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62023年蒙山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孔子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教育原则是()。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答案:B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向上。题干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的意思是老师一步步地的诱导我前进,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和前进都不可能,体现的是疏导性原则。B项正确。A项: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2.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项属于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的内容?()A.学生的家庭类型B.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C.学生干部情况D.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答案:D解析: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班级风气、舆论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分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D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这种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感受性是()。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C、感觉阈限的大小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答案:B解析: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的一般规律包括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其中,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B项正确。A项: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绝对感觉阈限。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最小可觉差的大小是差别感觉阈限。故选B。5.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法的效力层次最低的是()。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单行法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答案:D解析: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为:(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于教育的条款;(2)教育法律:包括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教育行政规章(教育规章)。由此可知,效力层次最低的是教育行政规章。D项正确。A、B、C三项:为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6.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答案:B解析:德育模式分为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学习模式等。其中,体谅模式是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故选B。7.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开展活动阶段的主要作用是()。A.指导和保障B.设计和准备C.主持和组织D.协调和管理答案:A解析: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在开展活动阶段,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最好做一个活动的指导者和保障者。8.范例教学法的创造者是德国教育家()。A.第斯多惠B.瓦·根舍因C.赫尔巴特D.韦特海默答案:B解析:范例教学法提出者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9.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背师性D、示范性答案:B解析: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故选B。10.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派答案:C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因为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C项正确。A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刺激到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即S—O—R。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11.学生的道德()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A、理论B、意识C、观念D、行为答案: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其中,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D项正确。A项:道德理论是关于道德的相关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可区分为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两者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意识受一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道德观念,即道德的主观方面。反映历史上变化着和发展着的道德关系,即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与一般的反映不同。它包含特殊的道德论证,反映的并不只是行为的本身,而是包含着行为的品格和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12.学生为得到教师、家长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而努力学习,这是()的需要?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自尊需要D、认知需要答案:C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题干中,学生为得到教师、家长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而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C项正确。A项:安全需要是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爱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认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13.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划分依据是()。A、课程性质B、课程任务C、课程要求D、课程制定者答案:C解析: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1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①教育领导权②受教育权③教育目的④教育结构⑤教育内容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具体包括:(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D。15.小学开展了两次全校性的德育活动,一次是“文明从我做起”评比活动,一次是“我的中国梦”演讲,这种实施德育的渠道或形式是()。A、德育管理B、德育途径C、德育模式D、德育价值答案:B解析:德育途径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所选用的渠道,即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学校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及其他学科教学;班级德育工作;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故选B。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不属于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的是()。A、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B、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C、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如下:(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C项不属于受教育者义务,与题干相符,当选。A、B、D三项:均为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17.在一节课内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属于()。A、单一课B、选修课C、综合课D、活动课答案:C解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程分为各个类型。如,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单一课不属于课程类型的分类。故排除ABD,C项入选。根据对每个课程类型概念的辨析,可得出最优答案综合课程。活动课和选修课离题干表述较远,易排除。故选C。18.心理学家戴维斯在实验中,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学习射箭。甲组受到详细指导,指导、演示如何站立、握弓、放箭;乙组自行尝试,未受严格指导。经18次练习,甲组射中率为65%,乙组射中率为45%。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因素很重要。A.指导B.发现C.练习D.反馈答案:A解析:题目中甲组和乙组唯一的不同就是对甲组进行了指导,而乙组没有。当甲乙两组射箭结果出现不同时,很可能是由指导这一因素导致的。因此本题选A。其实,这也是实验法的思想,通过控制自变量,产生因变量的变化,由此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19.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缪”,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谬”,这段阐述体现了教肓学中的哪项原则()。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科学性原则答案:A解析: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题干中“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是指“(在学习中)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闻之而不见,虽博必缪”是指“听到它而从未见到它,即使博学却有很多谬误”题干描述符合直观性教育原则,A项正确。B项: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科学性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知识的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20.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A.场独立型B.发散型C.场依存型D.沉思型答案:C解析:场独立型的人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其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场依存型的人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其他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即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一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来的,其主要从认知的选择性角度出发。发散型与辐合型相对,由吉尔福特提出,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性的新观念;这种分法主要从认识的方向性出发。沉思型与冲动型相对,指个体面对一个问题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这主要是从认知的深度出发。考生在解答这道题时抓住“干扰”这个题眼,答案就显而易见了。2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A.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B.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准备充足,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C.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教学内容正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D.教学目标明确,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正确,板书规范,教态从容自如答案:C解析: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组织严密、表达清晰和气氛热烈。A、D两项中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和B项中的“备课认真,准备充足”都不属于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22.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B23.()认为,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以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A.建构主义B.联结主义C.科学主义D.人本主义答案:D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可以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因此,正确答案是D。2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答案: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所在。25.苏轼评价王维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答案: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指由诗文本身产生的诗的意境,属于想象过程。26.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和情绪,排除外界诱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这体现的是意志品质中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答案:D解析:意志品质中的自制力主要体现在当遇到与目标不一致的诱惑时能够坚定地执行原有的决定。27.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个人活动D.小组活动答案:D解析:小组活动是在教师或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以某一课题自愿组成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活动;小组活动具有小型分散的特点,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科技活动和学科活动属于群众性活动,是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遍性质的活动;群众性活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较多学生受到教育,但是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多种兴趣和需要。而个人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不具有小型分散的特点。28.成功教学法主张给学生实施()。A.终结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鼓励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答案:C解析:成功教学法旨在让每个学生哪怕是差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和学习的自信,所以在评价中应注重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相信教师对自己充满期待,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获得成功体验。而选项ABD的三种评价没有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整体,也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29.()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A.编制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方法C.撰写教案D.准备课件或教具答案:C解析:教案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而编制的关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教案可反映出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30.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A.小组B.班级C.年段D.全校答案:B解析: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31.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A.80B.95C.100D.125答案:D解析: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因此小丁的比率智商是(10/8)×100=125。32.学生已经有了“鸟”的观念,再学习“百灵鸟”这种动物。这种学习是()。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答案:A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中学生先有了“鸟”这个概括程度较高的概念后,再学习“鸟”下面的一个子类别“百灵鸟”,这是属于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33.()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A.加涅B.布卢姆C.桑代克D.奥苏贝尔答案:D解析:奥苏贝尔采用二维分类法,即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及其与学习者原有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3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贝尔D.贾德答案:C解析: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于1968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35.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常常是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A.道德评价B.道德概念C.道德观念D.道德认识答案:B解析:道德概念反映社会道德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道德概念的掌握在道德认识形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常常是以道德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36.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B.要坚持共性与普通性相统一C.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手工艺大师不断转变观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表明他们树立创新意识,树立了辩证否定观。因此,本题选A。37.公交车乘客甲由于坐过站,心情烦闷,持手机击打司机乙头部,司机为了避免损失,紧急刹车,导致车上另一乘客丙摔倒受伤,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妨害驾驶罪B.甲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乙紧急刹车构成紧急避险行为D.丙的损失应当由甲承担答案:A解析:我国刑法上没有妨害驾驶罪,A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A。38.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顶权利属于()。A.教育教学权B.学术自由权C.评价学生权D.参与学校管理权答案:C39.关于我国教育道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道德规范的内容往往比较原和抽象B.教育道德作用的实现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C.教育道德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动机本身是否善良、高尚D.教育道德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具有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的理想人格答案:B40.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币让学生对一些长方体包装盒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复观察,以理解“棱”“长”“宽”“高”等相关概念,这位教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直观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A41.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他的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42.片面追求升学率易造成教育的()。A.正向个体功能B.负向个体功能C.正向社会功能D.负向社会功能答案:D43.社区居民石某对王某不满,于是对其实施下毒,导致王某不治身亡,当地人民法院判处石某拘役3个月。该法院的判决是()。A.公平的B.重罪轻判C.合法的D.轻罪重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故意伤害罪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题干中石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该法院的判决是重罪轻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44.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C.《论联合政府》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B解析:(1939年10月),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新民主主义理论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故本题答案选B。45.通货紧缩的迹象是()。A.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上涨B.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下降C.货币价值增加,物价普遍下降D.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答案:C解析: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发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46.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代表大会中,会期最长的一次是()。A.中共四大B.中共五大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在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从1945年4月23日开始,到1945年6月11日结束,会期长达50天,D项符合题意。ABC项为干扰项。因此,本题选D。47.甲开一辆偷来的油罐车向一列行驶中的火车冲去,警察乙见状用手枪将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在沟中爆炸烧毁。乙的行为属于()。A.避险过当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依法履行职务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警察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章“职权”第六条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的职责包括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题干中,甲开一辆偷来的油罐车向一列行驶中的火车冲去的行为属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警察乙见状用手枪将甲击毙是依法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人民警察履行职务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中的警察在职务上负有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责任,不适用于紧急避险,不符合题意。B项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不符合题意。C项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必须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2)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害。“重大损害”是指由于防卫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D。48.甲开汽车到单位后,因疏忽忘记拔出车钥匙,被乙发现,乙发动甲的汽车刚要离开时,甲正好回来,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抢夺罪未遂B.构成侵占罪未遂C.构成抢劫罪未遂D.构成盗窃罪未遂答案:D解析:【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第二步,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第三步,乙是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窃取甲的汽车,碰巧甲回来看到,没有窃取成功,构成盗窃罪未遂。因此,选择D选项。【拓展】A项: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乙的行为不满足乘人不备,公开夺取,因此不构成抢夺罪。B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该汽车不是交给乙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因此不构成侵占罪。C项: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乙的行为不满足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抢走财物,因此不构成抢劫罪。49.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答案:B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包含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福祸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体现了矛盾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变化发展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福祸双方也是相互转化的。B选项的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亦是体现出矛盾的观点。而A则是指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C是指实践的观点,D是指运动与静止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50.制度化教育形成的标志是()A.教育实体B.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C.终身教育D.学校答案:B二、多选题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B.教育对文化的延续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D.教育促进社会变革答案:AC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2.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A、普及化B、大众化C、精英化D、高等化答案:ABC解析: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进而走向普及阶段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马丁·特罗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下)、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和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故选ABC。3.根据所涉及的骨骼、肌肉以及动作幅度大小,可以把动作技能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两种。下列属于粗大动作技能的有()。A、打网球B、刺绣C、举重D、雕刻答案:AC解析:根据所涉及的骨骼、肌肉以及动作幅度大小,动作技能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两种。精细动作技能是指在狭小空间范围内进行,并要求动作具有协调、精致、幅度小的特点的技能,如打字、刺绣和雕刻等。粗大的动作技能是指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并要求做大幅度动作的技能,如跑步、游泳、打球等。故选AC。4.在一年一届的“校长沙龙”研讨会上,王教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问题:“如何形成办学特色?”此问既出,各路“诸侯”竞相发言,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下面是一些校长讲话的简录。甲:要形成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关键在于抓好办学质量。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最有效的标准就是升学率。试想,没有高升学率,就吸引不了优质生源和教师,就得不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倾斜和照顾;而升学率上去了,人、财、物自然就充裕了,办学就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想形成特色,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乙:我觉得甲所说失之偏颇。我认为,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在于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而活泼的发展,学生丧失了发展的主体性,学校就没有生气,那肯定谈不上什么特色!丙:我觉得前面两位所言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要形成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应该考虑办学特色本身的特点。比如说人文性,它是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文化长期的积淀,是文化积累的结果。所以,作为校长,我更愿意从抓学校的校风、传统入手,通过这些方面营造出适合本校校情的特色校园文化。丁:其实,办学特色形成的本身就是一个“特色”问题,它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主导性要求,比如说在办学特色形成的初期阶段,最重要的就在于端正思想、统一认识,使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成为教职员工共同接受的对象。综上所述,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有()。A、人文性B、主体性C、先进性D、独特性答案:ABCD解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将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内涵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形成的稳定持久性和时代发展性、评价的社会公认性、内容指向的局部性和系统性。贺乐凡主编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将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人文性、主体性、优质独特性。A项“人文性”指的是办学特色是富于个性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文化长期淀积、不断演化的结果。B项“主体性”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能动表现。它包括人的主动性、自觉性、创新意识等。办学个性化的显现实质上是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没有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就没有个性特色。C项“先进性”是指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认识并把握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大趋势,位于时代的前沿。D项“独特性”是指学校勇于打破一般的办学共性,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鲜明个性,创立独树一帜的办学理念、校本课程、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等。根据甲的说法,学校要在成绩上保持先进性;根据乙的说法,学校在学生观上要坚持主体性;根据丙的说法,办学特色要有人文性;根据丁的说法,办学要注重特色,有独特性。A、B、C、D四项正确。故选ABCD。5.关于遗忘原因的学说很多,不属于用进废退原理的是()。A、痕迹衰退说B、动机压抑C、提取失败D、同化答案:BCD解析:压抑论(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就是动机说的体现。提取失败说,这种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因由于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同化说,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B、C、D三项不属于用进废退原理,与题干相符,当选。A项:记忆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这是一种对遗忘的最古老的解释,学习活动会在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留下痕迹,称为“记忆痕迹”。经常复习该项学习活动,记忆痕迹就会继续保持,长时间不再练习,记忆痕迹就会随时间增加而衰退,即“用进废退”的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BCD。6.CIPP模式包括()。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答案:ABCD解析:CIPP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②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③过程评价:主要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④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做出解释。故选ABCD。7.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括()。A、认知目标B、情感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行为能力目标答案:ABC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等级。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包含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故选ABC。8.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A.创设问题情境B.合作学习C.强化D.反馈答案:ABCD解析: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强化、反馈。9.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A.学科课程B.研究型课程C.经验课程D.基础型课程答案:AC解析:课程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根据任务的不同,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10.下列选项中,属于有意注意发展阶段中第一阶段的有()。A.小华发现语文老师朗读课文的时候,脸上洋溢着陶醉的表情B.生物老师要求小梅回家观察猫咪是怎么喝水的C.小明妈妈要求小明背诵《荷塘月色》D.英语老师要求小丽回家抄写一遍课文答案:BCD解析:学生有意注意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的注意由成人的言语指令引起和调节;第二阶段,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阶段,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控制、调节行为。BCD项均为有意注意发展的第一阶段,A项为无意注意。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A.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B.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C.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D.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答案:AB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4)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理想;(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12.以下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方式有()。A.通过集体舆论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B.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C.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D.教师使学生对情感自我调节答案:ABCD解析:道德情感的培养方式有:(1)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行为经验和道德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启发,给学生以赞扬或批评,也可以通过集体舆论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这样,学生会及时获得道德需要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或否定的情感体验。(2)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与榜样人物先进事迹的感染作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扩大学生的间接道德经验和情感体验。比如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3)注意在具体情感基础上,明确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情理交融,逐渐理解道德现象的实质,使道德情感成为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动力因素。(4)注意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5)通过同情心训练的方式丰富道德情感。13.教育者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措施有()。A.要考虑到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做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B.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C.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D.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答案:ABCD解析: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要考虑到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做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此外,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14.对现在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的问题有()。A.缺乏人际交往最起码的知识和素养B.拥有人际交往的知识,但缺乏修养C.特别渴望和依赖同龄人的友谊和交往D.学习时只要遇到难题就绕着走答案:AC解析:题干要求是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所以排除D项。对现在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的问题表现在:一方面缺乏人际交往最起码的知识和素养;另一方面特别渴望和依赖同龄人的友谊和交往。15.学生掌握了英语语法之后,可能反过来对掌握汉语语法起到干扰作用,这是一种()。A.负迁移B.顺向迁移C.正迁移D.逆向迁移答案:AD解析: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学生掌握了英语语法之后,对掌握汉语语法起了干扰作用,这是一种负迁移。而逆向迁移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16.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以下属于高创造性者所具有的个性特征的是()。A.具有幽默感B.喜欢幻想C.不能容忍模糊与错误D.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答案:ABD解析: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是指当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17.结课是指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转化、升华、条理化和系统化,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行为。对结课的基本要求有()。A、结课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B、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C、结课要在下课时进行D、结课要在活动中进行答案:AB解析:结课也叫教学小结,是指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转化升华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智慧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识之一。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结课要有针对性;(2)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3)结课要简洁明快;(4)结课要有趣味性。因此,A、B两项正确。C、D两项:并不属于结课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B。18.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说明()。A.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B.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答案:BC解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二是对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如果没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作为前提,单靠冥思苦索,是不会形成什么好办法的,B应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仅靠苦思冥索是不能形成什么好办法的,C应选;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真实、更可靠,A排除;冥思苦索也是产生“好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