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D、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4、《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5、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C、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6、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B、抗击外国侵略C、推翻国民政府统治D、民主革命8、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A、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B、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展历程C、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D、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9、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重庆谈判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北平和谈10、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选择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都选择了民主共和之路C、都试图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都选择了革命的道路11、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12、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B、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C、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13、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4、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16、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台湾割让给日本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辛丑条约》的签订17、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二、材料分析题18、材料一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材料三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答题19、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没有间断的国家。中国人民在古代创造了很多为国人骄傲的奇迹,但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惨遭蹂躏。这其中必然有我们值得思考借鉴的原因或教训。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之。(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题20、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一)提取信息表1:《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年代进口出口188588,200,01865,005,7111895171,696,715143,293,2111905447,100,082227,888,1971911471,503,943377,338,16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论证观点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复兴之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阐释事物(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皆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其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总是遭到挫折而失败,答案选A,B项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C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挫的经济根源。2、【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材料作者认为,正确的社会转型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是思想解放,随后政治革命、经济建设。中国历史进程与此相符的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故选A。其他各项均错。【点评】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之道与正常的发展思路并不一致。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和洋务运动都是常考的历史基础知识,需要把握。3、【答案】C【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解析】ABD在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中都有类似的条款,而《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明显不同的是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的经济侵略要求,因此选C。【点评】本单元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区域,因为内容的充实性和地位重要性决定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显赫地位。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命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查。重点问题有19世纪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签订的条约及所产生的影响、列强侵华影响与评价等。预计明年高考命题形式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突出考查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历程中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认识、探究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4、【答案】D【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抓住题干材料主要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及时间,自然可以得出这是指的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D。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时期产生;B项无法体现材料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信息;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点评】秦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2000多年所沿用,影响深远;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大大的推进了一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5、【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政权的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日出东方: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星火燎原:指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故选B。【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史实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域。如2023年新课标地区有6道题目。2023年有7道题目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后高考可能仍将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革命斗争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应注意分阶段进行梳理,突出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6、【答案】C【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政权的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①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史实,②描写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的磅礴气势,③描述的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④出现在1950年国庆节期间,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①②④,故答案选C项。【点评】本题以毛泽东诗词的形式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相同考查角度的试题还有: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D)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7、【答案】D【考点】国共政权的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下的革命发展趋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击日本侵略时的口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三年解放战争时为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口号;总之,这些口号都反映了反帝反封这一主题思想,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答案为D。【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整体理解题干所述各个口号,切忌片面看问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8、【答案】D【考点】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题干中列出的四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包括:抗日战争、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香港回归。A项与后两幅图片不符,C项与前两幅图片不符,均可排除。四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成功收回了香港主权。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故选D。9、【答案】A【考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由“倭寇投降”可知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陪都”可知是“重庆”。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A项。D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B项是在1936年抗战爆发前;C项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因此BCD均不符合题意。【点评】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政府,中国走向何方成为全体中国人关注的焦点。1945年8月以后,国共两党会谈,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国民党很快的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内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10、【答案】A【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解析】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中《资政新篇》颁布;B项不对,只符合辛亥革命;C、D两项不对,洋务运动企图维护清朝统治,反对革命;因此本题只有A项符合题意,三者都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点评】比较型选择题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11、【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解析】本题首先要了解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包括:经济上,发展机器大工业;政治上,追求民主政治;思想上,崇尚理性、科学等。依据所学,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B。【点评】特别注意戊戌变法不是戊戌政变。12、【答案】D【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说明材料文字强调的重心所在是该句子的后半部分,即作者认为北伐战争具有像法国大革命试图建立民主政治,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功能的特征,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只是强调了北伐战争某一方面的影响而与题意主旨不符。13、【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藉,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非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在强化君主专制,而“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过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点评】从命题角度看本题在立足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大跨度的考查“历史变迁“,作为考生一定要知道本题的重心并不在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而是侧重于对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对于“历史变迁”类的试题往往要从“变迁后”的史实做文章,当然,也得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阶段特征的知识,例如,传统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专制与民主的矛盾,而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14、【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三民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反映的是面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亡,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足以证明材料是在强调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危机意识,材料中的“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也足以说明实业家的确具有危机意识,其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出来,但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的只能是C。【点评】本题是一种读材料直接找答案的题型,本题的材料并不难读懂,材料的主旨也是非常明确的,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是在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考查考生们获取“直接史料”的能力,对史料的考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直接史料”类的试题考查是并不多见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加强这类试题的训练。15、【答案】D【考点】两次鸦片战争【解析】依据题干中“将鸦片战争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和所学知识判断。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鸦片战争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国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作用,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与近代化趋势不符,故A,B项错误。依据所学,在客观上,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故C项表述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注意把握近代化的概念。16、【答案】B【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解析】分析题干,注意“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和“这一集体亮相”等关键信息,台湾割让给日本应该是在19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而这次“集体亮相”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B。【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如:“集体亮相”,“20世纪”等。17、【答案】B【考点】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减租减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日,不是为了打击封建地主经济,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排除A项和C项;王明“左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原因: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国内客观和主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客观条件就是中国面临民族危机,民族矛盾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矛盾。主观条件就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能够团结地主和农民都参与到抗战中来,虽然之前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是却使很多地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很难生存;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则能够同时满足地主和农民的要求,自然能够得到地主和农民的拥护并使他们参与到抗战中去。二、材料分析题18、【答案】(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表现:焚书坑儒。(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建议:坚持自己的选择;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名称:诺曼底登陆(或“霸王战役”)。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4)【评分参考】略。(注:这是开放性试题,没有提供高考官方统一答案,意即: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要求,材料一“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醇而逐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可得出;刘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儿子应该多读书;第二小问原因,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大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得出秦焚书主张自己读书无益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思想,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第三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说明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政策,意在加强在思想领域的控制。2.第一小问内容,材料二“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可知向妻子介绍自己在部队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可知对家里妻儿倍加思念,同事期望夫妻双方努力慰藉彼此;第二小问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战场;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第一小问建议,材料三“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可知坚持自己的个人抉择;“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可知历史中学习他人;“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可知内心龙须要充自信;第二小问行动,材料三“1944年6月6日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结合历史史实可知是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第三小问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去西斯的灭亡。4.第四问,这是一道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回答,这个原则是要依据家书写时的背景来确定,回答本题时要注意要结合世界反法西斯这个大的背景,不要仅仅依据中国抗战的一个背景来分析即可。【点评】本题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人物的家书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以家书的方式考查相关的史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传授知识。三、问答题19、【答案】参考要点:政治制度上: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阶段,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西方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思想教育上:中国受文字狱和科举制的影响,读书人思想受到钳制;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早;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加速了其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政策上:中国是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掠夺、通商。【考点】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新思想的萌发【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在古代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作答,政治制度上,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阶段,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西方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思想教育上,中国受文字狱和科举制的影响,读书人思想受到钳制;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早;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加速了其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政策上,中国是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掠夺、通商。【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膜片式液压排泥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纸显液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惠州广东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招聘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晒图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功能专用防水粘合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复合轮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低压开关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DCS系统专用显示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鸟用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铝手电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智能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基于来也UiBot 课件 第1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概述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信永中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 2025《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
- 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专科)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ZN真空断路器》课件
- 2024新沪教版英语(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单词默写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