸乙醇、磷钼酸试剂等为显色剂。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可用薄层分离后用荧光法测定,如阿魏酸、绿原酸等化合物。

2021/5/789(4)分光光度法-现较少用

采用单波长法、双波长法、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酸的含量;也可加显色剂显色后再进行测定(如齐墩果酸可用香草醛-冰醋酸显色),或用薄层、柱层分离后再进行测定。(5)其他定量方法-较少用没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可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如用超临界液体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也可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如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电导检测器)测定柠檬酸、苹果酸的含量;有些化合物可用衍生化法使生成具有挥发性的化学衍生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021/5/7905.常见有机酸类成分分析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

-HPLC,TLCS,UV

阿魏酸(ferulicacid)-HPLC,TLCS

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HPLC,TLC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