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上传课件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上传课件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上传课件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上传课件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上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素养,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从而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3.教学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理解掌握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发展脉络。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心理学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掌握各家流派形成和发展,代表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

站在历史的角度比较、分析各流派观点,辩证的看待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成绩考核方法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总成绩的20﹪2、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占总成绩的80﹪。试题类型: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书目1、黎黑(Leahey):《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第1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版。2、赫根汉(Hergenhahn):《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版3、舒尔茨(Schultz):《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阅读书目5、墨菲等(Murphy):《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4、波林(Boring):《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阅读书目6、Viney&King:AHISTORYOFPSYCHOLOGY:IDEASANDCONTEXT,北京学出版社,2004年。7、BRENNAN:HISTORY&SYSTEMSOFPSYCHOLOG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阅读书目阅读书目8、杨鑫辉:《心理学通史》(五卷本),山东教育出社,2000年。9、里德:《从灵魂到心理》,三联书店,2001年。阅读书目10、唐钺:《西方心理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阅读书目11、黄希庭:《现代心理学理论流派》,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0712、http://psychclassics.yorku.ca/

心理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英文网站。13、http:///~warren/today.html

心理学史上的今天英文网站。14、http:///research/iep/westtime.htm

西方哲学年表15、/history/welcom.htm

提供100多个对心理学作出过贡献的个人名单16、http://www.yorku.ca/dept/psych/classics/可链接与心理学史有关的在线文件17、

美国心理学会官方网站

绪论温馨提示:教学目的理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掌握学习心理学史的方法。理解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学习心理学史的方法。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绪论一、心理学(一)心理学的界定心理学的定义随着心理学家关注焦点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目前对心理学的通常定义是: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心理学是人类理解自我的探求,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和人性奥秘的努力。

(二)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当今心理学试图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它产生时就想要回答的那些问题。永恒的问题有:1、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心理学范式首先要提出关于“人性”本质的假设。如人类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还是被决定了的?2、心身关系问题:(1)一元论者(monists):那些认为只有一种“实在”的人。A、唯物论者(materialist):那些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心理事件都是物质性的人。B、唯心论者(idealist):那些认为终极实在是由观念或知觉构成的人。(2)二元论者(dualist):

任何认为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身体),一个是精神的(心理)——的人。二元论的类型有:A、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主张心理影响身体,身体也影响心理。心理能够激发行为。B、突现论(emergentism):主张心理过程产生于大脑过程。有两种形式: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旦心理状态产生,那么它们就能影响随后的脑活动和行为。突现论的另一种是“副现象论”。C、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认为心理事件产生于脑活动,但是心理事件与随后的行为无关。它只是大脑过程的一种副带现象。D、心身平行论(psychophysicalparallelism):心理和身体活动是相互独立的。在物理世界中受到刺激时,心与身的活动会同时产生。E、两面论(doubleaspectism):认为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不能彼此独立的,它们是同一经验的两面。F、前定和谐(preestablishedharmony):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独立的,但二者又相互关联,因为它们被(上帝)设定成按同一进程运动。G、偶因论(occasionalism):认为心身关系是由上帝调节的。(二)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3、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1)先天论(nativism):认为人类重要的特质(像智力等)都是由基因决定的或遗传的。(2)经验论(empricism):相信所有知识的基础都来自经验。4、机械论与生机论:(1)机械论(mechanism):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有机体的行为,完全可以根据机械定律来解释。(2)生机论(vitalism):认为不能用无生命过程来解释生命。生命所需要的活力并非物质实体或无生命过程,生命在那种力中展现自身。有生命存在就必有“生命活力”存在。(二)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5、理性与非理性问题:(1)理性论(rationalism):对人类行为的解释通常强调逻辑、规则、理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2)非理性论(irrationalism):强调行为决定因素不是在理性控制之下的。如强调情绪或无意识机制的作用。6、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其他动物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还是量上的差异?7、知识的起源问题:由于心理学要确定人是如何获得关于他们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信息,所以它总是会涉及到“认识论”(Epistemology)。经验论者假定了一种“被动心灵”的概念:在认知上反映物理世界中正在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东西。理性论者假定了一种“主动心灵”的概念:心灵以某种方式改变或组织来自经验的信息。(二)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8、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问题:客观实在:物理上真实“在场”(presence)的东西。主观实在:我们心理上实际经验到的“现象学的”实在。在二者之间的差异上有两种观点:1、朴素实在论(naïverealism):认为人们在心理上经验到的与物理存在的是同样的。2、具体化(reification):认为我们为了抽象目的所使用的名称,有其对应的、独立于名称的存在。或者说,某物因其有名字指称而具有独立存在性.(二)心理学中的永恒问题

J.S.穆勒(1843)将这种谬误描述如下:“可以用一般形式清晰阐明这样的谬误——凡能单独想起什么就能单独存在什么:它最为显著的表现是在于把抽象事物具体化。在各个时代,人类都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倾向于断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有名字,那就必定有与名字相对应的、可辨认的独立实体;通过对个别事物的概念的操作,我们的头脑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各种复杂观念,而我们倾向于认为,每种复杂的观念都有与之相符的外部客观实在。”9、关于自我的问题:怎样解释我们经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作为经验的组织者的“自我”;作为行为的发动者的“自我”。(三)、心理学发展的两大时期:1、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2、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所有以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艾宾浩斯

Psyche+logos=psychology1879年Wundt在Leipzig大学建立实验室。康有为1896年首先接触到“心理学”三个字联用,而梁启超1897年公开以“心”“心理”的简称认可了这一学科,1898年出版的《日本书目志》首先出现了“心理学”三字联用。(四)、心理学史研究的两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

——总体说来,这一时期的心理学史研究处于零散、孤立的状态——这一时期的三位心理学史学家:①、波林(Edwin.G.Boring):《实验心理学史》:1929年出版,1950年再版此书的问世使心理学史成为大学心理学专业普遍开设的必修科目②、EdnaHerdbreder:《七种心理学流派》:1933年对当时诸如构造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等心理学流派作了精彩介绍③、墨菲(G.Murphy):《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1949年修正了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中忽略应用心理学的不足,对这一领域给予更多关注

2、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罗伯特·华生(R.I.Watson):心理学史走向专业化研究的主要推动者①、成立组织:1960年,华生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心理学史:一个被忽略的领域》1965年产生了APA第26分会——心理学史分会②、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1965年,Akron大学建立了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华生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③、创办专业杂志:心理学史专业杂志《行为科学的历史》创刊,华生担任主编二、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以心理学在西方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史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黎黑:研究心理学史是为了理解心理学是什么以及它曾经是什么,因为要理解当前,就必须理解以往。(一)时限(二)地域(三)基本内容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自古西腊、罗马时期开始至1879年实验心理学建立的这段时间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这段时期内心理学发展的特点是: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是却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第一个阶段是官能心理学阶段。公元前六世纪至十四世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代表人物有古西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中世纪教父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经院哲学的著名代表托马斯·阿奎那。对灵魂的功能或曰“官能”的探讨,而灵魂的官能实际上就是我们探讨的意识或心理,第二个阶段为意识的经验心理学阶段,十四世纪末止于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由灵魂的功能逐渐转向了认识的起源、过程和方法等问题。注意的焦点转向了意识经验起源的研究——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即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心理学史上,我们称之为经验心理学和理性主义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是意识经验心理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它的出现代表着哲学心理学向科学心理学的过渡。

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至今,冯特吸收了自然科学的研究精神,把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哲学心理学的理论概念相结合,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创立了实验心理学。

17_19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联想主义科学心理学内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二重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

HistoryasakeytounderstandingthefutureHistoryasawaytoenrichpresentHistoryasacontributiontoliberaleducationHistoryteacheshumilityHistoryteachesahealthyskepticismHistoryinfluenceshumanthoughtprocesses由于人的极端复杂性,若干世纪之前提出的关于人类本性的许多问题现在仍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出来。因此像心理学中的那样的问题的连续性是其他各门学科中找不到的。这样,在心理学中存在着一种与过去更加直接和更明确的联系……现代心理学也是只有与过去的发展联系起来时,它才是有意义的。

——舒尔茨D.Schultz

舒尔茨(D.Schultz):“由于人的极端复杂性,若干世纪之前提出的关于人类本性的许多问题现在仍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出来。因此,像心理学中那样的问题的连续性是其他各门科学中找不到的。这样,在心理学中存在着一种与过去更加直接和更明确的联系……现代心理学也是只有与其过去的发展联系起来时,它才是有意义的。”弗洛伊德:“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知道的越少,我们对未来的判断就越难以准确。”从历史的视角看当代心理学的主题:1、具有“历史意识”的学生会深刻理解当今心理学的主题从何而来,它为什么重要。2、对心理学的起源了解越多,对当前心理学的理解就越深刻;反之,则会以“歪曲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问题。一、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二、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墨菲:要在分支繁多的心理学中找出统一性不论有多么困难,至少有一种统一性我们可赖以确定方向和透视,进行鉴别和综合的,那就是历史的稳定的统一。三、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1、循着历史上著名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轨迹,可以锻炼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分辨心理学史上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判断问题的能力3、在梳理心理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历史思维(thinkhistorically)

四、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1、“那些不懂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历史的覆辙。”(Santayana,G.)2、心理学史中往往有一些共同的错误和困境。五、弄清心理学“流行”或“时尚”的原因1、心理学中流行的内容随时代精神而变化:某种观点并不总是因为它不正确就逐渐消失;相反,只是因为它们变得不流行才消失。2、当时代精神改变时,心理学中的时尚主题也一样发生改变。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一、历史编纂学历史编纂学是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即史学家如何向外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旧史和新史说,前者强调伟人说、内在历史观和现在主义;新史则强调时代精神说、外在历史观和历史主义的编纂学原则。二、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伟人创造历史vs.时代精神创造历史这涉及到伟人到底是历史时代造就的还是他引导了时代历史的问题。如果一切归于时代精神,那就什么也没有对历史作出解释;而一切归于伟人则导致取消了普通人在心理学历史上的贡献力量。2、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为了当前而理解过去vs.为了过去而理解过去。前者强调以今论古、古今类比,充分展示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和当下价值。后者强调还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抛弃研究的现实功利主义。从目前来看主要以后者研究为主,当然也不忘记历史的继承性和进步性。如高尔敦测量的价值、加尔的颅相说等。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追寻心理学内在发展的逻辑vs.关注心理学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前者以心理学本身的内在发展逻辑线索为依据,认为心理学就是由心理学内部的动力推动的;后者强调要考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的内部动力推动,不主张引入社会因素,但实际上从现在的心理学来看,情景条件已成为影响人心理的一个重要条件。精神分析的产生,行为主义的产生4、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这也是当今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心理学史本身编纂的一个问题。对历史是侧重于数量还是质的分析?说它是一个心理学研究问题,是因为现代心理学非常关注数量的变化,并把一切结果建立在数量基础之上。5、连续性研究与非连续性研究心理学历史到底应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这在心理学发展中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心理学的研究应该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动力和条件(一)条件(二)动力(三)方法(一)条件

社会实践科学发展水平哲学思想其他条件(二)动力

新实验结果与原有理论的矛盾理论之间的矛盾思考题1.概述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2.简述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3.为什么说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温馨提示:

教学目标:

了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传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掌握科学起源中的主要成就.理解科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和培根的哲学思想,掌握科学起源中的成就、科学心理学起源于德国的原因,以及促成科学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心理学家。难点:辨清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区别。科学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哲学科学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否认真正的认识来自知觉,所以对真理的探求便转向内部的理性和固有的观念。理性主义者害怕感官的错觉。经验主义者相信真实外见的方法可以建立在感性经验的资料上。经验主义者害怕理性的欺骗。

存在(being)与形成(becoming):存在的提出者往往是理性主义者,相信在我们之外存在着永恒和超越的真理和价值,我们必须去寻找。形成的提倡者往往是经验主义者,否认存在永恒真理和永远不变的存在,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经验中寻找唯一的真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灵魂轮回。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一切皆流,一切皆变”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巴门尼德(约前570-前480)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物质也是思想。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世界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灵魂由圆形的原子构成,具有能动性,生命是灵魂原子和身体原子结合体。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普罗泰哥拉(约前481-前411)人是万物的尺度,道德可以有教育养成。从自然研究转向人的研究,对心理学有促进的作用。苏格拉底(前469-前399)认为哲学的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精神自我,“认识你自己”至今仍然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前的石碑上。他试图在人性幸福意动和欲望中找出伦理的规律,他的产婆术闻名与世界教育史和心理学史上。

柏拉图(前427-前347)理性主义者(理念回忆说)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经验主义者《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第一部心理学的专著。亚里士多德也是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作过全面系统描述的第一人。他论述了四因说、灵魂的定义和类型、理性灵魂、人的灵魂的结构、感官知觉、心灵、想象和记忆、动机。他的心理学思想初步确立了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1、怀疑学派(皮浪)安于不知,恬静来源于怀疑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相信原子论,认为思维依赖感觉。3、斯多噶学派(芝诺)世界既是物质又是理性。灵魂是物质的,是世界理性的一部分。人要顺从理性,一切变化皆必然。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世界本原是太一,一切万物从太一中流出。包括心智,心智喷射出灵魂,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感性的现实世界。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5世纪至14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繁荣时期,以神学为统治思想,哲学上表现为经院哲学,在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中,官能心理学思想占主导地位。奥古斯丁:灵魂是非物质的,管理身体的一切行为,记忆、理智、意志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三者在经验上形成统一体。官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内省法。阿奎纳: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各种心理活动是灵魂的官能,哲学理性要为神学教条的信仰找理由,为神学服务。他的二重的认识论:我们通过经验和理智认知一些事物,而其它的事物却只有通过启示来做到。这种自然主义心理学与基督教迷信思想的混合物会对后世的许多信仰者带来安慰,却对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造成了长期的阻碍。把心理学改造成了神学的婢女文艺复兴时期

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宗教,反神学心理学思想受到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影响,要求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达芬奇(1452-1519)只有科学才是真理。一切认识从感觉开始.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对知觉心理学的贡献特勒肖,世界是物质的,总量不变。泛灵论。裴微斯也重视经验和感觉,反对研究灵魂。二、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笛卡尔理性主义者

1、先天论(天赋观念论)内省

2、心身交感论(身心关系二元论)

3、反射和反射弧(动物是机器)4、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

培根经验主义者

Knowledgeispower唯物主义经验论

1、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2、归纳法“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马克思

(一)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传统

霍布斯(建立近代第一个完整的机械唯物论体系)洛克白板说“联想”(associationofideas)在欧洲心理学历史上是洛克最先提出的。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创始人)“存在就是被感知”空间知觉

休谟(不可知论)哈特莱(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

布朗(关系联想,联想副律,“心理化学’’见解——新质)穆勒父子老穆勒心理力学说,小穆勒心理化学说。培因1876年创办的《心灵》杂志是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是植物》“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孔狄亚克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狄德罗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爱尔维修人与动物的最终区别是感觉印象的多少霍尔巴哈感觉主义心理学的集大成者

(二)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传统莱布尼兹(德)预定和谐说

单子论

莱布尼茨——一种单子(精神)

微觉统觉对后来的潜意识说和统觉说有启发意义。沃尔夫首先使用了德语的“心理学”phychologie.后来鲁斯齐首先使用了英语的心理学。近代官能心理学的系统化者

沃尔夫——两种单子(灵魂和物质单子)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宣称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概念。陆宰实验心理学建立前的最后一位哲学心理学家。空间知觉的部位标记说。

第二节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一、天文学与心理学二、生理学与心理学(一)关于脑机能的研究

1、加尔的颅相学2、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3、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4、感觉运动中枢的发现(二)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1、贝尔—马戎第定律的发现2、反射动作的研究3、神经冲动的电性质的发现和研究4、赫尔姆霍兹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测定(意义重大)5、约翰内斯·缪勒的神经特殊能学说(三)关于感觉生理学的研究1、视觉的“三色说”和“四色说”2、关于听觉的“共鸣说”三、物理学与心理学——心理物理学(一)韦伯定律

K=△I/I心理与物理的关系数字化(二)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S=KlogR

这里,S

是感觉量,R

是刺激量,K

是常数。感觉量是以算术级数增加,而刺激量则是按几何级数增加。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会产生感觉强度的相应增加。例如,在

1

个正在响着的铃声上增加

1

贝尔比在

10

个正在响着的铃声上增加

1

贝尔,其所引起的感觉强度的增加量要大。因此,对当时已经存在的感觉量来说,刺激强度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一、实验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什么诞生在德国?二、实验心理学创立的主要贡献者(一)约翰内斯·缪勒(二)赫尔姆

霍茨(三)韦伯(四)费希纳(五)冯特建立实验室,组织和宣传工作,学术刊物,吸收培养人才。第二章内容心理学第一节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一、冯特的生平与著述

1879年莱比锡心理实验室。1881年创办了《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是《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心理学导论》、《民族心理学》(10卷,1900-1920)。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二、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一)心理科学观1、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2、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3、心理学的应用性(二)心理学的对象——直接经验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实验工具)(四)心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经验的分析

——基本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都具有性质和强度的特性。不同感觉(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复合构成知觉和观念。情感(直接经验的主观方面)有三个纬度,即情感三位说,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每种特定的情感都是三个纬度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情感是意志的动因,决定因素,意志既包含感觉也包含情感,概括一切的心理过程,在心理学中特殊地位。(“意志心理学”)

2、经验的结合

——联想,统觉,心理复合的规律联想是传统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冯特利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心理元素的被动、消极的、一种低水平结合方式。方式有下列几种:融合、同化、合并和相继联想。统觉一个更为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使进入意识的内容得到清晰的注意,才有可能理解这一内容和意义,这一过程冯特称之为统觉,统觉就是那种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那种过程,后人发现冯特所说的统觉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选择性注意”。各种心理元素就是通过统觉形成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的性质的复合体。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元素的组合产生了新的性质)、心理关系原则(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各个元素的意义)、心理对比原则(两种相反或相对抗的意识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加强)。(五)民族心理学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同他的实验心理学一样,都是他所构建的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实验法仅仅能研究反应时,感知觉和联想等简单的心理过程,而对于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实验方法无能为力这一问题,冯特求助于民族心理学。因为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可避免的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会产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从中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由于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以群体心理为研究对象,语言、神话和风俗是组成民族心理的三要素,他强调了社会文化中的心理因素。因而支持了社会心理的研究,有利于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但是他没有提出一种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他的民族心理学更多的是同文化人类学而不是社会心理学相联系。第二节对冯特的评价一、冯特的贡献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冯特的最大贡献。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二、冯特的局限第一、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统一在经验的范围内,对于促进心理学的科学化是有帮助的。但是,以经验替代其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第二、尽管冯特公开宣称反对传统内省法,在其实验中也尽量使用实验的内省法客观化,但是,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第三,冯特的理论体系即庞杂又混乱。第三节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冯特被公认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组织者和系统化者,莱比锡大学也的确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的研究中心。但是与冯特同时代的心理学家诸如艾宾浩斯、缪勒、布伦塔诺、斯顿夫、屈尔佩等人,他们在德国的其他大学都参与了发展心理科学的事业。由于冯特与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德国称为新运动无可争辩的中心。一、艾宾浩斯(一)生平与著述

(二)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

1、研究手段—无意义音节、节省法

2、研究得出的结论

3、对艾宾浩斯记忆研究工作的评价

(三)其他研究工作

1894年法国的狄尔泰发表

《关于一种描述和分析的心理学的观念》

一文,提倡描述的文化心理学运动,反对分析的实验心理学。两年后,艾宾浩斯针锋相对地发表了《关于解释和描述的心理学》一文与狄尔泰进行论战,这是心理学史上一场著名的论战。他们分别代表心理学发展的两条路线,一条以人文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另一条以自然科学为模板的心理学。

二、格奥尔格·缪勒(一)生平和著作

(二)主要实验研究(三)缪勒与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论战(四)缪勒的学生舒曼、杨施“遗觉”卡茨以研究颜色现象闻名。鲁滨因研究图形和背景的实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我们可以看到缪勒及其弟子在实验心理学上的贡献。他的实验工作比冯特的要晚,事实上他是最早以实验心理学为专业的人。他以哲学的才智,精密的逻辑,深刻的批判去进行实验的研究。他不拘泥于冯特的内容分析,支持他的学生们以现象学描述。随着1934年缪勒的逝世和1936年斯顿夫的逝世,德国实验心理学的繁荣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第一节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一、生平与著作二、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意动

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爱憎的意动(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侧重于观察,但不反对实验法三、评价布伦塔诺并未像冯特那样建立一个完整庞大的心理学体系,对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也没有作深入的研究。他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总体主张。他提出的意动与内容的对立,对后来心理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培育了奥国学牌,推动了关于形质的研究。他的心理学观点成了后来不满于冯特心理学的各种心理学的推动力。后来的欧美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意动心理学的影响。

第二节斯顿夫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斯顿夫的生平和著作主要著作是《乐音心理学》和《关于空间观念起源的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两篇论文是《现象与心理机能》和《论科学分类》。在这两篇论文中,他提出了机能心理学思想,从而将意动心理学作了一定的推进。

二、斯顿夫的心理学思想(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斯顿夫以为,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均为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有四种:现象、心理机能、经验之间的各种关系、内部的客观结构。他们分别属于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现象,诸如音、色、味等感觉、意象,是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心理机能,如知觉活动、组合活动、理会活动、欲望活动,意志活动,它们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两者分别是关系学和结构学的研究对象。

(二)乐音心理学斯顿夫的乐音心理学,包含了对音缀、混合和音、不合音、原始音乐、母音和语音分析等问题的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三节形质学派一、形质学派概述

形质学派起源于1890-1900年间,由布伦塔诺的弟子厄棱费尔和麦农创立的,他们接受了布伦塔诺的思想,将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具体运用到形(form)、形质(form-quality)的形成有赖于意动。到了1910年,这一学派的思想又通过威塔塞克的努力继续传播于世。由于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就或课题在于形质的形成,故称为形质学派。这一学派对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有直接的影响。在知觉理论上,它是由元素主义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桥梁。二、形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

厄棱费尔(1859-1932)基素,基体,形质。时间、空间的形质

(二)

麦农创造的内容,被创造的内容复型(三)

威塔塞克复型的形成有赖于创造的意动形质学派的初衷是对元素主义进行批驳。他们自称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并由注重形质而研究复型,后又由复型的分析发现倾向于意动的探讨。但是他们仅想提供一种新元素,而不想提供一种全新的观点,因而他们的观点一方面受到了元素主义的反对,另一方面又遭到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的批驳,最终不得不归于失败。但是,形质学派一方面发展了马赫的感觉理论,另一方面又为格式塔心理学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形质的概念与理论根据,这不能不说是形质学派的贡献。在知觉理论上,形质学派乃是由元素注意向格式塔心理学过渡的桥梁。第四节二重心理学一、符茨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研究(一)屈尔佩(二)马尔比(三)瓦特的控制联想研究(四)彪勒的思考研究

无意象思维:彪勒在1907年明确地指出,思维不能归结为感觉和意象。在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一种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即思维元素,也就是“无意象思维”二、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三、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主要论点:1、

内容和机能在经验中可以分离。如梦和纯粹感觉就只有内容而无机能,而毫无目的的注意或没有具体的期望则只有机能而无内容。2、内容和机能可以各自独立变化。例如当人从知觉一个客体转向知觉另一个客体时,是内容变而机能不变。而在对一对象先感知后判断的情况下,则是机能变而内容不变。3、内容和机能在性质上各不相同。内容稳定,易于实验分析;机能变动不居,不易做实验分析,只能用经验的反省进行研究。4、内容和机能都有强度和性质,但彼此各不相关。比如,一个强烈的音和一个强烈的欲望,他们既不相关,也不能比较。5、内容和机能各有自己的规律。内容的规律为联合、混合、对比等,而机能的规律则为定势、决定倾向、意识的态度等。

对屈尔佩及其领导下的符兹堡学派的评价在屈尔佩领导下,符兹堡学派对思维进行了系统研究,继艾宾浩斯之后再次把实验法应用于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并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应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思维,使得心理学沿着实验科学的道路又往前迈进了一步.符兹堡学派关于无意象思维、心理定势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符兹堡学派在思维的研究中发现,思维可以等同于意识的动作,在思维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感觉和意象的元素。这种观点启示心理学家意识元素的分析并非心理学研究的唯一途径,应该对意识的机能进行整体的分析。符兹堡学派有关无意象思维的研究引起了许多争论。这些争论最终也没有获得解决。但无意象思维研究的意义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把思维和其他心理形式看作是无意象的过程和动作,不再陷入找寻意识元素的泥潭,最终有助于心理学摆脱元素主义的束缚。同时,无意象思维的研究也使人们对实验内省法的效用产生怀疑。既然同样是使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那么实验内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就令人怀疑了。这种怀疑动摇了人们对实验内省法的信心,间接推动了行为主义的产生。

符兹堡学派的研究动摇了构造主义研究模式的合理性,对于新生的心理学摆脱元素主义的束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符兹堡学派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没有为取代当时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一任务留给了德国心理学的另一个运动,即格式塔心理学。

第四章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第一节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一、詹姆斯的生平和著作二、詹姆斯的思想背景

虽然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的建立是在他的心理学思想提出之后,但在詹姆斯的心理学思想里早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实用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的提出,也受到了来自英国、法国和德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三、詹姆斯的心理学体系(一)研究对象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中写到:“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生活的科学,即包括心理生活的现象,又包括其现象产生条件。”(PsychologyisthescienceofMendLife,bothofitsphenomenaandoftheirconditions.)以后,他在《心理学简编》中又做了更明确的规定:“心理学是描述及解释意识状态的科学。”(Psychologyisthescienceofthe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ofstatesofconsciousnessassuch)

詹姆斯反对当时流行的冯特式的心理学把心理现象人为地分析为若干元素,反过来又认为心理仅仅是这些元素的集合的做法,他称这种做法是“心理学家的谬误”(Psychologist,sFallacy)。

意识流(具有五个特征)(Humanthoughtappearstodealwithobjectsindependentofitself;thatis,itiscognitive,orpossessesthefunctionofknowing.)——心物总体的机能第一、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个思想都倾向于成为某个人的私人意识的一部分。每一个思想都属于某甲或某乙所有,而不会互相融合。任同时间、同空间、同性质、同内容也不能打破这层障碍,把思想融合在一起。第二、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都是变动不居的,只能出现一次,不能复返。第三、意识是连续不断的。詹姆斯认为意识虽然不断变化,却从来不会中断。或许表面看来存在着某些意识上的间断,但这都不足以否定意识的连续不断的性质。第四、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即意识是认知的或具有认识的功能。但他所说的对象指的只是在当前意识状态之外的对象,并不一定是指存在于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世界。第五、意识具有选择性。意识总是对它的对象的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为关切,总是选择一个对象或对象的一个方面,同时,又排斥这其他对象或对象的其他方面。(二)心理学研究方法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四、其他心理学理论(一)双重记忆理论记忆有两种要素组成。第一种要素是初级记忆,指的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内容,它如实地转换刚刚知觉到的事件,第二种要素是次级记忆,指的是一个过去心灵状态,已经脱出意识之外,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知识上。增进记忆力可以通过机械方法,明哲方法,巧妙方法脑途径——记忆网络模型(二)情绪理论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最初于1884年发表在《心灵》杂志上。因为1885年兰格的主张与其类似,后人常把这一理论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看到了外周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促进了对情绪的研究,但是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三)自我理论根据自我在心里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划分为经验的自我(MeorMine)和纯粹的自我(I)两个方面。所谓经验自我(EmpiricalSelf),指的是一切一个人要呼之为“我”(me)的或“我的”(mine)的东西的总和。他是一种被知的东西,也可以叫做被知的我或被动的我。物质我、社会我、精神我。所谓纯粹自我(Pureself,ego),也可以称之为能动我或主动我,指的是一个知晓一切(其中也包括自我)的那个东西。把自我分为主动我和被动我,看到了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客体,把社群自我和身体自我都堪称自我的成分,有助于从更广泛的范围上去考虑人格,避免把人格自我局限于纯心理范围。关于自我分层次的思想事实上就是一种较早得的关于需要层次的理论。但是他不合理的扩大了自我的范围,实质上是混淆了以实物本身的属性和该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之间的差异。

(四)本能论和习惯论倾向于机能主义本能——通常被界说为产生一定的结果但未预见到结果,而且勿须事先经过教育就能自动完成得这样一种方式的动作官能。本能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被隐蔽,一是缘于习惯的抑制,一是因为本能有暂时性的特点。习惯被视为神经物质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过程,并借助神经系统的机能来解释习惯的产生机制。“教育的大事在于把我们习惯作为基金,以后安闲自在地靠这基金的利息过活未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将好多有用的动作弄成机械的、习惯的,这种动作尽量学得多,而且学得越早越好,还要必须预防将来会不利于我们的习惯,象预防瘟疫那样认真。”第二节詹姆斯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

科恩1973年调查结果说明,在心理学的一个十年1880-1889,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依次是冯特、詹姆斯、赫尔姆霍茨、艾宾浩斯和费希纳;第二个十年1890-1999,依次是詹姆斯、赫尔姆霍茨、杜威和铁钦纳和弗洛伊德。由此可见詹姆斯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第一、

詹姆斯是作为个人而不是某个学派的领袖对美国心理学发生影响的。第二、詹姆斯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决不限于美国。近几十年来对詹姆斯的认识超过了詹姆斯本国的人士,他们只要有重大的心理学尝试——不论是实验的还是理论的——要提出讨论,就总要邀请他的亡灵赴会。”第三、詹姆斯的影响也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总之,詹姆斯使美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家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的整个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的一代宗师,詹姆斯是当之无愧的

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第一节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体系一、生平与著述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他认为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直接地研究经验,但是从不同的观点来考察人类经验的。物理学是研究不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而心理学是研究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目的一直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把基本过程从意识的缠结(Tangle)中清理出来,或者把一定的意识组织的组成部分分离出来。

三、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铁钦纳的内省法是对冯特内省法的继承和发展,但对内省描述的要求更加严格,为内省法规定了种种限制。

“刺激错误”(Stimulus-error)。四、心理学的任务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是什么——将具体或实际的心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成分怎么样——发现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以及结合的规律有哪些为什么——把这些元素的和他们的生理或身体条件联系起来

是什么?意识经验三种基本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特有元素)意象(是观念的特有元素)

感情(是情绪的特有元素)意识元素五种属性:性质,强度,广延性,持续性,清晰性怎么样?

“联想对心理学的作用就如引力对物理学的作用”

——铁钦纳同类元素不同种类元素基本心理过程所有的联想律都可以还原为接近律为什么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神经过程保证心理过程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身心平行论(用生理过程解释心理过程)“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两类事件平行的进行,互不干涉,但恰好对应,从最终的事实,他们是同一个经验的两个不同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不能成为另一个的原因。”

——铁钦纳

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法基本要旨:

心理过程可以通过内省分析为元素(感觉、意像、感情),这些元素有各种属性(性质、强度、持续性广延性,清晰性等),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或结合(联想)而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一类的心理过程。这些简单和复杂的心理过程与神经过程发生的过程相平行或以之为条件。

五、对铁钦纳构造主义的评价

(一)铁钦纳构造主义的贡献首先、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其次,铁钦纳正是打出构造主义旗帜,明确地划定了构造主义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美国机能主义的界限,导致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心理学派别的对立。

再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二)铁钦纳构造主义的局限

首先,在心理学对象上,铁钦纳只主张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其次,也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铁钦纳比其老师冯特走得更远。再次,在内省方法上,铁钦纳也比冯特更加极端,最后,在身心关系上,铁钦纳坚持心身平行论。

第二节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先驱

一、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

社会历史条件——拓荒者(二)

进化论的影响

1、动物与人类之间心理机能的连续性思想——动物心理学兴起

2、更多的考察心理的机能——心理学目标改变

3、比较心理和心理测量引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改变

4、适应和变异是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个别差异,应用心理的发展(三)

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

1883年高尔顿发表了《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被认为是个体差异心理学即心理测验的肇始。他曾利用仪器进行人类学测量及心理测量。高尔顿不仅是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它也开始了心理测验的整个观念。(四)

实用主义哲学—皮尔士詹姆斯科学的心理学应该关注心理的作用,机能,功能和效用。(五)

心理学背景任何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学科内在逻辑的演进。在与构造心理学对立及争论过程中,机能心理学逐渐形成和发展。詹姆斯,霍尔,鲍德温杜威,安吉尔,卡尔卡特尔,桑代克,吴伟士二、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一)

霍尔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也曾受教于赫尔姆霍兹。1878年在哈佛获得詹姆斯授予的美国第一个心理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陆的第一人。他的重要影响在于实际的组织工作。在美国创立了第一所心里实验室。第一个专门致力于心理学问题的期刊《美国心理学杂志》,杜威卡特尔是他的学生,美国28任总统威尔逊也是他的学生。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首任主席。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复演说。对问卷法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问卷法开创了现代心理测量学的先河。复演论——运用当时的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复演说的观点说明个体心理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应该看做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理论。“每个孩子,从开始怀孕的一瞬间到成熟,都在复演人类从其最低级的起点开始所经历过的每一个发展阶段,起初非常快,接着便缓慢下来”

——霍尔“心理学的达尔文”几位心理学家在克拉克大学,1909。前排左起:S.弗洛伊德,G.霍尔,C.荣格后排左起:A.A.布里尔,E.琼斯,S.费伦奇(二)鲍德温曾向冯特学习心理学。大学任教期间建立了两所实验室,并曾经重整霍尔在霍布金斯大学的实验室。1894年,与卡特尔合办了《心理学评论》及《心理学索引》(即《心理学摘要》前身)、《心理学专刊》、《心理学公报》。鲍德温文笔流畅,仅次于詹姆斯。鲍德温和霍尔一样,期望“创立一种将最新的有机体适应的生物学理论与婴儿发展的学说融合生成的理论”。认知发展观、人格发展观、个体和种系发生观。

第三节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顾名思义,它是专门讲述人心理的机能运作和应用的心理学.

一、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卡尔(一)

杜威

杜威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集中在他与1896年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一般认为该文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正式开始。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反射弧是一个回路或器官”杜威深受生物进化论及实用主义哲学影响形成心理适应观或机能主义意识观(“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表现为协调,实际上就是一种适应活动”)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而对机能心理学理论观点的系统阐述由安吉尔和卡尔完成的。杜威从实用主义及机能主义出发,指出心理活动是个连续的整体,其实质是有机体对环境的整体性适应活动,心理动作由一系列彼此相连的前后反射构成,其机能表现为对环境的协调,因而不能整个动作孤立的分析为单独的反射弧,并反射弧分析为若干刺激和反应。反射弧不能理解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在反射弧的刺激和反应之间、感觉和运动间并不存在一条鸿沟,心理学的真正研究对象应是这种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对环境与心理活动作整体性理解。他的机能主义意识观为机能心理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认为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并具有指引个体达到生存目的的功用,由此反对认为意识对实际生活不起任何作用的心物平行论及副现象论。

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整个反射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2、明确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3、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二)

安吉尔杜威的学生。1907年《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领域》对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明确的表述。安吉尔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全部关系,为无意识或习惯

的行为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扩大了心理学应用研究的领域。安吉尔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建立者。安吉尔的心理学观点标志着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形成。1、机能心理学与构造主义主张的元素主义内容心理学相反,它是心理操作的心理学;主张内省法不限于用来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元素,还来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体适应环境所执行的机能,应用物理科学的客观观察法来补充内省法所得不到的材料。2、机能心理学是关于意识的基本效用的心理学;意识是由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3、机能心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也即探讨有机体与环境的整个关系的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科学类。4、为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应包括一切心理过程、它们的生理基本以及外部行为,也包括儿童的、动物的、变态的心理。(我们的精神生活或许可以被规定为客观的行为)5、关于身心关系,安吉尔认为不需考虑谁决定谁的关系,只考虑决定机体的身体部分和心理部分彼此的关系。(三)

卡尔卡尔是安吉尔的学生和继承者,也是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晚期代表。他把由安吉尔和杜威创建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卡尔的观点代表着芝加哥学派的晚期倾向或完成形式。

1926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研究知觉、动物行为多年,用迷津、问题箱、辨别箱做动物实验,并且做了理论探讨。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研究》(1925)、《1930年的心理学》(1930)、《空间知觉导言》(1935)等。卡尔认为心理学以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着意识过程,其机能在于获得及组织经验以确定行为。卡尔把心理学定义为“心理活动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他指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这个术语是知觉、记忆、想象、推理、情感、判断和意志的总称。”主要概念为反射弧和适应性行为。所谓适应性行为,就是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机条件的那种特性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反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过渡的征兆。卡尔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引入动机因素并注重动机的驱动作用,以及将外显行为包含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内的想法,预示着心理学由机能主义向动力心理学的发展及向行为主义的过渡。主张观察法及实验法都是心理学的直接研究方法,另外还须借助社会活动产品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道德传统政治制度等间接方法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对身心关系,反对二元论,试图借助“心理物理的”一词消除心物差异。舒尔茨在其《现代心理学史》一书中曾评价过卡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说过这样一些话:“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至少是在开始时先进行纯主观的研究(心理意识),然后才转到客观的研究(外显行动)。所以这样做的部分原因在于,机能主义为美国心理学走向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极端准备了道路;这就是说,只集中研究行为,完全抛弃对心理的研究。这样,机能主义者便在构造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搭了一座桥。”二、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的争论(一)鲍德温与铁钦纳之争早在1895年,鲍德温就提出所谓的“反应类型说”,认为感觉的反应时间与运动的反应时间的差别是属于个人间的类型差别,而不像铁钦纳认为是由于观察者的随意态度不同引起的。这一对立使铁钦纳的立场与多数美国心理学家的立场之间的不同更加明朗化,并且很快就导致了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之争,尽管波林认为这个争论已被安吉尔和穆尔的研究所解决。(二)杜威与铁钦纳之争

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中,批评了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与反应的元素主义,主张刺激与感觉一样,只是为了行动而存在,除非考虑它们与行动的关系,否则刺激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