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整理_第1页
系统分析整理_第2页
系统分析整理_第3页
系统分析整理_第4页
系统分析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朴素系统思想: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黄帝内经》:中医。人体被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人法天地而生”、“天人相应”。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岷江分水工程,“飞沙堰”属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是引水工程,三部分巧妙结合形成一个工程整体。2.系统分析:美国兰德公司于40年代提出3.整体论(从整体到整体)1+0=1还原论(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1+1<=2系统论(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再由部分到整体由下到上)1+1>=2AUB=C(整体论)交集不是整体论的思想4.系统分析定义:目的是帮助决策人对所要决策的问题逐步提高清晰度。方法是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用定性和定量的工具,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结构和系统状态的分析,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和替代方案,并进行比较、评价和协调。任务是向决策人提供系统方案和评价意见,以及建立新的系统的建议。系统分析的定义可以描述为: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协调,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的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以便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顾培亮)——是对研究方法,过程和信息处理的综合。5.啤酒游戏牛鞭效应原因分析由于“交货延迟量”环节的影响,有一段时期使系统振荡,但过后经过一定时期就会趋于平衡。但如果3个子系统(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不能从系统整体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发生的变化,而出自各自子系统局部利益采用被切割的局限思考方式进行运作,就会使整个系统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幅振荡和不稳定运作的现象6.系统结构式的思考方式(下图:以系统观点解释复杂状况的层次)三种思考方式(1)反应式(2)影响式(行为式)(3)系统结构式:背后原因,解决问题触及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进而改进行为变化形态。结构影响行为因此改变背后的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行为变化形态。7.系统分析内容(最后一题)问题→目标:通过特点系统设计:框图,画出结构、环境、系统边界(参照教材P72页)系统量化:建模:预测、优化(目标、规划、约束不用计算)或者评价系统评价:不需建模,说思路。对比协调修改确定最终方案8.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某些相互联系的部件集合而成。这些部件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组织。它们在系统内彼此相互影响而构成系统的特性。由这些部件集合而成的系统的运行是有一定目的或目标的。系统在严格意义上是指具有自己的构成要素或部件所没有的新特质的整体构成物或部件集合体。(1+1>2)9.系统构成要素(老师最开始说的是3个要素,所以应该指的是是部件那3个)系统的诸部件及其属性系统的结构(系统内部件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系统的环境及其界限(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统的总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系统界限: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边界)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系统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了输入和输出的含义,外界环境系统的一个输入,通过系统的处理和变换,必然会产生一个输出,再返回到外界环境)系统的反馈(一个系统的行为可以通过它的输出来了解,并且利用输出的信息反馈来调整输入)系统的部件可以分为结构部件、操作部件和流部件。(理解?)结构部件:相对固定的部分操作部件:执行过程处理的部分流部件: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换10.系统层次与特点层次特征实例相应学科静态结构系统框架式晶体结构桥梁任何学科中的图形或文字描述简单动态系统预定的运动方式(平衡)钟表,太阳系,机器物理学,古典自然科学反馈控制系统传递信息反馈恒速器控制论结构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除了静态结构系统外,都有动态性细胞系统开放,自我维持,与环境交流生物细胞新陈代谢信息论原生社会系统承担不同功能的部件植物植物学动物系统指挥全部行为的大脑,学习能力鸟哺乳动物动物学结构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动态性、适应性人类系统自我意识,知识,符号语言人生物学心理学人类社会系统价值观、人类情绪表现家庭、民族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行为科学超越系统尚不可知结构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动态性、适应性11.系统的分类(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从系统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系统的形成和起源、是否有人参与。自然系统:自然形成,即由自然过程产生的系统;特点:物质流的循环和演变是主流人造系统:人工生成,即人们为达到某个目的按属性和相互关系将有关部件(或元素组合而成的系统)构成要素:自然物、人、社会、概念特点: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目的性和组织性突出(2)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重点强调的是这个)从系统构成要素的物资属性角度划分实体系统:构成要素——物质实体:有机物、无机物,矿物、生物、能量、机械、人等(硬要素)概念系统:构成要素——非物质实体: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软要素)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关系:(包括右图)密切结合实体系统是物质基础概念系统是中枢神经,提供指导和服务(3)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从系统状态是否随时间变化角度划分静态系统:描述系统状态的参数不随时间显著改变的系统,即系统不发生显著运动或变化动态系统:描述系统状态的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即不断发生运动的系统;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的关系:动态是绝对的静态是相对的,具有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例:一个电网系统、一套炼油系统、一条汽车装配系统在运行时是动态系统,非运行时期是静态系统。(4)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即是否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等的交换。开放系统:与环境交互,具有自调节和自适应功能。—例: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封闭系统:以系统的均衡观念为基本点。—例:原始部落,封闭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是相对和辩证的,系统研究强调系统对环境的开放性(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以能否用还原论解释划分)12.信息源的概念定义与目标有关的信息集合为信息源。没有目标就没有信息源。13.一般来说,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信息是无法完全掌握的,总有一些不可知的部分。另外,对历史信息不可能收集齐全,而总会有遗漏的。因此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信息源,可分为可知和不可知两部分。可知部分对应系统结构,不可知部分对应系统环境。通过可知部分描述不可知部分。14.信息转换从系统分析的角度,信息可以分为认识信息、评价信息和指令信息三类。信息转换目的:对某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理想结果是,希望通过系统分析活动,使被研究的决策问题最后所剩下的信息量应尽可能等于该决策问题的不可知信息量。而这一部分不可知信息量对于系统分析工作者来说,是属于本质上不可知部分的信息;而对于决策者来说,这部分信息是可以通过他的地位和能力来弥合和判断的,从而有可能转化为可知部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对决策模糊处或称信息量缺口的处置将面临三种可能结果。系统分析过程中,信息转换与澄清问题状况过程如图4-8所示。图4-8中随着对有用信息的处理,所研究问题的结构就越来越清楚,二条曲线所构成的一个缺口,即是留下的不可知部分信息。系统分析工作者面对这部分信息已经无能为力。这个信息缺口留待决策者靠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判断解决。如果系统分析工作者也有能力去弥合该缺口,那么,该系统分析工作者也就替代了决策者的智力和能力,可以有能力帮助决策者采取决策行动。弥补信息缺口的方法①通过决策者的智力和适应能力,对剩下的这部分信息了解得较为充分,从而使决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②决策者对剩下的信息量缺口了解不很充分而冒一定风险采取某个行动;③由于系统分析所提供的结果太不理想,难于解决问题,决策者建议留待以后再研究。15.问题定义与产生原因问题的定义可以具体描述为:如果实际系统状态不等同于所希望的系统状态,则就会存在某种问题。在下列情况下问题就会产生:①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销售额下降;②价值研究表明,在价值观上发生了不协调,例如,领导层对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产值这两者之间的优先排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③当规范研究要求某种变革,例如,当前组织结构已经影响到生产组织和计划的贯彻;④任何一类事件和分析工作的组合表明,系统的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产生了偏差。16.问题特性(1)问题状况的将来性:问题状况在未来具有改变的可能性称之为将来性。决策者能通过决策的结果和行动减少他的不安和满足其需要或达到他期望的目的。(相应的措施科技等活动)(2)问题状况的限制性: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状况必须显示出有关人、事、物的概略范围,否则,就无法开始进行有意义的研究活动。这种属性称之为限制性。(3)问题状况的特异性:一个问题状况应该具有它的特定性质。利用此种特定性质,有可能在研究过程中过滤和删去一些与问题状况关系不大的人、事、物,以精减不必要的信息,减轻系统研究的负担。这种性质称为问题状况的特异性。问题状况的将来性与限制性对于决策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和可以操作的基本对象。而问题状况的特异性则提供了进行决策活动、收敛问题状况的最基本操作法则的依据。17.目标特性目标是对问题本质的更具体的确认,是提供未来决策活动的指引。目标特性目标是通过对问题状况特性的分析而引申出来的概念,故而它具备问题状况所具有的特性。但作为目标,从它本身的意义来说,还应具备及物性、方向性和操作性这三个特性。1)目标的及物性:所提出的目标应能直接涉及或提示与目标相关的某些事件。这些事件是决策所需要的。事件的属性通过分析与研究是可以了解的,或者至少是可以部分了解的。2)目标的方向性:目标应能提示及物性所涉及的事件在未来的活动,如对实现目标所选择的策略等。3)目标的操作性:通过决策活动所提出的控制或策略选择对与目标有关的事件施加影响,使其按目标所提示的方向性发生变化。为什么不能把问题当成目标?(?不知道答案)目标是通过对问题状况引申出的一系列特殊性信息的不断处理而产生的结果。PPT案例分析——说明问题→目标18.作业1目标环境结构(应该是简答)(1)静态关系目标确定进而确定信息源从信息源与目标的角度来看:信息源的可知部分对应于系统结构本身;信息源的不可知部分对应于系统环境;信息源的可知部分往往由其不可知部分的结构决定的。可知部分的作用是解释不可知部分所包含的各类因素对目标产生的影响。(2)动态关系环境通常指存在于系统外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相关因素的总称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通过系统结构起作用,并在输入输出中得以表现(3)案例19.硬系统与软系统思维硬系统思维过程是一种系统目标导向的系统设计思路,对于系统分析人员来说,该思路的实质是,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满足或实现提出的目标。软系统思维,作为处理一类非结构型系统问题的研究手段。(1)硬:目标导向(2)硬:结构清晰(3)软:问题导向(4)软:结构不清晰(5)软系统思维最终会转化成硬系统思维来处理20.AHP和DEA的特点(定义)、适用对象、方法过程(没有第八章的PPT的说~)DEA(下面是多目标分析课程的PPT里面的内容)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记DEA)是由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提出的效率评价方法。根据投入产出数据,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每一评价单元的有效值用途:效率评价(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相对有效性应用领域: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决策评价技术这种方法与AHP均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DEA方法的主要步骤(1)明确问题,确定评价目标(2)确定N个同类评价单元DMUj(3)选择投入产出指标投入指标:X=(x1x2……xm) 产出指标:Y=(y1y2……ys)(4)选择模型类型:常用C2R,BCC模型(5)对每一评价单元DMU求解其对应的模型得其有效性评价值AHP(多目标课件)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层次分析法的出现给决策者解决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它的应用几乎涉及任何科学领域。思想:整体判断n个元素的两两比较。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