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保护模式_第1页
四川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保护模式_第2页
四川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保护模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保护模式发展民俗旅游始终要贯彻“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原则”。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才能实现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俗文化环境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相联系的。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的发展和人们交往的增多,特别是跨地区、跨国界交往的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日渐趋同,甚至有明显特色和浓郁地方民情风俗的民族地区、民族村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原有的民俗文化氛围逐渐谈化,地方性文化或民族文化被逐渐抛弃,已很难在原有的地域内生存和发展,某些民俗文化甚至有消亡的可能性。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的地区,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完整、有效地保护好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辨证地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此,旅游开发者和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对策和措施,如政府主导、法制规范、保存教育、物质激励等,这些对策及措施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该研究缺乏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进一步细分,对它的构成和来源认识不足,对造成资源被破坏的原因的复杂性分析不够。因此,提出的建议不能涵盖全部的资源范畴。只有从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人手,在明确保护的内容、层次、重点等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保护的方式、方法问题。不同的民俗旅游资源,在经营、管理、享受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方式。杨萍提出了以下四种保护模式。1.习得保护模式对民俗旅游资源中的优秀思想意识形态主要可以采取“习得”保护模式。保护的核心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一些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等能够在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中得到广泛而持久的延续、传播和自觉实践。针对此类民俗旅游资源实施习得式教育,不仅要在当代社区居民之间进行,更要重视对下一代的引导和培养。为此,民俗旅游地应当依靠已有的各级办学体系,通过增设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来巩固传统的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向社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在民俗旅游地,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旅游地,以家庭为单元,由长辈向晚辈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和传统美德是实施习得式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2.“三Z”聚焦保护模式民俗旅游资源中的优秀文化、艺术形式及物质载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功能,是民俗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它们重点可以采取“聚焦式”保护法。向保护对象进行密集型资金、知识投入,形成资金——资源——知识“三Z”保护模式,是实施聚焦式保护法的关键。资源是民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作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客体,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它可以以物资的形式进行投入,取得相应的回报,并从中获得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及环境所需的部分资金。要求民俗旅游地在旅游发展的初期,就要十分重视对当地优秀文化、艺术形式或载体的抢救、发掘、收集、整理和再现。完成上述工作需要购买设施、设备,支付有关人员的工资,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等。此外,民俗旅游地如果要高品位、高保真地保持、再现其优秀文化、艺术形式,知识投人也必不可少。知识参与保护、参与开发,有利于提高旅游决策者、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地区文化、艺术遗产的价值认知、内涵分析、精髓提炼和特色把握,避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歪曲化、庸俗化、肤浅化,避免开发即是破坏的错误现象,使旅游地优秀艺术形式或物质载体的保护更科学、更客观。在这方面,民俗旅游地政府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通过积极的正面介入,制定出健全的政策法规,建立起配套的激励机制,引导相关专业人才自觉流向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各个环节。3.动态参与保护模式对行为类民俗旅游资源重点可以采取参与保护模式。一般性行为民俗旅游资源,如民俗旅游地的恋爱方法、婚嫁礼俗、劳作方式等,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活泼,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的“活态”特征,也较容易对异地旅游者产生亲和力、向心力,对此类资源的保护最适宜在主客交往的过程中动态展开。把尽量多的游客组织、安排到当地的民俗活动及旅游项目中去,是保护行为类民俗旅游资源的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主客双方的互动参与、双向震荡,旅游者既可以得到求新、求异的愉快体验,当地居民也能够体会传统活动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意识到保持传统活动的重要性,并在民俗旅游地对外交往和信息交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对民间娱乐、民间节庆等传统方式及活动的演变、传承做出合理的选择。实施参与式保护法还要注意建立一个公平、高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以调动尽量多的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避免社区参与成为少数从业人员或社区“精英”的个人行为,使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合乎民意、顺乎民情,使旅游者因为东道主的自愿合作得到更加真实、更高质量和更富人情味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4.开放保护模式对一般的物质类民俗旅游资源,重点可以采取开放保护模式,让社区居民在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中,自主决定这些物资或资源的去留及用途。物质民俗涉及到民俗地区老百姓的吃、穿、用、住、行等,是民俗文化最外显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中的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民俗地区现实社会的需要,正在从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中退出。对它们的保护不能依靠单纯的行政手段,也不能作硬性的规定。现代化的实践、发明的实践使人类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本能要求。根据这种要求,民俗旅游地的社区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