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伏山第二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诗学是国学吗?什么是国学?照我的看法:国学就是“六艺”之学,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一般的诗文写作,不应该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之内,那是另外的功夫。写诗,写文章,这不是国学。古文念得好,现代的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古文的功底,现代的文章也写不好。古诗文里边,有道,也有学。诗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但古人还会问他背后的“学”好不好,学问怎么样。所以古人把诗看成学的别体,不看成学的本身。诗就是你的“学”,对不对?不一定对。当然,学问好,诗的格调也会不同。所以,古今的大家,为什么诗好?是因为学问好。有人也会写诗,平仄韵律对仗,一点挑不出毛病,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缺了这两条,诗的价值就降低了。我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他的学问根底好。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为什么很多人的诗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境界?是学问的限制。范先生的学问,有家学传统。他的诗,是直接从范伯子来的。诗分唐宋。唐诗阔大,各种流派,边塞也好,山水也好,写实也好,浪漫也好。可是,到了宋代,诗与唐代完全不同风格了。所以有人说,唐后无诗。这话对不对?唐后无唐诗,但是有宋诗。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苏东坡、黄庭坚的诗,也是前无古人。还有诗余做补充。宋代的词又开出另外的新局,各大家都出来了。苏东坡、欧阳修、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宋代的诗,与禅宗有相当的结合。无禅就无宋诗。唐那样的阔大,已经打开那样大的局面了,盛唐格局大得不得了。宋诗又开出这么一个新格局来,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宋代理学根本的贡献,在于它不单是对孔孟的继承,还吸收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也吸收了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成为宋代理学。陈寅格把宋代理学称作“新儒家”,因为它跟先秦,跟汉代不一样了。新在哪里?在于它吸收了各家的思想,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观,一个大的思想汇流,所以不得了啊!朱子的学问,包括二程、周、张,都了不起。这是宋代思想的大格局。以诗来讲,宋诗的地位同样是很高的。讲中国诗的历史,唐了不起,宋也了不起。元代的诗其实也很了不起,像元遗山元好问,他的诗也了不起。明诗能轻视吗?明诗又是大家辈出。明诗有什么特点?明诗是返唐的,重新回到唐。明代的诗有唐诗的余韵。清诗又开一新局,清诗是返宋的。从清诗可以看到宋诗的神韵,最典范的代表就是晚清同光体诸大家。他们不是一般的返宋,他们得宋诗的神韵和一些基本的规制,形成了一个流派。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问的诗跟无学之诗,是完全不同的。有学问的诗,味道深远,有学问衬底,故深。所以陆游讲,功夫在诗外,主要是学问。学问的累积如何,决定了诗的基本面貌。《诗经》里的诗,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诗经》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比如解《易》,解《语》、《孟》,研究《诗经》的传注什么的,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过去很少有大学者不会写诗的,这是中国学问的一个传统。当然有的写得好,也有写得不够好。但是诗文和“学”的轻重不一样。他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跟后来文人雅士写的诗,是不同的概念。《诗经》是中国人文的源头,它的博大渊雅,是后来任何一个单独个人无法达到的。《诗》三百篇,已经成“经”了。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区别就在这里。《诗经》所以被称为“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古人蒙学开始,一般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即使到了明朝清朝,发蒙的时候,也是先念《诗经》,绝不是先念唐诗、宋诗。先念苏东坡的诗,是要挨打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词曲,白话小说,是自己偷偷念的书。《诗经》进入了学校教育,李白、苏东坡不能。《诗经》与后来的学者文人写的诗,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彼此的地位价值不一样。《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渊薮,是诗学的源头。我们不能说,杜甫、李白是中国文化的渊薮。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流裔。诸子百家、四部的学问,都是“六经”的流裔,诗文更是流裔的流裔了。(摘自刘梦溪《国学与诗学》)8.关于“学”与“诗”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一致的一项是A.国学念得好,诗歌文章就能写好。没有国学的功底,诗歌文章也写不好。B.古今的大家,诗好实质就是因为学问好。骨子里没有学问,也就没有德范的支撑,当然诗就索然无味。C.作者称赞范曾先生的诗,是因为范曾先生的学问根底好,还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作者相通。D.古人诗可以看成学的别体,但是不看成学的本身的见解有道理。诗就是“学”的说法有道理但不一定对。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三百篇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它不仅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也是中国学术的基本经典。B.《诗经》里的诗经过孔子的删订,温柔敦厚思无邪,有大公大德存在。和后来的文人诗歌写作,不能同日而语。C.中国过去的大学者的文集,一般都是把“学”放在文集的前头,末编才是自己的诗文。这表明过去的大学者们一般都不把诗文看成“学”。D.不管是李白和杜甫的诗,还是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它们都不能叫“经”,因为他们的诗创作时间太晚了。10.文中说“宋代的诗开了中国诗学的新生面”,结合原文说说“新生面”包含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8.D(A.原文无此意;B.原文是“可是背后没有学问,没有德范的支撑,就索然无味”;C.原文说的是:我们两个讲得来,是因为他的诗背后的东西,能和我相通)9.D(“创作时间太晚”观点错误。原文“《诗经》所以被称为“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礼仪德范、精神价值在里面,是可以作为中国人修身的教材的。”)10.宋诗营造出一个新的格局,(1分)它跟思想结合得更好了,跟宋代思想最高的点、跟宋代理学相表里,既有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又有对禅宗和道家、道教思想的结合。(“思想”有具体内容1分)除了宋诗这一体裁外,还出现了诗余新体裁,(1分)并且出现许多大家。2.

参考答案:14.小虫的微吟(答“蚱蜢、蟋蟀的微吟”也对)

诗歌(4分)15.①重量级、史诗级的作家一去不返了。②文学反映生活的高度与广度已不如以往。③资讯科技已转移了新时代新人类的阅读兴趣。(6分)16.证据:①一位无名的中国诗人的话②耶酥基督的话③死囚在牢房里绝食与临刑之前振臂高呼。好处:无名的中国诗人与耶酥基督的话具有显而易见的真理性,死囚的行为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使用这些证据有以一当十的效果。(8分)17.D、E(A.史诺和皮考克是19世纪人。B“资讯科技”不是原因。C.开篇没提出中心论点,也没从正反两个方面开论证)(4分)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女织1

华夏民族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2

恐怕谁也没想到,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鈡一样,停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抛开古织,说个我们熟悉的情景吧——3

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的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件什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画、一个字母,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4

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他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烦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5

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6

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渥,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秀之灵则不可少。换言之,即削弱体力劳动,深化脑力劳动。我不以为此乃封建糟粕或性别压迫,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7

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为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8

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9

另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也是促我动笔的动力之一。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10

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的“织愿”能实现吗?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从五千年的村野炊烟、“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写起,意在说明我国“女织”的历史悠久而漫长,给文章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B.第②段突然陡转,写“女织”的蒸发,作者感到惋惜,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男耕女织社会的向往。C.作者笔下的“女织”处处充满了温馨和诗意,甚至把它看成是女性的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D.第⑤段中“春染梢头的豆蔻”,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实际上指含苞欲放的少女,它是由唐代诗人的名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化用而出。E.本文说古论今,由物而人,写人写己,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紧扣女性与针织的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形散而神凝。16第⑤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和作用?请分条陈述。(6分)17.文章最后写到两位母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18.社会发展到尽天,无论城市和乡村,“女织”都基本消失。请针对“女织”的蒸发,发表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5.BE(对“男耕女织社会的向往”错。毕竟社会在进步,作者并没有要回到过去时代的意思。E全文基本上没有“写景”的描写,应将其改为“记叙”)16.①运用白描手法,粗线条勾勒女织的温馨画面;(3分)②运用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女子情有独专、融情入织的美好情感。(3分)17.①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②由面到点,将“女织”具象化,丰富了文章内容;③借助两位母亲的形象,表达对手工抒情时代女性闪光灵魂的讴歌。18.女织代表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是女性灵魂的闪光,是一种人生美学,代表了女子的美和美德。(2分)女织这种手工抒情方式的蒸发,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2分)我们应该像保护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抢球“女织”,让一些愿意且心灵手巧的女性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让这项技术在我们的民族中失传。(2分)“女织”是一种慢节奏的低效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蒸发”是历史的必然。(2分)“女织”被“机织”代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将成千上万的妇女从简单、机械、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2分)对“女织”的留恋。这种感情可以理解,但绝不能让万千妇女重操旧业,回到过去的时代。(2分)(两个角度,任选一个,但均需言之有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践阼,起故官。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帝频兴斋醮,磐又抗言:“曩武宗为左右所盅,命番僧锁南绰吉出入豹房,内官刘允迎佛西域。十数年间糜费日甚,流谤道路。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实太监崔文等为之。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导陛下至此,使贻讥天下后世,文可斩也。”疏入,报闻。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奸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余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奸僧潜行诱愚民弥勒之教,然后从而掩之,无有解脱,谓之‘种妖言’。数十年内,死者填狱,生者冤号。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且陛下收已涣之人心,奠将危之国脉,实在登极一诏。若使此辈攘臂,一朝坏之,则奸人环立蜂起,堤防溃决。宜严究治,绝祸源。”帝不能从。其后邦奇卒为大厉,如磐言。历兵科都给事中。以率众伏阙再受杖,除名为民。卒于家。(选自《明史·安磐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B.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C.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D.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二朝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官”。其共同职权为监察、弹劾内外百官。他们品秩虽不高,权力却不小。B.吏部、刑部皆为古代官署。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刑部通常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各部主官为“尚书”。C.斋醮是一种道教仪式,“斋”原意指齐和净,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更衣,不染不洁之物,以示祭者庄诚;“醮”的原意是祭,指法事的程式、礼仪等。D.阙常指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修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被视作帝王宫廷的代表。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磐忠于职守,直言敢谏。步入官场后,他积极指出皇上过失、斥退奸佞小人。他的意见,皇上有时听取,有时却置若罔闻。最终他被革职为民,死于家中。B.安磐洞悉人心,明察秋毫。他与同僚揭发主事霍韬倾轧言官为求自保的恶行,又看穿御史杨百之替张仪鸣冤的险恶用心是替宦官张锐翻案。C.安磐坚持正统,反对邪教。他认为武宗当年热衷礼佛、皇上如今执迷道法都是受了别有用心的小人蛊惑,均带来了空耗国医疗队、百姓怨声载道的恶果。D.安磐清醒警觉,颇有远虑。他反对恢复酷吏王邦奇的职务,认为应当防微杜渐,来回追究,如果让王邦奇嚣张得志,发生后患。后来的情况果如他所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2)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参考答案:10.A

11.B

12.C

13.(1)张仪正逢朱宸濠谋反的时候,最先倡导大义,劝张锐退回朱宸濠的礼物。而今张锐因此免死,张仪立功却不被录用,无法显示出恩报。(“却”“馈遗”“以是”“录”“无以”各占1分)(2)现在不追究查正他的罪过,让他能够保住脑袋,已经算走运了,他竟然肆无忌惮,多次(奏文)亵渎皇上的耳朵,他算什么东西(或“他是什么人”)?(“追正”“首领”“尚”“渎天听”“何为者”各占1分)10.试题分析:“供奉减”“小人伏”是并列的结构,不要分开,“不斋则醮”是是并列,中间不要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供奉减”“小人伏”是并列的结构,不要分开,“不斋则醮”是是并列,中间不要断开。11.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刑部通常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12.试题分析:13.试题分析:参考译文:安磐,字公石,是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正德年间,历任吏、兵二部给事中,请假离职。世宗即位后,起复担任原来的官职。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进言,监察御史们穿着便服接受诏书,是对皇上大不敬。安磐与同僚们认为霍韬之前因为议论礼教而得罪了正统读书人,担心御史揭发他干的坏事,所以拾取一些小事,意图排挤御史。皇上搁置没有过问。宦官张钦的家人李贤,皇上许诺任命他担任锦衣卫指挥。安磐极力申诉不赞同,皇上不听从。锦衣千户张仪因为依附宦官张锐而被罢免,御史杨百之忽然替他伸冤,说:“张仪正逢朱宸濠谋反的时候,最先倡导大义,劝张锐退回朱宸濠的礼物。而今张锐因此免死,张仪立功却不被录用,无法显示出恩报。”安磐上书说:“杨百之狡猾,表面上替张仪游说,而暗中与张锐结交,为张锐图谋东山再起。”杨百之获悉,就诬蔑安磐因为请求托付没被应允,挟私愤施行诽谤。吏部尚书乔宇等人建议罢免杨百之,刑部认为情况不明,应该都抓起来治罪。皇帝宽恕了他们俩,罚没杨百之三个月俸禄,安磐一个月俸禄。皇上频频举行道教仪式,安磐又上书说:“从前武宗被近臣蛊惑,让番僧锁南绰吉在豹房出入,宦官刘允去西域礼迎佛像。十几年间浪费一天比一天严重,道路上流言蜚语四起。自从刘允被流放,锁南绰吉被囚禁,供奉减少了,小人伏法了。为什么刚刚过了二年,马上沿袭旧迹。不是行斋仪就是举法式,一月中没有一天不这样。这难道是陛下本来的愿望?实在是太监崔文等人做的。崔文不过是主管钟鼓的仆役,向上攀附得到升迁,降职革查后,就谋求官复原职。引导陛下这样,使陛下被天下人、后世人讥笑,崔文应该被斩首。”奏折传入,报奏皇上。安磐担任了兵部都给事中。因为率领众人拜伏于宫殿下进言再次受杖刑,被除名成平民。在家中去世。5.文言文阅读(22分,4~7每题3分,8题10分)李宓①,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多所通涉。机警辨捷,辞义响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宓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大同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宓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宓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宓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宓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宓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③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注】①李宓:《蜀志?杨戏传》(裴松之注)、《昭明文选》《晋书?孝友传》均作“李密”。②大同:指魏灭蜀。③荀:荀勖,字公曾,颖阴人,入晋后领秘书监,进光禄大夫,官终尚书令。张: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西晋大臣,文学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

治:研习,研究B.州辟从事,尚书郎

辟:开辟C.吴主及群臣称之

称:赞许D.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

指:通“旨”,旨意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暇则讲学忘疲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密奉事以孝谨闻

密以祖母年高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D.齐桓得管仲而霸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宓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他曾多次拒绝出仕。B.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宓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C.李宓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得到父母的供养时间要长。D.李宓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7.请给下面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李宓)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2)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参考答案:4.B(辟:征召。)5.A(A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B项“以”译为“因为”,介词;;C项“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而”译为“因而”6.C(应该是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长辈的时间要长。)7.B8.(1)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色养”“独”“立旌”各1分,大意2分。)(2)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发”“近”“经界”各1分。大意2分。)答:

【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雪屋记

(明

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

韪:正确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A、而

B、则

所C、以

D、且

所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B、大学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译文: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译文: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译文:

参考答案:5、A

6、C

7、D

8、B9、(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解析:5.6.7.8.9.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