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萃取技术_第1页
微波萃取技术_第2页
微波萃取技术_第3页
微波萃取技术_第4页
微波萃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以直线方式传播,并具有反射、折射、衍射等光学特性。微波遇到金属物质会被反射,但遇到非金属物质则能穿透或被吸收。微波的波长在1米-1毫米之间,电场频率介于300MHz~300GHz之间,常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

微波

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光能不足以使物质分子离析),被辐射物质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可快速转向并定向排列,由此产生的撕裂和相互摩擦将引起物质发热,即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产生强烈的热效应。因此,微波加热过程实质上是介质分子获得微波能并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微波炉微波炉的工作原理1-搅拌器;2-磁控管;3-反射板;4-腔体;5-塑料盘

微波炉1946年,斯潘瑟还是美国雷声公司的研究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微波溶化了糖果。事实证明,微波辐射能引起食物内部的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现在在已开始进入了百姓的家庭。用微波炉来烧菜做饭,看不到明亮的火光,也不是从食物容器的下面加热,食物却很快就熟了。那么微波炉是如何给食物加热的呢?

微波炉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介质材料在电磁场作用下,极性分子从原来的随机分布状态转向按照电场的极性排列取向。在高频电磁作用下,这些取向按交变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致使分子的运动和相互磨擦从而产生热量。此时交变电磁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动能,使介质温度不断升高。微波炉正是利用微波的这些特性制作的。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可以阻挡微波从炉内逃出,以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而微波炉由于烹饪的时间很短,能很好地保持食物中的维生素和天然风味。比如,用微波炉煮青豌豆,几乎可以使维生素C一点都不损失。另外,微波还可以消毒杀菌。

使用微波炉时,应注意不要空"烧",因为空"烧"时,微波的能量无法被吸收,这样很容易损坏磁控管。另外,人体组织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定要在磁控管停止工作后,再打开炉门,提取食物。微波炉微波炉的基本外形和构造①门安全联锁开关--确保炉门打开,微波炉不能工作,炉门关上,微波炉才能工作;②视屏窗--有金属屏蔽层,可透过网孔观察食物的烹饪情况;③通风口--确保烹饪时通风良好;④转盘支承--带动玻璃转盘转动;⑤玻璃转盘--装好食物的容器放在转盘上,加热时转盘转动,使食物烹饪均匀;⑥控制板--控制各档烹饪;⑦炉门开关--按此开关,炉门打开。微波炉(1)炉腔。炉腔是一个微波谐振腔,是把微波能变为热能对食品进行加热的空间。为了使炉腔内的食物均匀加热,微波炉炉腔内设有专门的装置。最初生产的微波炉是在炉腔顶部装有金属扇页,即微波搅拌器,以干扰微波在炉腔中的传播,从而使食物加热更加均匀。目前,则是在微波炉的炉腔底部装一只由微型电机带动的玻璃转盘,把被加热食品放在转盘上与转盘一起绕电机轴旋转,使其与炉内的高频电磁场作相对运动,来达到炉内食品均匀加热的目的。国内独创的自动升降型转盘,使得加热更均匀,烹饪效果更理想。微波炉(2)炉门:炉门是食品的进出口,也是微波炉炉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要求很高,即要求从门外可以观察到炉腔内食品加热的情况,又不能让微波泄漏出来。炉门由金属框架和玻璃观察窗组成。观察窗的玻璃夹层中有一层金属微孔网,既可透过它看到食品,又可防止微波泄漏。由于玻璃夹层中的金属网的网孔大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所以完全可以阻挡微波的穿透。

为了防止微波的泄漏,微波炉的开关系统由多重安全联锁微动开关装置组成。炉门没有关好,就不能使微波炉工作,微波炉不工作,也就谈不上有微波泄漏的问题了。微波炉微波炉要放置位置:在通风的地方,附近不要有磁性物质,以免干扰炉腔内磁场的均匀状态,使工作效率下降。还要和电视机、收音机离开一定的距离,否则会影响视、听效果。忌将微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不要用物品覆盖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开启微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微波炉微波炉运行:①炉内未放烹饪食品时,不要通电工作,否则会损坏磁控管,为防止一时疏忽而造成空载运行,可在炉腔内置一盛水的玻璃杯。②一定要关好炉门,确保连锁开关和安全开关的闭合。③微波炉关掉后,不宜立即取出食物,因此时炉内尚有余热,食物还可继续烹调,应过1分钟后再取出为好。微波炉使用的容器要求:凡金属的餐具,竹器、塑料、漆器等不耐热的容器,有凹凸状的玻璃制品,均不宜在微波炉中使用。瓷制碗碟不能镶有金、银花边。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忌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热不熟食物。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微波炉微波炉的加热时间:要视材料及用量而定,还和食物新鲜程度、含水量有关。由于各种食物加热时间不一,故在不能肯定食物所需加热时间时,应以较短时间为宜,加热后可视食物的生熟程度再追加加热时间。否则,如时间太长,会使食物变得发硬,失去香、色、味。按照食物的种类和烹饪要求,调节定时及功率(温度)旋钮,可以仔细阅读说明书,加以了解。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微波炉加热的食品类型带壳的鸡蛋、带密封包装的食品不能直接烹调。以免爆炸。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过的肉类: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是可以繁殖的,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菌杀死。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忌油炸食品:因高温油会发生飞溅导致火灾。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微波炉微波炉维护保养:炉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在断开电源后,使用湿布与中性洗涤剂擦拭,不要冲洗,勿让水流入炉内电器中。定期检查炉门四周和门锁,如有损坏、闭合不良,应停止使用,以防微波泄漏。不宜把脸贴近微波炉观察窗,防止眼睛因微波辐射而受损伤。不宜长时间受到微波照射,以防引起头晕、目眩、乏力、消瘦、脱发等症状,使人体受损。一、微波萃取原理

微波最早应用于通讯和军事,是一种波长为1mm~1m的非电离的电磁波,被辐射物质的极性分子在微波电磁场中快速转向,并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而引起发热,同时可保证能量的快速传递和充分利用。

一、微波萃取原理

1986年,匈牙利学者GanzlerK首先提出利用微波进行萃取的方法。在微波萃取过程中,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被萃取物料的内部,微波能迅速转化为热能而使细胞内部的温度快速上升。当细胞内部的压力超过细胞的承受能力时,细胞就会破裂,有效成分即从胞内流出,并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萃取介质,再通过进一步过滤分离,即可获得被萃取组分。

一、微波萃取原理

微波萃取指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或提取的前处理)加入微波场,利用微波场的特点来强化有效成分浸出的新型提取技术。利用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可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出来,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剂中。

一、微波萃取原理

微波萃取主要是利用微波强烈的热效应,但微波加热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加热方式。在传统的加热方式中,容器壁大多由热的不良导体制成,热由器壁传导至溶液内部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液体表面气化而引起的对流传热将形成自内而外的温度梯度,因而仅一小部分液体与外界温度相当。

一、微波萃取原理

普通的外加热方式将热量由外向内传递,而微波加热是一个内部加热过程,微波直接作用于内部和外部的介质分子,使整个物料被同时加热,即为“体加热”过程,从而可克服传统的传导式加热方式所存在的温度上升较慢的缺陷。

一、微波萃取原理

一、微波萃取原理

微波萃取离不开合适的溶剂,因此微波萃取可作为溶剂提取的辅助措施。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差异,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提取出来。采用微波协助提取,可使溶剂提取过程更为有效。

一、微波萃取原理

当被提取物和溶剂共处于快速振动的微波电磁场中时,目标组分的分子在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下,以每秒数十亿次的高速振动产生热能,使分子本身获得巨大的能量而得以挣脱周围环境的束缚。当环境存在一定的浓度差时,即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实现分子自内向外的迁移,这就是微波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提取目的的原因。

一、微波萃取原理

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①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内部的维管束和细胞系统的过程。由于吸收了微波能,细胞内部的温度将迅速上升,从而使细胞内部的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所能承受的能力,结果细胞破裂,其内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并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萃取介质中。通过进一步的过滤和分离,即可获得所需的萃取物。

②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可加速被萃取组分的分子由固体内部向固液界面扩散的速率。例如,以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水分子由高速转动状态转变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的不稳定状态。一、微波萃取原理

一、微波萃取原理

此时水分子或者汽化,以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释放出自身多余的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出的能量将传递给其他物质的分子,以加速其热运动,从而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固体内部扩散至固液界面的时间,结果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并能降低萃取温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萃取物的质量。

一、微波萃取原理

③由于微波频率与分子转动频率相关连,因此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而引起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时,可促进分子的转动运动,若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即可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秒的速度作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动、撕裂和粒子间的摩擦和碰撞,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细胞破裂,使细胞液溢出并扩散至溶剂中。

一、微波萃取原理

在微波萃取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可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具有较小介电常数、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溶剂中。

一、微波萃取原理

综上所述,微波能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在传输过程中可对许多由极性分子组成的物质产生作用,并使其中的极性分子产生瞬时极化,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导致细胞破裂,其中的细胞液溢出并扩散至溶剂中。从原理上说,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如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均可加入微波进行辅助提取,从而成为高效提取方法。

二、微波萃取的选择性

微波萃取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目标物质和溶剂性质的相似性,必须根据被提取物的性质选择极性或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可用水、醇等,非极性溶剂可用正己烷等。但由于非极性溶剂不能吸收微波,为加速萃取过程,可在非极性溶剂中加入极性溶剂。若样品和溶剂均不吸收微波,则微波萃取过程无法进行。

二、微波萃取的选择性

介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介电常数、比热和形状等。极性较大的溶剂或目标组分,吸收微波的能力较强,在微波照射下能迅速升温,沸点低的溶剂甚至出现过热现象,极性较低者吸收微波的能力较差,而非极性的氯仿等则几乎不吸收微波。因此,利用不同物质在介电性质上的差异也可达到选择性萃取的目的。

二、微波萃取的选择性

一般来说,微波萃取首先要求溶剂必须具有一定的极性,以利于吸收微波能,进行内部加热,其次所选溶剂对被萃取组分必须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溶剂的沸点及对后续测定的干扰也必须考虑。而控制萃取功率和萃取时间则是为了在选定萃取溶剂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萃取温度。适宜的萃取温度既能使被萃取组分保持原有的化合物形态,又能获得最大的萃取效率。

二、微波萃取的选择性

由于微波对不同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有不同的作用,胞内产物的释放也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产物的特性及其在细胞内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萃取条件。

三、微波萃取的特点

传统的溶剂提取存在能耗大、耗材多、耗时长、效率低、污染大等缺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提取效率较高,但难以萃取极性较强的物质,且为了获得超临界条件,所需装置比较复杂,设备的投资较大,建立大规模提取生产线存在一定的工程难度。

三、微波萃取的特点

微波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特点,这决定了微波萃取具有以下特点。

1.试剂用量少,节能,污染小。

三、微波萃取的特点2.加热均匀,且热效率较高。传统热萃取是以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自外向内传递热量,而微波萃取是一种“体加热”过程,即内外同时加热,因而加热均匀,热效率较高。微波萃取时没有高温热源,因而可消除温度梯度,且加热速度快,物料的受热时间短,因而有利于热敏性物质的萃取。

三、微波萃取的特点

3.微波萃取不存在热惯性,因而过程易于控制。

4.微波萃取无需干燥等预处理,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投资。

5.微波萃取的处理批量较大,萃取效率高,省时。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可节省50%~90%的时间。

三、微波萃取的特点

6.微波萃取的选择性较好。由于微波可对萃取物质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因而可使目标组分与基体直接分离开来,从而可提高萃取效率和产品纯度。

7.微波萃取的结果不受物质含水量的影响,回收率较高。

基于以上特点,微波萃取常被誉为“绿色提取工艺”。

三、微波萃取的特点

微波萃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微波萃取仅适用于热稳定性物质的提取,对于热敏性物质,微波加热可能使其变性或失活。又如,微波萃取要求药材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否则细胞难以吸收足够的微波能而将自身击破,产物也就难以释放出来。再如,微波萃取过程中细胞因受热而破裂,一些不希望得到的组分也会溶解于溶剂中,从而使微波萃取的选择性差显著降低。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1.破碎度与传统提取方法一样,被提取物经过适当破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萃取过程的进行。采用传统方法提取时,通常不将物料破碎得很细,否则可能会增加提取物中的杂质及无效成分的含量,并增大后道过滤工序的难度;同时接近100℃的提取温度,会使物料中的淀粉成分糊化,使提取液变得粘稠,使后道过滤工序的难度明显增大。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微波萃取时,常根据物料的特性将其破碎成2~10mm的颗粒,粒径相对而言不是太细小,因而不会增大后道过滤工序的难度。同时提取温度较低,达不到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会给过滤带来困难。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2.分子极性在微波场中,极性分子受微波的作用较强。若目标组分为极性分子,则比较容易扩散。在天然产物中,完全非极性的分子是比较少的,物质的分子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极性,绝大多数天然产物的分子都会受到微波电磁场的作用,因而均可用微波来协助提取。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3.溶剂溶剂的选用十分重要,适宜的溶剂可提取出所需要的组分,因此中药行业中多采用适合于提取物的溶剂或溶剂组合进行提取,完成后合并提取液,以达到充分提取的目的。在微波萃取中,这一点同样重要。若溶剂选用不当,则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提取效果。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在微波萃取中,一次提取所需的溶剂用量可减少30%~60%。溶剂用量较大反而不利于提取,因为微波在穿透溶剂的过程中会发生衰减,溶剂越多,使得到达基体物质的微波能越少,提取效果就越差。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微波萃取所选用的溶剂必须对微波透明或半透明,介电常数应在8~28的范围内。物料的含水量对微波能的吸收影响很大。若物料不含水分,则可选用部分吸收微波能的溶剂,由于溶剂浸渍物料,置于微波场进行辐射时即可同时发生提取作用。当然也可先使物料润湿,使其具有足够的水分,以便能有效地吸收所需的微波能。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提取物料中若含不稳定或挥发性成分,则宜选用对微波高度透明的溶剂如正己烷等作为提取介质。将药材浸没于溶剂中,在微波场的作用下,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因显著自热而急速气化,并涨破细胞壁,冲破植物组织,从药材中逸出。此时,包围于药材周围的溶剂因没有自热,可捕获、冷却并溶解逸出的挥发性成分。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由于非极性溶剂不能吸收微波能,因而可加入一定比例的极性溶剂,以加快提取速率。若不需要此类不稳定或挥发性成分,则可选用对微波部分透明的萃取剂,此类萃取剂吸收部分微波能后将其转化为热能,可除去不需要的不稳定或挥发性成分。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对于水溶性成分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可用含水溶剂进行提取。用含水溶剂提取极性化合物时,微波萃取的效果比索氏提取的效果要好。而用非极性溶剂萃取非极性化合物时,微波萃取的效果要稍低于索氏提取的效果。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用水作溶剂时,细胞内外同时加热,破壁的效果不会太理想,且大部分微波被溶剂所消耗,此时可先用微波处理经浸润后的干药材,然后再加水或有机溶剂来提取有效成分,这样既可节省能源,又可简化微波提取装置。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4.浓度差浓度差是被提取组分扩散与传质的前提,没有浓度差或浓度差很小,提取过程就不能进行。传统提取工艺中设法提高浓度差的种种工艺手段同样适用于微波提取过程。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5.温度

在微波提取过程中,由于存在微波作用下的分子运动,因而温度不需要与传统提取工艺过程中的一样高。此外,微波提取的时间很短,因而可降低被提取成分因受热而发生破坏的危险,并可降低能耗。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微波提取有可能导致体系的温度过度上升,为减小高温的影响,可将微波提取过程分次进行,即先对药材进行一段时间的微波提取,然后将体系的温度冷却至室温再进行第二次微波提取,从而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被提取成分因受热而发生破坏的危险。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应当指出的是,微波萃取在不同温度下的提取效果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当微波功率、溶剂、溶质及提取量均相同时,热态比冷态的提取效果要好,这在小型提取装置中还不太明显,但对于工业规模的提取过程就显得尤为突出。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6.搅拌在传统的溶剂提取过程中,动态提取的效果要优于静态提取的效果,这是因为动态过程可提高溶质组分由固体表面向溶剂主体扩散的速率,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微波萃取。在微波萃取过程中,搅拌同样可提高溶质组分由固体表面向溶剂主体扩散的速率,且微波可加快溶质组分在固体内部的迁移速度,即可提高固体内部的传质速率,因而提取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综上所述,微波提取的要点:①被提取物需经适当粉碎;②必须存在一定的浓度差;③选用适当的溶剂;④保持一定的温度;⑤给予提取过程一定的时间;⑥适当的搅拌。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此外,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对提取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功率越高,提取的效率越高。但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使提取体系压力升高到开容器安全阀的程度,溶液溅出,导致误差,提取时间则与被测物样品量、物料中含水量、溶剂体积和加热功率有关。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由于水可有效地吸收微波能,较干的物料需较长的辐射时间。此外,为减少高温的影响,可分次进行微波辐射,冷却至室温后再进行第二次微波提取,以便在保持最高得率的前提下提取出所需的活性化合物。经过提取的物料,可用另一种提取剂,在微波辐照下进行第二次提取,从而取得第二种提取物。

四、微波萃取的主要影响参数

目前已见报道的微波协助萃取剂有:甲醇、丙酮、乙酸、二氯甲烷、正己烷、苯等有机溶剂和硝酸、盐酸、氢氟酸、磷酸等无机溶剂以及己烷-丙酮、二氯甲烷-甲醇、水-甲苯等混合溶剂。其中在提取小分子量低聚物时,用二氯甲烷做萃取剂的萃取效果最好;有人认为水溶性缓冲剂也可用做萃取剂。

五、微波萃取的操作流程

微波萃取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挑选物料,然后进行预处理:清洗、切片或混合,以便充分的吸收微波能;

(2)将物料和合适的萃取剂混合,放置于微波设备中,接受微波辐射;

(3)从萃取相中分离滤去残渣;

(4)获得目标产物。

五、微波萃取的操作流程

微波萃取工艺流程图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目前报道的微波萃取方法一般有三种:常压法、高压法、连续流动法。而微波加热体系有密闭式和敞开式两类。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1.常压法常压法一般是指在敞开容器中进行微波萃取的一种方法,其设备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使用普通家用微波炉或用微波炉改装成的微波萃取设备,通过调节脉冲间断时间的长短来调节微波输出能量,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研究都采用这种设备。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第二种是美国CEM公司和意大利的Milestone公司生产的适用于溶解、萃取和有机合成的微波实验设备产品。国内中科院深圳南方大恒公司和上海新科微波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的WK2000微波快速反应系统和MKⅢ型光纤自动控压微波制样系统属于该类产品的仿制国产产品。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第三种是上海三元生物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MEI3L和MEI10L型实验微波萃取器。四川大学五线电系也开发了MCL系列的微波功率连续可调型微波炉,常压微波回流装置如图所示。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常压微波回流装置示意图1.微波炉2.瓶架3.蒸馏瓶4.搅拌器5.铜管6.冷凝管7.开关8.控制面板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2.高压法高压法是使用密闭萃取罐的微波萃取法,其优点是萃取时间短,试剂消耗少,这种方法是目前报道最多的一种方法。高压法的装置一般要求为带有功率选择,有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附件的微波制样设备。一般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专用密闭容器作为萃取罐,它能允许微波自由通过、耐高温高压且不与溶剂反应。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图4萃取罐结构图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微波萃取罐结构组成:内萃取腔、进液口、回流口、搅拌装置、微波加热腔、排料装置、微波源、微波抑制器。

表1微波萃取罐主要技术参数名称参数ABABABAB罐体容量0.1m30.5m31m33m3使用容量0.05~0.08m30.3~0.4m30.5~0.8m31.5~2.5m3微波功率2~4KW10~20KW30~40KW50~80KW温度范围20~70℃20~70℃20~70℃20~70℃萃取时间10~180min10~150min10~150min10~180min溶液性质水任意水任意水任意水任意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3.连续流动法连续流动法是指萃取溶剂连续流动而样品随之流动或固定不动的一种微波萃取体系。目前国内外有关连续流动法的报道很少,下面主要介绍国外学者应用的流动萃取装置。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六、微波萃取的方法与设备

七、微波萃取在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中的应用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制备的首要环节,传统的提取方法会使有效成分在提取过程中造成损失,而微波萃取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浓缩方面具有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高温引起物质的分解以及对萃取过程中的传质传热促进作用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处理热敏性组分或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萃取分离方法。

七、微波萃取应用

目前,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的报道不断出现,已涉及到的天然产物主要有黄酮类、苷类、多糖、萜类、挥发油、生物碱、单宁、甾体及有机酸等。

七、微波萃取应用

4.1黄酮类

黄酮类成分是植物中分布较广,几乎大部分中草药中都含有。近年来,微波在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提取过程中具有高效性和强选择性等特点。

七、微波萃取应用

孙萍等人采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覆盆子果总黄酮,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周谨等以水为溶剂来提取银杏黄酮,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用量及水浴浸提时间等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水提法的黄酮平均提取率要比常规法高出40%,而时间缩短了一半。

七、微波萃取应用

4.2生物碱类

范志刚等人利用微波技术萃取麻黄中的麻黄碱,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麻黄浸出液中麻黄碱含量,结果发现微波萃取方法的浸出量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法。

七、微波萃取应用

GanzlerK等采用微波技术从不同物质中提取生物活性成分,如从羽扇豆中微波提取鹰爪豆碱,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可将产率由传统的52%±3%提高到80%±3%,且省时、省溶剂。七、微波萃取应用

4.3苷类微波对某些化合物有一定降解作用,且在短时间内可使药材中的酶灭活,因此在提取苷类等成分时具有更突出的优点。

七、微波萃取应用

范志刚等人通过与超声技术对于槐花中芸香苷的浸出效果的比较,得出MAE应用于药材的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的方法。王威等人采用微波破细胞与溶剂提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高山红景天苷,发现无论是从提取时间,提取效率还是萃取后杂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