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杏花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杏花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杏花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杏花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杏花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西省吕梁市汾阳杏花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参考答案:D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罗马法。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社会契约论》由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公元6世纪”,故排除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王权法……把……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即可排除B、C两项,选择D项。2.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史观的理解与认识,并理清题干的时间,抓住重点。首先理清“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①②③④都符合这一时间。然后理清“全球史观”强调是一个整体,而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联系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整体性。3.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与材料中“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不符,而且“14世纪,在意大利”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故B项错误;评论法学派考虑到了时代的要求,开始将罗马法的原则适用于当时意大利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从而将罗马法转化成为能够为法院所接受的活生生的意大利法,与材料中“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相符,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开始于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中“14世纪,在意大利”不符,故D项错误。4.“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和公正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参考答案:C【详解】由材料“按照约定”可知,党原告把衣服交给被告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被告有责任和义务保管好原告的衣服,而法官最后的判决也是“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是对契约精神的尊重,故选C。案例中原告起诉洗衣人并非因为洗衣人侵吞了他的财产,而是因为他没有保管好,未按约定行事,故无法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原告与被告的身份差异,无法体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排除B;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5.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参考答案:C6.“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参考答案:C略7.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参考答案:C8.如图为德文版《战争在中国1900-1901》中《被城门困住的中国龙》漫画。该漫画主要揭示的主题是A.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盲目自大D.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参考答案:A根据题干中的“德文版《战争在中国1900-1901》中《被城门困住的中国龙》”可知,这幅画的时间背景是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其中“被城门困住的中国龙”因为城门所困即将被一个兴起刀的侵略者砍去头颅,比喻中国政府因为闭关锁国政策而被打,这是德国为其发动侵华战争做出的一种托词,故本题选A;在材料中只提到德国对中国的侵略,没有涉及其他列强,所以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结论,故可排除B;漫画中的代表清政府的龙即将被砍去头颅,这就无法说明清政府盲目自大,故可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漫画中体现的是代表清政府的龙即将被砍去头颅,作者意在说明清政府因对外政策而导致被侵略,而不是为了说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故可排除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解此类试题关键要把握住作者的立场、漫画中的喻意,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即可选出正确答案。9.宗法制是古代中国一项对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各级贵族都是小宗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宗法制终结的标志C.宗法制要比分封制影响范围广D.血缘宗法关系决定了社会权力等级关系参考答案:C10.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2625万余收支相抵英宗治平二年11613万余13186万余

A.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C.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参考答案:C11.吕思勉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中说:“凡是大祖的子孙,他都有收恤他的义务;这许多人,也都有尊敬他的义务;那么,有了一个宗子,就把从始祖相传下来的人都团结不散,而且历久不敝了。”与此话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王位继承制参考答案:C12.截止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2010年,投资流量再创新高,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该局面形成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B.中国企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C.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新世纪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参考答案: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描述的是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量稳步提高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参考答案:A14.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参考答案:C1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参考答案:C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16.“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参考答案:D17.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是指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参考答案:B18.2001年第9届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美国纽约

B、中国上海

C、印尼茂物

D、日本大阪参考答案:B19.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据此可知,该书法家()A.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 B.批判王義之对传统的抛弃C.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 D.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参考答案:考点:3K: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需要掌握王羲之的书法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可以看出沈尹默对王羲之的书法富于创造的赞美,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20.在古雅典民主政治中,有关城邦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这一原则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B.反映了其民主的狭隘性C.容易导致集体决策失误D.起到了防止专制的作用参考答案:C所有公职人员都实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转流统治与被统治,这最能体现轮番而治的原则,与材料中“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不符,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具有狭隘性,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与材料中“当场表决,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相符,故C项正确;古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防止专制的作用,但与材料信息“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无关,故D项错误。2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参考答案:B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结合材料“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可知,齐桓公极力维护的是宗法制。故应选B。22.《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参考答案:新思想的萌发材料无法体现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故A项错误;据材料“(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可知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B23.“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参考答案:D【详解】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24.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A.颁布“解负令”B.设立“四百人会议”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参考答案:D25.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参考答案:A2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1)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2)元昊在兴庆称帝(3)澶渊之盟(4)王安石变法A.(2)(3)(4)(1)B.(3)(1)(4)(2)

C.(1)(2)(3)(4)D.(1)(3)(2)(4)参考答案:D27.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①

④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参考答案:C考察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四幅图片分别是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徽。在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的只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操控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①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在1995年,②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建立,故应选C。28.“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材料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儒家强调的习惯法适用于“君主与士人”,而习惯法的核心是宗法制,故A项正确。B项不适应于君主,C项和D项不适应于士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9.18世纪前,德国工人一半到四分之三的收入必须用来购买食物。到20世纪初,德国工人的工资中平均支出25%来缴房租,25%—30%为饭费。这表明德国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B.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C.国内外各种矛盾相对缓和D.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不出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信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德国在18世纪与20世纪工人收入的消费分配比例的变化,无法体现工资增长的速度,排除B;20世纪初德国国内阶级矛盾较为尖锐,国际上与英法俄矛盾日益尖锐,排除C;由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德国工人基本生活费用在工资中的比例已大大下降,表明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故选D。30.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38年5月8日,英国工人组织公布了“人民宪章”的六点要求:(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实行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4)议员应支付薪金,以便能离开原来的职务,用全部精力为国家利益服务。(5)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1848年4月10日,英国工人群众向议会送交第三次请愿书,其基本内容包括下列一些原则: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人民是一切政权的基础,工人应享有对劳动产品的权利。在议会中没有代表而必须向政府交纳赋税,这是暴政。只有实行工人和劳动阶级代表参与制订的法律,才能使国家的富源和经济资料,获得最完美的发展和最合理的管理。

——摘编自昊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近代史》(下卷)(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核心诉求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宪章运动的意义。(7分)参考答案:考点: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中“人民宪章”的六点要求和英国工人群众向议会送交第三次请愿书的内容,可知英国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核心诉求的变化是由争取议会普选权发展到争取参与议会立法;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等史实说明变化的原因。(2)从工人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和英国民主制度的不同影响,总结英国宪章运动的意义。参考答案:(1)变化:由争取议会普选权发展到争取参与议会立法。(2分)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革命运动的鼓舞。(6分)(2)意义:推动英国民主代议制的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动欧洲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7分)32.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后果。(4分)参考答案:答案:原因:清朝文字狱(或文网严格)。后果:禁锢了思想;阻碍了学术的发展;使社会闭塞,影响了社会的进步.3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表1欧洲近代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表2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与欧洲民主思想演变历程的差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与近代欧洲不同的原因。参考答案:(1)差异:①欧洲遵循的是从“思想”再到“制度”的发展路径,而中国遵循的是从“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路径.②欧洲历时漫长,而中国历时短暂。(2)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腐败日益县露,先进分子急切地想借助西方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民主运动急速发展的推动:资本主义力量弱小,资产阶级不够壮大,先进分子也易于先接受“制度”后接受“思想”:中国古代的议政传统与西方议会具有一些共性,议会制易于技接受: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不利于接受和传播西方思想:与较抽象的思想对比,先进知识分子史易接受具体的政治制度。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民主思想的发展。从近代中国与欧洲民主思想演变历程的差异及其原因等方面来分析。(1)根据材料中“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可知,欧洲民主思想演变经历了先思想后制度的过程且历时漫长;根据材料中“19世纪40、50年代魏源、徐继畲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19世纪90年代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