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1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①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②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③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④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⑤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⑥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⑦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⑧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⑨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B.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C.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D.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
17.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文章的内容和标题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6、AC.
B项“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理解不当;D项不够全面;E项“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刻苦学习摄影”等语不当。17、
①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②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③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
18、问题一:①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②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③关注市民生活,多人像摄影;④风格沉郁。
问题二:①儿时起他就对照相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②他关注市民生活,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③摄影本身成了他心灵的梦游,他可以在摄影中表现真实的自我。
19、观点一:有必要。①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②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相吻合。③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此题为文本终点难点和主题探究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评价,并引导考生多角度解读人物,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推断文章的思想主题。考生可以从“必要”或者“没必要”谈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标题、思想主题和人物特点具体分析,并能自圆其说。
【解析】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节期选择本身,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夏伏、秋报、冬腊。开春鞭春劝农,端午驱邪避瘟,金秋荐新祭祖,腊月祭灶扫尘……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一刀新穗、第一盘鲜果、第一把新韭、第一杯佳酿都用来祭奠先祖。人们通过各种节日祝祭活动,表达后辈的孝思与追念;反过来,这种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岁节礼俗,又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家族意识、血缘亲情。节日里,天伦之乐表现得格外充分:家人团圆,孩子们受到格外的宠爱——端午节给孩子们涂抹雄黄、戴上艾虎以避邪气,七夕、重阳在家打扮小女儿,节日期间孩子们可以随意嬉闹而不受苛责。亲戚朋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节物时品,礼尚往来,情深意浓。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已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又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望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吉祥如意。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如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禁忌等直接相关。最早的节俗活动,意在敬天、祈年、驱灾、避邪。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前,禁忌、迷信、祓禊、禳解等观念及活动,在节俗中依然占主导地位,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以时品上供,旨在贿神;制作、佩戴各种节物,则是为了驱鬼。到后来,这些待遇慢慢地不再为神独占,而变成人神共享。节日也就逐渐从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成为人神共欢的日子。隋唐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空前发展,节日风俗也以极快的速度向娱乐方向发展:爆竹不再只是驱鬼的手段,而是欢庆娱乐的工具;元宵节的祭神灯火,发展成供人游乐观赏的花灯;中秋拜月,变成了赏月、玩月……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如桃符、门神、辟邪剑等,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而获得了审美价值。每逢重大节日,城乡还多有盛大的村社、庙会。后时,商贩咸集,游人如织,乞福,求子,烧香,还愿,欢歌群舞,百戏杂陈,村杜、庙会成为农村最大的交易场所和娱乐盛会。传统节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到近现代依然如此。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节奏,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节奏的,人的生活不可能没有张弛。生活不可无节日,节日不可无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传统节日虽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却依然存活在民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1.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期体现着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规律性,民间节日中的春祈、夏伏、秋报、冬腊等活动与生产中的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等活动相对应。B.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在节日里,人们尽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互赠节礼,使节日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C.如今,我国的传统节日已基本失却了早先的信仰内核,但许多传统节俗活动仍存活在民众的生活中,在传承中发展变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样。D.魏晋南北朝以后,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摆脱了避忌、防范的神秘气氛,但在村社、庙会上,乞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传统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和生活生产的节奏,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活的张弛有度。B.诸多贵人伦、重亲情的礼俗活动,让中国人从传统节日中真切地体验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和力。C.隋唐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节日风俗迅速向娱乐方向转变,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
D.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直接相关,人们对人寿年丰、吉祥平安的祈望是传统节俗活动形成的永恒推动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相对固定的节期,二是节期中要有特定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民俗活动有抹雄黄、插艾蒿、吃粽子等。B.绵延不断、周而复始的节日祝祭活动可以强化人们的家族意识和血缘亲情,所以现在有不少专家倡议将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为“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C.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众集体创造的文化产品,也是我国广大民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节俗活动尽管功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定的群众性。D.传统节俗的功能先后经历了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共欢等阶段,渐渐集信仰、经济、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身。参考答案:1.D2.C3.D1.试题分析:D“乞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于文无据。从倒数第二段的描述看,村社、庙会节俗活动丰富多彩,多种功能兼备。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C“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理解有误,原文说“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因变成供人玩赏的手工艺品而获得了审美价值”隐含两个信息:其一,变成手工艺品之后,“厌胜的节物时品”才具有了审美价值;其二,具有审美价值不意味取代了原有的价值。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先后经历了”不合文意,在很多传统节俗里,“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共欢”等功能是同时兼有的,只是从长期历史发展来看,某些功能渐渐弱化,而某些功能得到凸显。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数学奇才华罗庚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王元《华罗庚》)(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B.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C.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鲁班”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耍斧头”的最高境界。E.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2)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答: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答: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
参考答案:(1)AC(5分)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2)(6分)①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②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③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3)(6分)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簿到厚”“从厚到簿”的读书方法。(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8分)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数,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改正。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弃棋对决,“落子无悔大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位。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夺俸三年。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近同知卢观泉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诏从之。尝疏劾冯铨,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抚按征赃,编戍肃州。崇祯元年起故官。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注」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国用不支,延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上中兴十议,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慎言疏辨,因乞休。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亡后,疽发于背,卒,年六十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注】【珰】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B.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C.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D.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封建时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明清时,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中的分别称秀才、举人、进士。B.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法,如“泰昌”;干支纪年法,如“丁卯三月之望”。C.屯田,是中国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D.我国封建时代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称为“考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慎言关心百姓,想方设法救荒。他调任曹县,未雨绸缪,储粮备荒,拿出国库的银两买入粮食,恰好县内连年遭遇饥荒,百姓得到救济。B.张慎言屯垦有方,注重实践经验。他监督屯田,提出将天津等地的沃野开垦为田,主张学习卢观泉的开垦方法,并分条呈上五种种植之法。C.张慎言关心朝政,多次上疏献策。他任工部右侍郎时,就朝议开采、鼓铸等事及杨嗣昌建议事,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D.张慎言举荐废官,引发朝臣争议。他举荐吴甡、郑三俊两名废弃之官,导致误解,引来刘孔昭等人的非议乃至谩骂,也得到了史可法的支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3分)(2)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3分)(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参考答案:4.D5.A6.C7.(1)不久,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审判耿如杞案件,不合皇帝意旨,与尚书韩继思一并下交狱吏处置,不久撤职回家。(“擢”、“谳”各1分,大意1分)
(2)功勋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某天退朝后,在朝廷群起诟骂,指责张慎言和吴甡是奸邪之徒,大声呵斥,声音响彻宫殿内外。(“罢”、“诟”各1分,大意1分。)(3)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和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忽微”、“溺”各1分,大意、句式各1分。)4.【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A“秀才、举人、进士”应为“举人、贡士、进士”。【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张慎言上疏反对“杨嗣昌建议事”并非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1]【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7.【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慎言,字金铭,是阳城人。祖父张升,曾任河南参政。张慎言于万历三十八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寿张县知县,享有才能的声誉。调任政务繁剧的曹县;拿出国库的银两买入粮食预备赈灾,县内连年遭遇饥荒,百姓赖此得以救济。泰昌时,提升为御史。过了一个月,熹宗即位。不久,贾继春因为请求安置李选侍被贬谪,张慎言呈上奏章救他。皇帝发怒,夺除他三年的俸禄。天启初年,出京监督畿辅屯田,上疏说:“天津、静海、兴济之间,有肥沃的土地万顷,可以开垦成良田。最近同知卢观泉开垦良田3000多亩,那些修筑沟渠和房舍的制度,种植庄稼、疏浚沟渠的方法,明确具体完备,可以仿照施行。”于是分条呈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种方法。又上言:“广宁失守后,辗转迁徙入关的辽人不少于一百万。应当招集到津门,用这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开垦没有耕种的田地。”皇帝下诏听从他的奏请。张慎言曾经上疏弹劾冯铨,冯铨嘱咐曹钦程纠举弹劾,诬陷张慎言盗窃曹县库银3000两,于是下发巡抚巡按验证赃物,张慎言被谪戍于肃州。崇祯元年,张慎言被起用官复原职。恰逢考察京官,张慎言请求先惩治谄媚宦官的人依附叛逆之罪,才交付其余人的考核功绩,回复可行。不久,提升为刑部右侍郎,审判耿如杞案件,不合皇帝意旨,与尚书韩继思一并下交狱吏处置,不久撤职回家。很久之后,召任工部右侍郎。国家用度不能支撑,朝廷商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等事。张慎言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大学士杨嗣昌建议改府州县的佐官为练备、练总,张慎言认为改变制度是大事,先后陈述八议,之后杨嗣昌的建议终究没有推行。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师被攻陷。五月,福王在南京即位,命令张慎言管理部事。上呈中兴十议,皆被嘉许采纳。当时大量起用废弃之官,张慎言推荐吴甡、郑三俊。让吴甡殿前朝见,却不允许郑三俊朝见,这是大学士高弘图拟定的。功勋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某天退朝后,在朝廷群起诟骂,指责张慎言和吴甡是奸邪之徒,大声呵斥,声音响彻宫殿内外。孔昭等人伏地痛哭,说张慎言举荐选用文臣,没有选用武臣,叫嚣争论不休。张慎言上疏申辩,于是请求退休。史可法上奏:“张慎言上疏举荐没有不恰当的。众臣痛哭喧闹呼叫,灭绝法纪,恐怕骄横的武官强悍的士兵更加轻视朝廷。”张慎言请求退休得到准许,加封太子太保,封荫一子。国家灭亡后,背上生疽,病死,终年69岁。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休祠房,椎牛呼饮
椎:椎打B.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
师:军队C.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
峙:对立D.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5分)(2)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5分)参考答案:4D
5A
6B(乱象中的崔光远表现出来的是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且同罗叛离安禄山,也不是擅自行动)7(1)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用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都人”“火”“辇”“至”各1分,句意1分)(2)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沈饮”“阴约”“无状”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
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来到灵昌。他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长官、稽察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京城算安定下来。于是私自派儿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以张休为京兆尹,于是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旧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厩马二千匹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们,安神威忧郁而死,官吏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衙兵备办具器仗迎接谒见,崔光远到来后,将他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肃宗嘉奖他,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况,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齐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这话,斩杀了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
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劝谕招降了他们。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又任他为剑南节度使。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远进军讨伐平定了叛乱。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皇帝下诏监军使审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忧虑而死。
略6.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患盗论
宋·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赋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藏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②。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③,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曰:“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注解:①升龠(yuè):都是象酒杯一样的容器。②藏武仲句:藏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
逸:闲适、安逸
C.彼唯恐不得齿良人
齿:排列,列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犹:如同,和……一样11.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不赞成对盗贼采用“严刑峻法”的理由的一组是(3分)
①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②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
③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
④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
⑤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的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只能更加激起百姓的反抗。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大量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的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A.(“慢”应释为“玩忽,轻视”。)
11.C.①是盗贼出现的一个原因,④是说明在衣食足的基础上才能对百姓施以道德教化
12.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平息盗贼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社会土壤。
13.(1)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
(2)天子派遣侍御史督察逮捕,并且对它们加以招安,也不能全部平息。【文言文参考译文】天下正在忧心盗贼峰起。有人问我说:“盗贼之乱可以清除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清除呢?只是盗贼有产生的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那人又说:“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器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因为生活富足;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均衡;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足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用“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还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而且,所谓法律:(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坐等死亡,不如采取行动谋求出路。而且,所谓法律:(是)让所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穿戴佩剑,官职俸禄,其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没有快乐的生活下去的方式,以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闲适。然而不是人民自己想要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法令逼他们做盗贼。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自己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的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吏,加重督察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也就不会起什么作用了。现在有关部门不担忧考虑源头,却一味依靠惩办州县地方官,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所有百姓有九年的耕种,这才有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才可以拿礼义来教化。如今百姓之所以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是地方官的过失吗?我担心这样做(指惩办州县地方官)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以致动乱事件转而增多的弊端,恐怕又要出现了。所以孔子说:“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推而广之,也可说:“要我采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再引伸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不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治理的根本办法去呢。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内盗贼蜂起,山东一带更加厉害。天子派遣侍御史督察逮捕,并且对它们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政策下的小学文化教育与健康心理的融合发展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履约保证金合同4篇
- 2025年度私人住宅装修工程保修及维修合同3篇
- 2025-2030年中国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马齿苋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食品包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防静电包装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及未来战略决策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前景展望及未来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血型试剂产业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蒸发器冷凝器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2023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详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中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万方数据资源介绍》课件
- 麻风病病情分析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证券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实践研究
- 注塑件生产通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