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芦陵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芦陵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芦陵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芦陵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芦陵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芦陵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根据材料“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推断出该政治制度应该是与秦始皇有关的制度,而秦朝统一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均发生在秦统一六国以前,与秦始皇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2.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

参考答案:A略3.“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参考答案:C4.它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字体裁。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体裁的是A.《离骚》B.《上林赋》C.《窦娥冤》D.《红楼梦》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可知是章回体小说,《红楼梦》符合章回体小说的特点,D正确;《离骚》属于楚辞体,不是章回体小说,A错误;《上林赋》的体裁是汉赋,辞藻华丽,不符合章回体小说的特点,B错误;《窦娥冤》属于元曲,不是章回体小说,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材料中“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是解题目的关键。5.1833年起,法国政府先后颁布和修改贸易法令,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初步建立谷物出口的可调节性关税制度(弹性税率)。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

B.增加政府的关税收益C.促进重商主义的发展

D.推动法国农业市场化参考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增加政府的关税收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未促进重商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据材料“法国政府先后颁布和修改贸易法令,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初步建立谷物出口的可调节性关税制度(弹性税率)”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法国农业市场化,故D项正确。D6.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参考答案:D7.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参考答案:BA选项说法错误,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周天子所有;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当时历史事实;C选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土地私有制;D选项错误,均田制是从北魏开始实行的。8.“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①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③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①新中国成立后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参考答案:A略9.《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题干“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表明法家思想源于道家,A项正确;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黄老学说,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B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C项错误;道家是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名师点睛】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10.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是由于A.国家的积贫积弱B.理学思想的影响C.民族融合的加强D.战乱的频繁发生参考答案:B宋代理学思想兴盛,文人不再是“奢华、艳丽、裸露”,而是受到理学清高思想影响,强调气节、高雅的风度,故B正确;国家的积贫积弱不会影响知识分子风度,故A错误;民族融合的加强主要是少数民族影响,故C错误;战乱的频繁发生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11.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下列思想家中最可能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墨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守仁参考答案:D12.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天主教、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B.马丁·路德强调信仰的重要性C.教会腐败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D.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教义参考答案: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材料仅说明了马丁路德的观点并不能看出天主教受到打击,在整个运动中专制王权都没有受到打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仰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并没有完全否定天主教的教义,只是对天主教会的一些主张和做法予以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B13.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参考答案:B从材料“1893年”“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中可以看出,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的外加状况,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加强”。点睛: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材料“1893年”“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1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在

问题上做过有益探索()A.民主主义革命B.民族独立问题C.社会主义建设D.科学和谐发展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可知三大理论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做过积极的探索,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15.明成化二十一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参考答案:C16.某条约规定:“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缔约国之间发生有关太平洋某一问题的争端”,应召开缔约国会议解决。该条约是:A.《巴黎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海军协定》参考答案:B17.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 B、唐朝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度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上”指的是大臣参与讨论,“皇帝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说明最终的决策权在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是指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故选B;内外朝制没有涉及到集体讨论和决议,故排除A;明朝后期的内阁制下,内阁大臣是没有参与决策权的,即使暂时有权倾一时的时候,也是仰仗皇帝的权威,故排除;清朝的军机处没有任何实权,故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8.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1939~1941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C项。19.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参考答案:B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任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减少;两宋时宰相祖辈担任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任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化,C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20.宋太祖曾鼓励功臣宿将:“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宋太祖此举旨在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鼓励功臣宿将追求财富目的是为了避免君臣之间无所猜嫌,可以起到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用,但是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故B项正确,C项错误;宋太祖的行为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A项排除;D项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宋太祖的行为属于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21.今日的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在分析中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我们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基础上,国家经过千辛万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下列对这段论述的正确理解是①计划经济体制会始终束缚生产力的发展②完整工业体系是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基石③工业体系的建成完全依靠国内资金和技术积累④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参考答案:D【详解】据材料“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可知完整工业体系是经济腾飞的基石,故②正确;据材料“不能忘记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可知“不能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否认之前的成就”,故④正确,选项D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对生产力起了促进作用,①错误,选项A、C错误;③不符合史实,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得到了苏联的技术援助,选项B错误。22.抗战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结果如下:意向不可避免可获得政治解决应该绝对避免可获得速战速胜无回答人数17011042324420

这不能说明A、学生的政治预见能力有限

B、和平是当时人民的最大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抱有一定的幻想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参考答案:D23.雅典最高司法机构是公民陪审法庭。审判时,每个人通过临时抽签决定审理哪个庭和审理哪个案件,事先没有人知道内情。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审判官营私舞弊B.维护雅典法律的稳定C.保守公民的个人隐私D.防止城邦权力的集中参考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详解】据材料“审判时,每个人通过临时抽签决定审理哪个庭和审理哪个案件,事先没有人知道内情、在审判时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秘密投票”,可以判断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无关。【点睛】从雅典民主的实质、范围、性质、参政方式等方面来归纳一下其民主政治的明显缺陷。(1)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2)范围:除妇女、奴隶外的成年本邦人。(3)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4)参政方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因此,雅典民主只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24.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征文射策,禄位”的现象。材料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扩大了平民参政机会 B.国家重视各官员的门第出身C.文人注重以科举提高社会地位 D.唐代选官已打破了世袭政治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材料中的“征文射策”指的是科举考试,“以取禄位”反映的是进人仕途,材料现象反映了文人注重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来提高社会地位,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D项材料无法体现。25.汉代的新儒学融合了各家思想,像一个综合体。其主张有“天者,百神之大君也”“阳,天之德;阴,天之刑”“国之为国者德也,君之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等。其新儒学体系吸收了()①“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家)②“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教)③“制人者阳,制于人者阴”(黄老之学)④“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法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体现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即“天”是“百神之君”,经常用符瑞、灾异等,分别对人间统治者表示赞赏或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天子为暴,天能罚之”的思想,故①正确;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因此汉代的新儒学不可能吸收佛教思想,故②错误;从“阳,天之德;阴,天之刑”的信息可以看出将儒家重德轻刑说与黄老刑名、阴阳家的思想结合起来,故③正确;从“国之为国者德也,君之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的信息可以看出将儒之德教与法术势结合起来,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6.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参考答案:B皇帝制度。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他们不具备实际的政治能力,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跟皇位世袭制有关。这是宗法制产生的影响。A和C、D选项与皇位世袭制没有关系,排除。27.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参考答案:B28.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中,适应现实要求的经济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废除封建债务

C.限制富农经济

D.减轻封建剥削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在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从而,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A、B、C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均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D。29.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30.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时,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民主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并且没有能够鼓舞人的思想。按照俄罗斯人的精神气质,革命只能是极权主义的。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B.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C.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传统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参考答案:C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4分)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不同的时期,打上了不同的时代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一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偏重在这一地带(黄河中下游)……在北方旱田,特别注重抗旱保墒。战国时代已有种在低畦地的,西汉赵过发展为代田法,氾胜之又进一步发展为区田法。区田法综合运用并发挥了深耕、施肥、适当密植、保墒、灌水、中耕除草等一系列的丰产措施,辛勤细致地集中使用于较小面积而创造高额丰收,……轮栽、复种、施肥、选种等,都表现出显著的进步。到了南北朝时,北方旱田使用的农具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耕作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程度。——百度知道材料二

西汉长安城城内工商业区集中在西北隅的横门大街两侧,据文献记载共有九市。居民区在城东北隅宣平门附近。文献记载,长安有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汉平帝时,人口达24.6万余。实际考古勘查确认的居民区,面积过于狭小,估计有些居民住在城外。——百度百科整座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和外城的明德门,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百度百科横跨于四河之上30余座桥梁,星罗棋布于京城(北宋东京)之间,……许多桥梁的位置,均处于京城内的交通要道之上,如果说从宫城南门宣德门向南,经里城朱雀门直达外城南薰门的“御街”是当时全城布局的中轴线的话,那么,“御街”与汴河相交的州桥一带,则应是全城的正中心,……城区之内许多桥梁附近还成了城内的闹市区或商业中心,如从州桥向南到朱雀门外的龙津桥一带,是全城著名的商业区,闻名遐迩的“州桥夜市”就位于该处;……大相国寺前的相国寺桥处,其实是深入城区的一处汴河港口,或者可以说是东京城内的一处大型货物中转站。——百度百科元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区和城门口居民结集地带。其中东城区是衙署、贵族住宅集中地,商市较多,有东市、角市、文籍市、纸札市、靴市等,商市性质明显反映官员的需求。北城区因郭守敬开通通惠河使海子(积水潭)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沿海子一带形成繁荣的商业区。海子北岸的斜街更是热闹,各种歌台酒馆和生活必需品的商市汇集于此,如米市、面市、帽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鹅鸭市等一应俱全。——互动百科(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到宋元时期市场布局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10分)(3)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商业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关系。(2分)参考答案:(1)特点:精耕细作(2分)(2)变化:城市规模大,人口多;汉唐时期市场位于固定的区域,市坊分立,经营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宋元时期市场分散,突破市坊界限,出现晓市和夜市。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5分)原因: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对外政策更为开放;交通便利。(5分,任答2点即可)(3)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之上。(2分)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农田水利建设”、“抗旱保墒”、“区田法”、“深耕、施肥、适当密植、保墒、灌水、中耕除草”、“辛勤细致地集中使用于较小面积而创造高额丰收”,反映了单位面积投入多,也就是“精耕细作”。(2)本题考查汉唐时期商业的发展。第一问变化据材料二信息可知汉唐时期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原因”从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原因。(3)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商业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根据所学史实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归纳即可得出农耕经济是商业和经济的基础,本题属于比较开放的试题,只要符合材料言之有理就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参考答案:(1)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的的社会救济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博得“仁政”美誉而实施。英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圈地运动出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出台。救济方式:相同点:都有政府力量参与,起到主导作用;都关注的是社会弱势群体;救济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不同点:中国救济办法比较单一笼统,涉及的人群比较狭小,强调刑罚的惩戒;英国的救济划分详细,涉及的人群比较广泛,出台了专门的法律。(2)发展:从产生原因看:战后国家动荡与社会主义竞争是直接诱因,减少贫富差距;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1948年艾德礼首先宣布建成社会福利国家制度;从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兴起、日渐完备、1973年经危受挫、1980年缩小规模。(1)第一小问应注意区分社会救济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容易理解,就是救助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从根本目的来看,政府的社会救济着眼点还是在于减缓社会矛盾,增强政治认同。第二小问可从社会救济的参与者、救助对象、救济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概括即可。(2)从材料可知,近代英国的救济制度只针对确实有困难的弱势群体,而当代的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已经全面覆盖,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且它包含了失业救济、婚姻家庭救济、教育救济等等多种层面;且由于社会财富再分配,低收入者得到的救济力度更大。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围绕中英两国福利制度的横向比较,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热点——社会福利制度,大国崛起英国。第(1)问主要运用所给材料,考查到了考生发散性思维,第(2)问则考查到考生开放性思维,知识迁移能力。本考点是考查考生比较能力,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启示我们复习备考时还是要关注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透彻,当然更离不开解题技巧的训练,如“共同目的”、“异同”、“发展”这类设问。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大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9分)参考答案:考点:李鸿章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可知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根据材料二“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可知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2)根据评价人物的注意事项可知,两者对李鸿章评价不同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